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分析西青區2004~2007年19075例圍產兒出生缺陷發生率,主要畸形發生順位、構成比,探討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的干預措施。方法:對監測醫療單位的監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該區4年出生圍產兒19075例,其中出生缺陷84例,出生缺陷率44.04/萬,其前五位順住依次為:唇裂合并腭裂、脊柱裂伴腦積水、先心病、肢體短縮、并指。結論:本區出生缺陷發生率明顯低于全國水平,加強孕前期及孕期保健,大力宣傳優生優育知識,于孕前3個月口服葉酸,加強體質鍛煉,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和孕早期疾病,尤其是感冒、發燒等。要合理周藥,對生育過畸形兒的產婦,孕前做好宣傳,采取預防措施,孕期加強保健,孕16~20周做好產前篩查工作,孕24周前進行B超檢查,發現畸形及時終止妊娠,以期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
[關鍵詞]圍產兒;出生缺陷;干預措施
出生缺陷或先天發育異常,是指胚胎或胎兒在發育過程中所發生的結構或功能的異常,包括先天畸形,先天性代謝性疾病,染色體異常,先天性宮內感染,先天發育殘疾如:盲、聾、啞、智力障礙等。出生缺陷是嚴重影響出生人口素質和圍產兒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也給社會和家族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已成為婦幼衛生工作重點之一。本文通過分析本區出生缺陷發生情況,為切實降低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提供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來源
2004年1月~2007年12月,西青區所有開展產科并取得《助產技術合格證》的醫療保健機構內分娩的,孕滿28周至產后7天內的圍產兒,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定期上報全國統一的《婦幼衛生季報表》,《圍產兒數季報表》及《出生缺陷報告卡》,并定期對其質量進行監測。
1.2 監測方法
采用全國統一的《婦幼工作季報表》、《出生缺陷報告卡》、《圍產兒數季報表》收集數據資料,在所有圍產兒(孕滿28周至產后7天)中,由經過培訓的產、兒科醫生進行體檢,發現畸形,經確認后填寫出生缺陷報告卡,并由專業培訓監測人員負責統計,并填寫。
1.3 診斷標準
按全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制定的“先天畸形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2 結果
2.1 畸形總發生率
2007年西青區監測12家助產單位,出生圍產兒4854例,發生27例出生缺陷,發生率為55.62/萬。2006年監測12家助產單位,分娩圍產兒4631例,發生20例出生缺陷,發生率43.19/萬。2005年監測12家助產單位,分娩圍產兒4760例,發生出生缺陷17例,發生率35.71/萬。2004年監測12家助產單位,分娩圍產兒4830例,發生出生缺陷20例,發生率為41.41/萬。
2.2 2004年~2007年西青區主要畸形順位構成,見表:
2.3 2004年~2007年男女出生缺陷發生情況,見表
2.4 出生缺陷發生原因
84例出生缺陷兒的母親,在孕早期患感冒、發燒等情況者11例,占13.1%,既往有自然流產史者6例,占7.14%,既往生育過唇腭裂兒者4例,占4.76%,孕期患糖尿病者2例,占2.38%,孕期服藥者3例,占3.57%,接觸化學品者2例,占2.38%,既往有死胎史者1例,占1.19%,其余55例不明原因,占65.48%。
3 討論
3.1 出生缺陷發生率
2004年~2007年出生缺陷發生率依次為41.41/萬、35.71/萬、43.19/萬、55.62/萬,出生缺陷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明顯低于全國出生缺陷發生率。出生缺陷4年中列第1位的是唇裂合并腭裂,脊柱裂伴腦積水,由2004年第4位逐漸上升至2007年第2位,出生缺陷男女比例為1.16:1,男孩高于女孩。
3.2 結果分析
本地區出生缺陷發生率明顯低于天津市及全國出生缺陷發生水平,分析原因有:(1)監測時限:全國出生缺陷監測系統時限定于孕滿28周~產后7天,有一部分缺陷兒因B超在孕第28周前發現而行引產;本區開展的聽力篩查及新生兒心臟病篩查、確診,須在產后數月之內,因此這部分病例不在監測范圍。(2)本區正不斷提高產前篩查率,如:21-3體綜合征及神經管缺陷的篩查率,因此有一部分孕婦因于孕28周前確診患以上疾病行引產術,不在本監測范圍。(3)本區在婚檢過程中,大力宣傳孕前及孕期知識,宣傳孕前3個月~孕后3個月服用葉酸的重要性,重視孕期保健,定期為孕婦做產前檢查,有條件者于孕28周前做彩超檢查,為確診畸形提供了有利條件。
3.3 措施與展望
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已經成為婦幼衛生工作中的重點工作,關系到國家的未來,今后還要加強宣傳力度,呼吁全社會關注婚前保健工作,重視婚前衛生指導和衛生咨詢,提高育齡婦女的優生優育意識。在計劃受孕的前半年開展孕前期保健,對目前已知的病原微生物(如梅毒螺旋體、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弓形蟲等)進行篩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預防風疹疫苗的接種。宣傳孕前3個月至孕后3個月服用小劑量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對于孕早期疾病要合理用藥,指導孕婦避免煙酒、藥物等的影響,不斷提高產前篩查率,對高危孕產婦加強管理,從中排除有出生缺陷兒的可能,加強基層醫院產科及B超人員的技能,爭取在孕24周前發現畸形,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加強出生缺陷的一級預防,以達到預防缺陷兒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