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天然林是通道縣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分析了近年來通道縣天然林建設保護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期實現天然林保護工作穩定健康發展,為縣域林業生態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天然林;資源現狀;保護對策;通道縣
中圖分類號:$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7-00193-03
1引言
天然林是包括自然形成與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或萌生所形成的森林。天然林是我國森林資源的主體,因其結構復雜、群落穩定、生物量大、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功能強大,它在維護生態安全、淡水安全、國土安全、物種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天然林的保護,是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維系國土生態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重大戰略舉措,對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還將產生深遠的歷史影響。通道縣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廣袤無際的山嶺,分布了大量的天然林。近年來,通道縣委、縣政府依托良好的林業生態條件,提出“生態立縣,旅游興縣,產業強縣”的發展戰略思路,為促進縣域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如何加強對天然林的保護,讓天然林成為通道經濟發展的支撐也就成為關注的焦點。
2通道縣天然林資源概況
通道縣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懷化市最南端,湘、桂、黔三?。▍^)交界處。全縣土地總面積222536hm2,其中林地面積186808.2hm2。在林地面積中有林地面積164596.4hm2,活立木蓄積849.35萬m2,森林覆蓋率75.55%,林木綠化率76.93%,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縣之一。
在豐富的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達到87969.4hmz,占林地總面積的47.1%。天然林中喬木林有81823.7hm2(其中:天然起源的69997.4hm2,飛播起源的11826.3hm2),占93.0%;竹林1976.2hm2,占2.2%;灌木林4169.5hm2,占4.8%。已區劃界定為公益林的天然林共29007hm2(折合43.51萬畝),占33.0%;天然商品林58962.4hm2,占67.0%。
3通道縣天然林資源保護現狀
自“十二五”以來,通道縣天然林得到了較好的保護,促進了林業生態平衡和林業健康發展。
3.1有健全的保護管理機構
在多次政府機構改革中,通道縣人民政府工作組成部門之一的縣林業局一直保留并單設,作為全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其職能得到了鞏固和加強。在林業局內設股室中,與天然林保護工作密切相關的股室有資源林政站、林地管理辦公室、森林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森林防火辦公室、公益林站、營林站(負責天然商品林管理)、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負責資源監測)等。另外,縣林業局下設的專司林業行政執法職責的二級機構——縣林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是通道縣天然林保護的重要力量。
縣森林公安局是通道縣打擊林業犯罪、維護林區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部門,內設刑偵治安股、森林消防股等股室,下設4個派出所;天然林保護是其重要職責之一。
通道縣還在11個鄉鎮均設立了鄉鎮林業工作站,負責本轄區林業工作,天然林保護是其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
目前,通道縣共聘請林業管護員447名,其中公益林專職護林員20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239名;天然林是其主要管護對象之一。
從以上可以看出,通道縣天然林保護形成了縣林業局——縣林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及鄉鎮林業工作站——專職護林員,以及縣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派出所上下聯動管理體系,機構較為健全。
3.2落實相關補償措施
通道縣高度重視包括天然林資源在內的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工作,建立了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縣人民政府與鄉鎮人民政府、縣林業局與鄉鎮林業工作站、鄉鎮人民政府與各村民委員會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并落實了以下措施。
3.2.1積極開展公益林區劃并落實相關補償政策
當前,通道縣共區劃公益林48939.5hm2。按事權等級分均為國家級公益林按保護等級分均為二級保護;按二級林種分均為國防林。在公益林區劃當中,通道縣以天然林為重點,共將29007hm2天然林區劃界定為公益林,占全縣公益林面積的59.3%。近年來,通道縣每年向上級爭取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近1200萬元。分別按14.5元/(畝·年)、1.5元/(畝·年)的標準兌現給公益林所有者或經營者,以及專職護林員;通過積極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有力調動了公益林所有者、經營者以及專職護林員的管護積極性,使包含29007hm2天然林在內的公益林得到了有效保護。
針對通道縣仍有58962.4hm2天然商品林未列入公益林的情況,通道縣于2016年向省林業廳積極申報天然商品林商業性停伐補助試點項目,共爭取到了44013hm2(折合66.02萬畝)補助面積及每年近730萬元的補助資金,將按12元/(畝·年)的標準兌現給相關林權所有者或經營者,要求其對天然商品林進行商業性停伐。另外,在全縣選聘了239名建檔立卡生態護林員,爭取到了239萬元資金;按1萬元/(人·年)的標準為其落實管護報酬,要求其重點加強天然商品林管護。此兩項舉措將對公益林以外的天然林保護起到良好作用。
3.2.2加強林木采伐源頭管理,認真落實禁伐減伐三年行動
目前,通道縣已將全縣天然林全部納入了禁伐減伐三年行動范圍,在林木采伐計劃分配、安排的過程中,認真落實天然林商業性停伐的管理規定,對天然林的商業性采伐申請一律不予受理,不予分配、安排林木采伐計劃,從源頭上管好了全縣的天然林。
3.2.3加強使用林地的管理,確保天然林林地不被亂征濫占
在林地管理工作中,堅持依法審核審批征占用林地項目,認真落實監管制度,充分發揮林地管理在森林資源保護中的核心作用,確保上級下達年度征占用林地的定額指標不突破,嚴格守住林業生態紅線。
3.2.4積極開展森林防火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切實維護天然林安全
近年來,通道縣認真開展森林防火宣傳,制訂并落實森林防火預案,組建森林火災撲救隊伍,備足防火撲火物質設備,加強值班備勤,排查火災隱患,嚴格落實林區野外用火管理規定,科學應對森林火警,及時撲救森林火災,確保了森林安全。此外,認真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通道縣有11826.3hm2馬尾松天然林(屬飛播),針對近年來馬尾松毛蟲頻繁發生的情況,通道縣切實加強了馬尾松毛蟲防治工作,拔專項資金,通過人工和飛機,生物與化學藥物相結合的防治方法,有效控制了蟲災,促進了馬尾松林的健康生長。
3.2.5加強天然林中的種質資源保護
21世紀初,通道縣在縣域西北方向的萬佛山鎮石巖村、南部的隴城鎮恩科村建立了400hm2國家級闊葉樹采種基地。對基地內的采種母樹采取撫育、施肥等更新復壯措施,使天然林中的林木種質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并朝著優良方向發展。
3.2.6切實加強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小區建設及極小種群保護
目前,通道縣正在積極創建、申報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麒膦山自然保護區),建有極小種群保護點2處,通過相關舉措有效促進了天然林保護。
3.2.7限制利用天然林進行營造林
近年來,通道縣規定對毀林造林的,特別是對砍伐天然林進行造林的,一律不予納入重點工程,一律不安排項目資金,不予供苗,不給予其它補助、補貼。通過各種限制強化天然林的保護,穩定天然林面積。
3.2.8加大對破壞天然林資源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通道縣對破壞森林資源,特別是破壞天然林的違法行為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對違法犯罪產生極強的震懾作用,維護了森林安全和社會穩定。
3.3良好的保護與管理成效
通過強化各項措施,通道縣天然林保護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3.3.1天然林面積趨于穩定狀態
據調查,通道縣近年來征占用林地面積都控制在定額指標之內,天然林中未發生過亂征濫占林地案件;全縣森林火災受害率每年都控制在1‰以內,天然林中未發生過重大及以上的森林火災;全縣森林病蟲害成災率每年都控制在5‰以內,天然林中未發生過林業有害生物嚴重侵襲的情況;近年來全縣天然林中毀林案件極少。天然林面積趨于穩定狀態。
3.3.2天然林森林蓄積量增加
據年度資源更新數據顯示,通道縣活立木總蓄積849.35萬m3,天然林蓄積429.66萬m3,占全縣活立木總蓄積的48.2%,與“十一五”期間相比較,天然林蓄積增長2%。
此外,通道縣天然林林分結構較優,森林質量較好,森林景觀效果較強,天然林中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這些都體現了通道縣天然林保護的良好成效。
4通道縣天然林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4.1仍有部分天然林未納入公益林或天然林停伐保護
據統計,通道縣87969.4hm2天然林中已納入公益林區劃的面積為29007hm2,納入天然商品林商業性停伐保護試點面積為44076.8萬hm2,占天然林總面積的83.0%;未納入公益林或天然林停伐試點的面積為14885.6hm2,占天然林總面積的17%。通道縣天然林保護仍存在空檔。
4.2部分群眾對天然林保護意識淡薄
當前,通道縣還有很大一部分群眾認為天然林,特別是天然闊葉林是沒有經濟價值的;紛紛希望將天然林,特別是天然闊葉林砍掉,另外營造杉木、油茶等經濟樹種。
4.3補償標準偏低,影響了群眾天然林保護的積極性
當前,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只有14.5元/(畝·年),天然商品林商業性停伐補助標準只有12元/(畝·年),標準極低,與森林資源開發年度產生的效益不對等,對林農天然林保護的積極性有很大影響。
4.4香菇產業、燒柴等對闊葉樹的需求。以及林農造林對天然林產生的影響
當前,通道縣食用菌培植所用的培植材基本是闊葉樹,基本是從天然林中采伐而來;農民燒炭、燒柴等也從天然林中采伐了大量闊葉樹。再就是通道縣當前可用于造林的林地資源相當緊缺。據二類調查資料顯示,通道縣目前只有2450畝荒山,每年新增的、有證采伐的采伐跡地也只有5000畝左右,而當前通道縣群眾造杉木、油茶、青錢柳、刨花楠、鉤藤、黑老虎等經濟樹種、經濟作物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可用于造林的林地資源十分緊缺的情況下,部分群眾就把手伸向了天然林,對天然林造成了蠶食。
4.5對破壞天然林的違法行為進行打擊的難度較大
當前,通道縣鄉鎮林業站下放歸口鄉鎮政府管理后,鄉鎮林業站及其工作人員都已不再具備林業行政執法權,而林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和森林公安都存在力量明顯不足的情況。另外,由于天然林面積較廣,天然林被破壞現場較隱蔽,導致對違法行為存在取證難、處罰難、落實難等諸多現實問題。因此,打擊的難度大,進而影響了天然林的保護。
5天然林保護對策及建議
5.1加強現行林業政策宣傳引導
各級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要加大天然林保護政策的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教育來增強群眾對加強天然林保護的自覺性與參與性。從而實現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的目標。
5.2提高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及天然商品林商業性停伐補助標準
針對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及天然商品林商業性停伐補助標準過低的實際情況,應當組織開展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為主要課題的調研。結合重點林區實際適當提高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及天然商品林商業性停伐補助標準。以此調動廣大林農參與天然林保護的積極性。
5.3強化資源林政及林地管理
進一步完善天然林保護管理措施,搞好森防森保工作,加大對破壞天然林的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5.4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
穩步推進自然保護區建設,加快制定出臺自然保護小區建設及極小種群保護相關規范性文件。
5.5發展以林業為基礎的新業態
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進森林康養、森林旅游、森林碳匯等林業新業態的建設,逐步增加林農收入,減少林農對木材經濟的依賴。通過減伐禁伐達到天然林保護的目的。
5.6按照近自然林業的思想理念開展森林經營活動
重點是要對現有人工林通過采取撫育間伐、補植、管護等改造培育的措施,將現有人工林改造成與天然林在結構、功能上大體相當的復層異齡混交林,從而對天然林資源進行有效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