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我省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同時。將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建立健全利益均衡、利益表達、利益分配三大機制。努力構建一個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
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入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我省對民眾、民生的關注始終如一。
“十一五”,人文關懷將處處體現——一系列民生指標寫進規劃,也寫進8700萬四川人民的心中。
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將大大改善
交通:“十一五”期間建成通鄉公路11250公里,90%的鄉實現通油路或水泥路。實現農村公路建設和運營的良性循環。
通信:到2010年實現95%的行政村通電話.鄉鎮基本具備互聯網接入條件。
飲水:逐步解決全省800萬農村居民飲用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蟲病區、微生物超標等水質不達標及局部地區嚴重缺水問題,建立和完善農村飲水安全監測體系。
能源:加快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全面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大力普及農村沼氣,積極發展農村太陽能、小水電等適合農村特點的清潔能源。
居?。焊愫么迩f綠化,實施鄉村整治,建設垃圾收集和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改善農村居住環境。
教育: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免收農村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課本和寄宿生活費補助。努力培養各類實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造就一代新型農民。
衛生:建設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以及貧困農民家庭醫療救助制度。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貧工程。到2010年,完成4100個鄉(鎮)衛生院的建設。
文化:全面實施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繼續實施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建設一批鄉鎮宣傳文化中心,實現縣有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有綜合文化館、行政村有文化活動室。
社會保障:積極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交通:出行更方便
公路:我省將新增高速公路1342公里,到2010年高速公路總里程達3100公里。以加快建設國道主干線、西部大通道和成渝環線等為重點,全面建成13條進出川大通道。建設雅安-瀘沽、廣元-巴中、樂山-宜賓和綿陽一遂寧等高速公路,基本形成市州通往省會城市的快速通道。
鐵路:加快達成擴能工程建設,建設綿陽-德陽-成都-峨眉-樂山客運專線,加快納溪-敘永、樂壩-巴中等鐵路建設。抓緊峨眉-宜賓鐵路、遂寧-內江、巴中-達州、昭通-攀枝花-麗江等鐵路的前期工作。到2010年.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500公里。
航空:新建康定機場。力爭開工建設樂山、亞丁旅游機場,做好宜賓機場遷建、馬爾康(紅原)機場前期工作。加強樞紐機場和支線機場的合理分工和密切協作,滿足客貨運輸需要。積極增加國際直達航線,適應涉外旅游和經貿文化交流的迫切需要。到2010年,全省民用機場增加到11個。
環保:控制污染物,還“三江清水”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源頭把關,以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問題為重點,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盡快改善重點流域和區域的環境質量。
水環境:加大對“三江一湖”(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和邛海)和32條重點小流域水污染綜合防治力度,改善水質,維護水體功能,實現還“三江清水”的目標。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備用水源建設,堅持取締和搬遷影響飲用水源的污染源。加快農村集中式水源地的劃定工作,加強規?;B殖場的糞污處理及綜合利用,嚴格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加強工業污染治理,嚴格控制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與回用工程建設,岷江、沱江流域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從根本上扭轉城市水環境惡化趨勢。
大氣污染防治:以酸雨防治為重點,加快現有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建設,新建燃煤電廠必須根據排放標準安裝脫硫裝置,并嚴禁布局在酸雨污染重和二氧化硫環境濃度不達標的地區。努力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加大城市煙塵、粉塵和細顆粒物治理力度,改善城市環境質量。
固體廢棄物防治:加快危險廢棄物設施建設,妥善處置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強化對危險化學品的監管,加強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鉻渣無害化處置。加強核設施監督,加快中低放射性廢物、核技術應用廢物、鈾釷伴生礦放射性廢物處置,確保輻射環境安全。加強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垃圾發電,2010年全省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5%左右。
教育: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傾斜
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加大對財政困難縣義務教育經費的轉移支付力度,5年累計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教育支出917億元,年均增長10%。促進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在辦學條件、師資配備方面的差距。繼續實行助學貸款,健全面向各類教育的學生資助制度,為貧困家庭學生完成學業提供保障,幫助進城務工人員解決子女入學問題。
就業: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60萬人
堅持就業優先的方針,采取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三結合”的辦法,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努力構建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機制?!笆晃濉逼陂g,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60萬人。
醫療:逐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加快城鄉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專業隊伍建設。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構建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工協作的醫療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提高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服務能力。
加強疾病防治和預防保健。努力控制艾滋病、血吸蟲病、乙型肝炎等重大傳染病,積極防治職業病、地方病。加強婦幼衛生保健,到“十一五”末。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達到90%以上,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70.6/10萬。
按照政事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方向,逐步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和投入機制。5年累計地方財政一般預算醫療衛生支出256億元,年均增長9%。打破條塊分割,提高衛生資源利用率,加快城市醫療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建立覆蓋廣大農村的醫療保障制度。整頓藥品生產和流通秩序,大力加強藥品管理和技術監督。深入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和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完善農村藥品監督和供應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