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是給人們觀光、休閑以及身體鍛煉活動提供比較完善的設施和優良環境的公共綠地?,F在,隨著公園文化建設的發展,主題公園作為一種新穎的公園模式,已經成為了很多城市進行公園文化建設的首選?,F階段,我國的主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公園景觀設計論文【五篇】(全文),供大家參考。
公園景觀設計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文化主題公園;
現狀;
景觀設計
公園是給人們觀光、休閑以及身體鍛煉活動提供比較完善的設施和優良環境的公共綠地?,F在,隨著公園文化建設的發展,主題公園作為一種新穎的公園模式,已經成為了很多城市進行公園文化建設的首選?,F階段,我國的主題公園主要有兩類:娛樂文化主題公園和展示文化主題公園。
一 我國文化主題公園的發展現狀
我國文化主題公園發展的比較晚。1989年我國深圳建成的“錦繡中華”主題公園是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主題公園。受此影響,現在全國各地的主題公園已經超過了2500多所,發展很快,種類也越來越多。比如,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有:北京的“大觀園”、珠海的“圓明新園”等。以民族風情為主題的有:北京“中華民族園”、深圳“中華民俗文化村”等。以世界景觀為主題的有:廣州的東方樂園和南湖樂園等。主題公園是現代旅游業在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所孕育產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它著重于特別的構想和體驗。不過主題公園大多屬于高投入項目,同類項目多,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若要想將主題公園發展好,就要在公園的景觀設計上別出心裁。
二 對我國文化主題公園景觀設計的一些建議
(1)首先進行文化主題的選擇
主題公園的建造,實際上是將人類的文化進行一個新的創構。公園中的景觀就是豐厚文化的載體,要想體現出載體的作用就要先選擇需要表現的文化內容即選定公園的主題。一般而言,公園兼具休閑娛樂和教育活動的多種功能,適合于不同年齡段,主題公園與之相比又多了一點特定的文化側重點。進行主題的設定時,首先要對周圍市場做一個充分的調查。如北京的“世界公園”、深圳“世界之窗”的主題公園10多家,有“西游記宮”近40家,每一家都客源不足。在進行主題選擇時要避開這些扎堆點,選擇一些數量較少又擁有廣大愛好者的主題,如動漫、游戲類主題。文化主題公園在選擇主題時要注意下面三個要點:1)選擇的主題要有代表性。文化主題作為一個主題公園的命題,它要對一定地域或者的歷史、文化或生活方式具有突出體現。2)文化主題要具有延展性。主題公園所體現的是當前時代人們的文化價值取向,但是這種取向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能夠作為主題公園命題的文化主題,一定要有較強的可提煉性和可塑性,要能夠進行二次創作和升華,形成新的文化創意。3)文化主題要有非日常性。人們對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物是很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欲望的。具有一定時空距離或者具有較大文化差異、超出傳統文化范疇的文化主題才能對游客形成吸引力。
(2)根據選擇主題進行景觀設計
園的文化主題決定后,就需要用景觀將主題所以傳達的精神和文化表現出來。對于景觀的設計我提出以下幾種建議:1)主題公園的景觀設計,要和其它公園一樣講究規章的空間組合序列。景觀的這種序列設計能給予園林一種空間節奏性。在公園中游玩本身就是一種休閑行為,游人們不會長時間的投入精力和體力,在游玩活動中必須交織著休息。而有節奏性的組織空間就可以達到這依目的,也可以調動游客的情緒,避免游客產生單調乏味的感覺。2)主題公園的景觀設計要注重情景式景觀序列的安排。主題公園可以借鑒傳統園林的景觀序列的設計理論和國外比較成功的造景手法。比如,文化主題公園可以在公園中設計安排幾條或多條的情景式景觀序列,用時間、空間或者文化發展過程等多種方式進行演繹,從縱向合作橫向的關系中規劃出多種不同的游玩路線,每條路線上都能夠景觀序列的變化,提高游玩興趣。3)主題公園的景觀設計突出主題,達到一定的社會效果。主題公園中的景觀設計要圍繞著主題展開,主題的情節要貫穿在所有的景觀區域中。而且,在景觀的設計中要賦予具有積極社會意義的思想,讓人們在心理上獲得輕松的同時能夠獲得良好的熏陶。4)主題公園的景觀設計要有可參與性。單純的游玩性質的公園已經不再適合現代人的需求。主題公園的景觀不能只是使游客被動的參觀,要使大家能主動的參與進來。既能夠滿足人們對景觀游玩的需求,有能夠使游客在輕松快樂的活動中加深理解主題所帶來的涵義。5)主題公園的景觀設計要多采用高科技手段?,F在科技的發展給公園的建設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手段。高科技的采用能夠在游客的聽覺和味覺方面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更容易營造引人入勝的景觀。海洋科技館主題公園,使用互動體驗虛擬仿真海戰場景,游客能虛擬體驗駕駛與戰斗??萍拣^主題公園模擬高鐵火車駕駛技術,游客很快就能自己模擬駕駛動車,還能在駕駛中學到地理知識。6)主題公園的景觀設計要具有藝術性。主題公園即使有再多的特性也應以文化藝術為主。藝術的烘托能夠提高文化品位,更容易讓人們對公園產生認可。景觀設計的藝術性是連接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橋梁,居住于城市中的人們羨慕清新自然的郊野之氣。景觀的設計如果能夠引用自然之美,人們更容易產生親近的心理。7)主題公園的景觀設計要具有可持續性。主題的選擇多是以當前的社會價值取向為參考的,公園的文化主題也許是暫時性的,但是公園需的是持續性的運營。公園主題景觀的可持續性是公園能夠進行良好運營的重要保證。即使公園更換新的主題,但是原有景觀能夠持續利用的話,新主題的資金投入就能夠減少一些。
三 結論
主題公園要符合時代潮流,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那么景觀的設計就要能體現公園的主題特色,還要注重可持續的利用性,使人們在進入公園既能感知文化又能獲得放松,真正的實現寓教于樂,也能使國內類似的景觀更加貼合現代需要。
參考文獻
公園景觀設計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郊野公園景觀規劃“三元論”
Abstract: Country Park is the edge of the city area of the larger natural landscape area, city park is the urban residents understand the nature, feel the natural, close to the natural place. The park has its unique charm and advantage in tourism, to play advantage, you need good design. The country park started late, the lack of experience, the following aroun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ree element" theory discussion.
Keywords: Country Park Landscape Planning "three yuan theory"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一、未來發展趨勢
國外的郊野公園建設較早,這種類型的公園主要就是簡單地對游客進行引導,游客可有大量的自由空間去游玩,基本是按照森林公園進行修建?,F在的郊野公園更加的多元化,郊野公園的景觀規劃設計可以向以下方向發展:
1.1 從觀光型向參與型發展
香港的郊野公園建立得比較早,其規劃受傳統郊野公園的影響,大部分都以觀光型為主,景觀設計只是為了吸引人的眼球,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效果。而現在的郊野公園更加看重參與性,在公園里添加了更多的新鮮元素,將風景園林由美化生活擴展到引導健康生活。
1.2 從自然景觀為輔體向主體發展
在以前的設計中,都是在自然的景觀當中加入人工的景觀,人工景觀是構成的主體,自然景觀是人工景觀的襯托。而現今的設計,是為了突出自然景觀的渾然天成,突出大自然的偉大,讓人們更好地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的設計。還要注重生態建設,這就意味著要保持水的循環、尊重物種的多樣性等。這就是讓人工的景觀作為自然景觀的陪襯,更加突出自然景觀。
1.3 從單一設計向綜合設計發展
把人和動物綜合考慮到環境中進行設計,而且還要考慮景觀的美觀。這樣,既有了美麗的景觀又對景觀進行了保護,這就把園林的作用充分發揮了出來。郊野公園就的設計就正在從單一性向綜合性進行發展。
二、郊野公園景觀規劃設計的理念與方法
郊野公園的景觀規劃設計有規劃理念和實踐兩方面。規劃理念占有重要的比重,規劃是否成功往往取決于規劃理念,其形成需要多學科共同執導,介入的學科種類較多,會出現學科理論的交叉點。如景觀生態學理論、生態倫理學理論等等。換句話說,生態概念囊括了社會、文化、經濟等內容,所以要將這三個部分融入到規劃設計中來,于是就有了景觀規劃設計的“三元論”。
三、郊野公園景觀規劃設計的理念一一一三元論
3.1郊野公園景觀規劃內容的三元一一一生態、景觀、旅游
郊野公園是位于城市郊野的具有自然特色的景觀區域,因此在建立郊野公園的時候要選擇現狀具有較高景觀資源的場地,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將設成本,縮短公園的建設周期,在短期內達到很好的景觀效果與社會效益。自然美和生態美就是規劃時的一個重要內容,郊野公園設計的第一原則就是保護自然生態,這也是開辦郊野公園給人們傳達的信息。第二個設計原則就是在保護過后適當的建設,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更好地開展生態旅游。所以旅游就是設計的第三個原則。在郊野公園里安排合適的旅游項目很重要。首先,有利于生態的保護、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在郊野公園內生態保護是主要的,景觀和旅游是從屬的,但生態、景觀、 旅游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規劃旅游活動時必須考慮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減少由于超量而造成對生態的破壞,確保景觀開發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必須考慮到人與自然的共同發展,注意確定功能分區、測定環境容量、游人量、游覽方式、路線和內容。第三,規劃設計時注意景感的創造,講究動態游覽的步移景異的感覺,也講究靜態觀賞的構圖美和文化內涵的意境美。
3.2 郊野公園景觀開發強度的三元一一一保留、恢復、利用
郊野公園的主要建設目的就是保護生態,過后才是對休閑娛樂的開發。需要突出表現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資源等等,盡可能減少人為的開發,還原最真實的大自然。為此,可以將郊野公園分成三個部分進行開發,分別是生態核心區、生態恢復區以及郊野游覽區。
生態核心區主要生長的是地帶性的植被,主要以繁殖地和原生地為主。不能在里面進行砍伐和捕獵行為。這一帶是郊野公園的核心區域,將風景特色區域以及公園的景觀保存起來,比如天然林帶。保護就是郊野公園核心區域的原則,應盡量保持其原有的特征。
生態核心區主要生長的是地帶性的植被,主要以繁殖地和原生地為主。不能再里面進行砍伐和捕獵行為。這一帶是郊野公園的核心區域,都是將風景特色區域以及公園的景觀保存起來。比如天然林帶。它們都不應該被人為的破壞或者人為的對它們進行建設。在郊野公園的核心區域就是要更好的被保護,保持原有的特征。
郊野游覽區就是供游客娛樂的區域,這個區域的生態系統的敏感度相對不是那么的高,是唯一可以進行適當合理開發的區域,但是并不是能夠無限制的開發,這樣同樣會破壞區域的生態平衡。郊野公園是根植于某一特定的地理區域、生態環境及文化資源條件下的綠色生態本地環境和生物生長生息的場所。因此,根據每個基地的不同特色,應有與之相協調的規劃布局。充分利用基地現有的有利條件,通過合理設計,巧妙地將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條件。
3.3 郊野公園景觀規劃設計服務對象的三元一一自然、人與自然、人
郊野公園是重要的生態保護用地,為營造自然、野趣的環境,通常會強調生態保護、生態恢復等生態的理念。在規劃設計的時候要很注意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生態型的同時,不忘以人為本,充分考慮自然環境下游人對休閑活動的需求。規劃設計的時候有一個原則叫樸實原則,主要就是表現景觀的外觀特征。自然界的景觀中多數都有這個特征。郊野公園和城市公園有很大的不同,城市公園里面有很多人工建設的景觀,這種景觀和自然風光給人帶來的感受是不同的,郊野公園主要是要體現出自然景觀的質樸之美,景觀要更加的接近自然。
結語
郊野公園的建設應從郊野旅游的條件出發,充分利用自然生態景觀。其最終目標是為了保護生態,讓人們去感受自然。所以規劃設計構思應以自然、樸實、野趣為原則,在公園內設置生態核心區來保留原生態,對被破壞的區域進行生態恢復,開拓郊野游覽區來開展生態旅游活動。發揮其優勢,規劃特色公園。通過性質、風格和功能定位,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在規劃建設的時候多添加一些上面提到的“三元”,可以使郊野公園更加的出彩。
參考文獻:
[1]張曉鳴:香港郊野公園的發展與管理.規劃師2004(10)
[2]林楚燕:郊野公園的地域性研究[碩士論文].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6
[3]張凱莉周曦:景觀!景觀學與景觀生態學之討論.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6(3)
公園景觀設計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礦山公園發展歷程 存在問題 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98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礦山公園是運用景觀設計方法,以展示礦業遺跡景觀為主體,集旅游、生態、科研等多種價值于一體的特定的空間區域。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礦山區域開采廢棄地環境惡化,嚴重制約著當地可持續發展,礦山遺跡的改造逐漸提上日程,礦山公園發展建設應運而生。
一、國內礦山公園發展歷程
我國礦山公園發展起步與國外相比較晚,按照時間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萌芽階段、發展階段和快速發展階段。
(一)萌芽階段(1980年代-2000年)
1987年,原地質礦產部在《關于建立地質保護區規定的通知(試行)》(地發[1987]311號)中,首次以部門法規的形式,提出對包括采礦遺址在內的地質遺跡建立保護區。
(二)發展階段(2000年-2004年)
2000年國土資源部下發《關于申報國家地質公園的通知》(國土資發[2000]77號),將“具有特殊學科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巖石、礦物、寶玉石及其典型產地”作為地質遺跡景觀主要內容之一。2000年作為我國第一批國家地質公園之一的四川自貢,將“保存有世界最早的采鹽油氣井”列為“主要人文景觀”。2003年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的“廣東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也將“明代采石遺跡”列為主要地質遺跡保護對象。
(三)快速發展階段(2004年至今)
2004年國土資源部下發了《關于申報國家礦山公園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256號),正式命名了國家礦山公園,并啟動國家礦山公園的申報與建設工作。2006年1月28日,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4號),強調做好礦山地質工作,進一步促進國家礦山公園的建設。全國28家單位獲得批準,正式申報國家第一批礦山公園,由此拉開了國家礦山公園建設的序幕。其中,經過數年的發展建設,已經有一批國家礦山公園脫穎而出,如浙江紹興東湖公園風景區。
二、礦山公園建設存在問題與思考
我國礦山公園起步較晚,因此在發展建設過程中難免存在諸多問題: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規劃理論體系不成熟、公園功能特色不突出。
(一)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
目前我國缺乏具有權威性、針對性的礦山公園建設和管理法律法規體系。而《國家礦山公園建設指南》(第一版)對礦山公園建設有指導性意義,但是在缺乏實際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的,不夠完善。
(二)建設理論體系不成熟
礦山公園的發展建設涉及到地質學、旅游學、管理學、建筑學、生態學及景觀學等多學科,屬于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將多學科有機融合于一體,指導并服務于礦山公園的建設,是今后礦山公園建設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缺乏與周邊環境的有機融合
現有的礦山公園雖然成功的解決了人地矛盾,降低了人類干擾對自然環境景觀的破壞,成功的實現了當地產業轉型等,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持續的景觀的創造,過度的在自然環境背景下依靠人為造景,沒有充分利用工業遺址造景,生態群落單一,綠量不夠等。
三 、礦山公園可持續景觀設計基本原則
(一)生態恢復原則
美國生態學會對生態恢復提出了以下定義:生態恢復就是人們有目的地把一個地方改建成定義明確的、固有的、歷史上的生態系統的過程,這一過程的目的是竭力仿效特定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生物多樣性及其變遷過程。生態恢復手段包括毒性處理與污染治理、基質改良、工程安全處理和植被恢復等途徑,利用現代景觀藝術手法將采礦廢棄地上的各類要素應通過設計因地制宜地加以改造利用,使之重新參與生態系統的生產與循環并且塑造新的景觀。
(二)場地精神原則
尊重礦山廢棄地的自然環境、地形地貌、景觀生態特征、歷史文化背景,對場地景觀采取最小的改造,對原有景觀進行修飾,保持原有場地的形式和內涵,是景觀設計中對場地精神的一種保護態度。礦山公園景觀設計,對原始景觀的拆除或新事物的添加都應該慎重新增的景觀要能融入這個場地中,不論是廣場鋪地、植物配置還是建筑形式等都應該從原始環境中提取元素,讓礦山公園的功能依附在原始場地中。
(三)利用與保護原則
礦業遺產是人類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其蘊藏的歷史文化價值不可低估,用科學的方法挖掘場地本身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使其得到傳承是現代景觀設計的主要方法之一。對于挖掘礦山后的遺址等歷史遺產,要以景觀塑造為設計重點,突出礦山景觀要素,提供多角度觀景點,如充分利用礦坑遺址打造恢宏的礦冶景觀來體現礦山獨特的礦業文化風貌。
(四)景觀獨特性原則
每個礦山公園的礦業景觀本身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但礦區與礦區之間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積淀卻是完全不同的。堅持礦山公園個體的景觀獨特性就是要堅持在設計時深度挖掘這些不同點,從礦山的歷史、傳說、地域風情、礦業文化入手提取具有代表性的符號,做到差異化的景觀設計。礦山公園設計,對既有景觀的特殊改造利用以及特色景觀的引入,塑造出新的特色景觀,并使之重新參與生態系統的生產與循環。
四、結論和展望
礦山公園是一個新型的公園形式,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等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1)研究需結合我國的現實,吸收國外相關的研究成果,在基礎理論不斷完善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深入的研究,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的原則和策略方面,對具體的可操作性問題應加強重視。
(2)鑒于礦山公園建設中牽涉到地質學、旅游學、管理學、建筑學、生態學及景觀學等多學科,因此在研究中應從多學科的不同角度介入并進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3)山與旅游資源結合,加強礦山公園設計與當地人文、自然以及生態環境的有機融合,保持景觀獨特性。
參考文獻:
1.李宏彥,孫小培,曹妲妲. 國內礦山公園研究綜述[J].礦業研究與開發.2010,30(2):113-116.
2.聶慶娟,韓炳越. 生態恢復設計對被破壞地段的景觀整合[J]. 工業建筑,2006(36):163-140.
公園景觀設計論文范文第4篇
1.1沙漠公園開發設計難以形成一定的規模
在進行沙漠公園規劃設計中首先設計難點有,在不破壞自然原生態的基礎上,難以形成一定規模,也就是公園設計面積相對要較小,有一定的范圍局限性,這也源自于沙漠惡劣的氣候環境,其次,沙漠公園設計中會涉及到多種植物種類的種植,而我們都知道在沙漠地帶是難以找到一處適合植物生長與種植的綠化范圍。因此,通常會導致沙漠公園規劃規模范圍較小,只能在有限的綠化范圍內進行,難以擴增與擴大。
1.2難以建立能夠反映沙漠公園自身特點的理論體系
其次,沙漠公園設計中難以突出當地沙漠公園的自身特點,導致了此類景觀與旅游產品單調,不夠獨特與新型。本身沙漠公園設計要在基于有關植物能夠正常生長的前提下,要能有一片綠化地帶,這使得滿足基本要求就比較困難,更不用說還要獨具創造性。此外,沙漠公園設計的文化底蘊也不足,有些額外價值難以凸顯,可以利用的資源較匱乏,這使得整體設計缺乏時代感與多樣性。
2、設計理念
在進行沙漠公園設計中,要把握住將沙漠資源與當地人文資源以及景觀資源這三者結合起來的設計理念,實現環境與當地區域文化的相融合,利用這種融合表現出獨具特色的地域風格。此外也要基于不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要充分利用周圍環境資源,創造出獨具特色又能發揮一定作用的生態景觀。
3、設計方法
在沙漠公園規劃與設計中方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第一對整體布局的規劃,要求要將整個系統環境都考慮進去,從而實現對公園結構設計的完整與有效性。第二是對綠色景觀的設計,針對綠化植物的建設,要合理安排與部署相關綠化種植面積,比如說景觀植物的排列等,這是為了凸顯沙漠公園的地域風格以及增強沙漠公園美觀所作出相關內容。另外,第三就是對沙漠公園局部部分進行規劃與設計,合理劃分好各個單獨結構的功能,以便保證整體公園結構的完整性。下面就這三點進行具體說明。
3.1規劃設計
在具體的沙漠公園設計方法中,首先有要進行規劃設計,規劃設計內容包括要將實際的沙漠公園選址與周圍環境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判斷,然后就整體的格局進行規劃與具體部署,保證各個環節都能有效配合,從而實現對沙漠公園的整體宏觀調控??傮w規劃要在實際投入施工之前就要將一切可能出現的情況都考慮到位,做到完整全面的有效部署,從而使得施工項目順利進行。
3.2植物景觀規劃設計
此外,沙漠公園設計方法中還有對植物景觀的規劃設計,相對于宏觀規劃內容而言,此種方式要更具有針對性,主要強調的是綠色植物景觀。而綠色景觀作為公園景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了植物的規劃與安排后自然就能有效保障最終公園設計的整體效果。
3.3景觀分區設計
最后,沙漠公園設計方法還包括有景觀的分區設計,景觀的分區設計主要是指對整個沙漠公園規劃中各個局部組成部分的安排與部署,以及景觀分區中各個結構功能的設定,從而使得整個沙漠公園能夠順利且正常的運行。進而在確保了整體設計效果的同時也做到了完整的公園設計安排。
4、設計效用
通過對沙漠公園的規劃與設計,結合實際的運營效果來看,首先第一沙漠公園可發揮的效用有帶來一定旅游價值,作為茫茫大沙漠的一處獨立景觀,沙漠公園可吸引更多游人駐足欣賞,此外,沙漠公園除了本身具有的欣賞價值外,對沙漠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也能發揮很大作用。本身沙漠地區就是比較脆弱的生態環境,多進行植樹與綠化建設能夠提高沙漠地帶的蓄水、保水效果,進而改善一定的生態劣勢。讓沙漠不再是吞噬生物的墳墓,對沙漠地帶多進行綠化擴增也是保護全球環境的一個重要舉措,反之,我們若不展開相關的綠化保護行為,未來沙漠擴增的面積可能越來越大,最終造成對全球環境的極大影響與危害。
5、小結
綜上所述,在對沙漠公園設計內容的有關探討中,我們了解了建立沙漠公園對整體沙漠環境的改進作用以及促進沙漠地區旅游發展,為地區帶來更多經濟效益等的各方面優勢。在具體的沙漠公園設計與規劃方法中可采取對整體的公園設計,也可有針對性的對綠化面積進行設計,還能先進行對局部各個功能結構單位的設計,再而進行整合。沙漠公園有著極大的旅游價值潛能,只要我們能合理挖掘并發揮其使用價值,所創造的財富將會是極大的,除了改善當地經濟效益的同時對當地生態環境建設也是有極大幫助的。因此,在今后,我們還將繼續深入探究有關沙漠公園設計與規劃的相關系統結構以及設計策略,用以提出更加科學可行的方式方法,以推進我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做努力。
作者:黃金龍 單位:烏蘇市林業局
參考文獻:
[1]李寶章;中國風景園林的傳承與中國當代景觀的創新——從藝術形式的兩極來重新理解中國風景園林的傳承及現代主義景觀在中國的實踐[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2]孫茜;??谑袇^綠地系統現狀及發展對策探討[A];生態學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國生態學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薈萃[C];2004年
公園景觀設計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城市公共藝術;
園林景觀設計;
探究
為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園林景觀設計人員,應始終堅持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城市公共藝術,以構建和諧生態的園林城市為己任?;诖?,以下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就城市公共藝術的園林景觀設計做出以下幾點探究。
一、淺談城市公共藝術特點
就城市公共藝術特點來看,主要的特點就是公共性,其體現的社會價值與其自身的藝術價值要顯得更加重要,其體現出現共性比其體現的個性也要重要得多,因而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體現的城市公共藝術應體現其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化。與此同時,開放性也是城市公共藝術的主要特點之一,因而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公共藝術的開放對現代人的生態環保意識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此可見,城市公共藝術的公共性和開放性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核心所在,這也是構建和諧生態園林城市的基本特點。此外,公共藝術的地域性、文化性與參與性也是城市公共藝術的主要特點。就地域性來看,就是在城市的特定區域之內的所有自然環境與社會文化因素形成的組合體,注重的是公共藝術品的規劃與分析,并將整個城市的整體低于規劃到城市發展中來,尤其是加強城市獨有文化的延續性保護。而公共藝術的文化性來看,注重體現的是城市文化藝術的展現,通過城市園林景觀公共藝術的設計將城市的文化魅力展現在世人面前,這對設計人員的設計水平有著較高的標準,而參與性則是在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通過增設城市公共藝術評價機制,引導和鼓勵公眾參與到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之中,將城市公共藝術的參與性表現出來。
二、分析城市公共藝術的園林景觀設計面臨的問題
公共藝術作為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必不可少的藝術元素,通過公共藝術體現出園林景觀設計的藝術品位。雖然當前我們認識到了構建和諧生態園林城市的重要性,但在城市公共藝術的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面臨很多問題。尤其在生態園林城市的構建與城市公共藝術的體現的矛盾尤為突出。
第一,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公共藝術體現的生態性和整體性以及和諧性較低,城市公共藝術并沒有納入城市的生態元素,很多時候體現出來的公共藝術的藝術性差,而整體性的缺乏則是在設計過程中沒有考慮周邊因素和整個城市的環境氛圍,和諧性的缺乏則是園林景觀環境與城市生態環境的協調性低,對構建和諧而又生態的環境的作用甚微。
第二,設計過程中缺乏整體的規劃,往往由于局部微觀的開發對宏觀的城市生態環境的構建使得產生負面的影響,很多時候人為因素的原因還使得本應設計的園林景觀設計所體現的城市公共藝術與生態環境的構建相違背,尤其對可持續地發展理念的融入更是難上加難,而這也是城市公共藝術的園林景觀設計面臨的主要問題,這不僅會影響和諧生態園林城市的構建,還會對設計機構的經濟效益產生影響。更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三、基于城市公共藝術的園林景觀設計探究
(一)園林景觀設計中著力體現城市公共藝術的核心所在
新時期背景下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應將公共藝術體現出來,并將其作用發揮到最大化。這就需要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著力體現城市公共藝術的核心所在,但在城市中并不可能在每個公共空間都存在公共藝術,加上公共藝術的欣賞需要更多的人去欣賞,才能將公共藝術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因而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體現城市公共藝術時應分別在成績的休閑文化區域和文化生活區域,如在廣場、道路、公園、街道、社區等區域中以公共藝術的形式進行設計,因而必須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著力體現城市公共藝術的核心。
(二)基于城市公共藝術的園林景觀設計內容
基于城市公共藝術的園林景觀設計內容包含了植物、水體、小品、道路、廣場等方面的設計,而設計的目的旨在將各種設計內容進行有機和完美的結合,形成亮麗的風景線。園林設計作為多種藝術形式的有機結合體,所涉及的公共藝術能將城市環境進行有機的結合,雖然說公共藝術是園林景觀設計的手段,是通過園林景觀設計才能將公共藝術更好的展現在公共空間,但公共藝術也是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
(三)園林景觀設計中城市公共藝術的應用
園林景觀設計中,城市公共藝術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很多公共藝術已經是園林工程中的主要景觀。尤其是很多雕塑作品已經將周圍植被環境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已成為園林設計之中的經典,更是公共藝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的主要體現。
(四)對城市公共藝術和園林設計的追求與期待
應該說城市公共藝術在將來將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園林設計當中,以此不斷豐富園林設計的內容和風格,這是公共藝術和園林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當前的共公藝術應該主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深入挖掘內容和形式,從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中尋找靈感、尋找突破,以宣傳中國傳統美德、宣傳和諧社會為主要內容,盡量不要選擇太過于抽象的,除了“好看”老百姓想不出來其他內容的藝術形式。對于園林設計應該向著更加生態化、更加人性化、更加文化的方向發展,要重點突出公共藝術功能和作用,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系統的基礎上自然且系統地修護與改造,達到園林設計的目的。
四、結束語
總之,探討城市公共藝術的園林景觀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園林景觀設計人員,應在著力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水平的同時結合實際,根據城市公共藝術特點與園林景觀設計內涵和城市公共藝術的園林景觀設計面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著力體現城市公共藝術的核心所在,加強城市公共藝術的應用,著力提高園林景觀設計水平和能力,為構建和諧生態的園林城市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董奇,戴曉玲.城市公共藝術規劃:一個新的研究領域[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