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對花溪旅游文化建設發展的思考

      發布時間:2025-07-23 23:20:10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花溪是一個旅游文化大區,全區共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2大類12分類23種81個景物景觀,分布在十里河潭、天河潭、燕樓—馬鈴、青巖古鎮、黔陶—孟關、高坡6個片區,旅游文化資源十分豐富。

      花溪旅游文化的特色和環境為花溪打造了旅游大區的品牌,然而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1.基礎設施、經營設施滯后,老景區基礎設施陳舊,新開發景區基礎設施不健全,特別是交通滯后,一些景區如鎮山、高坡云頂草場、黔陶桐野書屋還沒有直達交通,樂福山莊,可進入性差。

      2.旅游季節性太強,旅游的旺季是4月一10月,尤其是“五一”、“十一”黃金周,花溪的許多景區如青巖、天河潭大大超過其承受能力。給旅游資源和環境造成很大壓力,而淡季的11月—3月太冷清,許多設施閑置。

      3.旅游文化開發產品品位低,旅游業項目種類單一,特色不突出,普遍存在旅游項目雷同的多,參與性娛樂性的少,民族性和地方性展示不夠。

      4.旅游規劃良莠不齊,據調查了解,每個景區都做了旅游規劃,但整個風景名勝還沒有一個明細的管理規定,鄉村旅游景點欠缺規劃。

      5.旅游景區管理還不到位,景區治安狀況不盡如人意,游客人身、財產安全不能完全得到保證。

      針對這些情況,旅游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實行旅游文化行業標準化管理,建議設立統一的旅游業垂直管理體系。景區設置的管理處不變,但只受一個主管部門管理。

      2.加強基礎設施和環境的建設,包括道路、管線、市場建設與周邊環境的相協調,縮小同旅游發展要求的差距。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資源,使花溪旅游文化建設多與省內外接軌,能夠給游客提供深度文化體驗。如天河潭風景區,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的基礎上,更深層次地挖掘出旅游文化內涵,如吳中潘曾居地,體現原生態自然風光與現代化視覺藝術的交相輝映。

      3.提高旅游區農民的文化素質,使之以現代旅游服務要求相協調與適宜。由于花溪的旅游文化資源多坐落于各鄉鎮村寨中,旅游從業人員多數來自本土農戶。因此,處理好核心景區與農戶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吃農家飯,還是享農家樂,農民從自我管理的農業生產轉向服務接待工作,存在著散漫、自由、不受約束的諸多習慣。要使分散的村寨與市場相融合,使農民直接走向市場,擔任服務接待的任務,必須提高農民的素質,具有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的服務概念。這一方面,可以通過定期舉辦旅游培訓和教育,消除農民對服務工作的顧慮,端正服務態度,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旅游服務水平。通過參加培訓班,使農民在掌握服務技能中強化服務意識,逐步完成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的過渡。

      4.引進先進管理制度。逐步推行規范化管理,對景區參與旅游接待的農產或導游等定期培訓考核,評定其服務質量,確定級別,頒發“許可證”或“星級牌”,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意識。

      5.創造寬松的環境,提供優厚的條件,引入一些較高標準和檔次的旅游配套項目,不僅可提升景區的旅游氛圍,還可供不同層次的游客選擇與游玩。也可引入大型旅游銷售企業集團,綜合協調各旅游景區的產品銷售,彌補景區建設資金的不足。

      6.在保持花溪區各旅游景區民族性強、地方特色濃郁的特點基礎上,多挖掘與開發出參與性、娛樂性強的專項旅游,可以滿足多層次游客尤其是少年兒童求真、求知、求趣的需要,讓游客在傳統的民族文化的熏陶下,通過參與、玩的方式,有所收獲,增長見聞,深刻體會博大精深的傳統民族文化的精髓。

      7.花溪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也是可充分利用的絕好資源。發揮花溪公園革命前輩度假住地、詩歌碑林和優美生態環境的優勢,憑借“綠色明珠,紅色花園”的主題形象,利用花溪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建設成為集度假、會議,療養為一體的新型旅游經典景區。

      8.完善旅游服務體系,建立旅游投訴受理制度,建立旅游求助“110”;建立旅游商品價格管理體系,規定必須明碼實價;建立旅游服務和信息網絡;建立專門的旅游執法機構,嚴厲打擊不規范市場行為。

      9.設立花溪區專門的旅游研究機構,加強與省內外各景區的合作,聯合開發和推出旅游精品線路,包裝旅游精品,重點打造出花溪“青山綠水,休閑勝地”的整體形象,從而大力開拓旅游市場,打響花溪旅游品牌。

      (作者單位:中共花溪區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郭漸翔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