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2023神經內科護士工作總結【五篇】(全文)

      發布時間:2025-07-12 17:41:51   來源:工作總結    點擊:   
      字號:

      神經內科護士工作總結范文第1篇二、按護理部及產科質量管理要求,負責制訂護理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檢查各項規章,各班崗位職責以及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規范的執行落實情況,并及時總結講評,不斷提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神經內科護士工作總結【五篇】(全文),供大家參考。

      神經內科護士工作總結【五篇】

      神經內科護士工作總結范文第1篇

      二、按護理部及產科質量管理要求,負責制訂護理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檢查各項規章,各班崗位職責以及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規范的執行落實情況,并及時總結講評,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三、根據產房的工作任務和助產士的具體情況,優化護理力量的組合,進行科學合理的排班,制定各班崗位職責。

      四、組織業務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定期提問或采用其它形式考核,并做好獎懲考核工作。

      五、督促所屬人員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及無菌操作,按計劃和要求定期進行產房無菌區域的空氣、物品和工作人員手的細菌培養,并鑒定消毒效果。

      六、及時傳達護理部的工作要求,督促、指導產房各項工作,主持晨會,了解中夜班工作情況,不定期檢查中、夜班、節假日的工作情況。

      七、參加并組織危重患者的搶救工作以及疑難、危重病例的討論,了解各級醫生對護理工作的要求。

      八、做好產房內各類物品、儀器及急救用品的管理工作,指定專人負責,保證供應并定期檢查,做好記錄。

      神經內科護士工作總結范文第2篇

      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療設備和技術的不斷更新,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出現多元化,護理學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地增加和拓展。為了適應護理學科發展的需要,滿足人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對護理工作者在知識結構、業務素質和人員數量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護理人員緊缺、護理任務繁重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這一矛盾日趨突出。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在于護理管理者必須對護理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編制和配備,最大限度發揮每個護士的才能,確保護理安全,提高工作效率,護理質量和服務水平。我院護理部在2005年以神經內科病房為試點,嘗試進行護理人力編制和配備的研究。經過一年的臨床實踐,在護理工作質量和護理服務水平上,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在試點病房(神經內科一病房),將護理人員根據護齡分為三組,即:=5年組、6~10年組、>10年組。

      (2)分別測定不同護齡組,不同護理級別的病人直接護理項目工時和間接護理工時,(每項操作共測30次),取均數。

      (3)統計日工作量,試點病房所有病人所接受的直接護理數量和間接護理數量,計算直接護理工時總和:S單項直接護理工時數×直接護理數;間接護理工時總和=S單項間接護理工時數×間接護理數。計算護理總工時數:直接護理工時總和+間接護理工時總和(說明:直接護理工時指直接為病人提供護理時間。間接護理工時指為直接護理做準備的護理時間)每位病人平均護理工時數:當日病房護理總工時數/當日病人數。

      表1 2004~2005年神經內科一病房每日配備護士人數統計表

      表2 2004-2005年神經內科一病房護理指標統計結果

      表3 2004~2005年神經內科一病房病人滿意度調查結果

      表4 2004~2005年神經內科一病房早期康復開展情況統計結果(次)

      (4)計算試點病日房需要護士人數

      1)公式一:2005年日需要護士人數:每日護理總工時數/8x休息系數X機動系數

      2)公式二:2004年日需要護士人數:定編床位xO.4

      說明:護士每天工作8h;休息系數=365/(365-休息天數),我院倒班護士周休2天,平均月工休假8~9天,法定節假10天,休息系數1.5;機動系數:考慮到護理工作隨機性強、人員差異性大,一些護理工作難以統計投入時間,如教學、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以及繼續教育離崗學習進修、計劃生育假、婚喪病事假、勞保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開展公益活動時人員的抽調,設定普通病房時機動值為20%,則機動系數為1.2。

      (5)動態排班,根據日護理工作量統計結果,計算每日護理總工時,計算病房需要配備護士人數,作為次日護士配備和派班的依據,進行動態派班。

      (6)數據處理,收集工作量、護理質量考訐結果、全程醫德醫風監督卡考核結果等數據,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采用自身對照法,與2004年同期在護士配備人數、護理指標考核、早期康復開展情況、患者滿意度四個方面收集資料,統計數據,結果見表(1-4)。

      3 討論

      護理人力是護理工作的重要資源,科學、合理的配置及有效利用護理人力資源是開展整體護理、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和服務質量、提高護理工作效率,拓寬護理業務范圍的關鍵,而不合理的護理人力配備,不僅降低護理質量,更隱藏著差錯、事故、糾紛苗頭。因此,在護理人力資源管理上,護理管理者要從臨床實際出發,根據護理工作量和病人的需求,科學地配備護理人力。目前,包括我院在內的絕大多數醫院還在沿用的衛生部1978頒布的“護士與床位1∶0.4的配比”,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和病人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因此,作為護理管理者,應堅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只有保證充足的人力配備,才能真正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才能將優質、高效的服務落到實處,當然這更需要各級領導能夠給予護理工作以大力的支持,并且真正地將護理人力資源的調控和分配權力下放給護理行政管理的職能部門。

      神經內科護士工作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腦卒中;
      優質護理;
      護理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R446.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029-02

      腦卒中在神經內科疾病中比較常見和多發,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發病率逐漸上升,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1]。對患者實行優質的護理服務,及時有效減輕或防止疾病對患者身心的不良影響,使早日康復[2]。優質護理是神經內科病房護理的重要內容,是評定護理服務質量的內容之一。因此,為了提升神經內科護士臨床護理理念,減輕或消除患者病痛,使患者在無痛或盡可能輕的病痛中獲得、配合治療,盡可能早地進行康復鍛煉,生活質量得以提高[3],我院在創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中,建立了神經內科優質護理工作模式,近一年來取得了滿意的臨床護理效果?,F介紹如下。

      1 人員組成與培訓

      1.1 護士安排、分工與職責

      優質病房護理由護士長、責任護士組長、護士、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完成。護士排班模式調整合理,優化護理流程,實行護士分層管理,即護士長一責任護士組長一責任護士一助理護士。

      (1) 業務能力較強的高年資護士擔任責任組長。其工作職責:①做好患者的臨床治療與護理,督促、指導、協調其他護士的工作。②組織優質護理業務查房,促進臨床護理的循證實踐,做好點評與改進[3]。③通過不同方式,加強護士有關優質護理的繼續教育。

      (2) 注冊護士擔任責任護士,每名責任護士分管5-8例患者,完成患者入院到出院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并提出優質護理診斷、制訂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措施,評價臨床護理的效果。其工作職責:①評估患者疾病狀態。②與其他專業人員協作。③落實具體的護理措施。④對患者和家屬及時教育、指導。

      (3) 尚未獲得注冊資格的護理人員擔任助理護士。其工作職責:協助責任護士為患者提供舒適、優質的臨床護理,共同完成基礎護理。

      1.2 護士培訓、教育與考核

      病房優質護理的整個過程都要定期培訓與教育護士。了解護理人員的護理知識和需求,根據護理人員能力及層次,分析確定培訓內容。定期邀請臨床治療護理專家及時給護士講課,包括疾病的機理、藥物作用與不良反應,優質護理的評估與干預等,重視優質護理業務查房、病例討論提高護理人員臨床實踐能力。

      護士長將定期考核和日常工作相結合來考核護理人員,包括護士對疾病狀態的評估、護理措施實施、護理文件書寫的質量及患者對優質護理的滿意度等,綜合評價護士的優質護理水平.

      2 病房優質護理工作程序

      2.1 疾病控制

      2.1.1 疾病評估

      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疾病評估是一個持續、動態、系統的過程。病痛評估采用數字評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詞語描述量表(Verbal Descriptor Scale.VDS)和面部表情痛苦量表(Faces Pain Scale Revised。FPS-R),其實用于臨床效果滿意.

      2.1.2 疾病干預

      疾病干預措施為:①做好心理護理,病室環境保持安靜舒適。②做好護患溝通,及時安慰和鼓勵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③減少或避免引起疾病加重的因素,如活動不當 、失眠等④實施有效的非藥物護理措施,如按摩、熱敷、聽音樂、分散注意力等。⑤藥物治療,遵醫囑按時給藥而不是按需給藥。

      2.1.3 效果評價及措施修訂

      優質護理后,注意觀察患者,評價護理措施實施后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如果效果不佳,分析原因,重新制訂新的護理措施并記錄。

      2.2 健康教育

      住院期間始終對患者及家屬實施健康教育。發放健康教育手冊,講解優質護理病房相關宣傳材料。首次健康教育在入院12h內完成,向患者講解疾病的評估和方法。并講解功能鍛煉、疾病的控制、臨床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等。同時指導患者和家屬參與疾病的治療和優質護理過程,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2.3 總結與反饋

      每周護士長對優質護理工作進行總結,并及時反饋,包括:①按照分工護士是否履行優質護理職責。②護士優質護理與標準的護理程序是否相符。③患者疾病控制程度的滿意度及對整個護理質量的滿意度。

      3 結 果

      創建神經內科優質護理病房,是我院創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一部分,通過這項工作,提高了護士的護理管理知識和技能,提高了患者的疾病控制質量,患者得到了優質的護理服務,為臨床護理管理提供了科學、規范、可操作的工作指南,醫患關系更加和諧,患者對病房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得到進一步提高[4]。

      4 體 會

      通過臨床創新、研究和實踐,護士在發展優質護理知識和護理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病房優質護理工作模式建立,首先,取得了護理管理向護士、患者模式轉變;
      其次,護理人員組成、職責、培訓、工作程序明確,標準化、一體化、系統化的護理管理制度確立,同時持續進行優質病房的質量控制,優質護理工作的保障順利開展。因此,圍繞優質護理管理實施的護理標準,進行護理管理的效果評價;
      圍繞疾病控制目標、患者對優質護理的滿意度,進行疾病控制的綜合評價。結果表明,通過評估一干預一效果評價的優質護理程序,神經內科病房患者疾病控制能力提高[5],優質護理環環相扣、整體協調一致,確保了整體護理水平的穩定與提高。

      腦卒中患者是神經內科護理人員常常面對的臨床護理對象,許多患者因忍受不了病痛,睡眠和康復受到影響,護理人員幫助患者正確面對及干預病痛,增加患者舒適感,并促進功能恢復,預防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靜脈血栓形成等[6]。更加體現了對腦卒中患者的人文關懷,優質護理服務深入開展,建立了滿足患者需求的長效機制,神經內科病房優質護理工作模式開展確實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Strik JJ,Denollet paring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s predictors of cardiac events and increased health care consump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ction.J Am Coll Cardiol,2003,42(10):1801-1807.

      [2] 陸安婷.優質護理服務對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全科護理,2011,9(32):2982-2983.

      [3] 應宗友,黃曉英.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心理狀態與人格特征的相關性.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3):53-54.

      [4] 薛秀麗,趙士宏,劉英賢.2種不同收集資料的方法對患者評價優質護理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6c):64-66.

      神經內科護士工作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
      神經內科;
      護士;
      工作滿意度

      護理工作滿意度是護理人員對工作各方面的一個綜合評價。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好壞直接決定臨床護理質量的高低,進而作用于患者的滿意度[1-2],并最終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進程。我院神經內科自2010年3月份加入優質護理服務工程以來,始終堅定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患者的滿意度有較大提高。而作為實施服務的主體,護士的工作滿意度尤為需要加以重視,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實施優質服務前后護士的工作滿意度,為維護護士團隊的穩定,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及患者的滿意度,同時也為管理層制定更為人性化的策略提供更多的參考資料。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2012年11月對成都市某三甲醫院神經內科的86名護士進行護士工作滿意度問卷調查。發放問卷86份,收回86份,回收率100%。調查結果與該院2010年1月份神經內科進行的臨床護士工作滿意度的調查結果進行比較。

      1.2調查方法

      采用醫院自制的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由課題主管人員親自發放,說明調查的目的和意義,采取自愿不記名的方式當面填寫收回,時間限制30min,具體包括:工作負荷、收入與福利、家庭支持和同事關系、管理、職業認同、個人成長和發展、離職傾向、總體滿意度共9個項目。量表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從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每條分數1~5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預調查顯示,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0,分半信度為0.87。

      1.3.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導入Excel軟件進行整理,而后采用SPSS15.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P

      2.結果

      優質護理服務前后神經內科護士的工作滿意度比較見表1。

      3.討論

      工作負荷顯著增加 本研究顯示,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護士的工作負荷較開展前明顯增加,兩者比較差異顯著(t=-4.323 P=0.003

      職業認同感增強 本研究顯示,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護士的職業認同感明顯增強,與實施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27 P=0.003

      其他方面 本研究顯示,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護士的收入和福利無明顯改觀,醫院的管理也無明顯變化,總體滿意度基本沒有變化。說明醫院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過程中,缺乏系統化的支持性護理管理,護士工作壓力增加,可與之相聯系的收入和福利無明顯改觀,護理管理的層次也無明顯提升。優質護理服務講究以人為本,不僅僅是要以患者為中心,還要考慮與之緊密聯系的醫護人員和基礎管理,只有支持性的基礎工作打得牢固,護士才能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去提高護理質量,醫院才能提供患者最優的護理服務,患者才可以享受優質護理服務帶來的好處。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是一個系統化的新型護理模式,它可以給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特別對于病情嚴重老年人多護理任務繁重的神經內科而言,護理質量明顯提高[4-5],護士的職業認同感明顯增強。然而,護士的壓力增加,收入和福利卻無明顯改觀,相關的支持性管理不到位嚴重影響了優質護理服務的進一步開展,需要醫院管理者加以重視及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解決。

      參考文獻:

      【1】于妮娜.病房護士的服務質量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調查[J].2009,9(32):8063

      【2】張瑞敏,周海燕.護士工作滿意度與患者滿意度的相關性調查分析[J].2007,22(22):9-10

      【3】羅曉,趙喜蘭.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程前后護士工作滿意度的對比分析[J].護理研究2012,26(8):2283-2285

      神經內科護士工作總結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責任護士;
      薪酬管理;
      績效管理;
      優質護理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3(a)-0142-02

      醫院的護理隊伍是一個提供護理技術服務的群體,在醫院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長期以來都沒有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能很好地反映不同護理崗位的勞動價值[1]。本院為了深化優質護理服務,進行了一系列的護理工作改革,并探索了責任制護理模式下實施績效考核的方法。通過改革,建立了一套臨床護理工作模式,改善了護理服務流程;
      同時對護士的績效考核、薪酬分配和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逐步建立長效機制,充分調動廣大護士的積極性,更好地服務于患者。本院于2010年1月起實施,經過1年多的運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1 研究對象和范圍

      本院對全院醫護人員都實施了管理模式和薪酬績效改革,這次改革,提出了門診與住院分開、醫生與護士分開的管理模式。本文的研究對象為住院病區護士工作模式、護理流程,以及對應的薪酬分配、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等方面的研究。

      2 病區護士工作模式和護理流程

      2.1 建立醫護平等關系,強化護理服務的新型管理模式

      即打破傳統的一個科室配備一個醫生組和一個護理組的管理模式。首先把住院病區進行區域劃分,住院病區主要分為三個區域:一是內科系統區域,分布在醫院1號住院大樓的2~6層,內科系統醫生按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感染內科、康復科等學科分組,每一學科劃分為一個醫生組;
      內科系統分5個護理單元,即每層樓一個護理單元,各醫生組與護理單元之間不再建立一對一的關系。每個護理單元設若干名責任護士,分別承擔3~5個病房的除公共護理以外的其他護理工作和非護理方面的其他幫助。每個病房的門上都有責任護理的基本情況簡介,便于患者隨可呼叫和聯系責任護士。二是外科系統區域,分布在醫院2號住院大樓的1~7層,其中骨外科系統在住院大樓的1~4層,骨外科系統醫院按上肢骨科學、下肢骨科、創傷骨科、骨腫瘤科、關節骨科、脊柱外科等學科分組,骨外科系統分4個護理單元,即每層樓1個護理單元,各醫生組與護理單元之間不再建立一對一的關系。普外科系統在住院大樓的5~7層,普外科系統醫生按肝膽外科、血管甲狀腺乳腺外科、胃腸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和顯微外科等分組,普外科系統分3個護理單元,即每層樓一個護理單元,各醫生組與護理單元之間不再建立一對一的關系。三是特護病種區域,分布在3號住院大樓的1~3層,其中婦科在1層、兒科在2層、產科和新生兒科在3層,這些學科面對的患者群體比較特殊,他們是婦女兒童,在護理專業方面也需要一些特殊技能,所以相對醫生組來說,選擇的范圍可能受到一些局限。綜合ICU病房在2號住院大樓的8層,這里的患者都是危重病患者,對護士的專業水平要求比較高;
      同時,綜合ICU病房面對的是全院所有學科的患者。醫院的手術室在2號住院樓的9層,主要是服務于外科系統的手術需要。

      2.2 建立“以患者為中心”,強化患者滿意的新型服務模式

      即建立“患者選醫生、患者選護士”的服務型管理模式。首先患者在門診初步診斷后,在門診接診醫生的建議下,由患者在病種對應的學科組選擇經治醫生,由經治醫生根據患者需求,建議選擇相應的護理單元和病房,由責任護士全程承擔該患者除公共護理以外的其他護理工作和非護理方面的其他幫助?;颊咴谧≡褐委熎陂g,如對經治醫生的技術、服務不滿意,可隨時要求更換醫生;
      如對責任護士的責任心不夠、對護理技術和護理服務不滿意,可隨時要求調換護理單元或病房。

      2.3 建立“雙向選擇”用人模式,為護士提供平等的發展條件

      即:病區護士的調整,原則上采取護士申請,護士長同意,護理部備案的程序。護理單元的護士編配原則上根據工作量確定,可在一定區間內靈活調整。護士與護士長之間只有相互選擇的權力,護士的入職與離職由護理部統一管理。

      3 護士薪酬績效管理模式

      3.1 護士薪酬與績效結構

      護士的薪酬按照護士的專業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力來確定;
      護士的績效按照護士的工作量大小、服務滿意度來確定。護士的薪酬和績效總和為護士的月工資收入總額。

      3.2 護士的薪酬制度

      護士的薪酬根據職稱分為護士、護師、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和主任護師;
      根據學歷分為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
      根據履歷分為1檔、2檔到30檔。其中履歷工資檔次是本院薪酬制度的關鍵內容。履歷工資檔的晉升原則上每年晉升一次,根據全年績效考核匯總分排名,最后1名的護理單元護士全部不得晉升工資檔次,倒數第2名的護理單元只能評選最優秀的1名護士晉升工資檔次,倒數第3名的護理單元只能評選最優秀的2名護士晉升工資檔次,以此類推,符合條件的,每年晉升一檔。有下列突出貢獻的,可申請加一檔工資檔次:(1)連續3個月績效考核進入醫院前10名的護士;
      (2)每年“5.12”護士節被評選的優秀護士;
      (3)獲得市級以上政府部門獎勵的護士;
      (4)獲得市級以上科研獎的護士。出現下列情形的,年度內不得晉升工資檔次:(1)在年度內出現過重大護理差錯的;
      (2)在年度內出現過重大醫療事故的;
      (3)在年度內出現過重大醫患矛盾和醫療糾紛的;
      (4)已經達到本職稱最高工資檔次的。

      3.3 護士的績效考核辦法

      加強績效管理,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積極工作的潛力,逐步建立按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工作業績取酬的獎金分配制度[2]。護士績效考核分為護理單元績效考核指標和責任護士績效考核指標。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經濟管理、工效管理方法、測算方式,科學合理地測算工效分配[3]。其中護理單元績效考核指標包括:護理單元月度入院人數、患者住院總天數、床位使用率、護理單元當月出院結算醫療收入等指標。護理單元月度績效總額=[本護理單元入院患者人數×提成額+患者住院總天數×提成額+當月出院患者結算醫療收入×提成比]×床位使用率。責任護士的績效考核指標包括:月度入院人數、患者住院總天數、一級護理總天數、二級護理總天數、護理質量考評分、患者滿意度。責任護士首先計算工作量得分,即:工作量得分=責任護士月度入院患者人數×工作量系數+患者住院總天數×工作量系數+一級護理總天數×工作量系數+二級護理總天數×工作量系數。責任護士的個人績效工資=[本護理單元月度績效總額×個人工作量得分/∑本護理單元全體護士個人工作量得分總和]×本人護理質量考評分×本人患者滿意度得分。

      4 效果

      4.1患者滿意度提升

      實施責任護士薪酬績效管理模式后,患者滿意度明顯提升。實行責任制護士管理模式后,護士的責任明確,不僅患者滿意度與個人的績效掛鉤;
      同時,新的績效管理也把工作量與個人的績效掛鉤,增強了護士的積極性,使個人利益與患者利益一致性,患者滿意了,不僅能夠得到較高的患者滿意度得分,而且能夠帶來更多的患者入住自已責任病房,增加個人的勞動量,從而增加個人績效、增加更多的薪酬晉檔得分,提升個人價值。實行責任制護士管理模式后,護患關系明顯改善,患者滿意度從原來的89%提高到98%。

      4.2 醫院護理質量提高

      實施責任護士薪酬績效管理模式后,醫院護理質量顯著提高。實行新的績效管理模式后,護士的護理質量與個人的績效直接掛鉤。只有護理質量提高了,醫生才放心把患者交到你負責的病房。同時,護士為了得到更多的患者入住自己負責的病房,也會主動加強與醫生的協作,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更好的為患者的治療服務,從而大幅提高護理質量。實行新的績效管理模式后,護理差錯明顯減少,護理質量顯著提高。

      4.3 護理單元內部團隊精神增強

      實施責任護士薪酬績效管理模式后,護理單元內部團隊精神得以增強。實行新的績效管理模式前,科室內部的護士之間容易互相競爭和攀比,明爭暗斗。實行新的績效管理模式后,由于護理單元月度整體入院人數、患者住院總天數、床位使用率、護理單元當月出院結算醫療收入等指標將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個人英雄主義將嚴重影響到個人的利益,于是護理單元內部護士之間的關系更加和睦,團隊精神得以增加。

      4.4 護理單元之間競爭日益激烈

      實施責任護士薪酬績效管理模式后,護理單元之間競爭日益激烈。實行新的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前,各科室的患者收容量和實現醫療收入的多少基本上由科室決定,而各個護士單元沒有主導權,各科室之間的護理單元基本沒有競爭,只有護理單元內部之間的競爭。實行新的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后,打破了科室與護理單元一對一的對應關系,護理單元之間需要靠護理質量和服務滿意度來爭取患者,爭取優質患者。特別是那些特殊病種的患者,只要本護理單元具備該項護理技術,自然就能夠得到這類患者。于是各護理單元之間就展開了“你無我有,你有我優”的護理技術競爭,開展了優質服務、標桿服務、感動服務等活動,使各護理單元之間的技術、服務得到全面提升。

      現代管理理論認為,模式建立后并非永久使用,它受價值、科技、政策和機構改革的影響[4],護理管理模式和責任制護理績效模式要與臨床護理工作的目標密切結合, 以患者的需要為宗旨。在實際護理過程中,通過考核指標來保證技術指標和服務指標。質量控制體系和管理方式應以患者為中心, 真正做到一切有利于患者,一切為了患者的康復,圍繞這個中心制定管理模式和考核體系。

      [參考文獻]

      [1] 姜小明,唐月紅,王巖,等. 我院實施護理績效分配的方法及體會[J]. 中國衛生經濟,2010,29(2):80-81.

      [2] 盧愛玲,劉魁. 績效考核在醫院分配制度中的應用[J]. 中國病案,2010, 2(11):64-65.

      [3] 杜書偉. 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與管理研究探析[J]. 中國衛生經濟,2010, 3(29):75-77.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