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2023年度民間傳說故事【五篇】(全文)

      發布時間:2025-07-12 09:05:06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牛郎織女、董永與七仙女等民間傳說均為世代累積型故事,它們的故事歷史源遠流長,故事內涵豐富多彩,故事傳播地域遼闊寬廣,故事載體形式多種多樣。許多民間傳說故事都在古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民間傳說故事【五篇】(全文),供大家參考。

      民間傳說故事【五篇】

      民間傳說故事范文第1篇

      關鍵詞:戲劇藝術;
      中國古典戲曲;
      民間傳說;
      民間傳說??;
      接受;
      改創

      中圖分類號:J80文獻標識碼:A

      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牛郎織女、董永與七仙女等民間傳說均為世代累積型故事,它們的故事歷史源遠流長,故事內涵豐富多彩,故事傳播地域遼闊寬廣,故事載體形式多種多樣。許多民間傳說故事都在古代戲曲中留下了鮮明的印跡,有些戲曲專力演繹傳說故事而成為民間傳說劇。民間傳說劇是民間傳說故事鏈中的重要鏈環,對傳說故事的內容既有吸收也有改造。本文試就民間傳說劇對傳說故事內容的吸收與改造特點進行探論。

      民間傳說劇在內容上雖多有改創,但仍保留傳說故事的基本內核,劇作主干內容和核心情節主要承續業已形成的傳說故事系統。

      民間傳說故事是典型的世代累積型故事,它們經歷了由簡約到繁復、由鄙陋到成熟的發展過程。民間傳說雖然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像滾雪球一樣不斷雜糅、復合進許多的故事內容,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藝術形式的傳說故事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經過長時期的文化積淀,各個傳說故事系統還是形成了基本的故事內核和故事范型,各個傳說故事系統的演進指向日漸明晰,各個傳說故事系統的基本故事面貌日漸定型。民間傳說劇作為傳說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演繹傳說故事時,雖然創作動機各有不同、劇作面貌時有差異,但大多數民間傳說劇都是承續業已形成的傳說故事系統,民間傳說劇的核心主干情節與當時廣泛流傳、主流形態的傳說故事內容基本一致。

      如孟姜女故事,其本事源頭是《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所記載的杞梁之妻拒絕齊莊公郊吊之事,后來西漢劉向《列女傳?貞順》篇對杞梁之妻的故事作了繪聲繪色的講述?!读信畟?貞順》不僅在敘事語言上更具文學性,而且還增加了一些故事內容,如有關杞梁之妻家無他人的家庭情況介紹,還有她投水而死的結局安排,還有她哭聲動地城為之崩的描寫。不過這時尚未將杞梁之妻冠以孟姜女之名,杞梁之妻哭倒之城也尚未被指為長城。在后來的故事發展中,杞梁之妻逐漸定名為孟姜女,杞梁之妻拒絕國君郊吊的故事逐漸定型為孟姜女千里尋夫、哭倒長城的內容,故事時代也被移至秦代。杞梁妻故事流傳雖歧異多貌,然其核心情節卻日漸定型。宋代以后,孟姜女故事雖還是處在動態變化之中,但其故事背景及核心故事內容大致趨于穩定:秦王無道,大抓民夫修筑萬里長城,孟姜女之夫被抓至長城服苦役,孟姜女千里尋夫,見丈夫已死,孟姜女哭倒長城。隨著孟姜女故事的豐富與發展,花園相會、入贅孟府、滴血認骨等情節也逐步成為孟姜女故事通常具有的內容。

      孟姜女題材戲曲雖然全本存世者不多,但選本中多有其出選,此外,《曲??偰刻嵋分幸灿忻蠎蛉舾蓜∽鞯膬热萁榻B,于此我們可以考察出孟姜女題材戲曲的基本故事面貌。明初南戲《孟姜女寒衣記》《風月錦囊續編》下六卷選收十一出,目錄中劇名作《摘匯奇妙續編全家錦囊姜女寒衣記》,第一出副末開場中劇名作《姜女破鏡重圓記》。副末開場揭示了劇情概要:

      瓜州朱光縣,孟光字子明。生女孟姜,少習書詩,深知禮義。對天發誓,見脫身露體之人,不論貧富,就結為姻。后遇才子范杞良,因役逃躲,柳蔭花下,姜女樂游而至沐浴,忽遇黃蜂投懷,展衣衫。翹首而見范郎,引領歸家,稟知父母,就結成姻。才得夫妻二日,因范郎受役,遠送寒衣,哭倒長城。見夫尸骨,破鏡在身。遇得天降恩,超度成人。夫子園美,秦王見他貞潔,褒封一門官誥,因此編《[姜](美)女破鏡重[圓](員)記》。[1](P.633)

      另外,明改本戲文《長城記》,已佚,《曲??偰刻嵋肪砣逯?,此劇在《杞梁妻》基礎上雖多增飾,但基本劇情也未變。從已知的孟姜女題材戲曲,可考知其主要劇情內容大致是:男主人公杞梁(不同劇作中名字有異)避苦逃役躲進孟家花園,無意中見到正在花園水池中沐浴的孟姜女。因為女子身體不能輕易被男子窺見,故孟家招杞梁入贅為婿?;楹蟛痪描搅壕捅蛔饺バ拗f里長城,死后被埋入長城墻內。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哭倒長城,眾多尸骨涌現,孟姜女以滴血驗骨的方式辨認丈夫尸體。而這既是孟姜女題材戲曲的主干情節,也是傳統孟姜女傳說故事的核心內容。孟姜女傳說故事的核心內容,在孟姜女題材戲曲中得到了完好的吸收和明顯的展示。

      白蛇傳故事的核心故事內容是人與修煉成人形的蛇精之間的愛情悲劇,白蛇傳故事從源起到定型也經歷了漫長多變的過程。早期與人交往故事中的蛇精,雖然幻化為人形,但卻仍然具有害人的兇殘本性,它們與人交往是以殘害人的性命為目的?!短綇V記》卷四五八中收有出自《博異志》的《李黃》篇,明代王世貞《艷異編》卷三十四《妖怪部三》復收此篇時名之為《白蛇記》?!独铧S》篇寫貴公子李黃與白蛇所化的白衣女子同居三日后痛苦地死去,《李黃》篇還附有李故事,也是寫官宦之子李被白蛇所化艷麗少女害死事。宋元話本小說《西湖三塔記》(收于明嘉靖年間洪所編《清平山堂話本》)依然沿襲蛇精害人的故事傳統,小說講述杭州人奚宣贊與三個妖怪白蛇精、烏雞精、獺精所化成的白衣娘子、白卯奴、老婆婆之間發生的故事,奚宣贊雖然救了白衣娘子的女兒白卯奴,但白衣娘子還是想取他的心肝。到了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中,故事主旨、蛇精形象都得到了很大的改造,故事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面貌。小說中的白娘子雖是蛇精,也具有妖性,但她嫁給許宣并不想害他。小說雖然以戒色和降妖為創作主旨,不認同人妖相戀,將許宣白娘子的遇合視為不應有的孽情,但小說中白娘子對愛情的追求和忠誠相當程度上沖淡了她身上的妖邪之氣。再后來,白蛇傳故事中的白娘子身上的妖性越來越淡,人性越來越濃,蛇逐漸只變成白娘子原來身份表征的符號,白蛇傳故事漸趨定型為:杭州西湖邊,經過千年修煉的蛇妖化作美麗女子白娘子而與書生許仙(有的作許宣)相識相戀,鎮江金山寺高僧法海極力反對人妖相戀,白娘子雖然堅決與法??範幉⒃鹕剿?,但她與另一蛇妖化成的美麗女子小青最終不敵法海,倆人都被法海收罩于金缽中并被鎮在西湖邊的雷峰塔下。

      白蛇傳題材戲曲,明代所知者有邾經《西湖三塔記》雜劇,已佚,《錄鬼簿續編》著錄[2](P.283);
      陳六龍《雷峰記》傳奇,已佚,《遠山堂曲品?具品》著錄:“相傳雷峰塔之建,鎮白娘子妖也?!盵3](P.104)兩劇內容雖難確知,但從劇作產生時代和劇作題目大概可以知曉兩劇應和話本小說《西湖三塔記》和《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內容近似。清代白蛇傳題材戲曲有乾隆三年黃圖創作本《雷峰塔》傳奇、乾隆時昆腔老徐班名丑陳嘉言父女演出本《雷峰塔》傳奇、乾隆三十六年方成培創作本《雷峰塔》傳奇。黃圖本《雷峰塔》是據馮夢龍小說《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改編而來,劇中許宣先請道士戴先生捉妖,未果后又請禪師法海擒妖,許宣還化緣砌造七級寶塔鎮妖,黃本主旨、核心情節乃至結局和馮本小說大率一致。劇中除增加許宣白娘子之子許士麟得第高中狀元、母子相見、白娘子被鎮雷峰塔下二十余載終和青兒為天帝赦免等情節外,劇中白娘子形象更具人情味,許宣與白娘子感情更濃,白娘子最后被鎮雷峰塔主要不是出于許宣的請求,而是出于法海的宗教自覺。陳嘉言父女演出本《雷峰塔》和黃圖本內容大致相同,只是更適合搬演。方成培本《雷峰塔》是在梨園“舊本”、“原本”即陳嘉言父女演出本《雷峰塔》的基礎上改作而成,方本更重教化,藝術水準也更高,方成培為了改正原本“辭鄙調訛”的缺點,“因重為更定,遣詞命意,頗極經營,務使有裨世道,以歸于雅正。較原本曲改其十之九,賓白改十之七?!盵4](P.1940)不過從劇作內容而言,方本與陳本也并無本質區別。隨著白蛇故事劇作的一再改編,蛇精害人、除妖避邪的主題越來越淡,蛇精所化成的白娘子向往人間正常生活的愿望越來越得到人們的同情和認可,白娘子越來越由蛇身妖性的半人半妖形象向蛇身人性的世俗女子形象轉變。黃、陳、方三作劇情故事、主旨和人物形象的嬗變正是當時白蛇故事演變在戲曲創作領域的體現。

      同樣地,另外幾大民間傳說故事經過發展演變,都逐漸定型,梁祝故事的核心故事內容是女扮男裝、男女同堂求學引出的愛情悲劇,祝英臺女扮男裝外出求學,與梁山伯同窗共讀數載而產生愛情,梁知真相后祝已許配他人,梁祝生前不能如愿成為夫妻,死后同穴并化為翩翩起舞的蝴蝶。牛郎織女故事的核心故事內容是以神話方式表現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長相廝守,牛郎與天上的仙女織女真心相愛并生有一兒一女,因織女違背天律,牛郎織女被強行拆散,織女被帶回天庭,牛郎織女每年只能于七月七日見面一次。董永與七仙女故事的核心故事內容是孝感上蒼,仙女下凡幫助董永并與董永生有一子,仙女回歸天庭后,董永仍得人間美妻。而考察梁祝題材戲曲、牛郎織女題材戲曲、董永遇仙題材戲曲,可以發現,這幾個系列傳說劇的核心主干情節和這幾個傳說故事系統當時最為流行的故事面貌也都大體一致。

      在核心主干情節保持傳說故事質性內核的同時,為了追求吸引人的戲劇效果,民間傳說劇對劇作內容進行了雜糅化、傳奇化的改造。

      顧頡剛先生在研究孟姜女故事時,從歷時演變和地域傳播兩方面歸納出孟姜女故事具有“歷史的系統”和“地域的系統”[5](P.25),作者的結論是:“一件故事雖是微小,但一樣地隨順了文化中心而遷流,承受了各時各地的時勢和風俗而改變,憑借了民眾的情感和想像而發展?!盵5](P.72)其實,不僅孟姜女故事,其他的傳說故事也都具有這樣的流傳特點。前已言及,傳說故事開始時形態比較簡約,隨著故事在不同歷史時期和在不同地域的充實與傳播,故事像滾雪球一樣發展,故事結構越來越龐大,故事面貌越來越多元,故事內容越繁富。民間傳說劇作為傳說故事載體形式中的重要一種,劇作演繹對傳說故事的豐富與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戲曲成熟于宋元,茂盛于明清。王國維言元雜劇以自然取勝而關目則顯得拙劣,關目拙劣這不僅和元雜劇時代我國的敘事藝術尚不夠成熟精致有關,也和元雜劇篇幅短小,難以演繹大容量復雜劇情、難以設置枝葉旁出多變而巧妙的關目有關。宋元南戲和明清傳奇,篇幅較長,動輒三五十出的長篇巨制,一般都具有內容復雜、劇情多變的特點。尤其是明清傳奇,由于頗具學養的文人的廣泛加盟,他們為了逞才使氣,往往在劇作內容敘寫和情節關目設置上費心盡力、自出機杼。這樣,民間傳說?。ㄖ黧w是南戲文和傳奇)在對民間傳說故事的核心內容進行接受吸收的同時,往往也對劇作內容進行充實和擴寫。民間傳說劇緣飾增寫的內容,有的在前代文獻中有所依憑,有的則完全是憑空虛撰,有的內容并未游離于傳說故事的主干故事系統,有的內容則與業已形成和流傳的傳說故事系統沒有什么關系,只具有敘寫奇事、熱鬧戲場的戲劇效用。

      明萬歷年間削仙《鸚鵡洲序》言:“傳奇,傳奇也,不過傳奇事,暢奇情?!盵4](P.1275)明崇禎年間倪倬《二奇緣傳奇小引》也言:“傳奇,紀異之書也。無奇不傳,無傳不奇?!盵4](P.1383)就連號稱《桃花扇》劇中主干內容均為“確考時地,全無假借”[6](P.11)(孔尚任《桃花扇小引》)的孔尚任,也主張“傳奇者,傳其事之奇焉者也,事不奇則不傳?!盵6](P.3)(孔尚任《桃花扇小引》)這種一味求奇的創作傾向,雖增加了劇作內容的傳奇色彩,但也時常給人游離枝蔓、冗長湊戲之感。明末清初張岱《答袁籜庵》批評為奇而奇的戲曲創作之風道:“傳奇至今日,怪幻極矣?!窍敕且?,無頭無緒,只求鬧熱,不論根由,但要出奇,不顧文理?!盵7](P.273)

      如孟姜女題材戲曲,在以孟姜女傳說故事為劇作核心基本內容的同時,就有與主干故事系統并不相干的新情節的增添與虛撰?!讹L月錦囊續編》下六卷所選明初南戲《孟姜女寒衣記》新增情節頗多:孟姜女登途尋夫過程中路遇店主李婆子,李婆子謀取孟姜女為媳婦,孟姜女設計逃脫。孟姜女被蛇虎山強人劫擄至山寨,寨主趙黑龍令人對孟姜女百般拷打,并謀為夫婦,孟姜女不從,寨主下令斬首,情急之下孟姜女吐露身世,山大王得知孟姜女是他的結義兄弟范杞良之妻,這樣他才不再為難孟姜女,還送十兩白銀給她,并派人送她下山。此外,劇作寫孟姜女哭倒長城七十余處后,被蒙恬捉去面見秦王,秦王逼她為妃,經她苦奏,才允她尋夫。孟姜女見丈夫已死,她也悶死于地,仙人到來,救助范杞良孟姜女夫婦起死回生。劇作增加虛撰的這些情節,雖然極力渲染了孟姜女尋夫之難,但它們游離于主流的孟姜女傳說故事系統之外,只是傳奇化設置戲劇情節的表現。

      還有明改本戲文《長城記》,佚名撰,已佚,根據《曲??偰刻嵋肪砣宓闹?,可知劇中增飾的孟姜女主流故事系統所無的情節有:秦始皇令趙嬰尋訪和氏璧,杞梁入趙惠王墓,偷璧獻上;
      因杞梁禱神,蒙恬埋殺杞梁;
      孟姜女哭倒長城,蒙恬將孟姜女懸于百尺長竿上,令人射殺。此外劇中增加小叔送嫂、嫂被他人騙走而引發的公案故事,“杞梁弟善送嫂還母家,至中途,嫂自去。后嫂家不見女回,而中途有殺死婦人。嫂家因訟叔奸嫂不遂,將嫂殺死,叔坐重辟。后遇廉明官審出,其嫂蓋被人誆去,而殺他婦人以淆耳目者?!盵8](PP. 1256-1257)(“《長城記》”條)還增加杞梁兄弟非一母所生、兄弟二人當輪一人服徭役、杞梁之母曹氏寧役己子不役妾子的情節,及杞梁獻璧后,趙嬰欲招贅杞梁,杞梁以自己已有妻于是讓弟弟杞善成為趙嬰之婿的內容。這些情節,雖然復雜,但只具有熱鬧戲場的意義,它們和孟姜女傳說故事的核心內容,終究隔而難融。

      牛郎織女傳說源起于自然神話,起因于星宿崇拜,牽牛、織女原來只是天上星宿的名稱,后來被指稱為人格化的一對配偶神,織女因嫁后廢織而受天帝責罰,牛郎與織女被拆散,這對恩愛夫妻只能一年一見。牛郎織女故事在演變中越來越向著世俗化、人間化的方向發展,牛郎與織女雖具有星宿、仙女的靈異背景,但他們往往是以社會人的面貌出現的,他們是古代農業社會中普通耕男織女的代表,他們對愛情、家庭和生活有著美好的期盼和正常的需要,然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種美好的愿望和正常的需要卻得不到滿足。人們通過牛郎織女故事,表達了對美滿愛情、和睦家庭、穩定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人們希望有情人能夠長相廝守的美好祝愿。雖然牛郎織女傳說故事的內容隨著歷史的演進而有所變化,但傳說故事的核心主旨與價值取向沒變,傳說故事在變化中依然具有一種不變性。牛郎織女題材戲曲在吸收接受牛郎織女傳說故事主干內容和核心主旨的同時,在具體故事內容和情節關目上多有發揮和虛撰。

      清代鄒山的《雙星圖》傳奇,今存清康熙年間樂余園刊本,《古典戲曲叢刊五集》影印收入?!峨p星圖》劇名中“雙星”即牽牛星、織女星之謂,劇作三十出,圍繞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展開,牛郎與織女相遇、成婚、被拆散、每年七夕相會,劇作的愛情故事主旨和傳統的故事系統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不過劇作在內容上頗多雜糅,情節上也頗多想像和雜湊。劇作以雙線結構來寫牛郎織女故事,既寫兩人的愛情經過,又寫蚩尤及其妻石尤大鬧天庭、牛郎參與平定蚩尤的叛亂并以火牛陣大敗蚩尤的政治軍事過程。寫牛郎與織女的愛情時,力寫精衛的作用,言精衛是織女的姑姑,是精衛執柯促成了牛郎與織女的婚姻;
      牛郎與織女因沉溺愛河被貶到天河兩岸后,織女也多得精衛的幫助。劇中還寫織女在戰亂中為免遭侮辱,跳入天河自盡,被蚩尤手下救起后,蚩尤欲霸占織女,織女不從,被蚩尤囚禁起來。雖然作者將蚩尤造反作為劇作的故事背景不純是游戲心態而是具有一些政治用心,同時劇作也極力渲染蚩尤造反對牛郎織女愛情的考驗作用,但事實上,蚩尤造反這條線只起到雜糅內容、傳奇其事、驚險劇作過程的作用。對牛郎織女故事系統而言,《雙星圖》中增加的內容與情節絕大多數都難以被認可、被接受,因此也就無法被整合成為牛郎織女故事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只具有傳奇創作作用而不具有故事文化價值。

      另外清代李文瀚(字云生)的《銀漢槎》傳奇,共十八出,今存清道光年間《李云生四種曲》刊本。劇作屬牛郎織女次生神話題材,以漢代張騫乘槎尋河源故事為主線,中間寫到牛郎、織女二仙對張騫降除妖魔、平定水患的幫助。由于此劇不是以表現牛郎織女愛情為主要內容,故此劇與傳統的牛郎織女故事距離更為遙遠?!躲y漢槎》傳奇雖非主流形態的牛郎織女故事內容,然而劇作中牛郎與織女的作用很突出,此劇有關牛郎織女的情節也是騰挪跌宕、搖曳多姿,我們于此可見戲曲作家在表現牛郎織女傳說時的大膽構思和豐富想像力。

      董永遇仙題材戲曲及白蛇題材戲曲,也都是除了主流故事系統內容外,頗多虛撰和增飾。明末顧覺宇《織錦記》,已佚,《曲??偰刻嵋肪矶逯?,據《提要》可知,董永自賣給府尹傅華家為傭后,傅華之子欲調戲仙女、被仙女以掌雷驚覺;
      傅華之女賽金與仙女關系最好,仙女離去后,賽金嫁董永為妻;
      董永持仙女所織之錦進獻朝廷,被擢升“進寶狀元”;
      董永與仙女所生之子董祀受嚴君平之教,前往太白山見到母親;
      仙女不滿嚴君平泄露天機,通過其子將葫蘆給嚴君平而燒毀嚴的陰陽之書;
      等等。[8](PP.922-923)(“《織錦記》”條)清代陳嘉言父女演出本《雷峰塔》傳奇,其中一些情節,如白娘子飲雄黃酒露出原形后,許宣驚嚇而絕,白娘子為盜救治許宣的仙草,登嵩山與諸仙大戰,戰敗被擒,后從南極仙翁處求來仙草救活許宣;
      許宣被發配鎮江后入藥鋪為伙計,藥鋪老板何斌讓婢女引白娘子至望江樓而欲奸污白娘子,白娘子化為大頭鬼將何斌嚇昏;
      許宣之姐所生之女與白娘子所生之子,被雙方家長指腹為婚;
      許宣與白娘子之子許士麟高中狀元,請求拆塔救母,最終母子相見,白娘子與青兒得到赦免并被接引至忉利天宮。這些都是為增加戲曲傳奇性的題外之筆,它們主要具有熱鬧戲場的戲劇情節意義,而這些內容自身對于傳說故事的價值意義不大。

      民間傳說劇往往以大眾審美愿望為導向,對男女主人公戀愛模式和故事結局進行世俗化的改造。

      戲曲創作有作家自娛和娛樂大眾兩種情況。戲曲作家既有正統文人,也有下層落魄文人和民間藝人。有些正統文人將戲曲當作創作詩文之余的一種文化消遣,他們以寫詩作文的心態來創撰戲曲,他們力求通過戲曲創作來表達自己的心聲,這樣的劇作具有較強的自娛性,這種自娛性的劇作具有較強的文人品格。不過從戲曲創作的總體情況來看,自娛性的戲曲少,娛樂大眾的戲曲多。戲曲創作主要的不是文人言志、抒懷的工具,而是滿足民眾娛樂需求的藝術樣式,戲曲創作和表演是戲曲作家和戲曲藝人們賴以謀生的手段,即使是文人出于自娛目的創作的戲曲,也常常會兼顧民眾的觀賞需求。既然戲曲以娛人為主,就必然會以大眾審美愿望為創作導向,大眾審美趣味就會對戲曲創作發揮重要的作用。民間傳說劇在對傳說故事吸收、接受的同時,也鮮明地體現了大眾審美需求,劇作往往在男女主人公戀愛模式安排、故事結局等方面對原有傳說故事進行世俗化的改造。

      中國古代戲曲雖然具有多方面的題材內容,如歷史、政治、公案、神魔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愛情戲是我國古代戲曲最常見的內容,有的劇作雖然不是專門的愛情戲,但愛情內容往往也在劇作中占有相當的戲份,尤其是明清傳奇,甚至出現“傳奇十部九相思”(李漁《憐香伴》傳奇劇末收場詩)的狀況。古代戲曲不僅愛情劇數量多,后來還發展成以才子佳人為男女主人公、以大團圓為故事結局的常見創作模式。在才子佳人愛情題材戲曲中,才子與佳人一見鐘情,后來雖然好事多磨頗多波折,但一般都有圓滿的結局。五大民間傳說故事系統都包含愛情內容,有的故事系統中愛情還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不過五大傳說故事系統中的男女主人公,原來并非都是才子佳人,原來故事結局也并不都圓滿,有的還屬典型的悲劇故事。民間傳說劇在以傳說故事為核心主干內容的同時,存在著對劇作人物、情節和結局進行模式化、世俗化改造的特點。

      牛郎織女傳說的男女主人公原是天上的星宿,是仙界下凡到人間的一對配偶神,他們雖屬神仙世界,但他們的命名卻帶有農耕社會的鮮明印跡。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生產方式是男耕女織,男耕的主要輔助動物是牛,以牛郎、織女分別作為男女主人公的名字正是農耕社會在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中的反映。后來的牛郎織女傳說,有的直接把牛郎寫成是出身貧苦又受到兄嫂欺壓凌虐的放牛娃,有的寫神仙下凡化為老牛照應放牛娃并給他以各種幫助,牛郎織女傳說在保持愛情主旨的同時被注入農業社會貧民生活的內容。另外,牛郎織女傳說結局,牛郎與織女天各一方、一年只能見一面,這頗令人傷感和遺憾。而綜觀牛郎織女題材戲曲,則往往將故事改造成才子佳人戀愛模式,劇作結局有的也被改寫為牛郎織女長相廝守永不分離的圓滿狀態。

      清代鄒山《雙星圖》傳奇中男主人公牛九郎和女主人公織女都是天上的星君,織女出身高貴,她是天帝的孫女、精衛的侄女,有侍女承筐服侍左右,在玉皇大帝的白玉樓落成典禮上,牛九郎和織女一見鐘情,經仙友和精衛作伐、促合,牛九郎與織女順利成婚。不想婚后遭遇蚩尤、石尤這對夫妻的叛亂,牛九郎與織女被貶謫和拆散,歷經戰爭險阻和愛情考驗,牛九郎成就功業,他和織女最終也重溫舊好再續前緣。劇作在保持傳說故事質性內容的同時被披上了才子佳人愛情故事的華麗外衣,劇作結局令人欣慰而不再讓人傷感。

      明末錢塘才女梁孟昭作有《相思硯》傳奇,劇作已佚,從《曲??偰刻嵋房芍藙∈桥@煽椗畟髡f的變異性改創?!断嗨汲帯方杓矣鲬魰缘呐@煽椗适聻橐?,“謂南極老人與牽牛彈棋,遺二子,化為寶硯,一曰相硯,一曰思硯。牽牛、織女與月中仙子俱謫人間,以硯作合。牛、女后身尤星、衛蘭森為夫婦。故名?!盵8](PP.923-924)(卷二十五“《相思硯》”條)牛郎、織女、月中仙子因動凡思,被從天界貶到凡世,牛郎托生為書生尤星,織女托生為杭州戎政尚書衛觀之女蘭森,月中仙子托生為具有異術的道姑之女蘭生。南極老人與牛郎下棋時遺落二子,轉為人間寶石,一叫相硯,一叫思硯,思硯為衛蘭森家所有,相硯后被尤星在天臺山尋得。尤星與衛蘭森一見鐘情,并得蘭生相助,雖有富有公子牛晶欲謀取蘭森為妻,然而天定姻緣,最后尤星“殿試擢狀元,與蘭森成婚。而相、思兩硯始合,蘭生忽不見?!盵8](PP.926-927)對于《相思硯》來說,牛郎織女傳說只是引子和外殼,劇作表面上似乎屬牛郎織女故事系統,然其實際所寫則是典型的才子佳人愛情劇的內容,于此可見才子佳人愛情劇創作模式廣泛的影響力。

      另外還有清代繆謨的《銀河曲》雜劇,今存舊抄本,周紹良先生介紹此劇道:“故事敘七夕牽牛、織女年年一度鵲橋相會,經年捱盡凄涼,后得玉帝特降殊恩,賜予團聚,‘使數千載相思不了之案,一朝歸結?!适聵O其平常,但寫作頗盡人情,宛轉纏綿,無勉強捏合痕跡,毫無庸俗之態,且文采也頗動人,可見作者文學修養功夫?!盵9](P.34)從介紹可知,《銀河曲》也是才子佳人纏綿悱惻愛情劇的寫法,最后以大團圓作結。

      至于董永遇仙傳說,其基本故事形態是貧寒孝子感動上天,仙女下凡相助。董永是傳說人物還是歷史人物現在仍無定論,紀永貴先生認為,“記載在《漢書》中生活于兩漢之間的高昌侯董永,便是這個人物的歷史原型?!盵10](P.122)雖然他列舉出高昌侯董永與傳說中的董永之間的若干吻合之處,不過據此判定傳說中的董永就是兩漢之間的高昌侯董永仍屬推測之論。早期記載中的董永是一個孤寒力田的孝子形象,未明言交代他是農人還是讀書人。托名西漢劉向的《孝子傳》(見《太平御覽》卷四一一《人事部五二?孝感》):“前漢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獨養父。父亡無以葬,乃從人貸錢一萬?!盵11](P.1899)沒有交代董永的身份。東晉干寶《搜神記》今本卷一第28條記載:“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萬,遣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盵12](P.14)此記只言“主人知其賢”而未言“主人知其能”,漢代時讀書人少,讀書人被任為官的機會多,一個人做上官往往就意味著他“能”,做上官也就容易有錢。董永守喪三年,依然一貧如洗,此處雖未明確交代董永是否有文化,但此記中的董永只是孝子形象而非讀書人形象。

      到了董永遇仙題材小說戲曲中,董永逐步成為一個書生形象,他憑借功業仕宦顯達,有的作品將他寫成是官宦之子,有的甚至將漢代大儒董仲舒寫成是董永的兒子。明嘉靖年間洪所編《清平山堂話本?雨窗集上》錄有一則宋元時期的話本《董永遇仙傳》,小說中董永字延平,少習詩書,他孝感天庭,得仙女相助,并成為夫妻。仙女回歸天庭時已有身孕,回到天宮后生下一子,取名叫做董仲舒,仙女將子送給董永撫養。仙女離別后,董永因孝行被封為兵部尚書,并另娶傅長者之女傅賽金為妻。話本中的這方面內容在戲曲中得到了繼承和強化?!肚?偰刻嵋肪矶逯浢骷尉搁g顧覺宇《織錦記》,其中有關董永身世及其子董祀(字仲舒)的介紹是:“董永字延年,潤州丹陽董槐村人。母早背,父官運使,引年歸家,尋亦棄世。貧無以殯葬,乃自鬻于府尹傅華家為傭?!薄凹坝涝劯?,道遇仙女于槐陰”,“傅女賽金,與仙女最契?!卑偃掌跐M后,仙女乘云歸去,傅府尹將女兒嫁給董永為妻。董永不僅再娶傅女,還被“詔擢進寶狀元”。另外董永得到功名游街時,“仙女抱一子送永”,“永名曰‘祀’,字曰仲舒?!盵8](PP.922-923)(“《織錦記》”條)董永“父官運使”,只是由于“引年歸家”才家境貧寒,另外董永有名有字,劇中董永就是一個落魄書生。董永不僅和仙女有纏綿的愛情,仙女飛天后他又娶了府尹傅華的女兒賽金為妻。至于劇作結局,雖說仙女“乘云而去”離開董永,這畢竟有些遺憾,但董永復有富家小姐為妻,另外董永和仙女有了愛情的結晶,且此子是漢代大儒,故劇作算是比較圓滿的大團圓結局。明代董永題材戲曲完整的劇本已經不存,從明代戲曲選本可以看出,“槐陰相會”、“槐陰分別”成為主要的選出,這說明董永遇仙戲中最為人們喜愛和看重的就是表現董永和仙女槐陰樹下相會和槐陰樹下分別的愛情內容。傳統董永故事的“孝感”主旨在董永遇仙戲中被淡化,才子佳人戀愛情節成為董永遇仙戲的主要內容。

      還有孟姜女故事傳說,丈夫被抓作丁夫修筑長城而死,孟姜女因夫死而哭倒長城,這本是基本故事內容。然而孟姜女題材戲曲,如《風月錦囊續編》下六卷所選之明初南戲《孟姜女寒衣記》,將孟姜女寫成是富家之女,她“少習書詩,深知禮義”,“后遇才子范杞良”,“稟知父母,就結成姻”。孟姜女送寒衣哭倒長城后,“遇得天降恩,超度成人”,范杞良死而復生。最后孟姜女與丈夫破鏡重圓,他們一門都得到秦王褒封的官誥。[1](P.633)孟姜女故事傳說的悲劇主題被淡化,而才子佳人愛情模式和大團圓結局則在劇中被強化和彰顯。

      再如白娘子題材戲曲,也存在明顯的化悲為喜的傾向,傳說故事中白娘子夫妻離異、母子分別,白娘子被永鎮雷峰塔,這是典型的悲劇。而無論黃圖本還是陳嘉言父女演出本還是方成培本《雷峰塔》,白娘子被鎮雷峰塔后最終都被接引至天宮,白娘子、青兒與法海這樣的仇家得到和解,白娘子與青兒兩位蛇妖位列仙班,劇作結尾令人欣慰。雖然許宣與白娘子不屬通常意義的才子佳人,但方成培本《雷峰塔》安排許、白之子許士麟高中狀元,正是由于許士麟功名得遂,其父母才受到朝廷的封贈,于此也可見到戲曲模式化創作的印跡。(責任編輯:陳娟娟)

      參考文獻:

      [1]孫崇濤、黃仕忠.風月錦囊箋校[M].北京:中華書局,2000.

      [2][明]無名氏.錄鬼簿續編[A]//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二集[C].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3][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A]//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六集[C].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4]蔡毅編著.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匯編[C].濟南:齊魯書社,1989.

      [5]顧頡剛編著.孟姜女故事研究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6][清]孔尚任著,王季思、勞寰中、楊德平合注.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7]陳多、葉長海選注.中國歷代劇論選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8][清]無名氏.曲??偰刻嵋猍A]//俞為民、孫蓉蓉.歷代曲話匯編本[C].合肥:黃山書社,2009.

      [9]周紹良.記孤本《如意冊》《萬年歡》與《銀河曲》[J].文獻,1986,(01).

      [10]紀永貴.董永的原型與衍變[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4,(01).

      民間傳說故事范文第2篇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芒種節氣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由于天氣炎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芒種節氣民間傳說故事,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芒種節氣民間傳說故事傳說很久以前,在太行深山里掛云山腳下,有個十幾戶的村莊,西北角有兩間茅草房,住著一家,母子二人過日子,兒子叫芒種,二十歲了還沒有娶妻,母親老得頭發都白了。母親紡車搖不動了,刷鍋洗碗抱柴禾也不能干了,芒種一個人里里外外,又種田又做飯,又上山砍柴。有一次他母親想吃鮮魚,正是十冬臘月天氣,芒種就將冰凌砸開,然后打撈鮮魚讓母親吃。離芒種家不遠的山神廟下住著聰明伶俐俊俏的蕎麥姑娘,她的老家原在百里外后山,爹娘早年去世,由于她相貌十分出眾,心靈手巧,幾家財主都企圖搶霸她為妻。蕎麥姑娘寄住在姑母家里躲避災難。她經常到池塘邊洗衣擔水,被芒種這種孝順母親的行為所感動,她就經常借故和芒種接觸,隨著時間的推移,競和芒種產生了愛情,姑母看出了苗頭,成全了這門親事?;楹髢煽谧佣鞫鲪蹛?,互尊互敬,男耕女織,二人孝敬母親,生活雖然艱苦些,日子過得也挺美滿。母親也為有這如意的媳婦無比歡樂。

      這里山勢高峻,土地瘠薄,日照短,每年不到三伏不落透雨,所以播種五谷就難以有好的收成。有一年大旱,秋后地凈場光,家里只收了點蔬菜,這怎么能熬過漫長的隆冬歲月啊!芒種就決定把全家心愛的小馬駒牽到集鎮上去賣,好換些糧食過冬。妻子給芒種換上可體的新衣新鞋,打整一番,臨走時又囑咐,可千萬早些還家。當芒種牽小馬駒的韁繩時,小馬駒搖搖銅鈴,彈彈蹄腳,甩甩尾巴,瞪瞪眼睛,灰灰嘶叫,并且眼角滾出了淚珠。芒種知道馬駒窮家難舍,但為了生活,有什么辦法?他也掉了眼淚。

      直到掌燈時分,芒種才趕集回來了,妻子笑嘻嘻地給他盛來了熱騰騰的飯菜,母親開口急忙詢問馬駒賣了多少錢。憨厚直心腸的芒種說:“人家買馬駒的老板給我留下了他的姓名和地名,等幾天再付錢”。接著他就敘述老板的地址和名字:“我叫東北風,來自冰凌宮,家住花木凋零寨,兄弟居官在京城?!蹦赣H聽了皺起眉頭焦急地說:“你這個傻孩子呀,百八十里哪兒有這個村名,這樣的人名啊,你可上當受騙啦”。芒種發了愣,搓手跺腳,唉呀,這可咋辦哩?后悔莫及,心焦如火,老實本分的莊戶人,不會趕集上店,母子二人就嗚嗚地大哭起來。聰明伶俐賢惠的妻子,廚手摸了摸頭上繡著粉紫色花辦的頭巾,嫣紅的嘴唇微微顫動,眼珠子傳神似的,她親呢地輕拍一下丈夫的肩膀,噗哧地笑了。母子倆欣喜地揩著眼淚,凝望著蕎麥姑娘:“莫非你有什么好主意?”蕎麥姑娘說:。東北風吹來陣陣寒,是個韓字,冰凌宮是條來路源,是個露字,這個買馬駒的人就叫韓露?;镜蛄阏瘺]有花開了,這個村子就叫落花村?!澳赣H聽了高興地說:”好好好,落花村就在后山,離這一百掛零里路,落花村有姓韓的,快快快,找他要帳去?!?/p>

      芒種日夜趲行百里路程,翻山越嶺,逢人詢問,果然找到了落花村,又找到了這個買馬的老板。韓露是個五十多歲胡子拉茬的老頭子,他放下手中的酒胡蘆,又驚奇又高興,甕聲甕氣地對芒種說:”小伙子呀,誰告訴你我的名字和我家住的村名呀?!懊⒎N照直地說了。當韓露知道是芒種的妻子時,他暗自驚喜:”她難逃出我的手心?!俺寄合?,夢寐以求的美貌女子找到啦!他瞇縫著象刀割的眼睛,用手撓了撓光溜溜的夜壺腦袋,得意忘形,如獲什么寶貝似的,韓露甜言蜜語地對芒種說:”你若能領我見到你的妻子,我就付你馬價……芒種無奈,只好依了他,把韓露領回家來。

      蕎麥姑娘相貌確實出眾,緋紅的嘴唇,俊俏的臉龐。韓露見了骨酥肉麻,他一心要霸占蕎麥姑娘為妻。

      韓家有土地百頃,錢財萬貫,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他依仗兄弟白露在京城里居官,便胡作非為,任意搶霸民女。八月初六這天,韓露對著鏡子把胡子刮了又刮,打扮一番。他帶領十幾名家丁,騎馬直奔芒種家,前來搶親。

      再說蕎麥姑娘,她思前想后,恨透了這人面獸心的韓露,決心不受他的污辱。她囑咐丈夫要好好侍奉和孝敬母親。她又對丈夫說:她要到深山野林里去躲避災難,切莫牽掛,不久還會回來,臨走時摘下自己手上的鐲子和耳環,讓丈夫以后好變賣個錢花。芒種牢記妻子的囑咐,少說話,慢開口,一切躲著寒風走。他心里想著妻子不久還會回來……韓露來搶親,得知蕎麥姑娘逃走,命令人馬向深山密林里搜查。這天清晨漫山遍野起了茫茫大霧,四處看不到蕎麥姑娘鈞身影。韓露心急似火,暴跳如雷,大罵老天不該起這場迷人眼目的大霧,他橫沖直闖,揚鞭催馬,不一會兒,馬落坡跌在池塘里,韓露被水淹死了,肥胖的尸體漂浮在水面,一群群烏鴉象得了什么喜,飛來吞食他的尸體。

      第二天在蒜頭崖下找到了蕎麥姑娘的尸體,她雖然跳崖而死,可身上沒有一點傷痕,閉著眼睛+面帶微微的笑容,臉色依然是那樣俊俏美麗,手里還攥有遺書一封:“隋投意合結夫妻,恩愛美滿兩相依,可恨霸道心不善,逼得夫妻兩分離。待到來生再相見,銀花如雪開滿地……”

      芒種母子二人看了遺書,淚如泉涌,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山泉嗚咽,明星閉眼。芒種給妻子薺麥姑娘穿上素日里她移愛韻柳黃綠的布衫和紫綠色的羅裙,發髻上又扎上粉白色的花朵,在這嶺下灼向陽洼里埋葬了她,筑了一個高大的墳丘。

      第二年夏天三伏天里,突然一群娃娃們高興地喊起來:“蕎麥姑娘回來啦!芥麥姑娘回來啦!”芒種急忙到墳頭去看,唉呀!美極啦,綠綠的葉兒,紫紅的根兒,粉白花兒,枝干窈窕,幾天之后又結了飽實實黑瑩瑩的三角形粒籽。芒種高高興興地把粒籽收藏起來,來年雨水晚,漫田遍野種上它,秋來好一場大豐收啊!寒露節令到來,刮起了一場寒風,孩子們高高興興蹦蹦跳跳地唱著:“唉喲喲呀,寒露風啊,透心涼啊,真霸道啊,好混賬啊,你別吹啦!蕎麥收啦!早上場啦!”

      芒種養生吃什么在飲食養生方面,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痹趶娬{飲食清補的同時,告誡人們食勿過咸、過甜。在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幾種適合芒種養生吃的食物。

      鴨肉:炎炎夏日,在保持葷素合理搭配的基礎上,夏季食用肉類的首選非鴨肉莫屬。鴨肉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溫不熱,清熱去火,根據中醫“熱者寒之”的原則,在容易上火的季節食用,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極強,凡是體內有濕熱、虛火過重的人都適合吃鴨肉。不失為芒種養生的好食物。

      西洋參:芒種時節,多汗會損耗人體陰津,傷陰則易生虛火,出現疲乏、倦怠、心煩意亂、舌紅尿赤等癥狀,而西洋參性涼而補,能降火、生津液、除煩倦。每次取上1~2克,用開水沖泡代茶飲,非常方便。亦是芒種養生的好食物。

      泥鰍:經過一個春天的生長,在芒種時節,泥鰍肉質達到了最為肥美的時刻。因為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良食品,故被稱為“水中人參”。不失為芒種養生的好食物。中醫理論也認為,泥鰍有補中益氣、解毒保肝、解渴醒酒、養顏等功能,同時,老年人常吃泥鰍還有助于抵抗衰老,強身健體。

      魚:芒種時節正是大黃花魚、小黃花魚、鮐魚、鲅魚及三文魚和多寶魚的產卵期,因此,此時最適宜吃這幾種魚。

      芒種的由來芒種的意思是6月是農民播種最繁忙的季節,這是盛夏將至的表現,下面來具體介紹下芒種的由來。

      芒種,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度?!懊⒎N芒種,樣樣都忙?!薄吨袊煳哪隁v》顯示,北京時間2016年6月5日13:48:28,星期日迎來“芒種”節氣,標志盛夏將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币庵复篼?、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

      民間傳說故事范文第3篇

      摘要:傅山作畫傳說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百年不衰,可見其作畫技藝之高超和人格精神之高尚。傅山作畫傳說故事具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母題和情節類型,呈現出相對固定的敘事模式,作為故事轉折與高潮樞紐的“畫活”母題,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豐富的文化寓意。在傅山作畫傳說故事中,其敘事模式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在世界民間故事中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深層結構。

      關鍵詞:傅山作畫;
      傳說;
      “畫活”母題;

      鐘敬文先生曾在《民間文學概論》里說“民間傳說是勞動人民創作的與一定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地方古跡、自然風物、社會習俗有關的故事?!睔v史人物傳說是民眾對歷史人物遺留在其潛意識中的歷史記憶而傳奇般的刻錄在民間傳說里,有一定的虛構性和浪漫色彩。而民眾對傅山這一歷史人物的記憶與評價,集中體現在傅山傳說里。民眾眼睛里的傅山是永久存在的,這其中潛藏的奧秘就是傅山高超的繪畫技藝和其高尚的人格精神。

      民間中流傳著傅山作畫的傳說和故事非常多,其故事內容大都體現其作畫技藝之高超以及其作畫助人的大愛精神和民本思想,這些故事都具有很強的浪漫色彩。據說傅山先生晚年的居住地常有老鼠侵擾,于是傅山畫了一只貍貓,貼在墻角。一天,一位故友來訪,看到如此好畫貼在墻角很可惜。傅山先生說:“唯用其驅捕老鼠也”。友人覺得可笑。等到晚上,有老鼠動靜,便聽“嗷”的一聲貓叫,將老鼠逮住,燃燈看時,正是傅山先生所畫之貓戲鼠於墻角。這個故事中,體現了傅山所作貍貓之畫的神奇功效,其表達方式是借助畫上的貍貓因為畫的太像了,以致于貍貓都活了,即“畫活”,所以才會有“貓戲鼠于墻角”。通過這樣的表現方式表現了傅山爐火純青的作畫技藝。除此之外,傅山作畫還有其他功效——助人。傅山傳說故事中,很多都是講傅山為民眾作畫,以幫助他們。傅山的這種舉動體現了其對民生的關注。而正是因為傅山的這種大愛精神所展現出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得民眾通過其獨特的方式——口頭敘述傅山傳說,來為他“樹碑立傳”。

      傅山作畫的故事中,內容看似不一樣,但在情節類型和母題上,卻有著很多相似,甚或相同。

      類型一、被求作畫型

      a.親戚或朋友傾慕傅山的畫,于是向傅山求畫;
      b.傅山告其備足墨汁,并在最后時刻用掃帚作畫;
      c.主人誤認為傅山在胡亂作畫;
      d.“畫活”,主人才覺悟是寶畫,并后悔

      在這一類型的故事中,“畫活”的表現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畫單純的、神奇般的成活,并未消失;
      另一種則是,所畫之物因為畫的太逼真,以致于畫兒成活并消失。另外,這一類型的故事還有一個共有的特點,那就是傅山作畫的獨特性——要求有足夠的墨汁。并且,傅山總是在最后時刻用獨特的工具——掃帚作畫,這無一不為傅山所作奇畫做鋪墊。

      類型二、傅山作畫還恩、助人型

      亞型一、傅山作畫還恩

      a.傅山遇到困難,有人幫助傅山;
      b.為答謝恩人相助,傅山作畫相贈;
      c.恩人發現畫的價值——“畫活”;
      d.畫有益于恩人

      亞型二、傅山作畫助人

      a.傅山看到別人有困難;
      b.傅山作畫相贈;
      c.“畫活”;
      d.畫幫助人解決難題

      在類型二中,一種是傅山受別人幫助而作畫,一種是作畫幫助別人,無論哪種原因作畫,畫都有獨特價值,畫都有神奇功效,正是因為這才會體現傅山的畫技精湛。

      在這些故事中,不僅呈現出相似的敘事邏輯,而且有著共同的母題——“畫活”。這里的“畫活”不僅僅是畫單純的成活,更指畫的神奇功效。傅山之畫與其他畫一樣,都是記錄生活或是表達人們的理想,但筆者認為,繪畫的最高境界是將畫“畫活”,所以,故事中傅山所作之畫可以堪稱極品。因為他能把真實的生活復制到畫中,同時使其畫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生活性,民間流傳的傅山作畫傳說中,“畫活”母題寄托著人們的某種愿望。畫中之物只是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它是無生命的,而民眾潛意識中是希望這畫中的非生物能出現奇跡,能和生活中的事物一樣具有生命,所以人們將其神奇化、靈活化,因此,畫中之物變活,傅山筆下的貍貓能嬉戲老鼠,白菜的葉子也會隨天氣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形態。

      民間中流傳的傅山作畫傳說故事,講述了傅山所作之畫記錄了生活,并且其畫“畫活”演藝了生活。民眾通過這樣的方式傳遞著潛意識中的愿望,所以,傅山作畫傳說故事中“畫活”母題具有濃厚的生活文化含義。

      “從神話原型批評和結構分析的角度來看:表面千姿百態的文學作品,存在著某種深層的結構模式,這些有限的結構模式,來自于人類的原始生活與集體無意識,暗中左右著人們的創作和欣賞活動?!碑敶鷩H民間文藝學界的研究也表明:民間故事看上去令人眼花繚亂,但實際上卻有相當固定的模式,以致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出版。

      傅山作畫傳說故事源自民間創作,民間故事的生命遵循著自然選擇法則。在民眾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有人在講述各種民間故事,這些故事絕大部分自生自滅,只有少數既有典型性又有普遍性的故事,經老百姓的集體無意識篩選出來,眾口傳講,代代相承。傅山作畫的傳說故事歷百年而不衰,可見它暗合了某種普遍的人類文化心理。

      根據上文分析,傅山作畫傳說故事中“畫活”母題反映的是生活化和靈化的思想。這與原始文化中,原始思維的“萬物有靈”是一致的。泰勒認為:“萬物有靈觀既構成了蒙昧人的哲學基礎,同樣也構成看文明民族的哲學基礎?!比f物有靈觀是“原始人或科學不發達的社會群體所持有的對靈魂或精靈的信仰?!碧├盏难芯空J為,靈魂能夠離開肉體而存在,或者進入動物,或者進入其他物體內,從而支配他們,影響他們。故而,傅山所畫之物能“畫活”,也正是因為某種靈魂進入了傅山所畫之物中,使其“活”了過來。這種敘述模式在中國古代民間文學中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

      東晉畫家顧愷之將“春蠶吐絲”畫的和真的一樣;
      唐朝的畫家吳道子把鬼“畫活”;
      元朝畫家吳鎮將兩株老檜“畫活”;
      明朝畫家唐伯虎筆下之物都很傳神;
      清代畫家鄭板橋把竹子畫的青蔥逼真……這些畫家在民間文學中都有將畫“畫活”的故事。

      同樣的敘事模式也可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中找到,達芬奇就把“蒙娜麗莎的微笑”畫活了,可見,這種敘事模式在世界民間故事中普遍存在。

      最后,讓我們對本文的思路作一個簡短的小結:傅山作畫的傳說故事的藝術魅力歷數百年而不衰的奧秘是傅山作畫技藝之高超及其人格精神之高尚。傅山作畫傳說故事具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母題和情節類型,呈現出相對固定的敘事模式,作為故事轉折與高潮樞紐的“畫活”母題,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豐富的文化寓意——生活性。在傅山作畫傳說故事的敘事模式建立在原始思維的“萬物有靈”基礎之上,這種敘事模式在中國古代民間文學中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在世界民間故事中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深層結構。(作者單位:山西大學)

      參考文獻:

      [1]鐘敬文《民間文學概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

      [2]黃濤《中國民間文學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3]泰勒《原始文化》,中譯本,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

      [4]劉守華《比較故事學》,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

      民間傳說故事范文第4篇

      關鍵詞:巴里坤;
      民間故事

      中圖分類號:I27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2-00098-02

      一、巴里坤民間故事產生的因素

      巴里坤因為它重要的地理位置,漢文化比北疆其他各地發展的更好,所以形成了一個集中原、西域文化薈萃的局面。自漢代中央王朝開始在巴里坤駐軍戍邊、移民屯墾,唐代的移民屯墾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在清代初期,中央王朝為了統一國家、穩定邊疆而進行的移民屯墾活動更是規??涨?,陜、甘、晉、湘等地的移民將他們民間流傳的口頭文學從關中各地攜帶而來,與本地文化交融在一起,又在本地的流傳中保留下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巴里坤民間故事。

      在文化信息相對落后,生產力水平低下的舊社會,人們為爭取生存、提高生產能力而產生了對認識自然、支配自然的積極要求,創作了神話傳說,用這些神話傳說來解釋那些不明原因的事件和自然現象。這類故事滲透著豐富的想象成分,充滿浪漫色彩。古代社會人們的日常生活、習俗行為和信仰理念,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關系和社會矛盾,還有那時候從內地西來的人們,看著異地的山水風貌,過著不同以往方式的生活,就會激發起創作的靈感,編講出許多優美動人的民間故事來。人類生活行為神話如“三餐飯和一打扮”;
      歷史王朝更替傳說如“天下只有巴掌大”;
      還有一些故事的主人公多為普普通通的人,而故事中所帶有的情節和那些超自然的想象也無一不反映了人民渴望安寧安逸的幸福生活的心情。人們要通過這些故事把某些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當作可能實現的事情表現出來。比如“鎮海碑”的傳說,因為巴里坤氣候寒冷,人們的生產、作習、出行都受到制約,于是人們便想像出一條龍來,想借助鎮壓這龍來驅散寒冷,同時故事也真實的反映了當時人們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生活的艱辛。再如“補天補地”,人們無法解釋氣候寒冷的原因,就把東來神話故事進行了一番創作,說是女媧娘娘補天的時候漏補了一塊所造成的,還自我安慰式的發明了用大花蒸餅進行祭祀,祈求天靈地靈,五谷豐登,表現了人們美好的愿望和憧憬。有些幻想故事則借助于法術和寶物的幫助,實現貧困、誠實主人公的愿望,并且對惡人、貪心者予以懲罰。世俗生活故事大多都取材于現實生活并且加以虛構,它的現實性較強,故事往往贊美正直、勤勞、 善良、 智慧的人,如“勤勞就有好日月”;
      批評懶惰、自私、愚蠢的人,如“見財棄義”。也有許多生活故事反映雇農對地主、工匠對作坊老板、人民對官府的巧妙斗爭,如“受苦的詐怪”。關于婦女的故事,如“一條九條命”,則反映了由于封建禮教和倫理觀念的束縛,婚姻、愛情不能自主,造成了嚴重的悲慘后果。建國以來又出現了許多新的民間故事,反映了新時代人民的生活和愿望,表現了高尚的精神面貌,它對傳統民間故事的藝術特點也有所發展,如“鬼請杜大夫接生”。有一些幽默、滑稽性的短小故事,尤其是用巴里坤的方言講出來的笑話更是別有分味,諷刺人民內部生活和性格中的某些缺點的作品。如傳統的傻女婿系列“傻女婿串門”“傻女婿看外母”和“幸虧沒穿鞋”“夸婆姨干凈”等。

      二、巴里坤民間故事的特征

      巴里坤的民間故事在千百年的流傳承襲中表現了其自身十分明顯的體裁特色和藝術特色。

      一是“口口相傳”。在過去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廣大勞動人民及一些藝人在文學創作中,用口頭語言和地方土語方言去構思、表現(包括演出)和傳播。一個好的故事,一旦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就會被不間斷地傳述下去。

      二是集體創作、流傳。很多民間故事都是在不斷的傳唱或講述的過程中,受到無數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這種加工、琢磨中,不但滲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藝術才能,也包括那些聽眾所反應的意見和情趣在內。

      三是變異性。由于口口相傳的不穩定性,作品在流傳過程和具體的講唱中,常常因時間、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傳播者的主觀思想感情和聽眾的情緒變化等因素,而有所變異,主要體現在作品的情節、結構、人物甚至主題。

      四是有藝術性,充滿幻想色彩。除了體裁多樣,題材豐富。大多數民間故事都是用夸張手法來實現人民所不能實現的愿望。這些充滿幻想色彩的民間創作是勞動人民有理想、有信心、有辦法的一種最生動的表現,是人民群眾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正義終必戰勝邪惡的表現,也是他們的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他們的智慧、幽默和藝術才華的表現。

      三、巴里坤民間故事的價值

      首先,巴里坤的民間故事是中國漢族民間故事系統的一個重要分支,傳統的中國漢族民間故事如神話、傳說、故事、笑話在這里都有著各自的體現,比如“女媧補天”、“秦始皇統一六國”、“韓信協助劉邦滅楚興漢”、“孟姜女哭長城”、“梁山泊與祝英臺”等傳統體裁民間故事在這里都有表現。

      其次,民間傳說有助于激發人們對故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人們的鄉土意識和愛國情結。巴里坤的民間故事列除傳統之外的本土特色作品,占據絕大多數,這些本土民間故事中有表現歷史事件的如“天下只有巴掌大”、“幻彩溝與鳴沙山”、“金車匣子”、“賭頭拆照壁”;
      有表現歷史人物的如“韓信減壽”、“大將軍顯神威”、“嚇退馬仲英”等,這些表現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民間故事無一不是貫穿著神圣的統一主題,就是國家的統一、邊疆的安寧各民族的團結和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是歷代王朝的偉大政治理想,是民心所向的不可抗拒的民族潮流和歷史歸宿。

      第三,民間傳說是重要的史料,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巴里坤的民間故事體裁多樣,題材豐富,主題鮮明,情節生動,而多篇幅短小,語言精煉,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千百年來我國歷史價值觀的影響,歷史只是帝王史、將相史、軍事史,群眾和地域性人物歷史事件都不被國家史所重視。巴里坤民間故事記錄了許多史書上并無詳細記載的巴里坤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比地方史志的記載更加生動形象;
      比較準確地反映了當地的生產方式、風俗民情、社會政治經濟狀態以及氣候節令等,而且具有簡練精辟、通俗易懂的特點。比如發生在巴里坤漢代屯田、唐代征戰和清代的平息叛亂,在國史中也只有片言只語的輕描淡寫,是現在科學歷史觀所珍視的歷史材料,被冷落在歷史記載之外,成為歷史記載的遺憾,而巴里坤民間故事卻對這種歷史事件的錯失形成了有力的彌補,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它以確鑿的本土事實證明包括巴里坤在內的整個新疆自古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巴里坤的民間故事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巴里坤的民間故事絕大多數是本土故事,它有表現本土事件的,比如“羊馱磚修天山廟”;
      有表現歷史人物的,比如“嚇退馬仲英”;
      能表現當代名醫杜青山大夫接生技術高明的“鬼請杜大夫接生”,這類故事內容大部分是俠客、清官、貪官等為老百姓所關注的人物。還有表現地理風貌名稱來歷的故事,如表現巴里坤人民希望氣候轉暖的“鎮海碑的傳說”,表現農民群眾希望水資源公平分配的“救命疙瘩”,這些本土民間故事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而且在某種意義上真實的表現了巴里坤歷史時期的社會現實。

      科學教化。巴里坤的民間故事在表現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同時,還表現了勞動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創造精神,比如“白馬拖韁筑蛇墻”,表現了S形的墻基可以防沼澤地塌陷的智慧,“皮袖筒子”則表現了人類文明對付野蠻襲擊的聰明,而“泄精”由表現了人們珍惜精力的養生之道,民間故事以其故事性和趣味性寓教于樂,讓人們享受文學的歡娛,而其中深厚的內蘊又讓人們在得到歡娛的同時也獲得了寶貴的人生經驗。

      四、巴里坤民間故事的傳承

      民間傳說故事范文第5篇

      民間故事講述活動的核心是傳承人和聽眾。中國民間故事傳承人有兩類:一類是擁有故事,但講述能力稍差一些,這類傳承人往往沒有傳承故事的積極愿望和行為,更多的是接受和吸納,故事存續在他們的心里。這些人也許不是出色的故事講述人,但是在他們的人生實踐中,常常把自己積蓄的故事傳遞給同輩友人或后輩子孫,因而發揮了保存與傳承故事的作用。另一類是民間故事講述的能手,他們具有故事講演的諸多潛質,熱愛故事,記憶力驚人,善于把從各種渠道得來的故事,如聽取的故事、書本的故事等都儲存在大腦里,形成故事資源庫;講述富有創造性,善于把不同的故事類型和故事母題融會貫通,能夠將不完整、不完善的故事豐滿起來,把傳統故事與現實生活連接在一起,在講述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特點;在他們的內心有創作故事、講述故事的強烈欲望和沖動,并付諸實踐。這些杰出的民間故事傳承人是地方傳統的集大成者,在今天通常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要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應符合以下條件:“熟練掌握其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積極開展傳承活動”。①這三條標準對于民間故事傳承人來說,具體就表現為儲藏有數量可觀的民間故事,具備講故事的才能和風格,在一個地方有重要影響和良好的社會關系,并且積極主動地展開故事傳承活動。被政府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后繼人才;妥善保存相關的實物、資料;配合文化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益性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前款規定義務的,文化主管部門可以取消其代表性傳承人資格,重新認定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喪失傳承能力的,文化主管部門可以重新認定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②

      民間故事傳承人是民間故事講述的代表,是一個地方敘事傳統的儲存庫,是故事的創作者和傳統的攜帶者,他們在民族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應該也必須承擔起承傳知識、延續傳統、教育和培養傳承人的責任和義務。

      民間故事講述研究的核心———講述人,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對象———傳承人。對民間故事傳承人及其講述的研究側重于現代性背景下的現在狀態,通過故事講述研究,較為科學和系統地展現當下中國民間故事傳承人的獨特風采,揭示中國民間故事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在此過程中,尋求解決民間故事傳承人生存和技藝傳承的問題,提出民間故事傳承人和故事村落的保護策略和可行方案。

      民間故事是中國民間社會最基本的文化資源,也是先前社會留存下來的最適用的娛樂資源。這些由傳承人講述的故事是地方社會基本的文化傳統,民間故事傳承人是傳承傳統和創新傳統的中堅力量,他們在傳統的承繼中不斷建構、不斷豐富,引導著民間敘事傳統的發展方向。這些傳承人不僅各自有著鮮明的個性,而且成為地方傳統的代言人。他們一般是地方文化活動的積極分子,也是凝聚城鄉文化、推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人物,尤其是那些杰出的民間故事傳承人身上依然保留著珍貴的文化傳統,具有與時俱進的文化精神,他們在繼承地方文化與感應時代需求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因此,民間故事傳承人的講述研究,有利于保護民間故事傳統的延續性,促進中華文化發展的多樣性,豐富民眾的日常文化生活,構建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長期以來,民間故事研究主要利用搜集上來的語言文本,缺乏鮮活的生活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傳統?!罢f唱的文本始終僅僅存在于說唱演出的時間中。作為聲音使空氣發生振動而出現的文本隨著聲音的沉寂而銷聲匿跡。然而我們所收集記錄下來的文字文本卻一直在桌子上紋絲不動,其存在與時間無關。我們沒有留意到那些由于對文本作收集記錄而丟失的東西,而一直認為通過文字化的工作即可使文本變為分析的對象”。[13]這種取向難免導致在尋求民間敘事規律的時候出現某些偏差與不足。因此,從講述的層面討論故事傳承人與聽眾、講述現場與敘事傳統構成的共同體,從生活和講演的視角探索民間敘事傳統的內在結構規律,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民間故事的生成具有厚重的文化傳統基因,雖然我們無法清晰每個故事的來源,但是,一個地方的敘事資源是有限的,也是可以梳理清楚的,傳承人講的故事及其傳承關系亦是可以明白和具體把握的。這就要求我們要特別重視民間故事傳承人和他的生活軌跡,詳盡訪談和記錄傳承人的生活史,以及他所記憶的人、事、物和他的個人觀點,查找和記錄傳承人生活區域的自然、歷史、文化等內容,采訪和記錄傳承人現今的生活、家系和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等,編制故事傳承人和故事流動的網狀結構圖,探索故事傳承與地方文化發展的關系,探討文化關系網絡之于傳承人講述個性、傳承人故事講述之于民間敘事傳統的價值和意義。

      民間故事因為講述得以存活和流傳,這些講述都是在特定時空環境中完成,尤其是傳統中國的熟人社會當中。傳承人的講述要維系傳統的地方屬性,并且以講述傳統強化地方屬性,這在年長的人那里體現得更加明顯。在原始部落里,老人是傳統的守衛者,這不僅是因為他們較其他人來說,更早地接受了傳統,而且無疑還是因為他們是惟一一群能夠享有必要的閑適的人,這使得他們可以在與其他老人的交流中,去確定這些傳統的細枝末節,并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把這些傳統傳授給年輕人。在我們的社會里,老人也受到尊敬,因為在生活了很長時間之后,老人閱歷豐富,而且擁有許多的記憶。既然如此,老人怎么能不會熱切地關注過去,關注他們充當護衛者的這一共同財富呢?[14]

      年長的故事傳承人之所以贏得人們的認同和尊敬,首先他是一個老者,因為對于不同尋常的知識和經歷來說,年紀大的人不僅接受傳統的過程比別人長得多,知聞傳統的范圍比別人廣泛得多,感受傳統的經歷也比別人豐富得多。老年人對傳統的留戀和守護具有特別的傾向性,“對于過去,老年人要比成年人更感興趣”。[18]這類對過去感興趣的老人存在于每個時代、每個地方,是每個時代、每個地方文化傳統延續的中流砥柱,今天也不例外。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