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輸血前患者血液傳染指標調查結果分析

      發布時間:2025-07-18 23:51:34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摘 要】目的:對擬輸血患者2078例在輸血前進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梅毒反應素等輸血傳染病因子進行檢測。方法:采用酶聯免疫法。結果:輸血前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為9.7%;丙肝病毒抗體陽性率為0.5%;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率為0.1%;梅毒反應素陽性率為1.6%。結論:輸血前檢查能作為上述幾種病原體流行的信號燈,為預防、診斷和治療提示方向,也是鑒別是否因輸血感染疾病的依據,減少輸血醫療糾紛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輸血傳染病因子;醫療糾紛;流行趨勢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1889-01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ct the infective factors such as HBsAg,HCVAb,HIVAb and TPAb in 2078 patients before transfusion.Method:All the infective factors detected by ELISA method.Results:Among all 2078 patients detected before transfusion,the positive rate was 9.7%for HBsAg,0.5% for HCVAb,0.1% for HIVAb and 1.6% for TPAb.Conclusion:Detecting before transfusion acts as the signal lamp for pathogen prevail,which not only points out orientation for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but also offers the proof to distinguish the infection coming from transfusion or not,and it is a major measure to release the medical trouble for transfusion.

      【Key Words】Transfusion;Infective factor;Medical trouble;Prevail tendency

      由于經血傳播疾病所引起的醫療糾紛屢見不鮮,為了保證輸血安全,衛生部在《輸血技術規范》《臨床用血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文件中明確規定:在輸血前要對輸血患者進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梅毒反應素等檢測。作為鑒別患者是否因輸血導致感染性疾病的依據之一。為此我們對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2078 例輸血患者在輸血前的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檢測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擬輸血患者 2 078例,在輸血前對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梅毒螺旋體抗體進行檢測。

      1.2 儀器:酶標分析儀AUTODELFIA1235及洗板機。

      1.3 試劑:上海新波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1.4 檢測方法: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梅毒螺旋體抗體均采用酶聯免疫法。操作及結果判斷嚴格按試劑說明書進行;酶聯免疫法做出的艾滋病結果陽性者按法規要求送我市艾滋病確認試驗室確認。

      2 結果

      在2078例檢測對象中,共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293例次;丙肝病毒抗體陽性35例次;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2例次;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42例次。

      3 討論

      近年來艾滋病發病在我國呈上升趨勢;感染人群的蔓延有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發展的趨勢[1],據資料記載聯合國規劃處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評估結果顯示:目前我國艾滋病感染人數65萬,平均每天新感染190多人。艾滋病的感染途徑多,流行廣。從我們調查結果看艾滋病檢測陽性率由0.07%增高到0.1%,符合該病的流行規律,但也給輸血糾紛帶來一些隱患。

      據專家估計,我國大約有1.2億(衛生部2008年4月21日發布全國乙肝有關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統計有9300萬)人長期攜帶乙肝病毒,現有慢性肝炎患者達2千萬人。僅丙肝病毒感染者約3 800萬人[2]。從4年結果看,乙肝陽性率比較平穩,這與普及乙肝疫苗接種,使用免疫球蛋白阻斷母嬰傳播等預防措施有關。但只查表面抗原,不查乙肝全項,漏掉窗口期感染者幾率較大。輸血曾是丙肝的主要傳播途徑,但是由于對獻血者在獻血前對丙肝病毒抗體的檢測使輸血傳播丙肝病毒抗體的風險大大降低,特別是引進核酸檢測后輸血傳播丙肝的風險已降至<1/100萬;但隨著吸毒人群的增多靜脈注射毒品逐漸成為丙肝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性傳播,母嬰傳播,醫源性傳播是丙肝病毒傳播的途徑;職業暴露、紋身、穿耳、皮膚劃痕等也是丙肝病毒傳播的潛在途徑;約有10%感染者無明確感染來源[5]。

      梅毒主要有3種傳播途徑:血液傳播、性接觸傳播和垂直傳播。近年來梅毒的發病率呈直線上升,在部分地區已排在8種性病中的第1位,成為僅次于艾滋病的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性病[3]。據資料記載:住院患者梅毒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潛伏期梅毒尤為明顯[4],從我院的檢查結果看符合以上規律。這也說明將梅毒螺旋體抗體的檢測納入輸血前檢驗項目是非常重要的。

      輸血是搶救生命和治療疾病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一項涉及多個環節且充滿風險的治療手段。隨著人們法制意識的增強,由輸血感染而引起的醫療糾紛也日益增多,而經由血液傳染的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體、艾滋病病毒抗體、梅毒螺旋體抗體的傳播途徑多,患者是否是由輸血傳染的鑒別,是輸血前對這些傳染病因子檢查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 張福杰.國家免費艾滋病抗病毒學藥物治療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

      [2] 肖 玉,李春華,周柏發,等.輸血前檢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體、艾滋抗體、梅毒的臨床意義[J].北京醫學,2005,26(2):109.

      [3] 李聚臨.梅毒與輸血安全[J].廣西醫學,2006,28(12):1939.

      [4] 祖英秋,劉漢景,田亞平,等.梅毒抗體檢測試劑的臨床應用[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8,10(2):57.

      [5] 付勇水.丙肝病毒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11):873.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