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及措施提供依據,以達到減輕或消除外科疼痛患者疼痛的目的?;颊呤切稳萃纯嗟奈ㄒ蛔煮w,護士觀察的疼痛有時和患者所描述的疼痛具有差異,此時,醫療護理人員應該認真分析其原因并與患者討論,達成共識。
1.2.6 指導減輕疼痛技巧 術后指導患者保持舒適的臥床體位,疼痛時做深呼吸、正確活動等。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減輕疼痛體驗,如與患者交流引導到感興趣的話題或想象美好的事物,使患者得到身心的放松,降低對疼痛的敏感度[6]。另外,讀小說、看電視、聽音樂、與人交談等都能明顯改善焦慮情緒,緩解內心壓力及不適,達到轉移、減輕疼痛的目的。
1.2.7 合理應用止痛藥物 詳細記錄患者疼痛出現的時間、性質、部位以及癥狀等;根據患者的臨床特征適量合理的使用止痛藥物,對患者的臨床狀態及時的進行觀察和評估,防治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對持續疼痛無緩解趨勢的患者需要及時尋找痛因并進行處理。
1.3 觀察指標
(1)疼痛程度:采取VAS進行判斷[7]。(2)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不同護理方法VAS評分比較
兩組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清醒時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24、48 h 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護理方法VAS評分比較 分
組別術后清醒時術后24 h術后48 h
觀察組(n=120)6.98±1.504.13±1.113.11±0.97
對照組(n=120)6.94±1.495.20±1.093.98±1.11
t值0.207.536.47
P值>0.05<0.05<0.05
2.2 兩組不同護理方法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06 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護理方法滿意度比較
組別滿意(例)不滿意(例)滿意度(%)
觀察組(n=120)118298.33
對照組(n=120)1091190.83
P值 <0.05
3 討論
術后疼痛是普外科手術后的常見癥狀,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患者在麻醉藥物的作用下沒有痛覺,當手術結束后患者體內的麻醉藥物逐漸分解失效,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普外科術后疼痛因素復雜,包括:(1)體位因素,當患者手術部位低于心臟水平,造成患者患處血液流通不暢,從而血運不好,使疼痛加劇[8]。(2)環境因素,患者對醫院及病室環境陌生,與周圍病友及醫護人員不熟悉,環境噌雜,影響患者休息,從而引起患者疼痛加??;周圍溫度過高或過低,也會影響患者的感覺,增加患者的不舒適感[9]。(3)個體因素,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及敏感程度與患者的性別、年齡、社會文化背景、人格、社會經驗等因素有一定的關系,一般說來男性的耐受能力強于女性,老年人強于年輕人,文化程度高低也會影響到患者對疼痛的耐受能力[10]。有過手術史的患者耐受疼痛的能力相對于初次手術的患者耐受力要強。(4)心理因素,擔心術后功能恢復情況,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患處,對疼痛也會過于敏感;手術損傷及術后傷口感染,術后患者傷口紅腫局部炎性滲出,刺激傷口使疼痛加劇。
疼痛的產生會對患者形成嚴重的生活質量影響,出現嚴重疼痛時會使得患者出現睡眠不足,導致身體康復受影響,情緒低落,有高血壓患者,劇烈疼痛感會使得患者血壓升高,引發心血管受損情況[11]。術后疼痛還會對患者家屬形成負面心理刺激,甚至引發醫患關系不和諧。臨床上傳統的護理方法只重視遵醫囑護理,對疼痛護理不夠重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健康水平的追求,護理理念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術后疼痛已引起了護理人員的高度重視,護理干預是當前臨床常用的護理方式,應用于普外科患者的護理中,加強疼痛宣傳教育,指導患者對疼痛的認識,教育患者對自身疼痛的判斷和描述以利于了解病情情況,通過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認識,有利于治療時提高患者的順應性[12]。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心理狀態進行耐心疏導,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感受及疼痛情況,并表示充分理解,并與患者進行積極溝通,從而改善護患關系。合理用藥指導和監測,能夠使用藥物時依手術大小、個體情況合理選擇藥物。對患者進行減輕疼痛技巧指導,有利于患者盡快減輕疼痛,減少因疼痛出現的并發癥[13]。本文觀察組通過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宣教疼痛知識、實施心理護理、提供舒適護理、進行疼痛評價、指導減輕疼痛技巧、合理應用止痛藥物,結果顯示兩組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清醒時VAS評分觀察組(6.98±1.50)分,對照組(6.94±1.49)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24 h、48 h VAS評分(4.13±1.11)分、(3.11±0.97)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20±1.09)分、(3.98±1.11)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98.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0.8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的VAS評分具有明顯的不同,科學有效的護理方式具有良好的減輕疼痛效果,能夠有效的為患者的早期疼痛護理提供良好的幫助,穩定患者的情緒,在一定層面上降低普外科患者術后的疼痛感,最終提升普外科的總體護理質量和水平,值得臨床應用[14]。
參考文獻
[1]仇效云.護理干預減輕腹部外科手術術后疼痛的效果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3):296-298.
[2]李玉樂,吳欣娟,謝瑤潔.國內外疼痛的管理現狀[J].護理管理雜志,2008,8(4):20-23.
[3]郝朝娜,王愛英,徐建平.外科手術后的疼痛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4):99-101.
[4]李紅.術前教育對腹部手術后疼痛控制的影響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14,31(1):205-206.
[5]薛焱.患者術后疼痛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4):56-57.
[6]謝素美.綜合護理干預對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3):282-283.
[7]朱潔群.劉紫燕.護理干預改善普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臨床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28(33):1671-1672.
[8]楊景芳,劉育瓊,莫劍妹.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導報,2010,16(7):207-208.
[9]梁玉蓮.普外科手術術后疼痛的護理[J].吉林醫學,2012,33(12):2649-2650.
[10]徐婷婷,戈嬋,潘雅俊.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相關因素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6):562-563.
[11]劉亞耘.護理干預對普外科大手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4):58-59.
[12]王曉杰,孫紅,高娜,等.外科術后急性疼痛控制結局現狀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8C):3005-3006.
[13]翁慧,陳曉玲,翟玲玲.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胸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8):4-5.
[14]徐迎春,萬學英,王慶華.術后疼痛評估及鎮痛的護理進展[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5):329-332.
(收稿日期:2015-04-11) (編輯: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