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防治在農村和城市中存在巨大差別,農村高血壓防治情況嚴峻[1],鄉村醫生作為最基線的高血壓管理者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2009~2012年連續對云南多個縣的鄉村醫生進行了現狀調查及高血壓培訓,試圖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血壓培訓總結【五篇】【精選推薦】,供大家參考。
高血壓培訓總結范文第1篇
高血壓防治在農村和城市中存在巨大差別,農村高血壓防治情況嚴峻[1],鄉村醫生作為最基線的高血壓管理者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2009~2012年連續對云南多個縣的鄉村醫生進行了現狀調查及高血壓培訓,試圖總結出較為有效的鄉村高血壓培訓模式,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開始對西盟佤族自治縣、龍陵縣、云縣、滄源佤族自治縣、馬龍縣、勐海傣族自治縣全縣鄉村醫師進行高血壓調查及培訓。由當地衛生局或縣、鄉政府負責通知轄內所有鄉村醫師參加。由昆明市選派高血壓方面專家下鄉進行培訓。
研究方法:以武陽豐主編的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高血壓防治基層實用規范》為教材[2],先對培訓教師以此教材為標準進行培訓。對參加培訓的鄉村醫師先以調查問卷進行基本情況調查,然后進行6~7學時的《高血壓防治基層實用規范》培訓,在培訓時免費發放基層常用的氫氯噻嗪、尼群地平、卡托普利、倍他樂,并在培訓前后分別接受不記名的培訓教材內置“高血壓基層防治規范培訓問卷”測試。并對調查問卷及測試進行綜合整理。培訓問卷包括了高血壓診斷標準、生活方式改善、常用降壓藥分類和高血壓治療原則等19個問題。發試卷1224份,回收1224份?;厥章?00%。
統計學處理:各部分數據均使用EXCEL進行數據錄入,并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11.5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率的比較用χ2檢驗,兩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P<0.05為顯著性水平。
結 果
基本情況:1224名鄉村醫生中,男843人(68.9%),女381人(31.1%),平均年齡38.6±18.8歲,學歷以中?;蚋咧袨橹鳎?2.4%)、行醫方式以中西醫結合(42.5%)和西醫為主(41.7%)。
鄉村醫生培訓前最常開具降壓藥結果是復方降壓藥排在第1位,其次是西藥中的鈣離子拮抗劑、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類、β受體阻滯劑,詳見表1。
培訓前,鄉村醫師對高血壓的發病趨勢增高有了解,但在如何處理上存在欠缺,尤其是繼發性高血壓處理、老年高血壓處理等特殊情況的處理回答準確率較低,經培訓,鄉村醫生在高血壓防治理論上均有明顯提高,較培訓前差異顯著,見表2。
通過調查問卷,鄉村醫師獲得高血壓防治新知識、新方法的主要渠道是專題講座(56.6%)。開具高血壓藥物選擇藥物的主要根據是教科書(48.5%)和藥品專題講座(24.6%)。實際工作中最需要哪方面知識中以高血壓的藥物治療(84.6%)和特殊高血壓的診治(56.9%)最為需要。
討 論
高血壓治療的群體達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已有資料顯示[3],在城鄉高血壓控制方面有明顯的差異,城市高血壓防治步向優化管理,而鄉村高血壓防治一方面是高血壓患病人數的劇增,另一方面卻是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達標率的明顯偏低。這種情況除了和農民本身不重視高血壓外,也很大程度上和直接與農民接觸的一線鄉村醫師高血壓防治水平有關。本文研究顯示,鄉村醫師以高中、中專學歷為主,在高血壓防控知識方面欠缺,藥物選擇也已短效、價廉的降壓藥為主,和劉莉等在遼寧農村調查結果相符[4],也證實了鄉村醫師對高血壓管理的不足。
在如何提高農村高血壓防控水平上,不同研究也探討了各種模式,山東于保榮試行了農村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實施免費藥物補償的做法[5],結果顯示存在用藥方案科學性欠缺、工作經費和管理不到位問題,建議對高血壓實行個性化管理,而培訓基層醫生是對廣大農村高血壓提高高血壓防治水平的重要途徑[6],本研究也顯示在1~2天的集中培訓中,鄉村醫師對高血壓的防控理論水平明顯提高,北京王馨的研究更是顯示了社區和農村醫師在社區使用《高血壓防治基層實用規范》能有效提高社區醫生對高血壓的診治水平,并顯著降低相關醫療費用,提示《規范》對改善我國高血壓防治狀況具有重要推廣價值。通過本研究再次顯示加強對鄉村醫師高血壓的規范化培訓迫在眉睫。建議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社區高血壓防治的投入,提供多種機會對一線醫師進行培訓,強化村醫對高血壓綜合防控意識,使農村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盡快得到較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易,盧競前.農村高血壓調查及防治[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2,18(1):94-96.
2 武陽豐.高血壓防治基礎實用規范[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7:1.
3 卓郎,韓令才,陳娟.農村社區高血壓防治策略的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5,25(3):35-36.
4 劉莉,于麗婭,穆慧娟,等.遼寧省鄉村醫生抗高血壓藥物開具習慣現況調查[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2,25(5):331-333.
5 于保榮,馬吉祥,張小娟.農村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實施免費藥物補償的做法及效果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10,9(278):31-33.
高血壓培訓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血壓;
間歇運動;
血管內皮細胞;
循環內皮祖細胞
中圖分類號:G8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12)06—0071—05
以往的研究認為高血壓患者可能對較大強度的間歇運動不能耐受而在實踐中較少應用,但最近研究表明高強度間歇運動比中低強度的持續運動具有更明顯的強心作用。Hdgerud J等研究結果表明冠心病患者進行間歇運動比力量練習能更有效地提高最大吸氧量與最大每搏輸出量。Ericsson M等也證實了間歇運動可以增強心功能。相關的研究證實間歇運動是心血管疾病安全有效的運動干預方式。但間歇運動對高血壓的降血壓效應的具體的生理機理尚不清楚。
高血壓狀態時循環內皮祖細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EPCs)的數量減少、功能降低,修復受損血管內皮細胞的能力下降,而間歇運動對高血壓狀態下血管內皮細胞、CEPCs的影響未見報道,本研究將通過觀察間歇運動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胸主動脈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保護作用,試圖探討間歇運動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的運動降血壓效應的可能機制,為高血壓患者的運動康復訓練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實驗動物與分組 選擇雄性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 Rat(SHR)大鼠(250~300 g)20只(11周齡),在常規條件下飼養,確保進食和飲水自由,室內溫度保持在22~24℃,濕度保持為40%~60%,并定期進行紫外燈消毒。隨機分為間歇運動組(IE組)和對照組(CR組),每組10只。間歇運動組在最后一次運動的24 h后處死,處死前禁食12 h,但自由飲水。以上實驗動物為檢驗合格動物,由中南大學實驗動物部提供。
間歇運動組采用游泳訓練方式進行訓練。塑鋼游泳池(150cm×60cm×70cm)的水深紅為大鼠的身體長度的2倍,水溫為33~36℃之間。大鼠先進行適應性游泳訓練3 d(每天訓練1次,時間依次分別為15 min、20min、30 min),然后進行正式的負重(自身體重5%的重物)游泳訓練,每游6 min休息4 min,每天連續練習10組,每天訓練1次,每周訓練6 d休息1 d,連續訓練10周。對照組大鼠不進行任何訓練。
1.1.2 主要試劑 BP-98A智能鼠尾無創心率血壓計、掃描電鏡(日立,S5000)、纖維連結蛋白、磷酸鹽緩沖液、Dil標記的乙?;兔芏戎鞍?、異硫氰酸螢光素標記的荊豆凝集素I、二苯基四氮唑溴鹽等。
1.2 方法
1.2.1 收縮壓和血脂的測定 所有實驗大鼠在實驗開始的第1周及第10周時分別測定收縮壓和血脂。收縮壓測定方法:大鼠40℃預熱15—20min,安靜狀態下測定尾壓,間隔5 min再測1次,共3次,取平均值。血脂測定方法:至少空腹12 h后斷尾取血,檢測血液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1.2.2 胸主動脈電鏡掃描訓練10周后對兩組大鼠分別進行斷頭處死,取胸主動脈縱行剪開,取新鮮主動脈1cm×0.2 cm,0.1 mol/L磷酸緩沖液清洗后,立即固定于25g/L戊二醛溶液中,乙醇逐級梯度脫水、干燥、鍍金后進行掃描電鏡下觀察血管內皮細胞層的完整性。
1.2.3 循環內皮細胞數量的測定方法 以0.4 mL的枸櫞酸鈉(0.38%)抗凝血3ml,加入生理鹽水3mL,充分混勻以后再從底部加入密度為1.050的Per—coll分離液1.6 mL,1 500轉/min離心20 min后取全部上清液再以3 000轉/min離心20 min后,僅保留沉淀物,加入生理鹽水0.5 mL后振蕩5 min,與中層分離液分別在顯微鏡下記數,以細胞數/0.9μL計數。
1.2.4 CEPCs的計數 訓練的第10周后對所有大鼠斷頭處死,左心室直視下取血10 mL,用肝素抗凝后采用密度梯度離心法獲取單個核細胞,鋪于培養板(包被有纖維連接蛋白)上,加入培養基M199(含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10μg/L,青霉素1×105U/L,鏈霉素1×105 U/L及20%胎牛血清),置于細胞培養箱(37℃、5%CO2、100%濕度)中,第4 d、第7 d分別用PBS緩沖液洗掉非貼壁細胞待用。貼壁細胞用Dil標記的乙?;兔芏戎鞍?、異硫氰酸螢光素標記的荊豆凝集素I進行熒光化學染色,通過激光共聚焦顯微鏡進行觀察雙染色細胞(被看成是正在分化的CEPCs)。以倒置熒光顯微鏡對每孔CEPCs進行計數(隨機選擇15個、x200視野,取其平均值)。
1.2.5 CEPCs增殖能力的檢測 用0.25%的胰酶消化并收集貼壁細胞,懸浮在0.5 mL培養液里進行計數,將等量CEPCs接種到培養板上(包被纖維蛋白),每孔加MTT后培養4 h,棄上清液后加入二甲基亞砜,充分振蕩10 min后于波長490 nm處在酶標儀下測定其吸光度(A)值。
1.2.6 CEPCs黏附能力的檢測 以0.25%胰酶消化并收集貼壁細胞,懸浮在500μL培養液里進行計數,將等量CEPCs接種到培養板上(包被纖維蛋白),在溫度37℃下培養30min后計數貼壁細胞數目(隨機選擇3個x 200的視野計數貼壁CEPCs,取其平均值)。
1.2.7 CEPCs凋亡情況的檢測 選用DNA末端轉移酶介導的dUTP缺口末端標記技術來監測CEPCs細胞凋亡率,對照TUNEL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隨機選擇的x200視野3個,其中DAB核染色陽性細胞數/細胞總數的比值即為CEPCs凋亡率,取平均值)。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分析軟件包SPSSl3.0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運動前后的各項指標采用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2組數據間差異用Student’s t-tes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SHR第1周和第10周收縮壓和血脂水平
IE組的收縮壓在訓練前后分別為(168±11)mmHg、(151±13)mmHg,二者之間有明顯差異(P
2.2 兩組SHR胸主動脈電鏡掃描結果 CR組SHR胸主動脈血管內皮細胞大量脫落,內皮細胞層不完整;
IE組SHR胸主動脈血管內皮細胞基本覆蓋血管內壁,偶見內皮細胞脫落(圖1)。
2.3 CEPCs的鑒定及其數量 紅色的細胞是aeLDL染色陽性,綠色細胞是UEA—I染色陽性,黃色細胞是雙染色陽性(圖2)。IE組CEPCs數量高于CR組(P
2.4 兩組間SHR的CEPCs的數量、功能及循環內皮細胞數量的比較 IE組循環內皮細胞的數量、CEPCs的數量、CEPCs的增殖能力、CEPCs的黏附能力均明顯高于CR組(P
2.5 兩組SHR的CEPCS數量和各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兩組SHR的CEPCS數量與收縮壓之間呈顯著負相關(P
3 討論
最近的研究已經證實間歇運動是心血管疾病安全有效的運動干預方式,但有關如何設置合適的運動負荷還未見相關報道,Ziemann E等研究發現運動與休息的比率為1:2的間歇運動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機體的最大運動能力(F.C)。Hansen D等的薈萃分析發現間歇運動可顯著提高心臟病人的最大吸氧能力,認為改變運動方式可以獲得更好的臨床效果。Ericsson M等研究認為間歇運動增強心功能的機制可能是通過肌質網Ca2+-ATP酶活性的改變來實現的。Gibala MJ等研究發現總計大約相當于15分鐘的非常激烈的運動(約600KJ)就能夠提高骨骼肌的氧化能力和耐力水平,從而認為間歇運動是一種效率很高的運動方式,即便是在較低的負荷量時也可能產生與傳統的持續耐力運動一樣的骨骼肌代謝方面的適應性變化。Little JP等研究結果證實了較低運動量但較高強度的間歇運動的練習模式能夠提高骨骼肌線粒體功能與運動能力,間歇運動可能使人體骨骼肌的線粒體SIRT1、線粒體轉錄因子A(Tfam)、核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活化受體α的共活化物(PGC-1α)的增加。最近Gibaia M的研究證實了間歇運動可以迅速增強PGC-1α與線粒體基因表達的信號通路的活性,包括AMP活化蛋白激酶(α1和α2亞單位)、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這也從細胞信號傳導方面闡述了間歇運動的代謝適應性變化,這也是間歇運動成為高血壓運動康復有效手段的重要的生理基礎,但目前還未見間歇運動對高血壓狀態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的研究報道。本研究結果表明,連續10周規律的間歇運動,可使SHR的收縮壓明顯降低(P
內皮祖細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種來源于造血干細胞和循環中的單個核細胞,占單個核細胞的0.2%,是成熟血管內皮細胞的前體細胞,亦稱成血管細胞(angioblast),這是一群具有游走性并能進一步增殖分化的幼稚內皮細胞,缺乏成熟內皮細胞的特征表型,不能形成管腔樣結構,屬于干細胞群體,既可自我更新,又能定向分化為成熟的EPCS。單從形態學上無法鑒別EPCS,EPCS的識別主要依靠其細胞的表面標記。然而目前尚未發現能同時將EPCS和造血干細胞及成熟血管內皮細胞完全區分開的特異細胞表面標記,確定EPCS的重要手段是找到細胞的特異性表面標記,為此人們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一般將同時表達CD34/CD133/KDR(VEGFR-2)的細胞定義為EPCs。已有大量研究表明CEPCs不但能夠促進新生血管的形成,還能修復受損血管的內皮細胞,而高血壓病的發生、發展過程與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的關系非常密切。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損傷血管內皮功能后會導致一些細胞因子特別是生長因子的合成與釋放,并激活細胞內信號傳導通路,各種信號通路相互交叉,形成復雜的網絡,也使得心血管內皮功能的各種調控方式相互制約或藕聯。因此改善CEPCs功能,增強其對受損血管內皮細胞的修復能力,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并進而抑制高血壓病的發生與發展過程正逐步成為高血壓治療新的研究熱點之一。
本研究掃描電鏡觀察結果顯示對照組SHR胸主動脈內皮細胞排列紊亂并可見大量內皮細胞脫落,內皮細胞層的完整性受到較嚴重破壞,這也可能是高血壓患者外周血循環內皮細胞數量增加的原因之一。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可導致外周血中循環內皮細胞數量增加,因此認為外周血中循環內皮細胞數量增加是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的可靠指標之一。本研究發現對照組SHR外周血循環內皮細胞數量要顯著高于間歇運動組,這說明長期間歇運動對高血壓狀態下受損的血管內皮細胞具有直接修復作用,抑制了血管內皮細胞的受損脫落,這與我們掃描電鏡觀察得到的結果一致。同時我們還發現間歇運動組SHR循環CEPCs數量、增殖能力及黏附能力都比對照組有明顯的提高,而CEPCs凋亡率下降,這提示高血壓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層完整性受損,而有規律的間歇運動可通過提高CEPCs數量,改善CEPCs功能及降低CEPCs凋亡率而發揮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
目前,關于間歇運動對高血壓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的生理機理還未見報道,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來看,長期的間歇運動訓練后SHR的血壓與CEPCS的變化存在明顯的共變,即運動后收縮壓明顯下降,CEPCS數量增加,且二者存在顯著的負相關(P
高血壓培訓總結范文第3篇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4208(2010)16-0012-03
社區高血壓細節管理,作為目前管理模式的一種補充,是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簡稱上海市疾控)主導的項目,即在現行的管理模式基礎上,對各個管理細節進行完善,通過設立健康管理專員崗位、加強醫生培訓、開發疾病管理軟件、采用患者自我管理、引入家庭支持、制定個性化的診療管理方案、加強雙向轉診等方法,進一步提高社區高血壓管理的質量、效率、效果。本社區服務中心作為干預社區,在2008年5月~2009年8月對476名高血壓患者實施細節管理進行了初步探索?,F報道如下。
1 細節管理的主要舉措
1.1設立健康管理專員職位本干預社區設立2名健康管理專員,由有經驗的綜合防治科長和高血壓心腦條線的成員承擔。與團隊成員一起負責患者的招募、隨訪、干預等工作,成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組,為患者提供健康計劃。并定期進行健康教育。
1.2重視健康管理專員和社區醫生的培訓把細節做好,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認識。二是訓練。針對社區不同工作人員的職能,上海市疾控對健康管理專員和社區醫生合理安排形式多樣的各有側重點的業務技能培訓。
1.2.1專家授課包括高血壓飲食、高血壓運動療法、高血壓防治進展和認識誤區、吸煙與高血壓、家庭自測血壓和動態血壓監測等內容。同時還聘請編輯部專家傳授如何撰寫論文,論文寫作技巧等實用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鼓勵社區醫生在日常工作和實踐中,勤于思考、努力探索,在總結社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將工作中的點滴經驗提煉升華,以促進細節管理的規范化和成果轉化。
1.2.2榜樣示范合理膳食是高血壓細節管理干預活動的一大重點,為借鑒和學習,組織健康管理專員、社區醫生和患者三方到石門二路社區現場觀看高血壓膳食健康教育示范活動。該社區健康教育科通過一年多實踐,已經在社區居民中成功舉辦數十次高血壓膳食健康教育活動,深受廣大居民歡迎。老師按照一系列程序示范,首先介紹高血壓營養菜譜,然后現場配料、燒的技巧、調料放置的注意點、大家品嘗點評、請兩名參觀者上臺演示其中的一道菜燒法、最后再次品嘗、點評等。整個過程生動有趣。在輕松的環境中,既學習了高血壓膳食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又獲得了與患者互動的新技能。
1.2.3健康管理專員的特訓作為一名健康管理專員,不但要自己掌握健康知識,而且要將所學知識廣泛、生動、深入地傳播給患者。因此。我中心先后十余次選派健康管理專員參加上海市疾控組織的培訓。培訓內容有血壓正確測量方法、與病人溝通技巧、細節管理健康專員自我管理技能培訓、演講技巧等。同時還組織人圍華東地區演講比賽的成員和上海社區演講比賽中獲勝的成員,上臺演示交流經驗。通過組織健康管理專員的演講比賽,將所學知識、技能與實踐充分地結合起來。
1.3加強患者隨訪和干預
1.3.1患者隨訪高血壓細節管理隨訪規定中?;颊?個月隨訪1次,高?;颊?個月隨訪1次。每次隨訪內容有清晨未服藥的血壓3次,身高、體重、腰圍,服藥種類、方法、劑量,服藥的依從性。是否需要轉診等。
1.3.2患者干預本社區成立15個自我管理小組,各小組按照飲食、運動、吸煙、自我效能、老年人等主題組織干預活動至少3次。期間為患者發放通俗易懂的高血壓健康教育宣傳冊5520本,如:認識高血壓、高血壓與飲食、高血壓與肥胖、高血壓與吸煙飲酒等,為高血壓患者讀健康教育報,結合楊浦區名醫師講團為社區居民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健康講座,共計1253人次。
1.3.3開展情況患者干預活動參與率68.96%,活動平均滿意率90.68%,活動需求率90.68%,活動備案合格率100%。
1.4注重質量控制高血壓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注重隨訪中的每個環節,才能更好地顯現高血壓管理效果。血壓測量是高血壓管理中隨訪醫生了解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最常用的手段,許多醫生認為測量血壓再簡單不過了。往往忽視許多細節,然而“細節決定成敗”。聽診器放置不當、袖帶綁得太松太緊、患者等都會影響血壓的測量值……如何做到正確測量、準確讀數,是需要不斷改善的環節。楊浦區疾病控制中心對每次患者隨訪進行血壓、體重、腰圍等指標的測量進行質控,以保證隨訪質量。上海市疾控定期反饋項目階段中各區存在問題、如何改進、下一階段工作安排等,組織各區疾病控制中心條線負責和健康管理專員參加細節管理項目階段回顧會議,匯報工作進度、結果、存在問題。為各區縣搭建了互相學習的平臺,對項目實施中的細節進行分享、補充、完善、控制。
2 細節管理的體會
2.1加強細節管理的意義
2.1.1患者方面通過細節管理,患者獲得免費體檢、免費化驗、聽課、培訓,免費咨詢、健康教育等?;颊呓嚯x與醫生溝通和接觸的機會增多,加深了對高血壓病的發病、危害等的不斷深入了解,改變了不看病藥房買藥、不運動、飲食不合理等錯誤觀念,促進了患者從被動加入到主動參與到細節管理中來。通過生活習慣的改善,逐步樹立良好生活方式,為高血壓的防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1.2醫生方面通過招募患者、體檢、隨訪、干預等一系列活動,醫生有了進一步貼近患者的機會??梢詮纳詈腿粘=佑|中了解患者的病痛和憂慮,增加相互理解和尊重,為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打下了基礎。經過細節管理中的培訓,社區醫師了解高血壓最新發展動態,不斷提高高血壓基本理論知識水平和技能,拓展了社區管理的內涵,提高了隨訪干預質量和科研能力,并能在社區中為患者生動地傳授。
2.1.3醫院方面細節管理,為醫院的人才培養提供一個嶄新的平臺,也為考察醫生的綜合能力創造了機會,另一方面,為醫院和居委的合作創造了更多的機會,配合更加默契。為日后的公共衛生管理提供了成熟的管道,為強化社區衛生管理工作打下了新的基礎。同時。醫患關系的改善,提高了醫院滿意度;
促進了居民健康檔案工作的開展。
高血壓培訓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血壓藥 臨床研究 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9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613-01
1 引言
隨著醫藥科技飛的飛速發展,藥物品種和數量迅猛增長。以患者為對象,利用現論、現在技術研究藥物的體內處理過程與人體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和機制,探討臨床用藥的安全性、有效性,制定個體化劑量方案,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的發生,已成為一門醫學與藥學、藥理學與治療學緊密結合的現代新興科學,即臨床藥理學。
2 高血壓藥的臨床藥理學研究意義
2.1 從宏觀上講:
(一)負責進行新高血壓藥物的臨床藥理研究。
在臨床研究結束后寫出有科學性的總結報告送研制單位并抄報衛生部及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
做到快速、有效。
(二)對已生產的高血壓藥物進行臨床再評價。
各指定臨床藥理醫院應積極開展所承擔某類藥物的已上市藥品的再評價工作,對療效不確、不良反應或其它原因危害人民健康的高血壓藥品按衛生部規劃,結合單位實際情況進行社會調查,收集資料,結合實驗研究,分析調整,做出科學結論。向衛生部及衛生廳、局提出評價意見。
(三)負責起草各類藥物的臨床試驗指標和評價原則各臨床藥理基地負責起草各類藥品的臨床試驗及臨床驗證的要求、內容及觀察指標,臨床評價原則,使各類藥品的臨床研究達到規范化的要求。
(四)指導臨床合理用藥開展藥物不良反應監測,提高藥物治療水平。
各臨床醫院在開展臨床藥理研究工作時,應積累新、老藥物使用安全有效方面的經驗,隨時進行科學總結,開展藥物不良反應流行病學及藥物濫用的情況調查等任務,并有責任指導醫生合理用藥。
(五)對進行新高血壓藥物臨床研究的醫生進行臨床藥理專業知識培訓。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指定有條件進行新藥臨床試驗醫院的醫生,至少每年舉辦一期培訓班,還可分專業舉辦小型的培訓班。其它臨床藥理基地也可以逐步創造條件,開辦培訓班當地臨床藥理骨干。各基地之間可進行橫向聯系,相互交流,逐步寫出全國統一的臨床藥理講義,使培訓工作水平不斷提高,為我國建設一支臨床藥理隊伍而努力。
(六)開展高血壓臨床藥理專業咨詢和信息情報交流。
各指定臨床藥理醫院應積極開展臨床藥理咨詢,有條件的單位應對社會開放。對治療范圍較窄的藥物應在本單位開展血濃度監測,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盡一切努務確保用藥安全有效?;亻g應開展信息交流,是促進臨床藥理工作發展極為重要的手段。
(七)承擔衛生部及衛生廳交辦的臨時任務和臨時性的臨床藥理任務。
3 從微觀上講(從本院的高血壓藥的臨床藥理學研究意義)
(一)根據住院患者的具體情況(如年齡、性別及是否有并發癥等)確定每一個患者適合的治療藥物和用藥劑量.做到治療個體化.
(二)通過對住院患者的用藥后血壓、血藥濃度、副反應的監測得到的信息,調整患者的用藥劑量和類別,必要時聯合用藥.是患者用藥合理化,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4 資料來源與方法
對我院2009年205例高血壓住院患者服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藥的臨床表現,按患者性別、年齡、藥物類別以及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類型進行統計分析。
5 結果
5.1 病人基本情況及ADR發生率 205例服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藥高血壓住院患者:40-50歲的患者有13人,50-60歲的患者有55人,60歲以上的患者有137人.其中男性患者120人,女性患者85人.有纈沙坦的ADR有3例,占1.46%;
卡托普利的ADR有3例,占1.46%.貝那普利的ADR有5例,占2.43%.
5.2 臨床變化涉及藥品種類及例數 205例服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藥高血壓住院患者中,服用纈沙坦出現ADR有4例病人,服用卡托普利出現ADR有3例病人,服用貝那普利出現ADR有5例病人.12例不良反應中,單一用藥8例(66.67%),聯合用藥4例(33.33%),聯合用藥可降低高血壓患者ADR的發生率。
5.3 預后 在藥品不良反應發生后,一般停止使用可疑藥物并給予對癥治療后,均可痊愈。對12例ADR報告進行因果關系評價,肯定8例,很可能1例,可能2例,無法評價1例。ADR的轉歸,治愈10例,好轉2例,所有病例經停藥或對癥治療后,ADR癥狀均得到控制,無后遺癥及死亡發生。
6 討論
6.1 高血壓藥物的藥動學與藥效學之間的聯系
一、鹽酸貝那普利1.藥效學本藥是一個前體藥,在肝內水解成有活性的代謝產物貝那普利拉。后者為不含巰基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抑制藥,能抑制血管緊張素Ⅰ轉換為血管緊張素Ⅱ,結果使血管阻力降低,醛固酮分泌減少,血漿腎素活性增高。
2.藥動學 口服后至少吸收37%以上。吸收后在肝內水解生成貝那普利拉,后者抑制ACE的作用比原藥強,但口服貝那普普利的吸收差。本藥的達峰時間為0.5-1小時,主要經腎清除。
二、纈沙坦
1.藥效學 本藥為強效和特異性的非肽類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藥,選擇性作用于血管緊張素Ⅱ相關的AT1受體亞型,從而降低血壓。在降低血壓的同時不影響心率。本藥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也沒有抑制作用,不影響緩激肽的降解,不促進P物質生成,因而較少引起干咳。
2.藥動學 口服后迅速吸收。服藥后2小時內出現降壓作用,4~6小時內達到降壓高峰,本藥不經生物轉化,主要以原形排泄。長期給藥無蓄積作用。血液透析不能清除藥物。
三、卡托普利1.藥效學 本藥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抑制藥,能競爭性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本藥能抑制血管緊張素I轉化為血管緊張素Ⅱ,減少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從而抑制血管收縮,并減少醛固酮的分泌。
2.藥動學 口服后吸收迅速,吸收率在75%以上,但胃腸道內有食物存在可使本藥的吸收減少,故宜在餐前1小時服藥??诜?5分鐘開始起效,降壓作用為進行性,約數周達最大治療作用。半衰期小于3小時,腎衰竭時半衰期延長。在肝內代謝。經腎排泄。
6.2高血壓藥物的途徑和用法用量
一、纈沙坦:成人常規劑量,口服給藥,推薦劑量為每次80mg,每日1次,與性別、年齡及種族無關??垢哐獕鹤饔猛ǔT诜?周內出現,4周時達到最大療效。
二、卡托普利:高血壓:每次12.5mg,每日2~3次,按需要在l~2周時間內增至每次50mg,每日2-3次。療效仍不滿意時可加用其它降壓藥。急性心肌梗死:宜用于收縮壓超過12.00kPa(90mmHg)的患者。先給予試驗劑量6.25mg,2小時后收縮壓仍超過12.00kPa,則再試給12.5mg,再隔2小時后仍如此,方可用每次12.5mg,每日3次的劑量。
三、鹽酸貝那普利:高血壓:(1)未用利尿藥者,開始治療時推薦劑量為每次10mg,每日1次,若療效不佳,可增至每日20mg。對某些日服1次的患者。(2)若單獨服用本藥血壓下降幅度不滿意,可加用另一種降壓藥,如噻嗪類利尿藥、鈣拮抗藥或β受體阻滯藥,應先從小劑量開始。充血性心力衰竭:本藥適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輔助治療。推薦初始劑量為每次2.5mg,每日1次。由于有首劑后血壓急劇下降的危險,故患者第一次服用本藥時需嚴密監視。
6.3 可增強降壓作用。2.與保鉀利尿藥(如螺內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補鉀藥或含鉀鹽代用品合用時,可使血鉀升高。
二、卡托普利:1.與利尿藥合用可致嚴重低血壓,故原利尿藥宜停用或減量,本藥開始用量宜小。2.與其它擴血管藥合用可能致低血壓,如合用,應從小劑量開始。3.本藥可能增高血鉀,慎與保鉀利尿藥(如螺內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或補鉀藥合用。4.與其它降壓藥合用,降壓作用加強,與引起腎素釋放或影響交感活性的藥物合用呈兩者相加的作用,而與β阻滯藥合用呈小于兩者相加的作用5.氯丙嗪和本藥有協同作用,可導致低血壓。兩種藥物同時使用應慎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應避免兩藥合用。
三、鹽酸貝那普利:1.與其它降壓藥合用時降壓作用加強,其中與引起腎素釋放或影響交感活性的藥物同用呈較大的兩者相加的作用,與β受體阻滯藥同用呈小于兩者相加的作用。2.與利尿藥合用降壓作用增強,可引起嚴重低血壓。在開始本藥治療前原利尿藥應停用或減量,本藥開始劑量宜小,以后再根據血壓情況逐漸調整。3.與其它擴血管藥合用可能致低血壓,如合用,應從小劑量開始。4.與鉀鹽、保鉀利尿藥(如螺內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合用可能引起血鉀過高。
7 對策
7.1 加強人才培養,當務之急要不斷加強培訓,培養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良、責任心強、反應快捷的高素質的專業臨床藥理醫生和藥師。
7.2 建立和完善本院高血壓藥物的不良反應監測系統,做到集中監測和自覺呈報相結合,自覺呈報系統監測范圍廣、時間長,但存在資料偏差和漏報的缺點,而集中監測系統能做到資料記錄可靠、全面,可以進行流行病學研究,但其缺點是費用高,監測范圍有限。我院臨床藥理監測工作剛剛起步,報告的主體是醫師,報告總數偏少,醫務人員報告ADR的主動性還需要提高,部分報告還存在填寫內容不完整、ADR癥狀及處理情況描述過于簡單等問題。今后還應不斷完善ADR監測上報制度,同時加強ADR監測工作的宣傳、教育與培訓工作,提高從事ADR監測人員的業務水平,以保證ADR報告和監測工作的質量,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7.3 充分發揮藥師在臨床用藥監測中的作用 臨床藥師要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開展合理用藥咨詢,幫助廣大醫務人員、患者正確認識藥物,認識藥物的不良反應,減少或避免ADR再次發生。有條件的醫院可以對治療指數窄的藥物開展臨床血藥濃度監測,根據測定結果,運用藥動學理論,有根據地協助醫生給患者調整用藥劑量或給藥間隔,設計個體化給藥方案。從而做到合理用藥,降低ADR發生率,提高ADR報告率。
高血壓培訓總結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高血壓;
??谱o士;
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042—02
2006年《中國慢性病報告》指出,高血壓成為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1]。有效的早期干預和個體化治療高血壓患者是現代心血管流行病學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們培訓??谱o士參與對高血壓患者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和評價,旨在通過醫院住院病人以及門診和社區二級干預模式,以降低血壓和體重,進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預為目的,進一步提高高血壓患者治療、護理的依從性和達標率。
1 研究對象
選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門診高血壓患者279例。診斷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2]。其中男165例,女114例,25-30歲9例,31-40歲45例,41-50歲97例,51-60歲128例。高血壓Ι級101例,Ⅱ級17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35例,初中及以下144例。納入標準:(1)年齡為35-70歲;
(2)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排除標準:(1)有肝、腎功能障礙、糖尿病患者;
(2)年齡大于70歲。生活方式干預組135例、對照組144例。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高血壓病史、吸煙史、血壓、體重指數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一。
2 研究方法
2.1 干預方法
兩組均由醫生根據患者的血壓情況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生活方式干預組由培訓上崗的高血壓病??谱o士進一步管理。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發放《高血壓家居管理手冊》,每季度通過電話隨訪,評估病人高血壓自護知識,針對病人不健康生活方式重點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在《高血壓家居管理手冊》登記病人治療及生活行為干預效果。對照組由主管醫生制訂治療方案的同時講解治療要求、進行生活行為方式指導。每季度對兩組患者進行門診隨訪和問卷調查1 次,評價療效和干預依從性,時間為期一年。
2.2 評價指標
通過問卷調查和身體檢查獲得基線和末期的各指標數據,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進行面對面調查并填寫問卷,結合parati 等人的評分標準,對醫囑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及不依從,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后依從性改變。檢查指標主要包括: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血檢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
2.3 統計學分析
應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 13.0統計軟件包,數據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X2檢驗,P
3 結果
3.1 一般情況 兩組患者全部完成評價分析者共計266例(應答率為95.34%),脫落率分別為生活方式干預組5例(3.703%)、對照組8例(5.55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U=-0.73,P=0.4643)。
3.2 兩組患者治療前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3 高血壓病??谱o士對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由表1可見,生活方式干預組完全依從性明顯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4 討論
有效的高血壓管理是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手段,也是預防冠心病、腦卒中等并發癥發生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國高血壓管理只強調醫生對病人的單項管理,在高血壓患者的人數眾多,專業人員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往往只能做到單一的血壓測量、用藥治療,難以達到綜合防治的要求并長期堅持[3,4],本研究在目前高血壓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對管理細節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在高血壓管理中設立了??谱o士,在患者和醫院之間建起了溝通的橋梁,促進醫患互動,通過開展個性化的患者干預措施,使患者充分了解針對自己病情的健康生活方式,用藥方法。
本研究尚有一些不足之處,如樣本量較小,遵醫囑依從性為病人回憶所述,可能存在回憶偏倚。本研究結果表明,??谱o士干預高血壓患者危險因素管理高血壓患者,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齊小秋,王宇.中國慢性病報告[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6:3-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