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旅游業是河北省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河北省鄉村旅游取得了較大發展,但還存在著突出問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難得的機遇實現河北省鄉村旅游跨越式發展成為重要的議題。本文通過實地調研、文獻分析方法,提出打造特色鄉村旅游產品、制訂京津冀鄉村民宿統一規范、建立京津冀鄉村旅游信息平臺及旅游糾紛處理機制等建議。
關鍵詞 協同發展 鄉村旅游 產品品質 信息平臺 糾紛處理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秦皇島市2015年度重點應用性研究立項課題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506131,課題名稱: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秦皇島鄉村旅游發展對策研究,課題負責人:王曉燕。
作者簡介:王曉燕,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文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法;張玉霞,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文法學院教授;劉秀清,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文法學院講師。
中圖分類號:D92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6)05-212-02
一、河北省鄉村旅游發展概況
近年來,旅游業成為黨中央和河北省政府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逗颖笔÷糜螛I十二五發展綱要》指出:到2020年,將河北省建設成為中國著名的休閑、度假和觀光旅游目的地。河北省是農業大省,旅游資源豐富,環繞京津,有發展鄉村旅游的資源優勢和地理優勢。河北省鄉村旅游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多種類型的鄉村旅游形式,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到2012年,我省鄉村旅游總收入已經突破100億元,全省年接待人數達4000萬人次 。鄉村旅游有效帶動了河北農業的轉型升級,解決了一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改變了貧困地區的落后面貌。
二、河北省鄉村旅游發展的不足
(一)產品品質有待提升
雖然河北省鄉村旅游發展中涌現出了一些優秀的典型,如以自然景觀為核心產品的白洋淀、以現代生態農業產品為核心的北戴河集發生態農業觀光園等,但大量的鄉村旅游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產品類型單一、品質低、同質化現象嚴重,低水平重復建設成為制約河北省鄉村旅游發展的障礙之一。以秦皇島市昌黎葡萄采摘為例,旅游內容往往只是單一的葡萄采摘,缺乏對產品內涵的擴展,沒有圍繞葡萄這一特殊產品為游客提供更多的文化、餐飲、娛樂等方面的旅游體驗,因而產品缺乏厚度,對旅游者的吸引力不足。
(二)經營規模有待壯大
目前從事鄉村旅游的經營者身份多樣,有國有或集體經營者,也有私營企業,但更多的是普通農戶,這導致鄉村旅游的經營規模普遍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1.資金制約。相比較而言,經營鄉村旅游的農戶經濟實力普遍有限,獲得金融信貸或社會投資的機會較少。資金的缺乏制約了鄉村旅游的規?;l展。2.專業化不夠。多數經營鄉村旅游的農戶以農業為主業,以旅游業為副業,經營帶有季節性,農戶缺乏專業的旅游產品研發和經營能力,能提供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大多類型單一、內容簡單,不能給游客提供深層次的、豐富的旅游體驗。
(三)經營效益有待提高
我省鄉村旅游雖然取得了很大發展,但經濟效益仍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1.在全省旅游總收入中所占比重較低。以2012年為例,河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河北省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河北省接待國內游客2.3億人次,創收1553.9億元,接待國際游客129.3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5.4億美元,而鄉村旅游收入剛剛突破100億元,可見,鄉村旅游在河北省旅游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偏低。2.人均旅游消費額不高。按照全省2012年全年鄉村旅游接待游客4000萬人次來算,人均消費僅有250元,給經營者帶來的收益比較有限,旅游產值并不算大。
(四)產品輻射區域有待擴大
目前河北省鄉村旅游產品的客源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內以及地理位置相鄰的周邊省市等北方區域,南方游客較少。究其原因,主要有:1.產品缺乏核心吸引力。2.宣傳不到位。河北雖然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但由于宣傳不到位、信息不通暢,外地游客對河北鄉村旅游的了解程度有限。3.交通等配套設施不足。河北很多鄉村旅游的地點比較偏遠,交通不便,水電、排污、垃圾處理設施比較落后,從而大大降低了外地城市游客的旅游意愿。
(五)產品體驗期限有待延長
游客在旅游地的停留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影響著經營收入。根據河北省旅游局發布的《2014年全省旅游經濟運行情況》,游客在河北的平均停留時間為1.65天。平均不到2天的停留時間,說明我省旅游產品包括鄉村旅游產品對游客的粘度不夠,產品的內在品質還有待提升,外部環境還有待改善。
三、京津冀協同發展給河北省鄉村旅游發展帶來的機遇
(一)政府間跨區域合作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國家戰略后,2012年,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將旅游業作為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切入點。目前,河北聯合北京、天津共同編制了《環渤海區域旅游發展規劃》、《北京—河北拒馬河峽谷旅游區規劃》等專項規劃,這些規劃為實現政府間的旅游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先進的產品設計、經營理念
北京和天津是全國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旅游產業發展比較成熟,在旅游產品內涵拓展、旅游經營管理、旅游產品推廣方面都有非常值得借鑒的地方。以北京為例,為了改變旅游產品的同質化、低水平問題,北京在鄉村旅游方面不斷根據市場需求創新鄉村旅游產品的業態,挖掘產品內涵,率先在全國推出國際驛站、采摘籬園、鄉村酒店、養生山吧、休閑農莊、生態漁家、山水人家、民族風苑等八種產品形態,并出臺了專門標準,值得河北省借鑒。
(三)資金支持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河北省鄉村旅游的發展將會獲得有力的資金支持。一方面,政府會加大對鄉村旅游的資金投入。除了河北省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入外,北京和天津在給河北省鄉村旅游發展方面的間接投資也不斷增加。比如,天津市與京冀及周邊地區共同治理污染排放,從2010年到2014年近5年內累計撥付河北省1.6億元 ,用于承德、唐山兩市的水源保護項目,該項投入有助于改善鄉村環境,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支持。另一方,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旅游部門還通過共同對旅游投融資項目進行現場推介、建立覆蓋京津冀區域的旅游投融資服務平臺等方式吸引旅游投資。
(四)市場需求
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利于擴大河北省鄉村旅游產品的市場,增加外省市客源,主要原因有:1.區域一體化帶來了旅游便利。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觀念減少了地區封鎖、地區歧視,帶來了交通、環境、生態等領域的共同建設,為河北省鄉村旅游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外部條件。2.產品品質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利于河北省吸引資金、人才進入到鄉村旅游產業,有助于吸收京津在鄉村旅游發展方面的經驗,提高河北鄉村旅游產品產品品質,增強對外省市客戶的吸引力。
四、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鄉村旅游發展對策
(一)打造河北省特色鄉村旅游產品
1.拓展鄉村旅游產品內涵。吸收北京、天津鄉村旅游發展經驗,聘請京津專業人才對河北省各地的旅游資源進行調研,設計開發旅游產品,豐富鄉村旅游的項目內涵,增加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如昌黎葡萄溝旅游景區可以在傳統的采摘、農家飯和爬山之外,將昌黎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秧歌引入,由專業的表演團隊定期進行表演,以便游客在休閑之余,細細品味濃郁的地方文化。2.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對河北省各地的鄉村旅游資源進行整合,實行弱弱、強弱聯合,打造精品鄉村旅游項目。對此,政府應當加強對鄉村旅游資源的整體規劃,細化規劃,為資源整合牽線搭橋,提供資金支持,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加強對鄉村旅游品牌的推廣和營銷,加強對旅游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服務質量和水平。
(二)制訂對京津冀鄉村民宿的統一規范
在全國人大制訂“旅館業法”之前,可以探索在京津冀三地對鄉村民宿的基本問題進行地方性立法。具體從以下角度進行設計:1.明確界定“旅館”的概念,將各地專門提供鄉村住宿的場所如“鄉村酒店”、“民宿”進行統一稱謂。2.規定鄉村民宿業市場準入的條件,從注冊資本、人員配備、設施設備、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層級式的規定。3.規定基本的服務合同條款。明確鄉村民宿經營者、游客在經營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4.明確預訂和退訂相關制度。5.明確住宿時間與房費收取規定。6.完善經營者的保管責任。明確經營者無償保管的范圍,明確保管合同的成立要件。
(三)建立京津冀鄉村旅游信息服務平臺
信息通暢是鄉村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建議建立京津冀三地鄉村旅游信息服務平臺。具體來說,由京津冀三地旅游管理部門共同主導,共同出資,借助先進科技手段,建立統一的鄉村旅游信息平臺,包括互聯網平臺、移動客戶端平臺,通過微博、微信、QQ等現代傳播媒介,匯總和傳遞鄉村旅游服務信息。在信息平臺的內容建設方面,著力從鄉村旅游信息、旅游預警信息、旅客評價信息、旅游黑名單信息、旅游糾紛投訴和處理信息等方面加以補充和完善。
(四)建立京津冀旅游糾紛處理機制
建議京津冀三地建立鄉村旅游糾紛聯動機制,旅游部門、價格部門和工商部門聯合執法。具體來說:一方面,三地建立執法協調機構,聯動執法,比如京津游客在河北發生旅游糾紛,不能與經營者協商處理的,可以通過京津冀鄉村旅游糾紛聯動機制向協調機構投訴,由該機構通過河北當地的執法機構協調處理,并及時予以反饋。另一方面,建立旅游部門、價格部門和工商部門聯合執法機制,改變區分行業、區分流通環節而設置不同監管部門的現狀,提高監管效力,及時查處鄉村旅游中的不法價格行為。
綜上所述,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河北省鄉村旅游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河北省要積極提高旅游產品品質,通過對鄉村民宿進行統一規范、建立三地旅游信息平臺和旅游糾紛處理機制等途徑優化鄉村旅游發展的外部環境,此外,京津冀三地還可以通過建立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對旅游產品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式來共同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
注釋:
數據來源:長城網.網址 http://heb.hebei.com.cn/system/2012/04/14/011821010.shtml,2014-04-14,訪問日期:2015-07-06.
數據來源:中國財經報網.網址http://.cn/web/meyw/2014-10/28/content_1133792.htm,2014-10-31,訪問日期:2015-07-06.
參考文獻:
[1]王曉燕、張玉霞、蘇曉麗.秦皇島市鄉村旅游品牌建設研究.法制與社會.2014(11).
[2]王曉燕、劉秀清、鮑金伶.鄉村旅游中食用農產品安全立法不足及其完善.法制與社會.2015(2).
[3]常紀文、湯方晴.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環境法治保障措施.環境保護.2014(9).
[4]李然.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的河北縣域經濟發展研究.管理觀察.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