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過程與方法

      發布時間:2025-07-18 23:45:04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以江蘇省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為例,以高職英語課程為切入點,剖析了信息化教學設計從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到教學反思的全過程,并從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創新、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以及教學技術的實現等方面探討了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方法。最后,探討了信息化教學對高職英語教師發展的啟示。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教學設計;高職英語;教師發展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以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育信息化將傳統教學到電化教學的腳步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貫穿始終的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必將成為未來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高等學校信息化教學的推進過程就是讓信息化教學逐漸從理念到現實,從混合型教學向完全信息化教學轉變的過程,其目的是形成信息化教學的模式,提高教學效果,最終提升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信息化教學的起點,同時貫穿整個信息化教學過程,是實現信息化教學的關鍵所在。

      一、信息化教學與信息化教學設計

      (一)信息化教學

      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在信息化教學中,要求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信息化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教學情境、協作學習的重要性。各種信息資源和手段的利用都是為了設計更貼近教學內容的教學環境,服務于學生的“學”。學生不再是知識的灌輸對象,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的身份也發生了重大轉變,從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幫助者和促進者。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系統的方法。從國內外學者對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這些描述和定義中可以看出,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教學設計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二是教學設計強調“學習者”為中心;三是運用系統方法指導教學設計;四是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

      教學設計的根本目的是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并做出具體安排。信息化教學設計就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資源開展上述教學設計,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探索、實踐、思考、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過程

      筆者曾參加2015年江蘇省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信息化教學設計賽項,對信息化設計的整個過程——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反思,有著深刻的認識。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主要是對教材或其他教學相關材料內容的分析。本閱讀文章選自“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高職英語》第1冊第8單元。單元圍繞“創業”這一主題展開學習,本課為其中的Reading(閱讀)部分。

      2.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通過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決定教學應該采取的策略。單元課程的授課對象來自高職一年級英語分層教學A班,英語基礎整體較好,但口語表達水平相對較弱,且缺乏大膽講英語的勇氣。他們有較強的求知欲,學習效率可進一步提高。通過調查,約有1/4的同學表示,如果有機會,他們愿意自己創業。

      3.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學生學習完本節課所能達到的目標,是一節課的根本,直接影響著教學設計的形式和內容。本課設定了的知識、能力、素質三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是掌握entrepreneur等單詞和drop out of等短語;掌握...times as many…would rather do…than do…句型;能力目標是能通過定位過渡句提高英語文章閱讀速度;素質目標是學習主人公創業面臨困難時永不放棄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團隊合作意識。教學重點:利用過渡句快速把握文章結構,提高英語閱讀速度;教學難點是:“...times as many…would rather do…than do…”句型。

      (二)信息化教學之教學策略

      1.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運用決定了課堂的組織方式和效果。本課主要采用了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翻轉學習,開展互動交際,啟發學生思考和討論,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以多種信息化手段輔助任務驅動法的實施。

      2.信息化手段

      信息化教學手段是信息化課堂的呈現方式和基本媒介。本課采用的信息化教學手段主要有校園網絡教學平臺、QQ、微信、批改網等。在課前、課上、課后分別充分、合理地利用相應信息化手段,優化教學過程。

      (三)信息化教學實施過程

      1.課前“翻轉”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學習的靈活性與自主性,為傳統課堂忽視學生差異與教學缺乏針對性的問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在翻轉課堂中,課程視頻取代了傳統講授,成為內容傳遞的重要方式,解放出來的課堂時間為學習者主動學習提供了契機。在本課中,教師提前一周登錄教學平臺,將自制的微課、音視頻資料、導學案等上傳到平臺供學生學習。學生學完相應內容,完成課前作業任務,并在線提交,完成知識的基本積累,實現翻轉的第一步。在翻轉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平臺的討論區相互交流,教師參與其中,答疑解惑。在課前“翻轉”環節,教師還設置了4個任務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制作視頻、演講、朗誦,或者總結語法,將翻轉學習到的知識運用進去。視頻組和語法組的完成的是集體作業,朗誦組和演講組每人完成作業并在線提交,通過網絡投票器選出最佳朗誦者和演講者。

      2.課堂導入

      在課堂開始時,視頻組展示拍攝的街采錄像(詢問同學畢業后的具體打算),并匯報最終采訪結果。演講組和朗誦組選出的最佳選手分別向全班展示定題演講(我最想做的工作)和課文朗誦。語法組通過板書和PPT等形式向全班講解課文重要的語言知識點,教師適時進行點評,幫助學生完成本課的全部知識積累。

      3.重點探究

      在這一環節,教師在平臺上給各組提供討論的問題和提示,幫助學生更快地找出過渡句。在討論過后,每組派代表上臺匯報結果,檢驗各組匯報的過渡句能否互相銜接,最終成功找到答案。學生通過進一步閱讀分析文章,體會主人公創業的艱辛和堅持。此時,平臺上也可以發表言論,與有聲討論互為補充。

      4.難點突破

      句型教師在平臺提供“...times as many…would rather do…than do…”句型的例句,讓學生模仿、操練。之后,教師引導全班同學一起將文章中含有“...times as many…would rather do…than do…”句型的整句口譯成中文(英譯中)。接下來,教師讓學生根據該句的參考譯文進行“回譯”(中譯英)。教師發起網絡投票,全班選出最佳譯者。通過多次語言輸出,學生最終掌握難點句型。

      5.評價檢驗

      課堂教學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發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是促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師在平臺給出一篇包含過渡句的典型文章和10個教學難點相關的中文句型,讓學生找到文章的過渡句,并將所給句子翻譯成英文,以檢驗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掌握情況。課堂評價以各項任務完成情況為依據,結合平臺成績、教師評價成績以及學生自評、互評成績。

      6.課后任務

      學生以文中主人公的創業經歷為參照,對自己的創業想法進行SWOT分析,每人按要求形成英文的SWOT分析報告。通過批改網在線提交,由批改網語料庫智能批閱系統自動批改。

      (四)信息化教學效果反思

      教學反思指教師研究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或困惑以提高教學有效性,其內容除了對自身知識、行為的思考外,還包含對教學的社會、道德以及政治等因素的思考。本課教師以任務驅動教學,并以信息化輔助教學,解決了傳統英語教學學生參與少、教師難指導、效果難檢驗等問題,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掌握了英語知識、提高了英語能力、增強了創業意識和合作意識,普遍表示信息化手段激發了自己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通過學習,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知識、能力、素質三維教學目標。

      三、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方法

      在開展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時,既要考慮到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一般特征,也要考慮到高職英語學科的自身特點。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方法主要包括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創新、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以及教學技術的實現等。

      (一)教學內容的處理

      高職英語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應參照《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根據學情和信息化設計的基本需求確定教學內容。第一,要抓住英語學習的根本——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不動搖,教學內容應體現高職(??疲┯⒄Z層次的水平要求。第二,教學內容來自教材,但不應拘泥于教材,可補充適合信息化設計的內容,使內容形式更加多樣化。第三,注意為教學內容“瘦身”,總結典型教學案例、形成模板,為內容做減法,在教學過程中授人以“漁”。第四,重視對教學內容的再處理,圍繞教學重點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難點的處理上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智慧。

      (二)教學方法的創新

      信息化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部分顛覆性的改革,因此在教學方法上必定要有所創新。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學習地點只能在教室,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室的外延被拓寬,學校、社會、家庭的各個角落都可以成為教學地點。從學習效果上來說,信息化教學使學習更加個性化。因此,信息化教學設計時應充分利用微課,開展翻轉課堂學習,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微課的制作要充分考慮高職學生的特征,控制時間長度,提高微課趣味性;英語類微課制作還應合理選擇教學語言,考慮到高職學生的特點,必要時用中文講解,幫助其理解內容;還應重視輸入強化的形式和內容,抓住學習者興趣,促進學習者在語言習得中的持續注意。

      (三)信息化手段的運用

      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信息化手段決定了信息化滲透的程度。網絡科技的發展為教師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化手段,教師在選擇信息化手段時,應該遵循“恰到好處”的原則。第一,信息化手段不能喧賓奪主,只能是輔助教學的手段,否則就會出現教學的“泛娛樂化”,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第二,盡可能減少信息化手段數量,否則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第三,尋找或開發集成化、“一頁紙”式的網絡平臺,以平臺為載體,搭載其他信息化手段,更直觀地展現教學設計和內容。

      (四)教學技術的實現

      信息化教學離不開先進的教學技術。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普通課件的制作、音視頻處理、屏幕錄屏等對于許多老師尤其是青年教師來說問題不大,但Prezi軟件、思維導圖軟件、3D演示技術、虛擬技術、信息平臺、移動App的開發等對于大部分高職英語老師來說,操作難度還是相當大的。這些新技術代表了信息化教學技術的發展方向是不可或缺的。設計軟件的過程很艱辛,軟件運行的平臺技術、軟件的功能構架、軟件的程序編寫、軟件素材的整理都需要很專業的人員協作才能共同完成。而優良的教學技術一定能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內容,為教師的教學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四、結語

      江蘇省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為江蘇省內高職院校的教師搭建了開展信息化教學交流的優質平臺。全國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更以規格高、范圍廣、質量優、效果好備受各方關注。信息化教學目前或因種種條件限制無法在各類學校全面鋪開,但大賽帶給廣大教師的啟示是深刻的,對實際教學操作的影響是深遠的。從教師的綜合素質來看,要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應該不斷地充實自我,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開闊眼界、開拓思維。學習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在信息技術環境中改變教師角色、教育理念、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

      參考文獻

      [1]張一春.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構: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師專業發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周坤亮.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綜述[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1(1).

      [4]繆靜敏,汪瓊.高校翻轉課堂: 現狀、成效與挑戰[J].開放教育研究,2015(5).

      [5]張文強.建立教師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3(10).

      [6]徐錦芬,李斑斑.中國高校英語教師教學反思現狀調查與研究[J].外語界,2012(4).

      [7]馮健高.輸入強化影響二語聽力注意的實證研究[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