<ol id="ebnk9"></ol>
    1. 2023年農村村小組長工作總結【五篇】(全文完整)

      發布時間:2025-07-13 08:29:00   來源:工作總結    點擊:   
      字號:

      農村村小組長工作總結范文第1篇一、漓渚鎮農村電網及電工隊伍管理現狀漓渚鎮自2003年行政村規模調整后,現有12個行政村(原24個村),各類裝表接電總戶數(照明、商業、普通工業、非工業、農業)為7030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農村村小組長工作總結【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農村村小組長工作總結【五篇】

      農村村小組長工作總結范文第1篇

      一、漓渚鎮農村電網及電工隊伍管理現狀

      漓渚鎮自2003年行政村規模調整后,現有12個行政村(原24個村),各類裝表接電總戶數(照明、商業、普通工業、非工業、農業)為7030戶,農村電工隊伍人數共計15人。

      從各行政村各類裝表接電總戶數分析,上述行政村低壓電網及用電規模按戶數可以歸為700戶以下、1000戶、1000戶以上三檔,各檔行政村數量分別為5、3、3。從現村電工年齡構成看,15人中,40周歲及以下4人,41-50周歲1人,51-60周歲8人,60周歲以上。

      目前村電工的用工主體為行政村,此外由供電部門與勞務機構簽訂《非全日制用工勞務派遣協議書》,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勞務派遣形式,由機構定向輸送到供電部門從事相應工作。

      勞動報酬方面,現農村電工報酬補貼主要由供電企業和行政村兩塊構成。其中供電部門補貼以行政村裝表用電總戶數確定其補貼基數后,再根據所在村的裝表用電總戶數、月平均電費應回收額和低壓線路長度等三大參數確定其工作量大小測得各村務電工的補貼總額;
      各行政村補貼,由各村視村級經濟狀況及村務電工業績等情況確定,該補貼目前未形成統一的標準。

      通過對2010年全年漓渚鎮各行政村村電工供電部門提供的補貼分析,全年供電部門應發補貼為12.4222萬元,村務電工人均月補貼為653.40元,最高1149.53元,最低348.61元,年人均8281.47元。各行政村裝表用電總戶數、月平均電費應回收額、低壓線路長度及2010年補貼支出如下表:

      二、漓渚鎮新農村電網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建設實施方案

      1、成立鎮、村長效機制建設領導小組和工作組

      在縣新農村電網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漓渚鎮相應成立新農村安全用電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漓渚鎮長效機制建設的具體實施和組織協調,負責對下屬行政村安全用電日常管理的檢查和考核。領導小組組長由漓渚鎮鎮長擔任,副組長由副鎮長和派出所所長擔任,成員由鎮經發辦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供電營業所所長組成。

      各行政村同時成立新農村安全用電管理工作組。工作組在鎮新農村安全用電管理領導小組領導下,具體承擔所在村安全用電日常管理以及對村務電工的選聘、日常管理、考核和報酬發放等工作。工作組組長由行政村村長或書記擔任,成員由村兩套班子成員組成。

      2、明確鎮與各行政村用電管理職責,建立責任考核體系

      由漓渚鎮與各行政村主要負責人簽訂農村安全用電管理責任書。(1)明確農村電網安全管理責任目標;
      即不發生轄區范圍內人員觸電傷亡事故、村級產權電力設施引起的電網事故以及破壞電力設施、竊電等事件。(2)落實農村安全用電管理各項職責:主要為村級產權電力設施的安全和法律責任;
      對村務電工選聘和管理責任;
      村級各類用戶用電設施安全用電、依法用電的管理職責;
      配合電力部門做好電力設施保護、電費催繳及用電安全檢查和宣傳工作。(3)建立農村安全用電管理考核體系:按照分層考核模式建立鎮考核村、村考核村務電工的農村安全用電管理考核體系。鎮考核村主要從目標管理、組織機構、基礎管理、管理職責四方面進行考核??己税茨甓冗M行,考核結果將納入漓渚鎮對所屬行政村年度綜合考核內容,并據此進行獎勵或通報批評。

      3、漓渚鎮村務電工隊伍及管理體系建設方案

      制定《漓渚鎮村務電工管理辦法》,以漓渚鎮鎮政府名義發文。管理辦法明確村務電工各級管理職責、管理要求;
      聘用程序及聘用資格條件;
      落實村務電工工作職責、工作補貼及檢查、考核等方式。

      村務電工的聘用依據《漓渚鎮村務電工管理辦法》由所在村安全用電管理工作組推薦,鎮新農村安全用電管理領導小組審查同意后進行聘用。

      聘用形式由所在村與村務電工簽訂工作任務書。

      村務電工的規模,以行政村為單位,根據在供電部門裝表用電總戶數,原則上以700戶以下、1000戶、1000戶以上三檔,按照1名、2名、3名定員標準進行配置。鑒于目前電工隊伍現狀,以積極、穩妥、有序地構建新農村電網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工作,并結合自然村地理區域分布等因素,從便于日常維護管理出發,村電工定員配置可適度縮放(但不得突破現有行政村電工配置基數)。

      村務電工日常管理由所屬行政村負責,按照工作任務書明確的工作職責開展日常安全用電管理、村級產權電力設施運行維護、配合電力部門開展村級低壓電網運行巡視和缺陷報告、電費催繳、電力設施保護、違章用電和竊電報告及配合處理、村級用電客戶表后線路安裝和維修服務、新農村電網建設的配合協調以及村、鎮交辦的相關任務。

      村務電工的考核按年度進行。由鎮新農村安全用電管理領導小組組織各行政村新農村安全用電工作組對村務電工進行年度考核,并根據年度考核結果決定年度補貼發放的額度和是否留用。

      按照上述實施方案,漓渚鎮原村務電工須解除與勞務機構的關系。具體方式如下:在構建長效機制時,由鎮召集各村負責人就長效機制實施工作進行部署,并由村負責人會后將長效機制實施的相關情況詳告現任村務電工;
      在完成村務電工的聘用并實施之日起,由供電部門負責通知原勞務機構同時終止非全日制工的關系。

      4、村務電工報酬補貼構成及標準

      村務電工的補貼由所屬行政村、鎮政府及供電部門補貼三部分組成。其中供電部門補貼將在綜合考慮所屬行政村裝表用電總戶數、月平均電費應回收額、低壓線路長度等因素確定。

      村務電工供電部門報酬補貼計算方式如下:

      村務電工報酬=〔基數+月裝表戶數補貼+月電費應收額補貼+線路長度補貼〕。其中:

      (1)基數

      根據所屬行政村裝表接電總戶數套用標準確定。所在行政村套用標準在700戶以下的為360元/人,套用標準在1000戶的為330元/人,套用標準在1000戶以上的為300元/人。

      (2)裝表用電戶數補貼:為上年月平均裝表戶數×0.20元/戶;

      (3)電費應回收額補貼:為上年月平均電費應回收額×系數(3萬元以下系數3‰,3萬元以上部份系數1.5‰)。

      (4)線路運行補貼:為上年月平均線路公里數×15元/公里。

      村務電工村補貼部份由村委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并發放。

      5、供電部門補貼支付方式

      供電部門與漓渚鎮政府簽訂《漓渚鎮新農村安全用電管理協議書》,明確內容主要為:漓渚鎮新農村安全用電管理體系建設和運行工作;
      村務電工隊伍建設和日常管理工作。

      農村村小組長工作總結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況

      XX鎮XX村位于XX市市西郊,距XX市市區XX公里,XX路貫穿全村,地理位置優越。全村轄XX個村民小組、農戶XX戶、總人口XXXX人、耕地面積XXXX余畝。

      二、主要做法

      2016年,XX市被確定為XX省首批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縣后,龍泉村作為XX鎮股改試點工作村。2017年,XX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100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之一,XX村按照市、鎮產改工作要求,開展了相關工作。

      (一)成立機構,制定實施方案。

      成立了村支部書記任組長,村主任任副組長,村干部、各組組長為成員的產改領導小組,制定了《XX村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

      (二)召開會議,宣傳動員培訓。

      召開了領導小組成員、各組3-5名代表約40余人參加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宣傳動員及培訓大會,使村、社干部及農戶進一步明確了股改的目的、意義及操作規程。

      (三)民事民議,確認成員身份。

      一是根據XX村實際,制定了《XX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確認辦法》,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征求意見討論,并將通過后的確認辦法用文字方式張貼在村部及每個組的公開欄;
      二是按照申請、審核、戶主確認簽名、公示等程序,界定全村具有成員資格的人數為XXXX人(其中保留人員X人:主要是五保人員),涉及農戶XX戶。

      (四)清產核資,摸清集體家底。

      按照農業部等九部委和XX省農業廳等九廳委《關于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通知》和市、鄉清產核資工作要求,扎實開展了村級集體資產的查漏補缺和組級資產的清產核資工作,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1.成立清產核資工作小組。村級成立了村書記任組長、村主任任副組長,村委會成員、監委會成員、各組組長、村民代表為成員的清產核資工作小組;
      各組成立了本組組長為組長,民主理財小組成員為成員的清產核資工作小組。

      2.明確清產核資范圍。即集體所有的土地、水面、山嶺、荒地、灘涂等資源性資產;
      用于經營的房屋、建筑物、機械設備等經營性資產;
      用于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事務的非經營性資產。

      3.核實資產建立臺賬。以村組會計賬簿為依據,采取先帳內后帳外、先資金再資產資源的方法,對集體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核實、分類登記造冊。對呆賬、壞賬等問題,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進行賬務處理。

      4.公開公示結果。村清產核資工作小組及時將《XX鎮XX村集體資產明細清理情況》在公示欄進行公開,公示時間為7天。公示期滿無異議,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對集體資產資源清理結果進行確認,并及時上報鄉鎮審核、備案。

      通過以上4個步驟,對村組所有資產、資源進行了全面清理。村級清理核實資產總額XX萬元,其中經營性資產X萬元,非經營性資產XX萬元;
      組級清理核實資產總額XX萬元。

      (五)量化資產,落實成員權益。

      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討論,設置成員股。將村級經營性資產X萬元按100%進行量化,組級經營性資產X萬元按100%進行量化,村民變股民。

      (六)完善法人治理。

      通過全體成員充分討論協商,推選成員代表37名,召開了XX村第一屆成員代表大會,選舉出XX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并由陽廷祿任理事長、周厚德任監事長。大會通過了XX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章程。

      (七)頒證賦碼。

      農村村小組長工作總結范文第3篇

      農村衛生人員在職培訓工作總結和評估工作的報告

       

      各縣(區)衛生局:

            

      《**市衛生局關于開展2009-2011年全市農村衛生人員在職培訓工作總結和評估工作的通知》,為了貫徹落實衛生部辦公廳《2009-2011年中西部地區農村衛生人員培訓項目管理方案的通知》精神,根據《自治區衛生廳關于做好2009-2011年農村衛生人員在職培訓工作總結和評估工作的通知》(寧衛科教[2011]328號)要求,縣衛生局決定,抽調人員組成督導評估組,從2011年9月14日開始,對全縣(區)鄉村兩級衛生人員近三年來開展的內兒科、公共衛生、婦產科專業知識和技能實踐培訓工作進行評估,請各縣(區)衛生局認真抓好培訓總結和自評工作。

            一、督導評估目的

           按照自治區衛生廳2009-2011年度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實施方案,我市認真落實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工作,相繼完成了鄉村兩級衛生人員開展的內兒科、公共衛生和婦產科專業知識和技能實踐培訓,三年培訓任務已基本完成,為了更好地總結培訓工作經驗、查找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制度,形成與農村衛生改革發展相適應的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工作體制和機制,落實醫改近期五項重點任務,組織開展本次總結和評估工作。

            二、督導評估時間

      2011年9月14日-20日。

      三、督導評估范圍

      (一)查閱各縣(區)衛生局2009-2011年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工作資料;

      (二)每縣(區)隨即抽取1個鄉鎮衛生院和1個村衛生室查驗培訓資料和培訓效果。

      四、督導評估內容

            (一)培訓的組織管理。建立培訓領導小組、責任分工;
      培訓實施方案或計劃;
      管理制度落實;
      項目人員培訓指標落實情況。

           (二)培訓實施情況。臨床實踐師資隊伍情況;
      教學設施與場地;
      培訓的組織形式;
      教學活動記錄。

           (三)培訓效果與督導考核情況。培訓期間督導檢查次數;
      培訓前后的考試成績對比。

            (四)培訓經費使用管理情況。專項經費管理制度的建立;
      每年經費使用情況。

            (五)培訓工作的主要成績和問題。重點總結近三年組織開展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主要做法和亮點工作;
      查找存在的問題;
      還有那些好的意見和建議。

            (六)所轄鄉、村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人員基本情況,完成培訓人次。

            五、督導評估過程

      (一)自評。各縣(區)衛生局應成立自評領導小組,盡快組織自評。自評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對照《評估表》(總分100分),自評結果大于80分為合格,小于80分為不合格。

             (二)復評。各縣(區)自評結果合格后,向市衛生局申請進行復評。市衛生局將組織人員進行實地抽查,對自評結果進行復核。并對全市農村衛生人員在職培訓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評價,將評估報告報自治區衛生廳。

      六、要求

            (一)要充分重視農村衛生人員培訓總結和評估工作的重要性,認真組織,加強領導,扎實開展工作。

           (二)要對照《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培訓工作評估表》(附件),有效完成自評工作。

           (三)請各縣(區)衛生局于2011年9月30日前將總結和自評工作報告(加蓋單位公章、含電子版)報自治區衛生廳科教處和市衛生局。

      聯系人:張仁祥      電話:0954-2088104

      電子郵箱:gyzrx2009@163.com

             附件:

         1、**市2009-2011年農村衛生人員在職培訓工作總結和評估工作領導小組

      2、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職培訓工作評估表

      3、村衛生室人員在崗培訓工作評估表

       

       

       

      **市衛生局

      二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主題詞:農村衛生  在職培訓  總結和評估  通知

      抄送:市委、人大、政府、政協,自治區衛生廳、科教處,本局各局長 

       

      附件1:

      **市2009-2011年農村

      衛生人員在職培訓工作總結和評估領導小組

       

      組  長:童全成  市衛生局局長

      副組長:胡秉平  市衛生局副局長

      成  員: 雷秉海  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主任

              張  立  **區衛生局局長

              朱寧政  **縣衛生局局長

              張忠相  **縣衛生局局長

              馬德才  **源縣衛生局局長

              章建波  **縣衛生局局長

              張仁祥  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副主任醫師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基婦科,雷秉海同志兼辦公室主任,張仁祥同志負責日常工作。

      農村村小組長工作總結范文第4篇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文件精神,加快我社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進度,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改革任務,根據縣鎮兩級關于產改工作的要求,我們認真開展了自查工作,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改革任務落實情況

      從這次自查情況看,我社區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都十分重視,先后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召開了專門動員部署會議和推進會、培訓會,并通過各種方式積極開展改革政策精神宣傳;
      逐步到組摸清核實各組資產情況,進一步明確了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

      截至截至2017年12月31日,我社區集體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基本情況如下:

      1.資產總額2,445.65萬元。(社區資產總額1,776.48萬元,組級資產總額665.97萬元)

      包括:貨幣資金296.78萬元、應收款項1.00萬元、農業資產27.28萬元,固定資產2,120.57萬元(其中經營性固定資產562.57萬元、非經營性固定資產1,558.00萬元)。

      2.負債總額220.15萬元。(社區負債總額220.12萬元,組級負債0.03萬元)

      包括:應付款項55.34萬元、專項應付款164.81萬元。

      3.所有者權益共計2,225.50萬元。社區所有者權益總額1,556.36萬元,組級所有者權益總額665.94萬元)

      包括:資本8.98萬元、公積公益金2,148.20萬元、未分配收益68.32萬元。

      目前,清產核資工作已全部完成,按照程序規定,已召開居民代表大會,并對清查、核實登記結果進行了表決。

      二、主要做法

      (一)組織領導、方案制定、工作保障情況

      我社區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了黨支部書記任組長、村主任任副組長、村委員***、老干部***和監督委員***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并制訂了《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工作實施方案》草案和《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工作方案》,制訂了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各項制度,及時召開動員會進行安排部署。

      (二)加強培訓宣傳,營造改革氛圍

      召開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推進培訓會及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培訓會,對各村民組長、黨小組長、婦女組長等進行了政策及業務培訓。邀請了*****會計師所的****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和實踐兩方面進行解讀,通過公開信、宣傳手冊、宣傳條幅等進行了廣泛宣傳和動員,使老百姓明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和工作程序,從而更好地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監督改革。

      (三)組織了四個工作組赴組調查摸底,筑牢基礎,按照“五不漏”原則,深入到農戶,深入到田間地塊,核實本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情況、各戶宅基地情況和承包耕園地情況、公益設施占地和自留地情況,為下一步確權頒證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群眾參與,據實確權,堅持原則、群眾滿意,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給群眾,堅持了民事民辦、民事民定,對產改工作中出現的糾紛矛盾問題,社區及時組織人員對矛盾糾紛進行了調處,調解率達到100%,成功率達到100%,既維護了群眾的切身利益,又確保了農村產權改革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存在問題

      (一)工作進展不平衡。個別組歷史遺留問題多、利益難調和等原因,工作人員有畏難情緒,工作推進較慢;

      (二)部分鄉(鎮、街道辦)農村經營管理工作人員仍然承擔農村會計委托服務中心工作,未嚴格實行崗位分離。

      農村村小組長工作總結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況

      我市農村有3鎮,17個村,112個村民小組,2.0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1.4%,耕地面積4.77萬畝,農村有灌溉機井90眼,支斗渠179公里,各種農用機械3990臺。近年來,我們圍繞提前十年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總攬農業和農村工作全局,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根本,大力發展精品、珍品和旅游觀光“兩品一游”城郊型特色農業,有力地推進了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快速、協調發展。2004年完成農村社會總產值5.73億元,同比增長19.6%;
      農業總產值1.78億元,同比增長29.9%;
      完成農業增加值1億元,同比增長16.7%。農民人均純收入4407元,同比凈增608元,增幅16%,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排在了全省首位。今年計劃完成農村社會總產值6.2億元,增長8.9%,農業總產值1.9億元,增長7%,農業增加值1.1億元,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增長13.5%。

      二、近年來農業和農村工作成效

      (一)合理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支柱產業。圍繞培育區域性優勢產業和地方性特色產品,通過信息引導、技術服務、聯系訂單、宣傳促銷等措施,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一是大力發展精品、珍品農業?,F已形成優質洋蔥、精細蔬菜、特色制種、優質西甜瓜、優良畜禽等精品產業和特色產品。2005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4.77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9974畝,經濟作物面積37722畝,“雙千元田”達到3.2萬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7%。培育萬元院1990戶,萬元田、萬元園、萬元室377畝。二是發展壯大洋蔥支柱產業。2003年,完成洋蔥播種面積10800畝,產量8.1萬噸,農民人均從洋蔥產業中獲純收入1500元。2004年完成播種面積2.1萬畝,農民人均從洋蔥產業中獲純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蔥播種面積2.3萬畝,比去年增加2100畝。三是積極推進精細蔬菜產業。全市現有日光溫室2163座,每年生產反季節蔬菜730萬公斤,同時大田蔬菜的面積和質量逐年提高,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種的效益穩步提升。四是著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建成了種畜繁育基地、藍孔雀養殖場、友誼特禽養殖場等一批特色養殖企業,大力實施牛羊品種改良工程,目前,規模養殖戶達到1338戶,建成養殖小區8個,全市畜禽存欄總量達到14.17萬頭(只),養殖業已成為農民增收新的亮點。五是依托酒鋼大力發展高科技農業。建成了高科技種植園、養殖園和葡萄園,有力地提升了我市農業發展的水平。六是積極培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市上成立了農產品促銷協調領導小組,各鎮分別成立了經濟工作辦公室和農產品運銷公司,同時成立了由鎮經委、村干部、農技部門和個體運銷大戶牽頭的專業協會,全市共有洋蔥、土豆、精細蔬菜、林木種苗等專業協會40多個。同時在洋蔥和玉米種子銷售、發運季節,成立協調調運辦公室,積極與鐵路部門協調車皮,確保了洋蔥等農產品的及時發運。七是切實加強科技服務。三年來培訓農民技術骨干1100名,培訓農民2.6萬人次,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科技素質和勞動技能。加強農業技術指導,推行了干部“雙下鄉”服務體制改革,抽調122名行政干部和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抓點服務,并開通了農技服務熱線,加強對農業和農村服務。積極引進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三年來共引進新品種62個,推廣經濟效益顯著的33個,面積9.4萬畝。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建起了文殊高科技示范園、藍孔雀養殖園、種畜繁育基地、長城葡萄基地等科技示范園區。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成立了嘉峪關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和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中心,同時制定了食用菌、蔬菜、畜禽等無公害農產品標準14項,并在生產和管理中推行,確保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高了我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大力發展二三產業,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在大力發展第一產業的同時,將非農產業作為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著力突破。一是大力發展旅游餐飲業。依托旅游資源優勢,積極引導農民和社會各界發展以休閑度假、餐飲娛樂為主的觀光旅游業,先后建成了峪泉餐飲一條街、河口度假村、橫溝度假村、石橋橋苑、石關峽文化旅游景區、新城草湖生態旅游景區等一大批項目,有力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做大做強鄉鎮企業。深化企業改革,加強技術改造,炭黑、水泥、采沙等鄉鎮企業不斷發展壯大,2004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3.95億元,實現利稅1.12億元。三是大力發展龍頭企業。落實優惠政策,積極招商引資,三年來農村落實招商引資項目20個,招商引資8200萬元,啟動民間資金763.6萬元,金匯果蔬基地、萬噸棉籽油、萬噸豆制品、萬頭肉牛養殖場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紛紛落戶我市,有力地推進了我市的農業產業化進程。四是著力推進勞動力轉移。圍繞酒鋼葡萄基地、工業園區、新舊國道以及南市區開發,引導農民積極投身建筑建材、交通運輸、商貿服務、勞務輸出等產業。市興業建筑公司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200人。五是切實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采取市上有關部門培訓和用工單位自主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狠抓產業化基地培訓、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訓和勞動技能培訓,共培訓農民1000多人,使農民的就業技能得到一定提高。截止6月底,全市長期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民達到3100人,占農村勞動力的23%,現金收入1674萬元,農民人均獲得純收入837元。非農產業的快速發展,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改變農村面貌,實現城鄉一體,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來抓。重點實施了六大工程。一是小康住宅工程。市財政先后投資250萬元,農民自籌9100多萬元,建成標準居民點120個,農村小康住宅改造率達到93%。二是村組道路工程。累計投資660萬元,完成了村組道路改造,實現了村村組組通柏油路的目標。三是水電建設工程。先后投資7100萬元,建成了拱北梁水庫、雙泉水庫、雙泉截引工程、安遠溝水庫等工程,完成農電線路改造250余公里,中低產田改造3萬畝,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四是造林綠化工程。完成農村造林9.5萬畝,森林覆蓋率由十年前的0.7%提高到3.4%,農村公路綠化率達到95%,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2%,完成退耕還林3.6萬畝,防風治沙1.6萬畝,農村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五是農村通信工程。投資500多萬元,完成了農村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建設工程,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64.9%,電話普及率74.9%,農村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六是社會事業建設工程。市鎮兩級財政先后籌資2000多萬元,對鎮政府、村委會、中小學、衛生院、文化活動室等公共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和建設。積極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改革,不斷完善養老保險、社會救濟、優撫安置等社會保障制度,豐富農村文化生活,農村各項社會公益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

      (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保障。一是全面完成了第四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規劃和目標任務,通過實施“雙培雙帶”和“三級聯創”工程,鎮、村兩級班子建設進一步加強,一些致富帶頭人和年富力強的同志進入了村級班子,成為帶領農民群眾致富的強勁力量?!半p培雙帶”共辦實事300多件,落實幫扶資金248.6萬元。二是通過抓思想認識的高度,抓轉變作風的行動,抓組織建設的保證,抓思想教育的基礎,夯實了農村黨建工作的基礎。2000年市委抽調18名機關干部駐村工作,2002年推行了農口干部“雙下鄉”工作機制,今年實行了科技事業人員與行政管理人員相結合,科技項目與行政措施相結合,科技成果與農村經濟效益相結合,將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加作為考核管理主要指標的“三結合一目標管理法”,抽調88名干部深入基層抓科技、抓黨建、抓經濟、抓服務,為村級干部隊伍建設和科教興農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農村黨員隊伍逐年壯大。截至目前,農口共有黨員1362人,較2000年增加了225名。四是農民教育取得了新進展,在農村深入開展了“四進五化”教育活動,促進了農民群眾綜合素質的提高。五是村級陣地建設不斷加強,有13個村先后建成了規范化的村兩委會辦公樓和活動室。六是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得到深入落實。在2002年稅費改革農民人均減負21.3元的基礎上,2004年我市一次性取消農業稅,實現了農民徹底減負,人均減負83元,退耕還林補貼和糧食直補資金全部兌現到戶,極大的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省上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農業增收空間有限,農民增收壓力較大。二是龍頭企業規模小,實力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接機制不完善。三是農民的組織程度化不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還不強。四是農業發展資金缺乏,農業科技和技能培訓經費短缺,龍頭企業、運銷組織融資困難。所有這些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