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
【中圖分類號】 R459.7 【文獻標識碼】 A
急救醫學系統(EMSS)分為院前急救、院內急救和康復三個階段[1]。院前急救是指在急診事件發生的現場和轉往醫院的途中由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對危及生命的危重情況進行急救。120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則:先搶救生命、后治療疾病。在現場接診過程中,醫護人員應首先迅速而果斷地處理直接威脅患者生命的癥狀,同時快速對病人進行生命體征及體格檢查。120急救承擔著急危重患者的搶救、轉運等重要工作,不僅是院前挽救患者生命,對患者入院后的入科、診斷等也具有重要意義?,F將我院120急救在2012年一年中的出診情況做以分析。
1 臨床資料
1.1 研究對象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120共出診1536車次,接救治病人1407人次,此相關數據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1.2 疾病分類 一般情況下,呼救120急救可以分為三種:(一)病情緊急有生命危險的患者。這類患者必須進行現場搶救,心肺復蘇,正壓給氧等,可能快速挽救病人的生命、維持基礎生命體征。如急性心肌梗塞、過敏性哮喘、急性中毒、嚴重創傷等;(二)病情緊急無生命危險的患者。這類患者急救處理的目的在于穩定病情,減少病人的痛苦和并發癥。如骨折、急腹癥、高熱等;(三)長期慢性病的患者。這類患者主要是自主活動能力差,需要救護車提供轉運服務,如肝硬化失代償期,癌癥等。以上幾種分類中,120接診院前急救以外傷、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毒,消化系統疾病居前5位。見表1
1.3 120接診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轉運 對急診醫學而言,“時間就是生命”,要做到急診醫學科組織結構和布局合理[2]。120接診外傷患者特別多,占我院院前急救病種首位。外傷原因多為交通肇事、工作意外傷害、打斗傷等,其中骨傷居多,外傷患者經止血、包扎、固定、轉運入院在院前急救中具有重要意義,搶救程序: 急診科的主要任務是對傷員進行初期評價、復蘇和二期評價。[3]在現場特殊條件下,不管是什么性質的外傷,止血、包扎、固定最后轉運入院若能得到及時、正確、有效的應用往往在挽救患者生命,防止病情惡化,減少患者痛苦以及預防并發癥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骨折的現場急救:四肢骨折用繃帶將患肢固定在夾板上,注意檢測患側遠端的動脈存在;脊柱損傷:保護病人取平臥位,應3-4人同時搬運,保護病人頭頸、胸、腰椎,嚴禁搬頭搬腳,防止加重傷害。
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創傷危重患者傷后“黃金60min”是關鍵時間,這段時間內如果傷員的出血被控制和處置,即可避免死亡[4]。醫生應當具有抗休克,抗心衰,逆轉惡性心律失常等有效措施,轉運過程中保持搶救的連續性、有效性[5]。(1)腦血管疾病現場急救:取平臥位,頭偏一側,松開衣領,清除口腔內分泌物或嘔吐物,將冷水毛巾或冰袋置于病人前額,在搬運病人時取水平位,動作要輕,嚴禁拍打、圍抱、合抱患者。(2)心血管疾病現場急救:冠心病居多,應絕對臥床或取自感舒適的體位,保持安靜,口含硝酸甘油片或麝香保心丸,同時吸氧。(3)院前已經猝死的患者處置:除觸電、溺水外心血管疾病是其主要原因,醫生必須快速判斷,早期進行心肺復蘇,電除顫,建立靜脈通道。
2 體會
120院前急救是一項重要、復雜、高技術含量、需要快速、準確完成的工作,它關系到危急重癥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時進行院前救治、快速轉運入院可極大減少患者的致死、致殘情況。院前急救看似簡單,但事實上院前急救是否及時、診斷是否正確、措施是否有效,均影響到病人的安危。及時、正確、果斷的急救,可以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減少病人致殘率、提高人們今后的生活質量。院前急救是整個急診醫療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全面有效發揮120院前急救功能,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是所有衛生機構需要重視研究的,因此做好120院前急救工作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急診醫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
[2] 于學忠.協和急診醫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5.
[3] 王龍.急救醫學系統在突發群體傷中的應用[J].承德醫學院學報, 2014.
[4] 劉君,王杰.突發群體傷患者救治程序的探討[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8):1156-1157.
[5] 李樹楊,李政達,樸杰.120 急救的風險及工作改進體會[J].中外醫療,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