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特有的文化傳統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基礎;而鄉村旅游的發展又會對鄉村文化產生重大影響。這種影響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只有大力宣傳鄉村特色文化的價值,充分利用利益機制,積極尋找旅游地農民和游客興趣的結合點,強力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充分發揮鄉村社區和鄉村旅游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才能促成鄉村旅游發展和鄉村文化建設的互補關系。
【關鍵詞】:鄉村文化;鄉村旅游;互補;策略
鄉村旅游,是指發生在鄉村的旅游,其中“鄉村性”是鄉村旅游整體推銷的核心和獨特賣點。貧困山區的鄉村那種慢生活節奏和簡單的生活方式、讓人懷戀的傳統文化和令人陶醉的田園風光……都是現代城市人向往的地方。鄉村特有的文化傳統是鄉村旅游的主要吸引點,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基礎。在貧困山區的鄉村旅游發展中,旅游開發無疑會對鄉村文化產生重大影響。正確處理這種影響,揚其利,棄其弊,對保障鄉村文化與鄉村旅游同步、健康發展,意義非常重大。為此本文我以四川省平昌縣為例,就貧困山區鄉村文化和旅游發展的互補策略進行簡單闡述。
1貧困山區鄉村旅游發展對鄉村文化建設的積極影響
1.1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利于激勵農民加強對鄉村文化和歷史遺產的保護。在鄉村旅游開發之前,鄉村社區的一些獨特文化和歷史傳承鮮為人知,處于逐漸衰微的狀態。鄉村旅游發展通過發掘、包裝和宣傳當地的歷史傳承和獨特文化,提高了鄉村的知名度,增強了鄉村社區的自豪感。鄉村旅游的經營者和當地政府總是會逐漸認識到鄉村文化在旅游業中的核心作用而加以保護、開發。
1.2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利于增強農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良好的生態環境、宜人的生態景觀是鄉村旅游的重要依托。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生態價值會逐漸顯現,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會隨之逐漸增強。以四川省平昌縣青鳳鎮為例,該鄉距離縣城50度公里,同時又與達州市臨近,與高速青鳳出口10度公里,有發展鄉村旅游得天獨厚的條件。正是“三十二梁”這個鄉村旅游景區的開放,使當地村民懂得了山水是資源、應共同使用保護的道理,進而增強了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在這些旅游村鎮,涓涓清流環繞鄉村,路邊、庭院的花草樹木都受到精心呵護,人與自然顯得非常和諧。
1.3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助于農民形成健康、衛生的生活方式。鄉村旅游的發展必然會促使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搞好給排水建設、美化保潔、道路整治、住房改造、廁所建設、生活垃圾處理,從而使當地農民形成健康、衛生的生活方式?!稗r家樂”接待戶也都會訂閱報刊雜志,滿足游客需求的同時也使業主們也開始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村民的衛生習慣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1.4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助于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鄉村旅游的客源為大中城市中知識層次較高的群體,他們參與鄉村旅游主要是為了尋找寧靜的鄉村空間,感受淳樸的鄉村文化,親近自然,放松身心。與此同時,鄉村旅游在給農民帶來物質利益的同時,也對他們從業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文化、學技術成了一些農民的自覺行動。
1.5鄉村旅游的發展有助于提高農民的法制意識和規則意識。良好的治安環境和誠信的消費環境是鄉村旅游地良好聲譽的基石,而良好的聲譽是鄉村旅游地的生命所系。一方面,鄉村旅游地農民學法守法的主動性會不斷增強。在四川省平昌縣黃家山康養生態園、三十二梁農耕文化茶葉園、駟馬水鄉、元山中嶺村、元豐農業產業園等鄉村旅游發展重點區域,當地農民明白了不索要小費、旅游投訴少、旅游形象才好的道理。農民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家庭和睦、鄰里互助的觀念和習慣得到強化。
2鄉村旅游發展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消極影響
2.1加速文化趨同化。鄉村旅游地多數是傳統文化的保留區,基本還以農耕文化為特征,這種文化逐步受到現代城市文明和工業文化沖擊。很多傳統文化由于無人繼承而消亡。
2.2不利于特色文化的保存和傳承。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地方政府的扶持目標可能發生偏離,從而不利于鄉村特色文化的保存和傳承。
2.3標準化削弱特色旅游。要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就必須加強鄉村旅游管理,就必須科學評價旅游設施配置情況和服務質量,就必須進行標準化建設。鄉村旅游標準化建設可能削弱鄉村文化特色,進而削弱旅游地的“鄉村性”。
2.4過度開發造成文化流失。在商業利益的誘惑下,許多居民家庭可能完全放棄農業生產,專心從事旅游接待活動,村民尤其是年輕人不會主動傳承當地文化,導致當地傳統文化逐漸流失;同時,村民很可能無節制地使用公共資源,并向公共空間排放污水、廢棄物與廢氣等,破墻開店、亂搭亂建以擴大自己的經營面積,使當地人文資源受到損害。
2.5利益紛爭破壞社區和諧。一部分因經營鄉村旅游得法而致富的農戶與當地其他農戶之間產生矛盾;旅游經營戶之間因相互競爭而產生矛盾;外地旅游經營者與當地“農家樂”的矛盾等。所有這些矛盾都有可能損害鄉村社區和諧文化的發展。
3鄉村旅游發展和鄉村文化建設的互補策略
鄉村文化,是鄉村旅游的核心內容。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確保鄉村旅游發展和鄉村文化建設相互促進。
3.1大力宣傳鄉村特色文化的價值。近幾年,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鄉土文化的獨特價值。保護鄉村文化就是促進鄉村旅游。四川省平昌縣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評定和鼓勵來促進鄉土特色文化的學習和繼承,大張旗鼓的宣傳提高特色鄉土文化的知名度。如,通過對龍崗翻山鉸子舞等地方特色明顯的傳統文化的挖掘與傳承人的評選,成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榮獲國家、省級獎勵,吸引外來游客的喜歡、崇拜與追求,鄉村特色文化得到有效保護。
3.2充分調動保護鄉村特色文化的積極性。只有將鄉村文化的傳承、鄉村性的保持與旅游地農民自身的利益結合起來,使他們認識到保護鄉村文化、保持旅游地鄉村性與他們自身利益的密切關系,才能調動他們傳承鄉村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鄉村特色文化得以保護,鄉村旅游的發展也才有可靠的基礎。
3.3尋找旅游地農民和游客興趣的結合點。游客對鄉村旅游景觀及其原生態文化,希望體驗到真實的“土氣”十足的鄉村文化和景觀,也要求鄉村居住環境、生活習俗、文明傳承等方面具有現代化的“洋氣”。因此,可通過科學規劃和設計,在盡可能使鄉村整體景觀和氛圍保持濃郁鄉村性的同時,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和環境質量,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
3.4強力保護鄉村生態環境。鄉村生態環境是鄉村文化的背景和依托,離開了特定的生態環境,鄉村文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然失去生命力。目前,傳統文化的保護主要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將民族聚居地建成民族文化村;一種是異地集中保護,即在旅游地集中重建。從目前兩種保護方式的發展趨勢來看,前者的生命力要強于后者。只有保護好鄉村文化所依托的生態環境,才能保存鮮活的鄉村文化。
3.5有效保護生態資源。為了防止鄉村文化資源的破壞,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將外部成本內部化。具體來講,就是充分發揮鄉村社區和鄉村旅游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社區和鄉村旅游合作經濟組織不僅有可能克服鄉村旅游的分散性弱點,開展品牌建設和營銷,而且能從旅游地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在控制開發規模、保護旅游資源、協調利益關系、改變旅游地農民在外來企業面前的弱勢地位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進而有助于保護鄉村文化,促成鄉村文化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良性互動關系。
3.6保證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鄉村旅游發展周轉給你,縣鄉(鎮)人們政府在保護鄉村文化和保障鄉村旅游健康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府可以通過立法保護鄉村文化資源和歷史遺產,通過制定和實施規劃確定鄉村旅游開發的范圍、規模、形式、容量等,做到適度開發,盡量避免旅游開發對鄉村文化造成破壞;通過財稅和金融手段激勵旅游經營者保護鄉村傳統文化面貌和“鄉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