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東營市醫療緊急救援指揮中心通過五年來的實踐,總結出“患者自愿、就近就醫、醫院能力、劃片分工”等四項院前急救原則,提高院前急救醫療質量,確保了院前醫療急救的及時、安全、有效?!娟P鍵詞】 院前急救; 原則 院前急救是社會緊急事務安全保障系統和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醫療急救三個階段之一,且為首要階段,是指從第一救援者到達現場,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開始,直至救護車到達現場進行急救處置,然后將病員送達醫院之間的階段。加強院前急救醫療體系建設,提高應急救治能力,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利益,體現社會公平正義。2005年5月12日零時,東營市醫療緊急救援指揮系統開始運行。東營市醫療緊急救援指揮中心實行120指揮調度型運行模式,轄23處醫療急救站點,擁有急救車47輛,服務人口185萬。截至2010年8月1日零時,東營市醫療緊急救援指揮中心安全處置接警1090368次,出車次數144918次,其中有效出車116915次,救治各類患者118152例,保持指揮調度零投訴,實現了“接警及時、出警迅速、運轉協調、救治有力”的院前急救工作目標。1 基本做法1.1 構筑體系框架 東營市政府印發《東營市院前急救管理暫行辦法》,為全市院前急救工作的規范運行提供保障;并與東營市信息產業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院前急救網絡建設及120特服號碼管理的通知》,明確120急救電話為本市院前急救的唯一特服號碼并歸指揮中心集中管理,確立了指揮中心在院前急救統一指揮調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按照先城區、后縣區,最后覆蓋全部鄉村的院前急救網絡建設步驟,實現“急救站點建設、通信平臺搭建、急救從業人員培訓、指揮中心裝備聯網、急救網絡規范運行”等“五位一體”同步推進。1.2 規范急救網絡建設 印發《關于重新設置院前急救網絡單位的通知》,明確急救站點建設原則、模式、性質、功能和職責,理順了急救站點與指揮中心間的管理運行體制。出臺《院前急救網絡建設要求和急救站點建設標準(試行)》,確保急救站點建設任務明確,標準統一。1.3 優化急救資源配置 搞好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工作的銜接,完善急救“綠色生命通道”,形成有效的“生命急救鏈”,讓接收醫院能及時了解危重患者的病情概況,有針對性地做好患者送達醫院前的相關搶救準備。一是劃片分工。根據急救醫院的救治能力、綜合實力、服務質量、社會認可程度和群眾就醫習慣等,分配基本的急救區域。二是就近就醫?;颊卟∏檩^重,已對生命健康安全構成威脅(針對患方或報警者而言),為體現院前急救的及時性、有效性,到就近急救醫院就診。三是醫院能力?;颊咔闆r特殊,比如嚴重的外傷、燒傷、精神病、肢體斷離等,雖然患方(報警者)有選擇醫院意向,但東營市醫療緊急救援指揮中心仍會考慮救治醫院能力和在救治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有關問題或后續問題,在征得患方(報警者)同意后,直接調派或轉送具有較強??凭戎文芰Φ尼t院或綜合能力較強的醫院。四是尊重患者選擇?;颊卟∏樵诙虝r間內尚不危及生命時,為滿足患方(報警者)的就醫習慣和就診愿望,根據患方(報警者)意愿選派急救出診。1.4 加強能力建設1.4.1 開展誠信醫院創建活動 各急救站點單位不斷完善院前急救服務的監督機制,增強急救人員崗位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建立急救服務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對急救人員工作規范執行情況,進行定期及不定期的監督檢查,通報質檢和獎懲情況。建立社會對院前急救服務的監督評價機制,通過開展誠信醫院創建活動及發放服務情況征詢表、電話征詢、開通24小時急救服務監督電話等形式,了解市民對院前急救的滿意情況、熱點問題及改進服務的意見和建議。加大社會宣傳力度,改進與推動院前急救服務工作,樹立良好的醫院形象。1.4.2 加強隊伍建設 制定急救從業人員教育培訓的有關制度與規定,確定急救崗位培訓的目標、計劃和內容,并組織實施。建立嚴格、規范的培訓考核制度,將考核結果作為勝任急救工作的重要依據,使培訓考核與崗位聘任相結合,從制度和機制上保證教育培訓的有效性。要堅持“名院、名科、名醫”戰略,著重從重點學科、特色???、重點人才等方面入手,培養一批優秀學科帶頭人和有發展潛質的準學科帶頭人,帶動一批學科發展,提高醫院的綜合實力和救治能力。1.4.3 完善規章制度 出臺《東營市院前急救調度人員工作規范(試行)和《東營市院前急救人員工作規范(試行)》,規范院前急救從業人員的班前準備、接崗上班、工作程序、下班工作、接警工作、車輛調度等多個方面,實現院前急救工作規范運作,盡可能地減少或避免院前急救投訴、糾紛和事故的發生。2 討論2.1 四項原則 東營市醫療緊急救援指揮系統建立后,優化急救資源配置,實現“接警及時、出警迅速、運轉協調、救治有力”的院前急救工作目標成為首要任務。從優化急救資源配置,提煉出“劃片分工、就近就醫、患者自愿、醫院能力”等院前急救的四項原則。四項原則是指導院前急救的重要原則,其排列次序為“患者自愿、就近就醫、醫院能力、劃片分工”。2005年以來,正是堅持這四項原則,全市實現院前急救統一指揮調度和醫療呼救統一受理,整合了醫療急救資源,提高了急救應急反應能力和救治水平,規范了院前急救秩序,顯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架起了政府聯系群眾的連心橋,樹立了衛生部門的良好形象[1~3]。2.2 四項原則的意義 堅持按照“劃片分工、就近就醫、患者自愿和醫院能力”的原則,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接受群眾和各單位的監督,是做好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保證。2.3 四項原則之間的相互關系 “患者自愿”原則是維護知情同意權利,有效避免和減少醫療糾紛的優先原則;“就近就醫”原則是爭取“黃金救命時間”的重要原則;“劃片分工”該原則是一般情況下的首選原則;“醫院能力”原則是病情特殊情況下的必要原則,以上四項基本原則相輔相成、各有側重。東營市醫療緊急救援指揮中心在嚴格堅持以上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針對那些不能或者沒有選擇意向的患方(報警者),在具體指揮調度工作中,還要兼顧各急救醫院間急救出診率的相對平衡,為急救站點的醫療救治提供時間和精力上的保證[4]。2.4 四項原則實施的制度保證 制度是實現工作規范化的保證,良好的調度工作制度是準確把握院前急救調動的前提和有力保證。東營市醫療急救救援指揮中心建立,并實行的指揮調度首次接警、主班組長、復核查對三級責任制,能夠及時核對并發現首次接警過程出現的有關偏差;調度員日調度工作記錄,由中心主任負責質量控制,管理工作小組對調度工作進行全面核查和監控;電話回訪社會滿意度調查,做到及時聽取患者、社會對120醫療急救的意見和建議[5,6]。2.5 四項原則實施的隊伍保證 當院前急救的基礎設施和基本條件較好或完備時,更需要提高隊伍的素質和醫療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駕馭現代化的裝備,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首先,要強化隊伍練兵。強化院前急救從業人員的醫療急救專業理論知識,加強業務技能培訓,使醫務人員能夠熟練掌握院外傷病判斷的要點,急危重癥患者搶救的基本技能;調度人員熟練掌握調度計算機操作技能,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操作技能,地理信息應用技能。其次,落實院前急救人員崗位考核,資格準入管理制度。實施院前急救人員準入管理,對經考核確定為合格的人員,準予從事院前急救工作;經重復培訓、考核,仍達不到合格要求的人員,調離院前急救一線崗位,不得從事院前急救工作。最后,要進行實戰拉練。定期模擬急救現場,組織實戰拉練,采取實地報警呼救、接警出動、指揮調度、現場搶救等,進行實戰考核,以檢驗120規范處警、快速反應、現場處置的實戰能力,提高了醫務人員之間的院外協調作戰水平,建立拉得出、沖得上、戰得贏的120急救隊伍。參 考 文 獻[1] 周泓君.準確把握院前急救派車原則,防止醫療糾紛的發生.西南軍醫,2009,11(3):519-520.[2] 鄭玉艷.準確把握院前急救派車原則,避免醫療糾紛發生.中國急救醫學雜志,2008,28(6):562-563.[3] 馬利平.準確把握派車原則,提高院前急救質量,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中國醫藥指南,2009,7(15):126-127.[4] 東營市院前急救管理暫行辦法.2005,第128號政府令.[5] 米明超.構建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完善突發事件醫療救援.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8,6(6):1-4.[6] 武秀昆.發展建設需要堅實的基礎-從建設原則談《中西部地區縣級院前急救體系建設規劃方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中國急救醫學雜志,2010,30(6):20.(收稿日期:2011-05-16)(本文編輯: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