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極大地推動了旅游產業的發展。近年來旅游發展雖形式多樣,但對旅游發展質量提檔升級依然是重中之重。對于三峽庫區旅游發展而言,在盈利的同時讓旅游業可持續、穩定、創新發展才是關鍵之舉。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以三峽庫區旅游現狀為研究突破口,在此基礎上找到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對策是推動其不斷發展的必由之路,也為進一步縱深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一、三峽庫區萬州旅游現狀
(一)旅游資源現狀
萬州旅游資源較為豐富。重慶萬州區地處長江三峽庫區腹心,齊耀山、方斗山和鐵峰山三條大山脈弧跨其間,屬典型山水旅游資源。國家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表明,有主類8項、亞類30項、基本類型58項,資源單體128項。有潭獐峽國家風景名勝區、鐵峰山國家森林公園、萬州大瀑布群國家4A級景區。西游洞、西山公園、同鑫蔬菜大觀園等3A級景區5家。漢盛文化藝術院、“九五”慘案紀念館、彌陀禪院、古紅桔主題公園等2A級景區5家。
(二)文化資源現狀
萬州歷史文化積淀豐厚。東漢建安21年,設置羊渠縣,迄今1800多年歷史,1902年,對外開放商埠,1917年設立海關,成為中國內陸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之一。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市級20項、區級116項。有上迄舊石器時代下至近現代時期的種類不可移動文物點1170處,其中天生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16處。
(三)都市旅游現狀
萬州旅游城市格局初步形成。按照“一江兩岸、四大片區、十一組團”空間布局,著力強化旅游城市功能,建成萬州體育場、萬州游泳館、三峽移民紀念館等公共建筑。新建和改擴建公園25個、廣場24個,完成500余棟建筑燈飾建設?!案邖{平湖”被央視評為新三峽十大旅游新景觀,成為萬州區最寶貴的旅游資源。2018年,建成區面積達到67.2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84.5萬,城鎮化率達到62.36%。目前,正在加快建設城周九大山頭生態慢游區、北濱動漫科技館、三峽文化藝術中心等文化旅游設施。
(四)鄉村旅游現狀
萬州美麗鄉村特色明顯。緊緊圍繞“334”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重點以萬州國家農業公園、一二三產業融合平臺,打造特色鄉村旅游。目前,獲評1個“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戶”、4個“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10個“中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12家“金牌農家樂”。鳳凰花果山、歡樂黃金谷、石橋水鄉、七星谷、花語果童話世界、池海等一批鄉村旅游景點,成為市民鄉村旅游的熱點。2018年,全區接待鄉村游人數332萬人次,同比增長8%;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15%。
二、三峽庫區萬州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萬州旅游雖然起步晚,發展滯后,但發展空間大,區位優勢明顯,后發勢頭強勁。目前,制約萬州旅游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嚴重缺乏旅游核心產品,其競爭力、吸引力弱,致使旅游推介難度較大,游客滯留天數短,消費較低。全區現有營業的3A級標準景區4家,4A級標準的旅游景區僅1家,沒有5A級標準景區,無市級以上的旅游度假區。
二是尚未形成旅游品牌形象,旅游知名度在全國聲譽不高,外來游客向往力不強?!叭行?、平湖萬州”旅游城市旅游內涵、文化品質彰顯不足,宣傳力度仍需加大,尚未發揮旅游城市最大影響力。高峽平湖、大瀑布群、鹽療溫泉、潭獐峽、三峽移民文化等眾多旅游資源未得到最大化的開發打造和營銷推介,缺乏旅游品牌的整體統籌和培育。
三是以交通為重點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致使快旅慢游的通達性、舒適度不高,影響外來游客的進出。全區旅游公路的建設進度和標準等級偏低,旅游景區最后一公里問題成為制約景區景點的重要瓶頸,鄉村旅游景點基本不能通行旅游大巴,潭獐峽、易溫泉旅游公路至今未建成,嚴重影響旅游的加快發展。同時,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接待中心、露營基地、停車場、旅游廁所、標識標牌和智能服務體系等配套服務設施欠賬較多,急需補齊短板,加快配套完善。
四是旅游投融資渠道單一,缺乏有影響力的旅游投資開發主體。萬州區旅游投資開發以招商引資外來民營投資主體為主,但民營企業受自身實力、市場狀況、外部環境等因素制約,造成旅游項目開發建設投入不足、周期延長、品質不高、遺留問題較多。如萬州大瀑布群、錦繡三峽、中華易溫泉、新月灣等重點旅游項目,萬州大瀑布群至今未能實施5A創建工程,中華易溫泉、新月灣建設過程困難重重,錦繡三峽、潭獐峽至今未能開工建設。特別是優勢旅游資源、重大旅游項目轉換率較低,致使旅游鏈的延伸發育慢,旅游產品供給不足,提供外來游客的看點亮點較少。
三、三峽庫區萬州旅游發展的路徑探索
萬州旅游的發展,一方面要重點解決“來”的問題,就是聚集人流,不斷產生信息流、人才流、資金流、物資流,促進產業鏈、產業集群的集約化發展;另一方面要重點解決“活”的問題,就是激活旅游與城市、文化、交通、商貿、農業的融合發展,形成新的旅游業態和經濟增長點。
(一)“二著力”搭建平臺打造精品,增強萬客來游吸引力
一是著力推進大三峽旅游精品建設,夯實萬客來游基礎。依托平湖水、瀑布水、溫泉水、峽谷水“四水”資源,全面推進高峽平湖旅游度假區、萬州大瀑布群旅游區、中華易溫泉養生旅游區、潭獐峽旅游區“四水”旅游精品建設,塑造四大親水旅游品牌,支撐萬州旅游玩點和亮點。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將鄉村旅游發展與鄉村文化、特色小鎮、脫貧攻堅、養老避暑、農業基地及園區建設緊密結合,依托鄉村生態條件、特色資源和豐富物產,高起點謀劃鄉村旅游規劃,高規格打造鄉村旅游景區,高品質建設鄉村旅游景點,高標準配備鄉村旅游基礎設施,著力打造環境優美、功能齊全、服務規范、品質優良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二是著力建設旅游集散中心支撐平臺,提高服務水平。依托高鐵片區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大三峽區域旅游集散中心核心平臺,著力完善游客救助、散客自助游、旅游咨詢、旅游投訴處理、旅游購物、游客休憩、餐飲娛樂等服務功能,輻射帶動整個大三峽區域。以區域性重要交通節點、游客聚集區為基礎,建設多個旅游集散點,形成旅游集散中心平臺—旅游集散站—旅游集散點三級旅游集散地。
(二)“三促進”旅游融合發展,提高萬客來游影響力
一是促進“政府推廣、部門執行、市場配置、全民參與、共同發展”的新格局打造。重點研究構建旅游公共服務、融合發展、宣傳營銷、投融資等政策體系,加強宏觀統籌、資源整合和協調服務,形成合力,注重效益。加強旅游資源的保護和培育,整體布局優化投資發展環境,拓展和營造市場發展的利益空間,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引入多元化的經濟形式和實體開發旅游項目。按照旅游要素細化產業項目,為全民提供更多的就業空間,發展空間。鄉村旅游要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成份發展,以農為主,惠及農民。
二是促進旅游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要積極推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巴渝文化、三峽文化、抗戰文化、移民文化資源,提升旅游景區文化內涵;要因地制宜建設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建設特色小鎮、旅游小鎮,推進彰顯城市旅游休閑特色旅游商品、名特美食等特色街區、主題功能區等建設;要促進旅游和工業、商貿融合發展,積極舉辦各類旅游商品博覽會、交易會等活動,形成集聚效應,吸引游客消費;要依托高峽出平湖的山水優勢資源,積極開展山地戶外運動與水上運動,舉辦環湖半程馬拉松、環湖自行車、龍舟賽、橫渡長江冬泳賽等大型賽事,拓展全域旅游發展領域和空間。
三是促進旅游住宿業結構調整,推進“互聯網+”模式。加強旅游住宿業與景區、旅行社等相關行業的合作,確定市場定位,以滿足顧客需求;根據三峽文化、風土人情、民俗、民族文化資源,打造主題文化酒店,推動旅游住宿業向多元化、特色化發展;創新思路,推進“互聯網+智慧酒店”模式,加快推進“互聯網+智慧酒店”模式升級,實現旅游住宿業服務的智慧化、信息化,精細化,提高酒店在管理、服務、營銷方面的綜合能力,以實現酒店增效、控本、提品質的根本訴求,同時滿足廣大游客對酒店服務的需求,提高游客體驗滿意度。
(三)“四強化”旅游宣傳推介,增強萬客來游感染力
一是強化三峽旅游大格局意識,提高發展站位。堅持打好三峽旅游牌,積極構建周邊區縣旅游利益共同體,創新設計新三峽旅游線路和產品,重點打造長江三峽豪華游輪游、大三峽水陸聯運自駕游、長江三峽水上觀光游、大三峽陸路自駕游、喀斯特生態觀光游等大三峽特色旅游線路。加快旅游連接公路、區間快速通道、區間信息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區域旅游一卡通制度、居民景區門票互惠制度,實現資源共享、整體營銷、利益同質、互聯互通。
二是強化對口支援省市旅游合作。充分利用全國對口支援的政策優勢,把對口支援省市作為推介萬州、擴大客源的主攻方向,主動加強與上海、天津、廣東、福建、廈門、山東等省市在旅游領域的交流合作,包括旅游項目建設、景區開發、資金扶持、宣傳營銷、游客互送等方面,制定對口支援省市旅游交流合作優惠扶持政策,不斷擴大對口支援省市旅游交流合作的影響力。
三是強化旅游形象推廣力度。以大數據分析和市場調研為基礎,結合旅游業發展新形勢,制定市場推廣策略。進一步提升政府統籌主導旅游推廣的效能,設立旅游宣傳推廣專項資金,建立旅游宣傳營銷中心,創新旅游營銷方式,主動融入重慶旅游營銷推廣計劃,在國內主流媒體播放高水平的旅游形象宣傳片,在車站、碼頭、高速公路沿線和城區公共空間設置大型旅游宣傳廣告牌。
四是強化大數據新媒體營銷。采取旅游部門+龍頭旅行社+旅游企業+媒體“四位一體”的運作方式,開展全區旅游信息普及推廣,加強對旅游窗口單位的培訓和宣傳,培養“人人都是旅游宣傳員”意識,營造“全域+全民”旅游氛圍。深入推進網絡營銷,辦好萬州旅游門戶網站,積極與去哪兒網、攜程網等知名旅游電子商務平臺開展戰略合作,打造專屬營銷平臺,拓展網絡營銷渠道。
(四)“五提升”旅游體系全覆蓋,全面增強萬客來游競爭力
一是提升旅游市場秩序的規范度。加強監察執法監管,健全旅游執法體系,定期開展旅游市場秩序專項治理行動。以提升游客滿意度為目標,強化對旅行社及門市部、旅游景區、星級標準飯店等規范管理,監督其誠實經營,查處違法違規經營,確保服務品質不降級不降標。
二是提升共建共享文明出行宣傳力度。以文明餐飲、文明交通、文明景區等諸多文明旅游行動為載體,敢于曝光一切不文明旅游行為,并加大文明旅游公益廣告正能量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文明旅游理念,提升游客文明素質,形成文明旅游、和諧出行的良好氛圍,提升萬州旅游的滿意度、美譽度。
三是提升旅游誠信體系化程度。強化誠信旅游意識,暢通誠信旅游信息,推動誠信旅游法規建設,建立保障和懲戒機制,完善誠信旅游執法體系,不斷規范旅游經營行為,提高旅游服務質量,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和政策環境。
四是提升旅游安全應急處理能力。建立健全旅游應急救援體系,增強危機意識,打通各部門的安全合作機制,完善旅游公共安全應急應對處置預案。加強旅游緊急救援能力建設,推進有條件的旅游接待單位建設緊急救援基地、救援隊伍。
五是提升旅游從業隊伍整體素質。瞄準旅游發達地區,積極引進一批懂旅游、善策劃、會管理、強經營的專業團隊和人才,以全新的理念、市場的手段、企業的經營推動旅游業發展。同時對旅行社、賓館飯店工作人員以及出租車、公交車司機加強文明禮儀、技術技能旅游方面的知識培訓,更好地為外來游客服務。
作 者:中共重慶市萬州區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
責任編輯:宋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