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包括對公共資源占用的補償和搬遷費用;規劃者應以積極友好的態度與村民進行利益協商;從居民的利益出發,并把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在規劃文本上體現出來。此外還應鼓勵當地居民參與鄉村旅游,方式如下。
1.村民自主經營
在鄉村旅游規劃之初,首先應考慮到的就是根據當地居民的就業意愿和開發意愿,因此,這些項目優先考慮承包的對象就是當地居民,由其自主經營;當地綠化就業崗位也應優先考慮當地居民;根據當地民俗文化,開發相應的特色旅游紀念品,讓具有這方面就業技能的當地居民優先進入這一行業中;依據當地的民俗風情開發特色的民宿民宅,讓當地居民利用自己的資源直接參與旅游住宿行業。
2.鼓勵居民利用手中資源參與利益分配
當地居民對當地旅游公共資源是具有所有權的,所有應把這些公共資源折算成資本,并以股份的形式參與旅游企業的利益分紅,等等,以這些方式加強居民與旅游企業的聯系和溝通,讓居民伴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直接受益,減少居民與旅游企業的利益沖突。
(三)利益協調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1.利益訴求渠道多元化
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核心利益相關者為實現自己的利益目的,通過一定的方式向政府表達自己的意愿。政府需要建立高效和溝通便利的利益表達機制。拓寬利益表達渠道;創建社會團體,積極促成村民集體化和組織化;建立村民與各相關企業的協商談判制度。
2.建立明確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
在鄉村旅游發展的實際中,核心利益主體之間的沖突主要表現的利益分配沖突方面,在這其中,義以當地居民利益受損最為突出。第一,解決利益分配沖突首要任務是明確產權主體,這相當于確認了居民對財產的相應權利,在旅游開發時尤顯其價值。第二,為避免由于當地村民由于教育水平有限、產權不清晰、缺乏相關法律法規借鑒等因素對旅游資源價值低估造成利益受損,導致旅游公司與當地村民利益分配失衡,這就要求了在旅游開發建設項目時,必須對旅游資源的資產評估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保證收益分配的公正性。第三,建立合理的征地補償價格機制。在現實中,往往土地補償較低,并不能完全補償居民的損失,村民沒有了收入來源的土地,未來生活沒有保障,這樣可能會引發社會矛盾,極大程度的阻礙了鄉村旅游的發展。第四,確立環境污染補償機制。鄉村旅游,其吸引力集中體現在“鄉村性”上,如果當地鄉村景觀、鄉村建筑、鄉野環境和鄉村文化遭到破壞,改鄉村旅游目的地就會失去吸引力。因此,要確立環境資源補償機制是制度保障。
3.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及利益協調監督機制
協調機制的順利實施,需要以法律準繩,做到協調之際有法可依。必須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居民的基本利益,使其有明確權利參與到旅游開發規劃決策中去,并能依法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受益。建立健全為能更好地協調和保障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訴求,平衡他們之間的利益分配,還應建立利益協調監督機構,這個機構由民間集團建立,是非政府性質的。如此一來,可以實現對政府行為、企業經營方式的監督,也可協調各利益相關者的行為及分配。
參考文獻:
[1]孫思.都江堰市鄉村旅游利益相關者利益協調機制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3.
[2]劉婷婷.鄉村旅游利益相關者矛盾沖突及協調路徑[J].農業經濟,2017(12):64-66.
[3]李國慶.社區參與背景下鄉村旅游利益協調機制探究[J].農業經濟,2018(3):119-120.
[4]儲光.鄉村旅游政策共同體的利益協調機制構建初探[D].南京:東南大學,2016.
[5]張文苑.鄉村旅游的利益相關者分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6.
[6]方勇剛,黃蔚艷.鄉村旅游發展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及協調[J].管理觀察,2014(13):175-177.
[7]方碧姍.鄉村旅游利益主體均衡機制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0.
[8]徐紹玲.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四川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1.
[9]薄茜.博弈視角下的鄉村旅游利益相關者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2.
[10]田曉華.鄉村旅游發展的利益協調機制研究[J].濰坊學院學報,2012,12(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