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談如何促進院前急救發展

      發布時間:2025-07-22 15:41:44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摘要] 為探討制約院前急救發展的原因及解決方案。對1996~2010年大連市院前急救工作進行了研究。制約院前急救發展的因素主要表現為:全民急救知識缺乏,社會地位低下,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年齡局限,人才流失。針對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迅速發展院前急救,以滿足日益發展的社會需求。

      [關鍵詞] 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模式;急救培訓;通訊系統;人才培養;福利待遇

      [中圖分類號] R459.7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2(b)-139-02

      院前急救是急診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明顯降低突發傷病員的病死率。廣義的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發病時醫護人員或目擊者在現場的緊急搶救,而狹義的院前急救是指具有通訊器材、運輸工具和醫療基本要素所構成的專業急救機構,在患者到達醫院前所實施的現場急救和途中監護的醫療活動。它的水平是一個國家的組織管理、醫療水平及公共福利綜和能力的體現。

      如今,隨著社會需求與醫學發展的需要,尤其是近階段,突發公共事件、災難事件的頻頻發生,讓政府及社會各界愈來愈多地重視急診醫學。使得急診醫學也正以飛躍的速度在發展、在變化、在創新。而院前急救作為急診醫學的起始環節卻往往不被社會各群體所重視,它的發展遠遠不及院內急診與重癥ICU的發展,它現存的體系是否完善,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1 全民急救知識的普及

      讓愈來愈多的人懂得何時該急救,該如何救。在我們的義務教育體系中,就應該有急救課程?!?救生術”是讓人生存的本領,從娃娃抓起是必然的。在各種形形色色的行業中,某些行業是必須得到“急救資格證書”的人才可以從事的,例如:消防員、警察、士兵、司機、飛行員等等。而這種證書的資格認證要有嚴謹、規范、合法的程序所支持,使該由政府職能機構依法控制。特別還要重視其時效性。

      2 統一規劃、提高社會地位

      2.1 統一院前急救模式

      根據現在我國院前急救模式的多樣化,衛生部應統一規劃,制定一個能夠滿足本國國情和對外開放需要,能充分體現現代化城市應急能力和城市文明水平安全、快捷、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務體系。筆者認為在現階段它隸屬于獨立的機構最為合理,這樣它既有院前急救的指揮調度權,又有人、財、物等支援的調配權,按照地理區域,以派車半徑、人口居住密度為原則,設立分站與站點,與有關醫院緊密配合,形成院前有急救中心負責,院內有醫院負責的急救網絡。這樣既保證了調度的指揮力,又避免了不顧病情定點轉送的不合理性。但這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要根據國情、國家財力、國民素質綜合考慮。只有經過長期推理論證,不斷地改革創新,隨著國家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高,才會向社會公益性發展,成為完全由政府出資,不向社會收費的特服模式發展。

      僅僅由政府的重視來提高社會地位是不能服眾的,只有高品質的服務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弘揚形象、提升地位。那么這種院前服務體系該如何確保急救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患者或傷者所在地并進行有效搶救。

      2.2 暢通的信息系統、便捷的交通工具

      目前計算機網絡系統已深入到各個領域,其中在急救醫學中也有深入的探索。GPS衛星定位系統是必備的。通過該系統,調度員能迅速定位呼救者所在地址,在下指令時能清楚明確表達現場位置及特征,如急救人員有不明之術可參考電腦顯示的圖標,提高地址準確性;同樣,在計算機屏幕上也能準確顯示急救車位置,方便調度員更合理的派車。另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遠程病例討論,遠程醫療的興起,在現場醫護人員就可把患者的情況反饋到??茖<?,在現場得以合理的指導,有效的救治,可避免單一作業,經驗不足考慮不充分,錯誤診斷的情況發生,同時還可提高技術水平,可在車上就做到??茣\。

      按照衛生部規定城市人數5~8萬人配置一輛救護車的規定,我國僅有一部分大城市得以達到,就大多數還未達到,這就嚴重制約了院前急救的發展。另外,由于事故發生的不可預知性地域的廣泛性、復雜性,均可導致急救車難以到達現場,這就對運輸交通工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交通工具的多樣化,如急救車、急救摩托車、急救直升機、急救快艇等,勢在必行。

      2.3 提高院前急救人員專業素質,引進先進醫療設備

      由于急救醫生所涉及的業務范圍廣,情況復雜,所處的工作困境和感受都是院內其他科室醫生無法理解的。而對醫患之間以及在現場出現的意想不到的各種情況,要求急救人員不僅是技術上高水平,而且有駕馭整體局面的領導才能,特別是在技術上要專業、正規、快速、有效的全科醫生,才能從根本上緩解各種矛盾。然而在急救車上的時間太短暫,用藥效果及病情變化,院內的進一步輔助檢查,均不能得到足夠充分的了解,更別提研討了,也就大大制約了院前急救人員技術的提高。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有完善回訪反饋系統,通過遠程控制,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轉歸,做到真正意義醫療資源共享,院內院外急救合理配合,不斷提高急救技能。而急救人員科學培訓,是能獨立進行出診任務所必需的,筆者認為急診內科培訓1年,急診外科培訓1年,重癥ICU培訓 1年是合理的。

      當然,一次圓滿任務的完成也離不開先進的醫療設備。院前急救的特殊性、流動性限制很多設備上車,但即使那些能上車的儀器,也很少有廠家考慮行駛中設備電源的充足性、準確性、敏感性、便攜性、實用性等問題,所以找一個抗干擾性強、靈敏度高、使用便攜的儀器很難。所以也希望醫療器械廠家多考慮一些急救車上設備的制作。

      3 年齡的問題,合理再分配

      個人看法,從事急救事業的最佳年齡是女性28~45歲,男性28~50歲。超出這個年齡無論是體能還是反應能力均大打折扣,這不僅降低了急救水平,同時也增加了風險性。這是整個急救隊伍,醫生、駕駛員、擔架員面臨的同樣問題。所以,合理再分配,資源的提前配置,是院前急救面臨的新難點,是國家衛生部該深思的問題。

      4 提高福利待遇,防止人員流失

      同醫院內醫生相比,所處環境復雜,危險性大,業務發展局限性大,灰色收入為零,大大降低應屆畢業生及已取得醫師資質證人員進入急救事業的吸引性。嚴重的付出與得到不成正比,同樣也使已進入人員的熱情大減。就本單位而言,1996~2010年正式進入的應屆畢業生(專、本科)共31人,現自動離職12人,占38.7%,3人未取得醫師執照,占9.7%,可見人才的流失嚴重的阻滯了院前急救的前進。令人震驚的數字希望能得到廣大領導的重視。

      綜上所述,雖然院前急救事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完善與改進,但我們仍以院前急救人員為傲,甘愿貢獻自身的每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沈洪.急診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

      [2]張永利,李巍.院前急救專業人員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7-35.

      [3]王得坤.現代院前急救體系的構建[J].中國醫院管理,2006,(9):45-46.

      [4]孫紅,魏巍.建立院前急救服務體系[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0,17(3):32-33.

      [5]張華麗.淺談院前急救人員素質及培養[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9(3):35-36.

      (收稿日期:2010-12-13)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