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粉刷匠不錯,能把房子刷的漂亮。有誰想當粉刷匠來個刷墻比賽呢?(選兩名同學給大小不一的兩塊黑板涂色)生:說出比賽的不公平。師:(怎么了?)逼破學生說出他涂的太大了,肯定涂得慢。(什么太大了?)黑板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五篇】【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的認識
教學目標:
1、 知道什么是面積,以及面積與周長的區別;
2、 會用不同的方法比較物體或封閉圖形的面積大小。
教具準備:1、三張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紙,一張正方形的紙(學生每人一份)
2、小黑板一塊
3、實物圖,足球,封閉圖形,非封閉圖形1個
4、獎勵星5、畫好方格的長方形紙兩張
教學流程:
一、 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唱一首兒歌,好不好?唱一首《粉刷匠》
生:齊唱《粉刷匠》
師:粉刷匠不錯,能把房子刷的漂亮。有誰想當粉刷匠來個刷墻比賽呢?(選兩名同學給大小不一的兩塊黑板涂色)
生:說出比賽的不公平。
師:(怎么了?)逼破學生說出他涂的太大了,肯定涂得慢。(什么太大了?)黑板太大了,(黑板的什么太大了?)黑板的面太大了,(黑板有好幾個面,<指其它的面>其實你們比賽刷的是兩塊黑板的表面)
板書:表面
生:用完整的語言說一說不公平在哪里?(我刷的黑板表面比他刷的黑板表面大)
師:比賽不公平,比賽結束。
二、 探究新知:
1、 探究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
師:同學們,黑板有表面,生活中哪些物體也有表面?
生: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邊摸邊說:這是什么什么的表面,什么什么的表面這么大)
師:出示電視機,鐘表,彩旗,五角星實物圖,足球實物,貼在黑板上(它們有表面嗎)讓學生指一指他們的表面。(明確:物體都有表面,有的物體的面是平的,有的物體的面是曲的,例如:球或筆)
生:比一比幾個物體表面的大小,說一說大小關系(明確:物體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板書:大小
師: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給它起個名字叫---------面積
板書:面積。(板書)
生:與教師一起邊摸邊說:這是什么什么表面的面積,并進行比較。
2、探究什么是“封閉圖形”的面積
師:物體的表面有面積,哪里還有面積呢?出示封閉圖形(貼在黑板上)長方形,三角形,圓,五角星以及不規則的樹葉形。它們有面積嗎,
涂一涂這些圖形的面積。
課件:出示一個非封閉圖形
師:這個圖形有面積嗎,你能涂出這個圖形的面嗎?
明確:這個圖形沒有具體的面,也就沒有面積可言了。(或它的面積無法確定)
師:這個圖形與其它的圖形有什么不同呢?
生:討論,明確:封閉圖形有面積,而非封閉圖形沒有面積。
補充板書:封閉圖形
小結:什么是面積?
3、 探究面積與周長的區別:涂一涂,描一描,比一比,連一連
(完成練習紙與課件中的習題)
4、 探究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1) A墻面積大B墻面積大,怎么知道的。--------觀察比較
(2) 比較兩張大小差不多的長方形紙的面積,并說說是怎么比的。------重疊比較
(3) 比較通過觀察比較不出的物體面積,或無法重疊的物體的面積。
小游戲:引出測量法比較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面積需用統一的標準測量。
(4)比較大的物體的表面,又該如何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呢?計算面積------計算比較
三、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1:
面積的認識
面積:面的大小
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周長:線的長度
板書設計2:
面積的認識的表面
或 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面積的認識》教案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范文第2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
2、培養學生自覺估計的意識,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成功感,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正確筆算兩位數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
正確筆算兩位數進位加法
教學準備
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口算練習
二、辨一辨
1、(出示課件)來到數學王國后就看見了三只小狗正在爭吵,于是就問:你們吵什么呢?”小狗狗們搶著說:“他說我做的是錯的?!贝蠹夷阋谎晕乙徽Z,誰也不讓誰。小朋友們,你來幫他們評評看,究竟
誰做的做呢?
2、黑板出示卡紙,學生逐題判斷,對的打勾,錯的寫在下面。
3、學生獨立判斷。
4、找學生黑板展示
5、集體交流錯在哪里,怎樣改?
6、那你們知道要怎么樣才能避免出現這樣的錯誤嗎?(集體交流)
接著媽媽又出了一道題。
出示第一題,狗狗們已經做好了,你們會嗎?
學生說出每道題得數的十位是幾,為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
教師巡視,關注學生中的錯誤,尋找錯誤原因,即使改正。
全班訂正
二、算一算
談話:看你們這么棒,國王都來看看你們了,他也想考考你們,看看你們是不是聰明的小孩?
1、國王提出了哪些問題呢?出示第一題:
你能看懂題意嗎?學生交流圖意。
要求一共有多少就要把兩部分合起來。
2、國王要提高難度了,出示第二題
全班交流,怎么知道40本夠不夠?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第3題。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我們復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我們需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數位對齊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范文第3篇
對學生學情的思考:
噸的認識比較抽象。噸的認識本身和生活聯系是很緊密的。只限于課本教學,無法打開學生的視野,云空間的使用,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
對教學目標的思考: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重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能結合具體的情境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3、師生交流生活中有關噸的問題,通過推算、觀察、猜想等活動培養學生估測意識,知道“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對教學重難點的思考: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體驗感知一噸有多重。
對教學環節的思考:
教學環節
環節目標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媒體作用及分析
異步起點導入新課
通過前置學習,了解學生自學情況,集中交流,加深理解。
1、知道噸和千克的關系。
2、知道噸的用途。
3、理解“載質量”。
觀看微課,回顧自學內容。
播發教師自己制作的微課視頻,再次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教學環節
環節目標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媒體作用及分析
反饋體驗作業
通過學習匯報,對1噸有多重有更多了解
隨機點開三位同學的云空間,學生自己匯報體驗過程
隨機點開自己的空間,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體驗過程和推理過程。
學生空間的充分展示,讓教學資源豐富呈現,學生交流趣味無窮。
推理理解1噸有多重
通過翻牌游戲檢查學生對幾個幾是1噸的掌握情況。
翻牌游戲檢驗推理能力。
幾個500千克是1噸?幾個100千克是1噸?幾個50千克是1噸?
“搶答器”搶答。
在平板上“作業”,
教學助手中的游戲環節不僅是對知識的檢驗,又充滿學習的樂趣。
了解噸和千克的關系及噸的用途
1、學習噸和千克的單位換算。
2、看圖片,了解噸的有關用途。
1、交流恐龍質量16000千克,也就是16噸。統一單位換算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噸。
交流換算方法。
用比較、想像推理某物的質量。
用云空間的教學助手軟件出示和噸有關的內容,豐富學習內容。
教學環節
環節目標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媒體作用及分析
求同存異了解稱量以噸為質量的物體的工具
大致了解衡器的歷史
回顧曹沖稱象的故事,出示磅秤與地磅。
學生自學后進行隨機匯報。
利用教學助手,讓網絡學習最大效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優勢互補練習
靈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連線、選擇填空、檢測
平板答題
教師推送習題,學生平板作答,學生情況當時反饋。師生互動,課堂效率高。
多維延伸提出新的研究問題,布置作業。
將課堂學習向課外延伸,實現學習的連續性。
1、總結本堂課的學習內容。
2、布置課后探究任務。
做生活的有心人,把生活中含有質量單位噸的事和問題寫下來。
學生課后探究所得再次上傳云空間,為交互學習創造了間接便利的平臺。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質量單位
1噸=1000千克
載質量
?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范文第4篇
進位、退位的小數加減法
教學內容:冀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58頁至59頁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事例,讓學生自主嘗試一位小數加減計算。
2.
經歷一位小數加減的筆算,能正確進行計算。
3.
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教學重點:啟發學生把整數加減法計算中的經驗遷移到小數計算中來,理解小數進位和退位的道理。
教學難點:計算整數減一位小數。
教學過程:
課堂小研究
1.
買雞蛋和豆腐一共花了多少元錢?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2.
買雞蛋比買豆腐多花了多少元錢?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3.
媽媽付給售貨員20元錢,應找回多少元錢?
20-9.3=
(元)
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4.
總結:
筆算小數加減法,要(
)對齊,也就是(
)對齊。
小數加法,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滿10,要向前一位進(
);
小數減法,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減,哪一位不夠減,就向前一位借(
)當10,然后再減。小數加減法計算和整數加減法計算的道理是一樣的。
教學活動
教學預設
應對策略
一.
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1.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1.2+1.7=
3.5-2.1=
100-25=
180+50=
2.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板書)
二.引導探究,自主建構
1.
出示小研究1
(1)學生自主計算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要說出自己的解決方法和過程。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看看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和你的一樣嗎?你有什么補充或質疑嗎?)
(4)班級展示
研究1中,重點說清: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明白進位的道理。
2.
出示小研究2
(1)學生自主計算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研究2中,重點說清小數點右邊的5減8不夠減,要向小數點左邊的數借1元,借到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10角,理解退位的道理。
3.
出示小研究3
(1)學生自主計算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研究3中,說說自己的算法。
讓學生知道:小數退位減法和整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一樣。
三.強化訓練,應用拓展
1.
課后習題。
2.
補充習題。
四.自主反思,深化體驗
談談你的收獲和心情。
預設
(1)6元加2元等于8元,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8元加1元3角等于9元3角,就是9.3元。
(2)
豎式計算
預設
(1)6.5元等于65角,2.8元等于28角,65角減28角等于37角,37角就是3元7角,也就是3.7元。
(3)
豎式計算
預設
(1)20元減9元3角還剩10元7角。
(2)豎式計算
教師巡視,了解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全班交流過程中,學生表達不清楚的,教師引導點撥。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范文第5篇
教學目標:
1、
經歷認識面積、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
2、
認識面積的含義,會把圖形平均分成若干個小方格進行面積比較。
3、
積極參加觀察、比較、交流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
認識面積、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
2、
會把圖形平均分成若干個小方格進行面積比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正方形、長方形卡紙,剪刀,小方格紙片、描紅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有哪些?(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平面圖形有哪些?(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
2、請同學們觀察我們的教室,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哪些又是正方形的呢?
3、看看黑板的表面和課本的封面,說一說哪一個面比較大,哪一個面比較???
師:通過我們用眼睛直接去觀察發現的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面積。板書
面積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認識立體圖形的面積
1、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數學課本和鉛筆盒,先用手摸摸數學課本的封面,再用手摸摸鉛筆盒的表面,哪個面大些,哪個面小些?用什么方法讓大家看得更清楚呢?誰來給大家演示一下。
生:把鉛筆盒放在數學課本上,讓它們其中的兩條邊對齊,發現數學課本的封面大些。
我們就可以說數學課本封面的面積比鉛筆盒的表面的面積大。反過來怎么說比鉛筆盒的表面的面積比數學課本封面的面積小。
2、你能給你的方法起個名字嗎?生:重疊法
那用眼睛直接去觀察判斷可以叫做什么方法?生:觀察法
師板書
觀察法
重疊法
3、下面請同學們用這兩種方法來判斷一下教室里哪個物體表面面積比哪個物體表面面積大或小。同桌先互相說一說。
剛才我們認識了立體圖形表面的面積,下面我們再來認識平面圖形的面積。
4、請同學們把淺黃的長方形和藍色的長方形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個圖形大一些?我們還可以用重疊法試一試
生:把藍色的長方形放在黃色的長方形上面,讓它們其中的兩條邊對齊,發現黃色的長方形大。黃色長方形比藍色大,是指什么比較大呢?
我們就可以說黃色長方形的面積比藍色長方形的面積大。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可以總結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5|老師這里有兩片葉子,誰的表面面積大些,誰的面積小一些呢?誰來比較一下。
那方巾和手絹哪個面積大些,哪個面積小些?
這兩組圖形都能用用眼睛觀察直接判斷出來,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數學課本第六十三頁,看看黃色的長方形和綠色的正方形,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問用眼睛能看出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嗎?生:不能
那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材料來比較一下。在活動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活動要求:(課件出示)
生1:用透明紙把一個圖描下來,放到另一個圖上進行比較。
生2:把圖剪下,再比一比。
但是這兩種方法都不容易看出哪個圖形的面積大。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生3:可以把兩個圖形分別劃分成許多同樣大小的方格。在畫格子時我們要注意什么?大家一起試一試。(課件出示畫的過程)
生4:把小方格一個挨一個整齊的擺在這兩個圖形中。
這幾種方法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你最喜歡哪種?為什么?
生:用畫格子的方法比較簡單、最準確,而且都適用。
三、鞏固練習
今天老師還準備了幾道題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戰嗎?
請看第一題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它們是用什么進行測量的(紐扣),趕快數一數。
我們再看第二題,它們是用什么進行測量的各有多少個?
那這道題出現半格又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