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外科嚴重創傷及急救中綜合創傷急救模式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4年
3月-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80例嚴重創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急救程序,觀察組接受綜合創傷急救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并發癥、住院時間等情況。結果:觀察組搶救成功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外科嚴重創傷患者應用綜合創傷急救模式的效果顯著,提高搶救成功率,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外科嚴重創傷; 綜合創傷急救模式; 搶救成功; 應用效果
Effect Analysis of Comprehensive Trauma Emergency Treatment Model in Severe Surgical Trauma/LIU Wentao.//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01):103-10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rauma emergency treatment model in severe trauma and emergency treatment.Method:80 cases of severe trauma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emergency procedures,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trauma care.The success rate,diagnosis time,emergency to operation time,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success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0%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77.50%,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P<0.05).The diagnosis time,emergency to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0%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22.50%,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uma emergency treatment in severe trauma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reduce complications,reduce mortality,it is worthy promoting.
【Key words】 Surgical trauma; Comprehensive trauma emergency treatment model; Successful rescue; Application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Xiantao C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Xiantao 43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01.028
外科嚴重創傷特點為起病突然、病情進展迅猛、傷情復雜多變等,極易誘發多種并發癥,嚴重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1]。相關研究指出,綜合創傷急救模式在嚴重創傷患者搶救期間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其是指患者入院前后的整個急救過程實施優化配置醫護人員、規范急救流程、完善急救設備、優質的急救后治療與護理等,幫助患者享受到專業、有效的急救措施,達到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等目的[2]。鑒于此,本文對本院外科嚴重創傷患者施以綜合創傷急救模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80例外科嚴重創傷患者,納入標準:(1)均符合嚴重創傷相關臨床診斷標準;(2)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主動加入研究;(3)單一因素造成的≥2個解剖部位損傷;(4)已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3]。排除標準:(1)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血液疾病、傳染性疾病等;(2)送院途中死亡;(3)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多發性惡性腫瘤等;(4)中途轉他院治療。所有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0例。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急救程序,內容如下:在急診室接到“120”電話后,急診科醫生、護士立即趕赴現場,到達現場時向患者提供相應救治,如抗休克、氧氣輔助支持等,快速建立靜脈通道,對受傷部位加以包扎,然后送至醫院進行下一步治療。在救護車行車途中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觀察其病情變化,待到達醫院急診后結合實際病情做相應常規輔助檢查,待明確患者病情類型,將其送至相關科室進行后續治療,針對病情危重且存在手術指征患者應及時開展相應手術治療,待手術結束,送至監護室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急救措施上開展綜合急救模式,具體內容如下:(1)建立創傷急救小組,明確成員工作職責與內容,按照急診科為中心、多科室聯合協助救治原則開展工作,加以建立綠色通道,定期組織培訓,要求全體成員參加,不斷學習急救相關專業知識,備好搶救藥品,確保搶救設備與儀器運行完好。(2)院前急救,待到達患者身邊,立即檢查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判斷出致命傷,優先處理,如胸腹部的利器、脫出的腸管等情況進行覆蓋、固定,減少暴露時間,避免感染;外傷者應做簡單消毒、止血、包扎等處理;同時快速建立≥2條靜脈通路,提供補液、輸血等治療,補充血容量,及時糾正電解質失衡狀態;觀察患者呼吸狀況,適當地提供輔助支持,維持有效呼吸。第一時間將患者送至急診室,在途中盡量應用約束帶,避免患者晃動,加重出血、損傷程度等,加以監測血壓、體溫、脈搏、意識狀態等變化,第一時間對其病情變化做出評估,并將患者相關信息傳給醫院信息系統,以便急診醫生做好相應準備。(3)以綠色緊急救治通道送患者至急診室,檢查患者損傷部位,初步評估外傷嚴重程度及其對全身各個系統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根據癥狀、體征等表現提供相應救治,針對急救期間需要的各項檢查單、申請單(血常規、CT等)均可以優先檢查,明確損傷部位、范圍,加以簡化檢查流程,縮短時間,以最快速度將各項檢查結果報告單送到醫生手中,必要時第一時間調動各科室臨床醫師,分析、探討檢查結果,以便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急救方案。如休克者,迅速清理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加以給氧;呼吸衰竭者,立即氣管切開,加以呼吸機輔助支持;失血過多者,提供止血、血管擴張等藥物,維持血壓處于正常范圍;手術治療者,立即通知相關科室醫師實施手術治療,無手術指征患者需要安排在重癥監護室,進一步觀察、記錄其病情變化,如意識狀態、面色、血氧飽和度、尿量、血壓等指標變化,積極治療,待其病情穩定轉入普通科室接受治療[4-5]。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搶救成功率、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并發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綜合、休克、致殘等)、住院時間等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基線資料 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2~61歲;疾病類型:16例交通事故傷,11例高空墜落傷,3例爆炸傷,10例各種機械所致創傷。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3~63歲;疾病類型:15例交通事故傷,10例高空墜落傷,6例爆炸傷,9例各種機械所致創傷。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患者的搶救情況比較 觀察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的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確診時間、急診至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值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 字2=5.165,P=0.023),見表3。
3 討論
隨著當前交通事故、工程事故的增多,外科嚴重創傷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其均為高動能創傷、多發傷,直接造成患者機體受到嚴重損傷,致使組織器官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并且多數患者病情相對較重,臨床治療期間常常伴隨各種各樣的并發癥,導致臨床治療難度系數增加,影響患者預后[6-8]。隨著當前我國臨床醫學領域的不斷發展、完善,外科嚴重創傷急救質量也隨之得到進步,并且也充分體現出“黃金一小時”的重要性,即在此時間內針對嚴重創傷患者采取積極有效治療,便于控制病情進展,減少死亡率,改善生活質量[9-11]。
急診醫學屬于交叉學科,而多數醫院沒有建立科學的急診體系和配備專業人員,存在內科醫生多、外科醫生少、值班醫生均為各個科室的醫生擔任等問題,導致嚴重創傷患者常常由急診內科進行首診治療、安排住院等,造成大部分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預后相對較差,加上我國某些醫院急診科體制的不完善、分工不明確、醫護人員水平低等多種原因,造成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間,生存率急劇降低[12-14]。
就外科嚴重創傷患者死亡原因而言,主要是由于傷情過重、搶救不及時所致,加之其病情復雜多變,因此,需要多學科共同相關協助,提供系統全面的治療方案,即創傷現場-院前急救-康復等多個環節均需要嚴格做到快速、準確的協作救治,實現減少死亡率、提高預后等目標[15]。綜合創傷急救模式是集創傷外科、??凭戎?、急救模式為一體的救治方法,是指危急重癥者經綜合創傷急救模式的實施,有助于優化會診、常規檢查等環節,為患者贏取最佳救治時間,使其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促進機體早日恢復健康水平[16]。
楊俊等[17]以綜合創傷急救模式開展時間為依據,將68例嚴重胸腹外傷患者隨機分為傳統救治組(32例)、綜合創傷急救模式組(36例),結果顯示綜合創傷急救模式組救治成功率較傳統救治組高且并發癥發生率最低(P<0.05);綜合創傷急救模式組的急診搶救時間、病情初步確診時間、手術時間、平均住院時間、SOFA評分、ISS評分、APACHEⅡ評分均較傳統救治組優(P<0.05);綜合創傷急救模式組滿意度評分、GCS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說明綜合創傷急救模式有助于有效嚴重胸腹外傷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預后較好。本文以外科嚴重創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提供綜合創傷急救模式,結果得出觀察組搶救成功率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確診時問、急診至手術時問、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結果表明綜合創傷急救模式較常規急救流程便于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并發癥,是因為綜合創傷急救模式具備完善其系統的急救體系,即工作人員工作職責與內容明確、急救設備運行完好、急救通道流暢等,有效保證患者入院前、入院后的救治工作的準確、銜接。在救護車達到患者發病現場后立即檢查、評估傷情,加以及時急救預報系統輸送信息至急診室,提前準備好相關科室的急救人員、搶救設備等,患者安全送至急診科接受相應的檢查、致命傷優先處理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患者救治效果,此外,還可以促進各科室工作的協調發展,從而提升醫院急救治療質量的整體水平[18-20]。
綜上所述,綜合創傷急救模式便于提高外科嚴重創傷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救治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建黨,張平,王婷.急救模式下創傷控制性手術治療嚴重多發傷的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5):80.
[2]張耿杰.一體化創傷急救模式在外科嚴重創傷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2):89-90.
[3]李素文.綜合創傷急救模式在外科急救中的應用推廣[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27):3772-3773.
[4]吉木伍里.綜合創傷急救模式對嚴重胸腹外傷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8):153-154.
[5]張霞明.嚴重胸腹外傷的患者實施術前急救與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7):977-978.
[6]周志勝,王院香.綜合創傷急救模式在外科嚴重創傷急救中的應用[J].臨床研究,2016,24(2):194-195.
[7]譚震森.危機管理結合一體化創傷急救模式在急診外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2):2852-2853.
[8]康振芳.淺談對嚴重胸腹外傷患者進行急救護理的方法和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1):107-108.
[9]張漫漫,薛勝男,陶潔茹,等.改良創傷急救模式在嚴重創傷救治過程中的應用[J].浙江創傷外科,2015,20(6):1061-1063.
[10]米光明,鮮安福,黃亞娟.嚴重創傷不同急救模式救治效果分析[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5,20(2):154-155.
[11]陳榮麗.嚴重胸外傷60例的急救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16):125-126.
[12]鐘華,李建煒,陳勁,等.改良創傷急救模式在嚴重創傷救治過程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7):30-33.
[13]曾景,嚴遠森.綜合創傷急救模式對嚴重胸腹外傷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6,16(7):30-31.
[14]姜麗娟,崔秋霞,倪花,等.優化流程在創傷急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84-85.
[15]徐潔.嚴重胸腹外傷的急救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9):811-812.
[16]戴領,胡強.一體化創傷急救模式在外科嚴重創傷急救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3):39-40.
[17]楊俊,黃和民,陳麒麟.綜合創傷急救模式對嚴重胸腹外傷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20):2429-2430.
[18]崔亞莉.一體化急救護理新模式在嚴重創傷患者救治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5,36(18):4220-4221.
[19]蔡慧娟.嚴重創傷應用一體化急救護理模式的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18):2801-2802.
[20]桑紅瓊.綜合創傷急救模式對嚴重胸腹外傷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5,44(4):22-24.
(收稿日期:2017-07-11)(本文編輯:周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