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風景”是在一定條件下,以山水景物或某些自然和人文現象所構成的足以引起人們審美與欣賞的景象;“觀念中的風景”則是設計者頭腦中的風景[1]。因此,設計是設計者將自己對于生活的理解、對于生活的憧憬“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風景園林大學論文【五篇】,供大家參考。
風景園林大學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風景園林 風景園林設計 課程教學 學習方法 學習體會
[中圖分類號]TU 986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所謂“風景”是在一定條件下,以山水景物或某些自然和人文現象所構成的足以引起人們審美與欣賞的景象;
“觀念中的風景”則是設計者頭腦中的風景[1]。因此,設計是設計者將自己對于生活的理解、對于生活的憧憬“投射”到現實世界中的一種營造行為,設計的好壞,取決于設計者如何將客觀因素和基本素材進行融合,激發人,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聯想以及心理等方面對于設計成果的感悟。
《風景園林設計》就是這樣一門傳授設計初學者運用生活素材進行景觀設計以改造人類生產生活環境的課程,對于剛接觸風景園林設計的初學者來說,它開啟了設計者對于各類風景的理性認識,為之后創造另一番風景埋下伏筆,對其今后的設計生涯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謂是“設計之匙”。
一、《風景園林設計》課程概述
(一)課程內容
《風景園林設計》是園林、風景園林相關設計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其內容涉及城市規劃、風景資源的評價、城市風景園林綠地系統、風景園林綠地、景園景點、城市景觀環境、風景園林植物、風景園林建筑、風景園林工程等,是較為系統的風景園林設計類課程之一。
(二)課程特色
《風景園林設計》緊緊圍繞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各方面理論基礎、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綠化等方面,通過課堂理論學習、實例探討、項目訓練、外業考察等方式,有效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這使得設計初學者在濃厚的課堂氛圍中感受設計的美妙,激發其設計興趣,學會緊密合作與學習并從中積累經驗,對今后設計之路產生重要影響。
(三)課程目的
《風景園林設計》主要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促使學生對其他學科基礎課和設計專業課的基礎知識及基本理論的系統理解,鞏固專業知識,初步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
還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風景園林等行業對風景園林專業知識與技能構成要求,拓寬視野,找出不足,補充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通過親身參與設計,增強學生對風景園林行業的認識,更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科學態度和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精神。這對于進一步強化學生分析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專業綜合素質,提高自己的社會競爭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更好適應社會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二、關于課程學習經驗
(一)課堂學有所得
《風景園林設計》課程的課堂學習內容相對于其他的一些設計課程而言似乎更豐富、有趣,具有啟發意義。總結課程課堂學習所得如下:
1)課程涉及的設計知識在所有設計課程中相對較為基礎及全面,使筆者全方面系統習了風景園林設計相關知識:《風景園林設計》課堂學習涉及風景園林歷史與發展、風景園林設計布局、程序、各種類型公園景觀規劃設計技巧;
2)除了《園林設計》教材使用外,老師常講解其他權威、經典設計書籍和實例來擴展視野,激發筆者對于設計的興趣;
與此同時,老師常介紹較為新穎的國內外設計觀點和理念,保證了與時俱進;
3)課堂學習注重理論與動手實踐結合,讓筆者在實際設計中感受理論知識的重要:課堂上老師經常進行手繪快題設計訓練,這對于平面構圖、色彩搭配、景觀景點設計等方面的提升具有很大促進作用;
同時,通過大家討論分享的方式進行優秀作品解析,可以學會如何分析作品的優劣,從而取得進步。
(二)自我提升
1.作業鞏固
為了保證理論知識的吸收,設計課程設計作業是必不可少的,在進行這些繪圖設計作業中,常??梢允斋@很多:
1)在根據命題進行方案構思的時候,一方面學會找出滿足設計要求的硬性規定,再者則是通過幾個方案的比較,找到最優解決途徑和方案,學會比對和分析。此外,資料收集過程,也能通過觀摩優秀設計師的作品,讓自己有所收獲和感悟;
2)在作業繪制過程對耐心、審美的培養有很大影響,可以通過作業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技巧,成就個人風格;
3)此外,作業可以讓理論知識融進設計,產生潛意識作用,這樣在面對實際場地的時候,會養成合理尺度、遵照規范的好習慣,從而提升設計作品的質量。
2.關于課下知識擴展
為了滿足課程需要,比如作業繪制、考試、設計素養的培養,筆者常在課下自我提升:
1)圖書館是設計初學者必須挖掘的寶藏,其內有大量園林設計相關實例、論文、圖集、設計師手冊等,對于專業知識的鞏固和擴展具有很重要的影響;
2)針對自己喜歡的方面,如手繪、計算機作圖等進行自我發展,一方面能增強設計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專長,對于今后的工作、學習很有意義。
(三)建議
結合《風景園林設計》課程課堂學習及課下實踐應用,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1)關于一些規范方面的知識,課堂學習確實相對較少,以至于很多時候感覺設計只是紙上談兵,有些不切實際,課堂上可以考慮適當介紹一些較為常用的設計規范,讓學生在課堂、課下作業中應用自如;
2)關于一些國內外優秀設計流派及其發展歷史介紹過少,可以適當結合課堂進行一些講解,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設計興趣,同時也有利于了解園林景觀設計的思路誕生和個人風格的形成。
3)為學生多提供些實際設計參與平臺。課程中的一些課堂內外作業可以考慮用老師實際參與的項目來進行,不要只是單純的空白場地,應讓學生學會如何結合實際地形地貌、場地情況、文化背景來綜合考慮,有利于與今后與社會的接軌。
相信有指導老師的淵博知識和悉心培養,以及學生的努力,《風景園林設計》課程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結語
通過對風景園林設計學習及實踐過程中相關心得和經驗的總結,筆者對園林景觀設計學習和實踐有了進一步了解和體會。文中提出的相關感受和見解,不僅增加了筆者對風景園林設計的喜愛,也為今后相關設計學習和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利指導,收獲頗多。同時,希望通過筆者的一些課程建議和心得,為《風景園林設計》課程的優化教學提供一些幫助。
基金項目:廣西大學2010年度校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風景園林設計》(西大教字〔2010〕43號)和廣西大學2011年度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項目《風景園林設計》(西大教字〔2012〕1號)共同資助
[參考文獻]
[1]王昀.從風景到風景[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唐世斌:通訊作者
作者簡介:徐 婧(1989―),女,廣西桂林人,廣西大學林學院園林2008級本科生,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
唐世斌(1963―),男,重慶梁平人,研究生,廣西大學林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建筑工程與規劃設計
郭 松(1979―),男,重慶雙橋人,碩士,廣西大學林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與園林植物應用
風景園林大學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傳統文化;
風水理論;
園林景觀;
設計研究
風水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景觀的具體設計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可分為不同的內容,古代園林設計中都滲透著風水學的影響,風水因素也將不斷融入其中,風水是我國人民數千年來總結的經驗,決定著園林景觀的具體設計風格,同時,也成為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主要思考方向。園林是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主要手段,代表著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現象。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建筑選址中,選取最為合適的地理位置,充分應用風水理論,完善園林景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將風水與園林設計工作進行具體的研究,提高我國的整體園林設計水平。
1中國風水理論的基本內容
首先從字面上分析“風水”的概念,分為“風”、“水”2方面,包含了自然科學知識,例如,天文學、環境學、地理學、氣象學、平衡學等。一般情況其中也滲透了建筑學理論,設計中融合了各方面的知識,形成一門獨立性的知識體系。是人對環境的最佳選擇,從傳統文化的角度深入分析探究風水。關于環境與人的學問,建筑文化充分發揮了趨吉避兇的作用。早在夏朝時,人們就通過陽光方向,確定了“陽”、“陰”,形成了陰陽概念。通過陰陽解釋具體的事物關系,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規律?!敖?、木、水、火、土”五行的概念,與陰陽的正反概念相比更加具體。5個基本元素組成了自然中的物體,各個元素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我國的十二生肖,為12種不同的動物類型,在相沖相克上也嚴謹的依據風水理論,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也有重要影響,提供了全面的理論依據,進一步提高了我國風水研究的發展水平。
2中國傳統風水理論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方向
2.1“天人合一”的應用
傳統風水理論中,有著明確的要求?!疤烊撕弦弧备拍畹闹貜娬{,大部分園林景觀中直觀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將風水的原理體現在園林設計中,表現出整個園林的藝術風格,將人與自然環境緊密有效地融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情況,設計理念也要改變,風水概念的融入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現代園林設計過程中,按照實際的情況進行細致地研究和劃分。在開始設計時充分考慮和研究物種特性的保存問題,確保平衡性。在現代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種植大量的植物,首先要考慮實際情況,考慮不同植物生長需要的空間,確保留出充足的生長空間,促進植物健康茁壯地生長。在規劃工作中,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充分考慮地質條件、水文因素,綜合風水進行規劃,使園林具有環境調節的作用,朝著“天人合一”的方向發展。
2.2陰陽平衡、五行之間相生相克的應用
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陰陽平衡形成獨立的哲學辯證思想,在設計中明顯地體現出來,利用不同屬性之間的作用進行合理搭配,形成獨特的美感,確保園林景觀具有藝術感。主題上比較直接,具體區分了高雅通俗之間的關系,具有一定的原則性。充分的滲透在表現手法和結構上,將陰陽屬性的劃分變得更加科學有效,在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包含“金、木、水、火、土”這5個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對其進行具體的布局設置,符合我國五行元素的具體要求。注意不同植物間的屬性相克,做到生態平衡。充分發揮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優勢,對美感進行具體的設計,保證園林景觀設計既要科學又要美觀。
3結語
綜上所述,風水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部分,風水學理論對古典造園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對我國的園林設計起到指導的作用。保持以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去除糟粕,研究和應用風水學理論的精華,對當今園林規劃設計充分發揮其借鑒作用。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改變風水概念,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運用現代的先進儀器設備,將估計的數據轉變為定性定量的數據,多結合實際需要,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融入風水理論元素,促進傳統風水理論這一優秀文化遺產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有效運用。
參考文獻
1何麗霞.基于傳統風水理論的海南地產園林綜合評價[J].海南大學,2015(6)
風景園林大學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風景園林 專業學位 培養機制
專業學位是針對社會特定職業領域的需要,培養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而設置的一種學位類型。[1]專業學位與相應的學術學位處于同一層次,但又與一般意義上側重理論、學術研究的學術學位不同,專業學位培養對象的職業指向性更加明確,更加強調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風景園林專業學位是在全國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城市化建設進程中,國務院學位辦為充分發揮風景園林事業在保護生態環境、改善人居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而設置的專業學位類型,是與風景園林事業相關行業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學位,具有特定的職業背景,主要是為風景園林相關行業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2]。
1.風景園林專業學位改革總體思路
1.1國家總體辦學指導思想
《碩士、博士專業學位研究教育發展總體方案》明確指出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以質量為核心,以培養大批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統籌規劃,優化結構,健全機制,創新模式,分步實施,穩步推進,努力開創專業學位教育蓬勃發展的新書面,積極促進研究生教育更好地為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做出貢獻。[3]
1.2風景園林專業學位辦學思想
結合國家總體辦學指導思想,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學位教育的辦學思想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中心;結合風景園林行業發展特點與人才需求特征,調整風景園林研究生教育格局,深化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教學和管理改革,培養和造就基礎扎實、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風景園林人才,服務于現代社會的風景園林行業。
1.3風景園林專業學位辦學目標
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學位本著“轉變教育理念,創新培養模式,改革管理體制,提高培養質量”的方針,力求綜合改革堅持以人為本,以質量為核心,以培養社會風景園林領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北京林業大學為主體,依托園林規劃、設計、施工企業和風景園林行業組織,轉變教育理念,創新培養模式,改革管理體制,增強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能力,提升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
2.優化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
2.1梳理風景園林專業學位課程模塊
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現行培養方案依據《風景園林碩士指導性培養方案》,將課程區分為核心課程、選修課程兩部分,考慮生源學科專業背景,通過整合師資力量,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進行重新梳理,建立以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構建思政模塊、外語模塊、理論教學模塊、實踐模塊、實習教學模塊和綜合訓練模塊,實施模塊課程教學。
2.2深化風景園林專業學位課程大綱
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目標要求研究生培養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為風景園林事業相關行業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此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依托模塊課程體系,對現行學位課程教學大綱運行情況進行專家研討,結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特點,通過強化實踐教學、案例教學,對教學大綱進行梳理,新的大綱要求學位課程及其他主干課程教學內容中案例分析、實踐比重要達到百分之五十,同時要注重對學生自發思維的引導與鼓勵。課程大綱深化旨在真正實現理論教學中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與專業學位教育目標的對接,以便更好適應專業學位教育特點,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學習的應用型與實踐技能。
2.3構建風景園林專業學位實習體系
中國是世界園林之母,是世界三大園林流派之一,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劇,全球風景園林呈現復雜多變的類型,而作為潛在風景園林師的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具備寬闊視野,因此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學位在培養方案優化中構建專業學位教育實習模塊,實現理論教學模塊與實習教學模塊的互動。
2.4搭建風景園林專業學位實踐平臺
以加強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技能為目的,在優化培養方案中構建綜合訓練模塊,通過加大風景園林規劃設計Studio教學、畢業設計展覽、風景園林設計競賽、園林沙龍、研究生學術論壇等平臺,加大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能力培養,加強業務交流,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
3.創新培養方式
3.1發揮實踐基地人才培養的主導作用
風景園林專業學位要求研究生學習期間必須參加不少于一年的專業實習實踐活動。為了實現此目標,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發揮校友資源,竭力整合風景園林行業高水平生產單位,通過簽訂專業學位教育實踐基地協議的方式,確定一批具有較高風景園林行業水準的生產單位成為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實踐基地,實現培養單位主導與社會用人單位主導的有機結合,培養單位與實踐基地通過開展實際項目合作完成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環節。
3.2豐富專業實踐方式
考慮風景園林行業與職業特點,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在堅持風景園林專業學位不少于一年實習實踐的前提下,調動指導教師、校友資源和社會用人單位多方力量,創新專業實踐方式,確保專業實踐時間不縮水。
4.優化師資結構
4.1優化師資結構,轉變師資觀念
組織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專題研討與報告會,重點解決師資在科學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考核途徑等方面存在的同質化問題,從思想意識層面構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體系。
優化師資學緣結構,重點在師資學科背景領域加大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特色課程師資引進,重點在生態學背景、資源管理與保護背景方面引入1-2名年輕師資,彌補目前學院師資在上述兩個領域的短板。
規范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兼職教師,提高兼職教師在理論模塊的參與性;進一步優化兼職教師在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中的職能與作用。
4.2加強師資培養,實現“雙師型”導師隊伍建設
設立風景園林碩士專業教師培養基金,選派優秀青年教師(授課教師和校內導師)到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和施工企業參加實踐,提高其實踐能力與教學水平。
加大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國際交流,積極開展與美國、英國等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教育高水平國家的院校加強專業學位教育交流與探討,探索適合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新方法。
通過上述項目實施,旨在將風景園林專業學位師資打造成兼具教師與風景園林師雙重身份的角色。
4.3導師遴選評價與激勵機制改革
設立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遴選辦法,出臺《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遴選辦法》結合專業學位教育規律,首先在全體研究生導師中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選拔,重點選拔符合“雙師型”導師要求的研究生導師成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在此基礎上,增加具有較強實踐能力或交叉學科研究背景的博士后出站來校任教人員擔任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
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適時引入淘汰機制。出臺《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職責》,在導師遴選后對導師進行系統化培訓,并提出導師淘汰機制,對于指導一屆學生中職責履行不到位或者有重大教學事故者可取消其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資格。
優化專業學位師資激勵機制。對于積極投身風景園林實踐教學與研究的青年教師,學校將制定相關政策給予部分工作量補貼,并在年度考核工作中計入教學單元(或科研單位);推行優秀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和授課教師評選活動等。
5.構建考核評價與激勵體系
5.1學位論文考核與評定體系建立
根據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特點,改變傳統以畢業論文答辯為主的學位認定方法,推行以畢業設計代替畢業論文,以畢業設計展覽代替畢業論文送審的畢業環節考核與評定辦法。
畢業設計須與學生參與實踐環節的具體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和施工項目結合,并力求項目的完整性,重點突顯學生在整個項目中的角色與作用。
5.2綜合考評與激勵體系建立
參照科學型研究生綜合考評體系,執行學年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考評系統,對其一學年中的思想品德、學習成績、科研業務等進行綜合量化,將專業學位研究生納入到整體的研究生評優體系,通過評選學年優秀專業學位研究生稱號、優秀專業學位研究生干部稱號等給予表彰。
建立完善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激勵機制,建立專業學位研究生MLA專項獎勵基金,用于優秀專業學位研究生獎勵、優秀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設計獎勵、優秀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計獎勵等,特別是對于優秀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設計給予重大獎勵,以激勵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加大專業實踐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黃寶印.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時代,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10
風景園林大學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風景園林;
人才培養;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2909(2012)06004303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公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風景園林學新增為一級學科。風景園林一級學科的設立,為專業教育和行業發展提供了機遇,也對風景園林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
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風景園林專業人才要在加強理論教育和實踐聯系的同時,倡導風景園林專業“多學科”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體現風景園林價值。
一、風景園林學內涵與外延
風景園林學是人居環境科學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一門建立在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其核心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當前風景園林學要應對城市所面臨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等諸多問題,所以風景園林專業隨時展其內涵與外延需不斷被重新定位。
張啟祥[1]提出風景園林一級學科是以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文化藝術、建筑工程、植物生態、社會生活五位一體為核心知識內容的多學科融合的完整體系。朱建寧[2]認為風景園林的含義就是領土的安排與整治,風景園林學本質特征是以自然文化為基礎,以自然要素為素材,以自然風景為源泉,是有生命的、不斷生長變化的空間造型藝術和領土整治行為。成玉寧[3]認為風景園林學科體系的完善與創新,必然著眼于系統建立 “人、場所、生態、功能、空間、材料、技術、文化”相互關聯的思維模型,強調設計與建造過程的科學化,突出環境空間、場所、功能、文化及技術支撐的一體化整合設計。由此可見,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具有高度整合與高度專業化并存的特點。二、 新形勢下風景園林專業培養目標
當前國內有一百多所院校開設了風景園林專業,包括農林院校、建筑工科院校、美術院校、師范類院校等。由于各學校培養目標不同和自身條件限制導致,如工科院校缺乏自然學科知識體系交融,農林院校的學生園林建筑及空間構建能力薄弱等。因此,風景園林人才培養應基于多學科的專業背景。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朱穎風景園林專業多學科綜合教學探索
吳良鏞先生[4]一貫倡導建筑、園林、規劃三位一體的學科發展。建筑學、城市規劃學、風景園林學3個學科各有特點和規律,但在學科發展過程中,專業的邊界日趨模糊,三者在技術進步、環境意識增強以及關注地域性的背景下逐步融合。
傳統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式已不適合社會發展現狀,整個行業的發展需要培養知識面廣、綜合能力強、文化素養高、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人才,而且風景園林專業日趨重視本土文化內涵、密切關注生態環境建設與發展。由此,多學科的教學模式是當代風景園林教育的一個途徑。
三、風景園林多學科綜合教學途徑
(一)構建多學科共融的學科基礎,形成特色領域
新時期,風景園林、城市規劃和建筑三位一體的學科發展,必然要有共同的基礎。吳良鏞先生[4]提出為風景園林、城市規劃及建筑學科構建共同的學科基礎??萍蓟A:結構、設備、植物、交通、場地工程等;
人文基礎: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基本認識和修養;
藝術基礎:繪畫的技巧以及審美文化的修養;
生態基礎: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理解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規律,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礎上,風景園林專業應側重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研究,設立獨立的理論核心以及支持該理論的核心課程,形成特色領域。
(二)將建筑空間感教育植入景觀空間
空間感是建筑的特征,借鑒建筑空間構建理論與方法,對園林空間進行空間要素、空間類型及次序、行為模式、空間功能、空間組合方法、空間建構以及細部等分析,并結合風景園林點、線、面空間建構進行訓練,由若干專題單元組建成園林空間教學體系,使學生認識和了解園林空間本質。雖然國外一百多年前就開始將建筑融入景觀設計[5],但是國內現階段的風景園林與建筑依然處于分離狀態,有必要在教學中加強兩個學科間的融匯。
(三)將先進的城市規劃理念融入風景園林教學
現代風景園林涉及領域更加廣泛、面對的問題更加復雜,由此將城市規劃理論課程引入風景園林教學中,不僅可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發展狀況,還能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設計思路。在具體的園林規劃設計中,學生應具備從宏觀到微觀的規劃設計理念,綜合考慮社會各項復雜問題,使園林規劃設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
(四)新技術內容引入風景園林教學
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將推動行業的快速發展。在教學中引入新技術領域知識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先進技術,奠定專業知識基礎,使其迅速適應社會需求。風景園林涉及的技術領域包括園林施工技術、生態技術以及數字技術。
1.園林工程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園林工程對施工技術、施工材料與施工藝術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園林工程中對水質凈化技術、立體綠化的新材料新技術、園林透氣透水鋪裝新材料、大樹移植技術、水景技術、照明技術等均有其特殊要求。教學中應該為學生提供與行業前沿技術和最新材料相關的課程。
2.生態技術
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形勢下,風景園林生態技術具有積極的發展意義,生態技術包含以下內容。
生態修復技術:生態修復技術可以為風景園林規劃中因不合理開發建設或其他因素干擾造成的生態破壞提供解決之道。風景園林為生態修復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更為多樣、廣闊的實踐載體,由此也充實和豐富了生態修復技術的應用層面[6]。
節能技術:生態節能相關理論和技術研究為風景園林中可再生能源利用、資源的循環利用、綠色設計等生態節能技術提供了途徑,也為生態園林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
3.數字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在建筑及城市規劃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取得良好效果。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簡稱VR)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產生的一種人為虛擬環境,這種環境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感知。虛擬現實技術使園林設計突破“平面、立面、剖面”的常規模式,讓設計者從不同角度直觀面對設計對象,更加深入地研究環境中各設計要素及空間之間的關系和比例。
(五)管理學知識匯入風景園林教學
傳統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圍繞設計師培養進行,但是畢業生就業調研分析及社會需求總體情況表明: 設計實際上只是行業的一小部分,政府機構、施工企業、房地產企業等都需要風景園林專業的畢業生??紤]社會及人才市場對畢業生職業能力的具體要求,風景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一方面應重視園林規劃設計技能,同時還應關注理論認知、政策水平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在教學中需要為學生提供有彈性的課程體系,在基礎和核心課程之外,提供幾個方向的選修課程,如政策法規、工程管理、施工管理等,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
四、 結語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角度,風景園林師都擔負著改善生活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因此,人才培養是風景園林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承擔的重任。風景園林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融合是必然趨勢。多學科綜合教學要求風景園林教學立足專業特色,兼容建筑與城市規劃學科優勢,匯集技術及管理內容,強化教學體系,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學生,與社會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啟祥.關于風景園林一級學科建設的思考[J].中國園林,2011(5):16-17.
[2] 朱建寧.做一個神圣的風景園林師[J].中國園林,2008(1):38-42.
[3] 成玉寧.論風景園林學的發展趨勢[J].風景園林,2011(2):25.
[4] 吳良鏞.關于建筑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同列為一級學科的思考[J].中國園林,2011(5):11-12.
[5] 何昉.站在新起點,遙望風景園林大師輩出的時代[J].風景園林,2011(2):25-26.
[6] 榮先林.生態修復技術在現代園林中的應用——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D].杭州: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2010.
Multidisciplinary teach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ZHU Y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01,Jiangsu Province, P. R. China)
風景園林大學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風水理念;
園林設計;
陰陽五行;
因地制宜
1.風水理論及其遵循的基本原則
1.1風水理論
風水又叫堪輿、青囊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風指的是元氣和場能,水指流動和變化。晉朝郭璞《葬書》記載: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謂之風水。從現代角度來看,風水學涉及大氣圈和水圈這兩個地質學中最重要的圈層,對研究人和地理環境具有重大意義。傳統風水理論有一定的封建迷信,現代人則運用科學彌補了這部分的不足,使得風水學成了涵蓋地質學、地理學、氣象學、建筑學、星象學諸多領域知識的一門科學。所以,可將風水學理解為:為適應自然規律、與大地和諧相處、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如何選擇最佳空間和時間的研究。古代園林建筑大都要看風水,如頤和園、徽州園林?,F代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生活水平提升,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園林建設除了美觀、休閑、旅游,還要考慮文化習俗、生態平衡等因素,風水理論在其中的應用也就顯得異常關鍵。
1.2基本原則
傳統風水學有形勢派、理氣派、命理派等多個流派,但其核心思想都離不開陰陽五行與天人合一學說。具體來說,要遵循以下幾項基本原則:第一,整體性。這是其最根本的特點,風水學研究的是整個自然環境,將其作為一個系統,囊括了萬事萬物,且以人為中心,研究人和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在這個系統中,又可分為若干子系統,既對立又統一,既依存又制約。風水學理論就是從全局著眼,研究這些子系統之間的聯系?!饵S帝宅經》有云:“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乃為上吉”??梢?,研究風水學理論,首先必須樹立整體意識。第二,因地制宜。自然環境有其運行規律,人們只能順應其規律,對自然加以合理改造利用,才能謀福。我國地域遼闊,經緯度跨度較大,地形地勢和氣候環境存在著明顯差異。如北方草原多住在蒙古包內,中原內地建房以禿為主要材料,貴州山區建筑則以山石為材料,西南地區潮濕多雨故建筑兩三層竹樓見多,西北地區因為干旱少雨而選擇窯洞居住。從南北差異來看,南方房屋頂部坡度較陡,方便排水,而北方房屋頂部坡度緩或為平房,可以積水。南方建筑精巧秀麗,風格細膩,北方建筑則雄偉大度,風格豪放。該原則體現了務實思想,是對自然客觀規律的尊重和敬畏。第三,依山傍水。水在我國古代哲學中是一個常被提及的意象,具有輕柔、靈活的特點。古代園林建設中就有“山無水不活,水無山不轉”的說法,山雄偉巍峨,靜立不動,水則具有靈性,彎曲流動,正是對傳統哲學中動靜結合思想的詮釋。另外,水是人們生存的基礎,所以不管是選擇居住區,還是建園林,都以依傍山水為佳。比如南京,四面環山,又臨長江,是古代建都的良好地址。武漢大學坐擁珞珈山,環繞東湖水,顯得氣派宏大。第四,坐北朝南。我國位于北半球,建筑多設計為朝南,方便采光取暖,冬季可以避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在風水學中,東方為木,代表青龍;
西方為金,代表白虎;
南方為火,代表朱雀;
北方為水,代表玄武;
中間為土。而在選址時,很講究“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地理格局。
2.風水學理論應用于園林選址立基
2.1選址
在風水流派中,形勢宗注重考察山川形勢,講究尋龍捉脈,通常會考慮四神象格局是否完整搭配?!秷@治》一書中對造園選地有著詳細敘述,所用即為風水堪輿之術。書中把園林選地氛圍山林地、江湖地、城市地、郊野地等類型,各有其相地標準和方法。卷一記錄:“園基不拘方向,地勢自有高低;
涉門成趣,得景隨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雕棟飛楹構易,蔭槐挺玉成難。相地合宜,構園得體?!笨梢?,造園選址的理想選擇是有山有水,前面已有提及,山水是構建園林考慮的重點,不僅是因為山水可促就園林的美,還在于園林既為人類服務,而山河關系人之禍福。需注意的是,風水學最佳理想是尋找未經改造的自然山水,而園林建設則要在自然山水環境之上加以改造,融入其他元素。當然,也有全部人工造成的園林,不過也常遵循“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原則。除了臨近山水,園地還要符合幽深靜謐的要求,四周環山則可藏風聚氣。同時,園址也要符合草木豐饒,才能算得上是風水寶地。北京圓明園、清漪園、景明園等園林在設計之初,無不是先考慮風水。
2.2立基
選址是園林地址的選擇,立基則是園林地址選好后內部的總體布局,以及各部分的位置關系,即園林整體規劃。在古代,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風水學理論講究負陰抱陽,用于園林建筑則要背山面水。前面也有敘述,考慮的是自然客觀規律,如此設計方能保證采光、取暖、避風等需要。所以,最好東、西、北三面皆有山,朝南方向略顯開闊,以便在夏季迎接涼爽的風。以頤和園為例,昆明湖占了園區的近四分之三,從中挖出的土用于萬壽山,是典型的北山南湖。佛香閣是園之中心,位于中軸線的穴點上。另外,風水理論常根據“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對地形地勢進行考察。而龍穴作為萬物精華“氣”之凝結點,選擇尤為關鍵??傊?。風水理論對古代和現代園林設計有著很大影響,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曲阜孔子研究院的園林設計等都應用了風水學。
3.風水學理論應用于園林植物配置
3.1陰陽五行
風水寶地僅有山水和優越的地形尚不夠,還需要“草木郁茂”,才能“吉氣相隨”。木在陰陽五行學說中象征著綿綿不絕的生命力,木盛則生。植物草木在園林中占據著很大比重,是園林的主要構成部分,既有修飾供觀賞的作用,又能調節微氣候,維持生態平衡。尤其是環境污染地區,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及其他危害物,從而減輕環境污染的災害。植物種類眾多,內在也有陰陽五行之分,應當遵循客觀規律,按照植物生長習性合理栽培。牡丹、芍藥、、梅花為喜陽植物,應向陽而栽,如果陽光不足,澆水施肥很難起到實際效果。萬年青、龜背竹為陰性植物,無需太多光照,即使長期置于屋內,也能正常成長。此外還有很多中性植物,如桂花、茶花、含笑、大巖桐等。陰陽平衡極為重要,一旦出現較大偏差,則破壞了“場”,從風水角度來看就失去了吉相。所以,在園林設計階段選擇植物時,室內室外均要謹守陰陽平衡原則,選擇合適的植物。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狹義上表示這五類具體的事物,廣義上則包含了同類事物以及整個宇宙萬物。五行之間相生相克,殘缺則補,相克則解。綠色植物都具有木屬性,金主要代表白色系花草,如白睡蓮、檸檬桉等。水表示的是水耕栽培植物,如萬年青、開運竹等,與金要搭配金屬配件不同,水耕栽培植物多選擇藍色或透明玻璃作為器皿。鳳仙花、蝴蝶花之類的能開花結果的植物可歸為五行中的火,多用紅色花器搭配。仙人掌、黃玫瑰對應土,可在室內陰栽。另外,合理栽培植物,對人體也有好處。人體五臟,肺屬金,肝屬木,腎屬水,心屬火,脾屬土。所以綠牡丹等綠色植物有利于保護肝,在水邊栽植旱蓮、松柏可調理腎部。
3.2方位種類
植物的種植方位也比較考究,比如榆樹喜濕,適合栽在東方;
而桃柳發芽開花較早,需要陽光,所以適合栽于東方。在風水領域看來,植物方位直接關乎吉兇。比如門前、窗前不宜種樹,門是園林建筑的通氣之處,若有大樹阻擋,陽光被隔,則陽光無法入內,而且不利于內外陰陽之氣的流通。庭院內種植植物,一來可以擋風聚氣,二來可以調節生態。為保證陰陽平衡,植物稀疏度也要適宜。行道樹禁止沖著建筑房屋,容易引導煞氣沖向。此外,在選擇植物種類時,常會選擇一些很吉祥的植物。比如石榴寓意多子,芙蓉象征富榮,古代有鳳棲梧桐的傳說,所以梧桐也有大面積種植,柳枝和艾草則具有驅毒避邪之用。
4.風水學理論應用于園林景觀設計
園林景觀設計經常會出現很多組景,表現手法有借景、補景、點景等,也都離不開風水理論。借景在園林設計中有著廣泛應用,《園治.卷十》對借景這一表現手法有很詳細的描述:“構園無格,借景有因……城市喧卑,必擇居鄰閑逸……堂開淑氣侵入,門引春流到澤”,其空間結構和風水學一致。北京頤和園借景西山,所以在昆明湖、十七孔橋、東堤、前山等地,都能看到西山。而無錫寄暢園則是借景錫山和惠山。點景是造園者用較少的筆墨,略施小筑,可使園林注入靈氣,頓時移情生輝,成為有機的空間圖景。這種手法也是從風水理論中變化而來的。北京頤和園中昆明湖約2500畝,浩渺廣闊。造園家在園林結構布局時借用風水理論的“點穴”手法,在湖中疏密合宜點綴龍王廟島(南湖島)、藻鑒堂、治鏡閣以及鳳凰墩等小島,到達了景觀上的和諧。在我國傳統園林中,還會應用到另外一種非常重要的組景手法——補景,具體指將人工堆山綴石挖池引水等方法運用到平地或者無山的地方。它是從風水理論中的“補風水”“培風脈”變化而來的。如山欠高以塔或亭贈之,砂不秀育林美之,齋后植風水林,宅前鑿畔池都屬補景一類。
5.結束語
風水理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涉及多個領域,在寺廟、建筑、園林設計中有著廣泛應用。古代風水雖有一定的封建性,但經過長期發展和整理,愈發成熟,加上現代科學的融合,使得風水理論成為了一門經得起考驗的學科。所以,在現代化園林設計中,應當遵循客觀規律,對風水理論加以合理運用,做好選址、組景、植物配置等工作。
參考文獻
[1].陳磊,郭雅琳.風水的文化價值[J].建筑與文化,2010,22(4):156
[2].袁蜻.園林景觀設計中風水的應用分析[J].經濟生活文摘月刊,2012,20(14):109-110
[3].劉峭.風水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城市建筑,2014,23(17):279
[4].李敏.淺談風水理念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吉林農業,2012,26(9):229
[5].郎曉霞,徐歡,李曉紅.風水理論對園林景觀規劃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9):27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