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對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中餐主題宴會設計”大賽英語水平賽項的試題內容和比賽形式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大賽英語水平賽項的試題內容契合課程標準,滿足職業教育教學需求,從聽、說兩個方面考查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但其考查形式與符合行業標準與體現先進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差距,并從改革評委的構成和口語測試的形式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賽項試題;賽項形式;評委構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35-0253-02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中餐主題宴會設計”大賽(以下簡稱大賽)以符合行業標準、契合課程標準、突出技能特色、展現競賽優勢,形成滿足職業教育的教學需求、體現先進的教學模式、反映職業教育先進水平的共享性職業教育教學資源為宗旨開展,有力促進和帶動了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筆者有幸帶領學生參加并觀摩了大賽,對大賽英語水平賽項的試題內容和比賽形式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英語水平測試賽題內容符合行業標準
大賽英語口語測試內容共分為四個部分,試題80%為公開試題,題庫提前1個月在大賽官方網站公布。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譯英和英譯漢各40句共80句,90%以上都是餐飲部預定、引座、席間服務等的相關用語,其余不到10%也是餐飲部有關問候、投訴、處理客人相關情況的用語,所以這兩部分內容基本都是餐飲部的客服用語。第三部分為情景對話,共20個試題,其50%以上是有關宴會預定程序、準備工作重要性、宴會餐桌布局設計、中國菜系最基本的了解、中西宴會比較、宴會突發狀況的處理等內容,其他40%的處理投訴能力、對待小費、應急情況處理、銷售方式方法等內容都是對餐飲從業人員的基本崗位素養和人文素養的考察。第四部分的內容賽前沒有給出,比賽內容為專業知識問答題,參考范圍為《旅游飯店職業英語》相關餐飲服務知識。
每位選手需回答6道題(其中中譯英、英譯中各2道,情景對話1道,專業知識問答1道),考試時間約為5分鐘,占總分值的15%,大賽主要考察選手的英語表達能力及飯店專業英語水平。
由上可知,中譯英和英譯漢主要以考察酒店餐飲日常對話的常用句子的口譯和聽力;情境對話看似考察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和酒店日常工作程序及綜合素養,實際上聽力是基礎,如果學生不能聽懂問題,即使對問題的答案背得滾瓜爛熟那也是水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專業知識問答的試題只指明了出題參考書,事實上也是基礎的專業知識,如“Could you list 5 kinds of vegetables? ”在這輪測試中,很多考生丟分,因為聽不懂,不知道問題是什么,所以所有的試題的基礎是聽,這也契合了英語的四項基本技能——聽、說、讀、寫,其中聽為基礎。
高職院校是制定課程標準的主體,高職教育課程是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區域經濟的需要和職業崗位的變化設置的,其工學結合的行業特點決定了《飯店情景英語》是“飯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應該掌握酒店各崗位服務英語;掌握酒店情境下的英語功能意念項目和話題項目;能夠聽懂客人語速為每分鐘150詞左右的講話,并能夠用英語進行包括前廳、客房、餐飲、商務等方面的對客服務,可接受停頓、重復和少數語法的錯誤。
通過以上對大賽英語口語賽項試題的分析充分說明了大賽的英語口語測試符合行業標準,契合課程標準,與職業崗位需求密切結合,從聽、說兩個方面考查高職高專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
二、大賽口語測試形式有待提高
大賽規定,英語水平測試裁判由三人組成,測試形式為三對一,即三位裁判輪流對一位參賽選手進行漢譯英、英譯漢,情境提問和專業知識提問,選手回答。雖然大賽口語賽項分為四個部分,但都是以機械的問答形式開展的,即評委英語或漢語提問、選手英語或漢語回答。
《飯店英語》課程根據酒店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飯店工作英語職業資格標準,基本是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組織課程內容,形成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實踐知識為焦點、以理論知識為背景的課程內容結構,以實現課程內容從學科結構向工作結構的轉變。
《飯店英語》教材的編排基本是以工作場景為模塊,以具體崗位工作任務為目標的原則進行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基本是以任務為驅動,以英語為交際手段,運用情景教學,模擬工作場景,不是機械的翻譯或一問一答。
綜上所述,大賽的問答考察形式是與《飯店英語》的課程標準以及高職高專英語課堂理論與實踐的開展,體現了先進教學模式與行業標準有一定的差距。
三、對大賽口語測試賽項的建議
大賽的引領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舉辦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根本目的是要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而這種改革只有落實到每個省市級大賽、每所院校以及每位教師身上才能真正實現。
大賽對省市級的技能競賽影響是巨大的。2017年11月,湖北省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湖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中西式宴會服務’比賽”。相較往年,今年的大賽新增了中式主題宴會服務比賽,其中專業英語水平測試合計20分。相較于2016年國賽,省賽除了賽題少了專業知識問答,其他的內容全部出自國賽試題內容。其評分標準,除了分值的變化,其他語言表述一字不差,測試形式一模一樣。
眾所周知,大賽是學生的比賽,其實考察的是教師。大賽是“指揮棒”,大賽比什么、怎么比,教師就潛心鉆研,給學生輔導什么,這對職業教育教學影響是巨大的。
參與大賽的根本目的是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教學改革、服務學生就業、服務企業發展。
高職院校和社會行業是緊密相連的。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入校進行專業學習,在校期間深入酒店參觀體驗,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及實習,等等這一系列培養都離不開酒店行業的支持和幫助,最后高校也是服務企業,給企業輸送優秀的從業人員。
酒店行業門檻不高,但在酒店行業尤其是高星級國際連鎖酒店有良好的發展,英語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從基層做起,必須具備基本的聽、說對客服務的能力,如果做到管理層,對英語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從基礎的聽、說做起,培養良好的聽、說能力是各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基于以上思考,筆者建議如下:席間服務是大賽考評環節之一,共15分鐘,占總分值的10%,主要考察包括問酒、示酒、紅酒開瓶、鑒酒和酒水斟倒等以考核選手服務操作的熟練性、規范性、美觀性與實用性;考核選手對服務過程的預判、現場控制以及應急預案的掌握情況等。
大賽期間席間服務的對象是來自舉辦方的6位同學,3個評委不被服務,而是在這期間巡視,然后參考6位被服務的同學意見,最后給出評判。
筆者認為,通過以上對英語口語賽項試題內容和考察要求及評分標準的分析,英語口語測試這個賽項可以有機融合席間服務的問酒、現場控制以及應急預案之中。席間服務和英語口試的裁判合二為一,即為6人組,但身份可以多樣化,如高職英語教師、國外嘉賓和酒店專業管理人員,讓他們來充當席間服務的客人,和參賽選手通過席間服務的真實場景考察選手的英語使用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選手在對客服務時全方位展現英語的聽、說能力,其語音語調、語法、詞匯使用準確與否,意思表達有無偏差,能否自然、流暢表達思想與觀點以及餐飲專業英語掌握程度等一目了然。
以上是筆者對于大賽的一點思考,當然無論是改革評委的構成還是口語測試的形式,這都需要時間和財力成本,更需要各個環節關注細節的努力實踐。大賽一路走來,引領我國職業教育風雨前行,碩果累累,唯愿更美。
參考文獻:
[1]唐瑞娟.對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賽題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7,(13):24-26.
[2]劉紅.以競賽促進全面改革 以改革助推內涵建設——對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制度與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2):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