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起一批金融,法律、外貿服務專業人才,借助“外援”,上海市浦東新區石油制品行業協會為旗下的中小石化貿易企業設計三重“御寒術”。這個今年4月剛剛成立的協會,已吸納經銷燃料油,成品油,聚乙烯,化肥、化纖等的273家企業,它們都在浦東新區落戶,一半以上來自長三角地區,來自其它省市的約占20%;80%是民營企業。
一重御寒:快進快退,促成“股權轉讓”
今年10月下旬,廣東珠海一家在滬的石油化工企業,因為公司戰略調整準備退出石油制品行業;而另一家企業手頭有一大筆石油制品訂單,卻苦于沒有專業許可,若成立新公司,從注冊到取得經營所需的稅務發票,至少要花6個月。
此時,協會充當“紅娘”,幫助雙方完成了公司“股權轉讓”所涉及的各項操作環節——從審計評估師負責對轉讓方的債權債務審計把關,到專業管理專家對轉讓公司作管理評估,到由擅長經濟合同法的律師起草轉讓協議,再到工商注冊代理人“一條龍”服務幫助企業完成工商登記等,前后只花了2周。
近來由于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暴跌,使得下游石油制品價格走低,行業利潤空間縮小。目前國內民營石油企業約7萬多家,近期有一些企業停業或破產,部分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因此,不少中小石油企業想實施“止損”的戰略調整,退出石油制品行業;但也有一些投資人看準行業低潮的“機遇”,打算進入。不過,由于缺乏專業人才,或是轉讓,受讓雙方缺乏互信,兩家中小企業之間的“股權轉讓”一般很難操作成功。正是看到了這樣的狀況,協會聚起一批金融法律服務專業人才,推出了創新服務。
協會會長、上海中油石油交易中心總裁劉中安表示,促成“股權轉讓”,既能使原先公司的股東“快速退出,減少損失,資源再利用”,也能使新的投資人“快速進入,搶占市場,經濟保平穩”?!肮蓹噢D讓”的做法,對于享受不到政府補貼待遇的民營石油企業,可以減少歇業、倒閉情況的發生,保證行業平穩發展。
二重御寒:套期保值,鎖定虧損風險
上海海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經營燃料油的企業,前期儲備的周轉油的量較大,這些庫存的高價位油,在價格暴跌后即轉為減利因素。今年9月,這家公司在協會的指導下,開展“套期保值”業務,在高價位做了一大筆為現貨商品同等數量的期貨合約賣空業務,鎖定了現貨經營的虧損。
今年以來,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大幅波動,甚至呈現上下半年“冰火兩重天”局面。如何避免庫存的高成本石油變成企業的“出血點”?為讓會員企業掌握借助期貨交易轉移價格風險的技能,浦東新區石油制品行業協會舉辦了專題培訓,請來注冊期貨經紀人詳細講解做“套期保值”的基本流程,并一一列明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據介紹,石油制品可以做商品期貨交易的主要有燃料油、聚乙烯,PTA等幾大類。目前有一部分會員企業已能通過商品期貨交易,轉移自身涉及的風險,有效降低經營成本。不少會員企業表示,協會指導下開展的“套期保值”業務,是它們“過冬”的最有力手段之一。
三重御寒:同行交流,定期“沙龍”會商
最近,協會抽樣調查了120多家會員企業三季度油品的銷售情況,發現約21億元的銷售額與二季度的84億相比,大幅下降了75%,部分會員單位經營出現虧損。面對如此局面,協會以油品銷售如何化“?!睘椤皺C”的主題,組織滬上25家石油制品企業負責人進行探討。參加“沙龍”活動的企業提出了針對行業具體情況的應對措施。
由于大部分協會成員是來自外省市的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他們急需了解上海和浦東的政策法規、商務流程信息;因此協會針對經濟形勢的變化和需求,定期開展各類主題不同的信息和培訓“沙龍”活動,幫會員企業“開拓市場,尋找商機,共享資源,共享信息”。
據了解,協會已先后舉辦過“套期保值”業務,“油品外貿”業務等主題“沙龍”活動,成為企業間取長補短,同行互相“取暖”共商“過冬”之策的一種好方式。
點評
上海社科院外國投資研究中心主任李曉鋼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已經對諸多國內企業,尤其是身處周期性行業的石油化工公司帶來不小沖擊。行業協會聚起專業人員為中小企業作專業培訓和指導,可以避免一些“戰術”上的失誤。但從戰略上看,危機勢必改變行業內的企業格局,并非不管好壞所有企業都能存活下來。健康的企業,冬天時要“強身健體”,加強主業的競爭力,打開產品思路,實現錨位競爭。政府,行業組織,可以通過有效的引導、扶持,讓優秀企業以“化學合并”方式整合行業資源——這不但有利于提高行業的集中度,也有助于整體經濟結構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