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文本圖片集
[摘要] 目的 探究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18年1—12月這一時段內該院外科收治的240例患者納入研究,隨機分為兩組,各12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結果 觀察組發生風險事件、并發癥及護理投訴的比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提升外科護理管理水平,值得采納應用。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外科護理管理;應用效果;研究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8(c)-012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surgical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A total of 240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were eoll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20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On this bas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strengthened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risk.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compla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surgical care management and is worthy of adoption.
[Key word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Surgical nurs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Research
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在風險管理制度規范下,有效識別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加強防范,及時處理,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及損害的管理機制[1-2]。外科疾病具有發生突然、病情復雜多變的特點,護理工作任務繁重且復雜,容易出現疏忽,導致風險事件的發生,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威脅到醫患關系的和諧穩定,對于護理風險管理的需求較大。該次試驗旨在探究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外科收治的240例患者納入研究,隨機分為兩組,各120例。采集患者基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具體情況如下:①對照組。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齡最小者21歲,最大者66歲,平均年齡為(43.16±6.05)歲;普通外科例56例,泌尿外科42例,心胸外科22例;②觀察組。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齡最小者20歲,最大者65歲,平均年齡為(42.76±6.18)歲;普通外科例58例,泌尿外科42例,心胸外科20例。對照組和觀察組在性別、年齡、疾病分類等基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滿足對比研究的條件。該次試驗計劃合乎醫學倫理道德規范,患者知情且同意[2]。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督促護理人員嚴格按照外科護理工作流程及質量標準作業,根據患者病情及需求,實施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干預、環境護理干預、飲食護理干預等措施,加強生命體征指標監測,密切觀察病情,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分析普外科護理工作中常見風險,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方案,加以貫徹落實。具體流程如下:①護理風險發生原因分析。按照工作經驗豐富、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責任心強的標準,選擇普外科臨床醫師和護理人員,組成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小組成員可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歷或對觀察,指出普外科護理工作中存在或潛藏的風險因素,分析發生的原因;②護理風險管理方案制定。經總結,發現普外科護理風險多由護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綜合素質不足及缺乏護患溝通所致,以此為依據制定護理風險管理方案,加強對于尿管脫落、壓瘡、鼻飼管脫落及跌倒墜床等風險事件的方法,加強護理人員培訓,制定護理風險評估機制,引導護理人員積極識別并評估當前存在的護理風險隱患,進行循證護理,提出對癥策略,同時虛心接受患者及家屬的建議,不斷改進護理工作方法;③護理人員的培訓。加強在崗人員尤其是低年資護士的基礎護理培訓,確保護理人員能夠掌握基本的普外護理技術,熟悉護理工作流程,提升其責任意識,端正其服務態度,嚴格遵醫囑用藥,執行無菌制度,加強護理風險防范培訓,幫助護理人員掌握護理風險識別、評估能力,提升警惕心及法律意識,治療過程中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告知治療流程、預期效果及注意事項,征求患者同意,并讓責任人簽署知情同意書;④制定護理風險預案。制定各項風險事件的應對方案,提升護理人員的意外事故應變能力,提升其法律意識,一旦發生風險事件,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并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獲得其理解與信任,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
1.3 判定標準
記錄兩組發生尿管脫落、鼻飼管脫落、墜床跌倒等風險事件的例數,記錄兩組發生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術后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例數,記錄護理投訴例數,計算百分比[3-4]。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該次試驗獲取的基礎數據,以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兩組采用χ2檢驗進行對比,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發生風險事件、并發癥及護理投訴的比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外科是醫療機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科室,主要研究創傷、感染、腫瘤、畸形、功能障礙等外科疾病的發生、病程進展及臨床表現,涉及到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是臨床手術開展的主要場所[5-6]。在外科治療過程中,由于護理人員的疏忽或不專業,或者是服務態度太差,容易出現風險事件,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這些事情的發生,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康復,而且可能演變為醫療糾紛,所以必須采用科學合理的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加強風險要素管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確?;颊咴缛湛祻?。
該次試驗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效果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提升外科護理管理水平,提升護理滿意度,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發展,值得采納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靖,莫天成,韓增輝,等.護理風險管理與心理支持對重癥胰腺炎感染后應激心理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貴州醫藥,2019(2):333-334.
[2] 吳文君,史珣瑜,陳月香,等.基于循環質控理念的護理風險管理對心臟介入術后外周血管出血并發癥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24):63-66.
[3] 丁靜,廖衛華,吳宏麗,等.基于集束化護理理念的風險管控在新生兒腦功能監測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18,13(12):98-100.
[4] 劉志華,劉艷紅,程新強,等.精神科護理人員對患者安全問題的認知狀態與風險管理措施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8,41(6):169-170,172.
[5] 董建花.淺談肝膽外科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進展[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6,27(1):128-129.
[6] 徐薇,王玲云.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27(1):128-129.
(收稿日期: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