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內蒙古統計年鑒》、《烏蘭察布市統計年鑒》,從而保證了所獲取數據的可靠性和權威性。
2.3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在旅游環境承載力系統之中,各指標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支持和制約的,分析時應該弄清各項指標對旅游環境的影響程度。為了定量表示指標體系中各層次之間、層次內部各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應給各指標賦予權重,使復雜的指標體系中各種因素的相互聯系達到有序化。筆者采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值(表1)。
2.4評價方法的選擇
式中,D’為等標指數;Di為指標實值;Ei為指標標準值;wi為各層因子相應的權重值;Ci為旅游環境承載力準則層評價值,算得旅游環境綜合評價值。采用逆向指數計算公式的指標包括恩格爾系數和人口自然增長率。
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標準指標類型
旅游環境自然生態環境承載力B1[0.382 1]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C1∥%[0.088 7]100正向
承載力A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C2∥%[0.052 4]100正向
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C3∥%[0.444 6]45正向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C4∥m2[0.261 9]20正向
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優良天數C5∥d[0.152 4]300正向
社會經濟發展承載力B2[0.325 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C6∥元[0.457 1]20 000正向
恩格爾系數C7∥%[0.154 7]32逆向
旅游業收入占GDP比重C8∥%[0.240 1]15正向
人口自然增長率C9∥‰[0.058 0]3逆向
公共圖書館藏書C10∥冊/人[0.090 0]3正向
旅游基礎設施承載力B3[0.292 2]入境旅游人數/常住居民C11∥%[0.056 0]3正向
旅游飯店客房全年出租率C12∥%[0.408 0]60正向
每萬人擁有公共汽車數C13∥輛/萬人[0.268 0]12正向
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C14∥%[0.134 0]100正向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C15∥%[0.134 0]100正向
2.5旅游環境承載力預警指數分級
對旅游環境承載力按指數數值由小到大劃分為超弱載(<0.2)、弱載(0.2~0.4)、適載(0.4~0.6)、輕度超載(0.6~0.8)和強度超載(0.8~1.0)5個級別,對應的預警狀態分別用黑燈、藍燈、綠燈、黃燈和紅燈表示。同時,為加大類與類之間的狀態差異,將景區環境承載力預警的狀態區域劃分為警惕區、正常區和報警區3個區域(表2)。警惕區表示旅游景區的運行處于超弱載狀態,資源利用率低,經濟效益難以保證;正常區表示景區的運行處于正常狀態,景區的環境系統處于資源配置利用合理、動態平衡發展階段;報警區表示景區處于嚴重超載狀態,資源配置利用不合理。
3烏蘭察布市旅游環境承載力定量測度結果與分析
烏蘭察布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面積約5.5萬km2,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位優越,屬呼包銀經濟區和京津唐經濟帶的結合部。東鄰北京門戶張家口,西依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南靠煤都大同,北與蒙古國接壤。烏蘭察布市旅游業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中蘇友好國際形勢下烏蘭察布盟交際處的成立,集寧旅行社應運而生。從90年代起,烏蘭察布市的旅游業進入了一個初步較快發展時期,逐漸形成了以集寧區為政治、經濟、文化和旅游管理中心,含概四子王旗生態草原旅游區、察右中旗輝騰錫勒高山草甸草原旅游區、察右后旗火山巖地貌考古旅游區、察右前旗黃旗海旅游度假區、涼城岱海山水風光旅游區和興和蘇木山人造森林公園旅游區的一個中心六大區域的整體布局。
該研究按照上述定量測度步驟與方法,計算烏蘭察布市旅游環境承載力相關指數。由圖2~5可知,自然生態環境承載力指數發展水平最高,總體表現為增長趨勢。社會經濟環境承載力指數發展水平表現最差,由于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影響,導致旅游基礎設施承載力發展水平不高。綜合來看,2006~2012年烏蘭察布市旅游環境承載力綜合指數表現平滑增長曲線,體現為持續穩定緩慢上升增長趨勢,指數變化由2006年的0.64緩慢增長到2012年的0.75,平均維持在0.70左右,其中2011年增幅較往年小。綜合指數能夠反映出烏蘭察布市整體旅游環境承載力呈現緩慢增長趨勢,旅游環境發展處于上升發展階段,未來旅游經濟活動發展前景很好。但從以上三者的比較來看,自然生態環境的建設與保護適度超前于社會經濟發展與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相對于烏蘭察布市的生態環境來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能夠為今后旅游活動的開發提供相對寬裕的生態環境保障。
依據表2旅游環境承載力指數分級,得到烏蘭察布市2006~2012年旅游環境預警警情分析(表3)。
由表3可知,烏蘭察布市旅游環境承載力預警狀態均指示為黃燈及綠燈,從預警區域劃分來分析其整體旅游環境承載力維持在正常區域,屬輕度超載,說明旅游活動過程中自然生態環境承載力、社會經濟發展承載力及旅游基礎設施承載力整體上處于較為協調發展狀態,整體旅游環境承載力維持在健康有序發展階段,可為城市未來旅游活動的開發提供良好的旅游環境整體氛圍。其中2007、2012年自然生態環境承載力指示為紅燈,屬強度超載,均是由于自然生態環境要素的不達標而引起,同時也反映出自然生態環境要素的任何細微波動變化對于整體旅游環境影響都會表現出極為敏感的反應。所以,在今后的旅游開發活動中,始終要把自然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首位,進而實現自然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發展及旅游基礎設施的協調穩定可持續發展。
4烏蘭察布市旅游可持續開發對策
4.1依據旅游環境承載力理論建立高效環境管理體系
科學建立烏蘭察布市旅游環境承載力預警系統,是實時動態監測旅游活動中所可能出現的警情動態而建立的預警報警系統。該系統的建立將有利于對整個城市旅游環境承載力進行連續的動態監測和實時監督,科學有效提高城市旅游環境承載力。系統構建烏蘭察布市旅游目的地環境管理體系,可科學輔助政府部門準確把握旅游業的發展方向,為生態城市建設提供科學管理工具保障。所以遵循科學管理方法建立烏蘭察布市旅游目的地環境管理體系,是未來城市旅游開發建設的重要課題。
4.2制定基于旅游環境承載力的城市生態旅游規劃
旅游環境承載力是基于特定時間和條件下所具有的支撐能力,其能力的強弱具有一定閾值范圍,一旦由于旅游活動而引發生態環境不可恢復性的破壞,必然導致旅游業發展的災難性影響。制定基于環境承載力的城市生態旅游規劃,其重要目的就是要以烏蘭察布市旅游環境承載力動態變化趨勢為基礎,科學系統確定規劃方案,實現旅游環境的有效保護和對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4.3實現由政府主導的旅游環境調控機制
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在旅游發展與環境保護活動中的職能和作用,全面制定相應的旅游政策法規。在建立區域旅游信息中心的基礎上,引入區域性旅游環境承載力動態調控系統,及時搜集影響旅游環境的敏感要素,并實時分析城市旅游活動現狀、動態及各子系統承載力狀態,進行承載力趨勢預測,準確發出信息通報,并科學決策提供相應調控措施,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引導旅游企業的投資和經營行為生態化。
4.4完善旅游整體服務提高綜合承載水平
增加旅游星級飯店數量,調整旅游飯店結構。加快旅行社集團化、專業化與網絡化建設。完善城市交通設施網絡,健全旅游景點服務設施,旅游質檢監督,及時做好游客投訴,加強旅游全過程管理,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增強城市現代綜合服務。加快區域旅游信息網絡化建設,建立健全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快捷暢通的信息連通網絡,逐步形成區域旅游信息聯通機制。
4.5提升旅游城市形象走生態旅游發展之路
提升旅游城市形象,提煉烏蘭察布市文化底蘊,加強多渠道旅游宣傳營銷。運用生態學原理與方法于烏蘭察布市旅游環境的生態平衡與協調發展中。以合理旅游環境承載力為前提,科學應對游客數量的動態變化,及時調控生態容量和經濟容量,對旅游者進行必要的生態管理。
參考文獻
[1]
卞顯紅,王蘇潔.城市旅游環境承載力及其旅游資源空間管理[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2,18(6):46-47.
[2] 袁基瑜,于靜,袁浩.城市旅游環境承載力評價初探[J].工業技術經濟,2006(7):130-134.
[3] 王輝,林建國,周佳明.城市旅游環境承載力的經濟學模型建立與分析[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6(8):18-20.
[4] 黃江鈴,楊志偉.廈門市集美區旅游環境承載力研究[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2):49-64.
[5] 李俊.北京市旅游環境承載力及潛力評估[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7.
[6] 汪宇明,趙中華.基于上海案例的大都市旅游容量及承載力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17):118-122.
責任編輯黃小燕責任校對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