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2023消化內科護士年終總結【五篇】(完整)

      發布時間:2025-07-12 00:04:01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消化內科護士年終總結范文第1篇200*年是全國衛生系統繼續深化改革的一年,一年來,在院領導和護理院長及科護士長的領導、幫助和指點下,本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病人的服務宗旨,較好的完成了院領導布置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消化內科護士年終總結【五篇】(完整),供大家參考。

      消化內科護士年終總結【五篇】

      消化內科護士年終總結范文第1篇

      200*年是全國衛生系統繼續深化改革的一年,一年來,在院領導和護理院長及科護士長的領導、幫助和指點下,本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病人”的服務宗旨,較好的完成了院領導布置的各項護理工作,完成了xx年護理計劃90%以上,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二、提高護士長管理水平1、堅持了護士長手冊的記錄與考核:要求護士長手冊每月5日前交護理部進行考核,并根據護士長訂出的適合科室的年計劃、季安排、月計劃重點進行督促實施,并監測實施效果,要求護士長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結,以利于總結經驗,開展工作。2、堅持了護士長例會制度:按等級醫院要求每周召開護士長例會一次,內容為:安排本周工作重點,總結上周工作中存在的優缺點,并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向各護士長反饋護理質控檢查情況,并學習護士長管理相關資料。3、每月對護理質量進行檢查,并及時反饋,不斷提高護士長的管理水平。4、組織護士長外出學習、參觀,吸取兄弟單位先進經驗,擴大知識面:5月底派三病區護士長參加了國際護理新進展學習班,學習結束后,向全體護士進行了匯報。知識、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合格者給予上崗。

      五、加強了院內感染管理1、嚴格執行了院內管理領導小組制定的消毒隔離制度。2、每個科室堅持了每月對病區治療室、換藥室的空氣培養,對高??剖蚁募救缡中g室、門診手術室,每月進行二次空氣培養,確保了無菌切口無一例感染的好成績。3、科室堅持了每月對治療室、換藥室進行紫外線消毒,并記錄,每周對紫外線燈管用無水酒精進行除塵處理,并記錄,每兩月對紫外線強度進行監測。4、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各病區、手術室、急診室均能及時毀形,浸泡,集中處理,并定期檢查督促,對各種消毒液濃度定期測試檢查堅持晨間護理一床一中一濕掃。5、各病區治療室、換藥室均能堅持消毒液(1:400消毒靈)拖地每日二次,病房內定期用消毒液拖地(1:400消毒靈)出院病人床單進行了終末消毒(清理床頭柜,并用消毒液擦拭)。6、手術室嚴格執行了院染管理要求,無菌包內用了化學指示劑。7、供應室建立了消毒物品監測記錄本,對每種消毒物品進行了定期定點監測。

       

      六、護理人員較出色的完成護理工作1、堅持七、存在問題:1、個別護士素質不高,無菌觀念不強。2、整體護理尚處于摸索階段,護理書寫欠規范。3、由于護理人員較少,基礎護理不到位,如一級護理病人未能得到一級護士的服務,僅次于日常工作。4、病房管理尚不盡人意。一年來護理工作由于院長的重視、支持和幫助,內強管理,外塑形象,在護理質量、職業道德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缺點,有待進一步改善。

       

      消化內科護士年終總結范文第2篇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597X(2007)10-0071-02

      【摘要】目的:通過總結我院2003至2006年對醫院感染護理管理產生影響的主要項目,研究如何提高醫院感染護理管理的能力。方法:將我院2004至2006年護士學歷、繼續教育方法、各種監督手段,各種監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經分析表明以上各項目對醫院感染護理管理的提高產生了關鍵影響。結論:重視護士學歷提高,加強護士在職教育,狠抓環節檢查,及時分析反饋微生物監測可以減少醫院感染率。

      【關鍵詞】醫院感染;
      護理管理

      My courtyard hospital infection nurses the management the effect appraisal

      Chao Qiluan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summarizes my courtyard to nurse the management 2,003 to 2006 to the hospital infection to have the influence principal item,how studies enhances the hospital infection to nurse the management the ability. The method my courtyard 2,004 to 2006 the nurse school record,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method,each inspector general method,each kind of monitor result carries on the statistics,the analysis. The result after the analysis above indicated various projects nursed the management to the hospital infection the enhancement to have the key influence. The conclusion takes the nurse school record to enhance,strengthens the nurse in office education,vigorously promotes the link inspection,promptly analyzes the feedback microorganism monitor to be allowed to reduc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percentage.

      【key words】Nosocomial Infections;nursing administration

      醫院感染是當前醫院管理中的難題,無論在國內、國外管理者都認識到醫院感染是影響醫療質量的重要問題[1]。由于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措施貫穿于護理活動的全過程,涉及護理工作的諸多方面,WHO通過調查指出了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措施:清潔、消毒、滅菌、無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檢測和通過檢測進行效果評價等,實際上這些都是護理工作的基礎。國內外調查結果顯示,醫院感染中有30-50%與不恰當的護理操作及護理管理有關[2]。由此可見,護理在醫院感染管理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為了更好的參與全院醫院感染的管理,找出適合基層醫院感染護理管理的方法,現將我院2003年至2006年全院護士學歷百分比,環節、終末檢查次數,終末檢查結果進行總結、分析,結果發現醫院感染率與護士的知識結構、及時的知識更新以及嚴格的環節管理和終末監測等監督手段分不開。

      1 相關資料統計

      1.1 護士學歷。近年來我院在職大專生越來越多,到2006年12月護士總人數292人,其中有大專以上學歷的190人。

      護士學歷統計(表一)

      1.2教育、監督、檢查。為了提高全院護士“醫院感染”知識的水平,適應我國“醫院感染”方面不斷出臺的新政策、新規定,我們有計劃、有目的、分階段、針對性地對全院護士進行在職培訓。

      繼續教育、環節檢查及終末監測統計(表二)

      1.3 各種監測結果。為了控制好醫院感染護理管理的各項目,每個科室的質量監督員定期對重點部門的空氣、使用中的消毒劑、消毒滅菌物品、工作人員的手、各種物表,一次性醫療材料等進行微生物監測,對不合格的要及時反饋信息,認真分析原因,重新監測。

      1.4 醫院感染統計。切口及其他醫院感染率不斷下降。

      2 結果

      2.1 大專以上學歷的護士由2004年的65%上升到2006年的81%,護士人均素質不斷提高。

      2.2 繼續教育、環節檢查次數逐年增加,終末質量監督手段和次數越來越多,特別是各種檢測2006年比2004年多了1176項次。

      2.3 各種監測結果合格率越來越高,2006年空氣、消毒劑、消毒滅菌物品及其他類合格率均在99%以上,最難控制的洗手合格率也在95%左右。

      2.4 2004年外科一類切口感染率為0.28%,2005、2006年為零,其他感染率也越來越低。

      3 效果評價

      3.1 高學歷護士有扎實的基礎和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綜合素質好,在臨床工作中無論是責任心、慎督性都比較強,新知識接受快,規章制度行好,在院感的各種理論學習和操作中,起到了很好的骨干帶頭作用。

      3.2 通過各種形式的在職培訓,從思想上強化護士消毒隔離意識,不斷加深預防醫院感染的理論知識。我院針對性地培訓醫院感染的相關知識效果較好:對年輕護士主要是培訓無菌、消毒隔離意識及其相關的各種操作;
      高年資、高學歷護士還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擔負起教育、監督、指導下級護士的責任;
      護士長、監督員重點培訓其管理方法和各種監測技術,做好環節管理和終末監測工作。還經常組織護士長參加省內外各種“院感學習班”學習新理論、新知識;
      到上級醫院參觀考察院感管理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各級護士均能較好地履行職責,自覺地執行醫院感染的各種規章制度。

      3.3 做好環節質量控制是杜絕和減少醫院感染發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剖屹|量監督員負責本科室的各種有關院感內容的檢查,科護士長和護理部不定時到各科室巡查,隨機抽問在崗護士的院感知識,考察各種操作的規范情況,隨機抽查由以前護理部單個抽查到現在的科護士長和“醫院感染”三級網絡的監督人員共同參與,環節檢查次數的增加,杜絕了科室在院感工作中怕投入、應付檢查的現象。

      3.4每月組織護士長、各級監督員交叉檢查各科室組織理論學習、操作培訓效果,解決了學習搞形式,操作走過場的虛假情況。組織分析終末微生物監測的客觀資料,交流工作經驗,把全院有共性的問題提出討論,分析原因,立即反饋,及時糾正 。

      3.5 每月對全院發生醫院感染人員進行類型統計,分析發生原因,如與護理操作有關的要從人、物、環境等方面尋找問題,盡量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3.6 隨著“醫院感染”工作在醫院的重要性的增加,通過多年的工作,監測項目越來越多,監測效果越來越好,各種操作、各種指標已深入到每個護士的日常工作中,以前很難做到的工作現在變得簡單。

      總之,醫院感染護理管理工作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評價醫療質量的關鍵指標之一。事實證明,不斷提高護士知識水平;
      搞好在職教育;
      多種形式的環節控制和終末質量檢查等督促手段;
      認真分析客觀資料,及時、有效的信息反饋等能有效地做好醫院感染護理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振聲、金大鵬、陳增輝.醫院感染管理學.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1999.48

      消化內科護士年終總結范文第3篇

      一、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提高護理質量,確保安全醫療的根本保證。

      1、護理部重申了各級護理人員職責,明確了各類崗位責任制和護理工作制度,如責任護士、巡回護士各盡其職,杜絕了病人自換吊瓶,自拔針的不良現象。

      2、堅持了查對制度:(1)要求醫囑班班查對,每周護士長參加總核對1-2次,并有記錄;(2)護理操作時要求三查七對;(3)堅持填寫輸液卡,一年來未發生大的護理差錯。

      3、認真落實骨科護理常規及顯微外科護理常規,堅持填寫了各種信息數據登記本,配備五種操作處置盤。

      4、堅持床頭交接班制度及晨間護理,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

      二、提高護士長管理水平

      1、堅持了護士長手冊的記錄與考核:要求護士長手冊每月5日前交護理部進行考核,并根據護士長訂出的適合科室的年計劃、季安排、月計劃重點進行督促實施,并監測實施效果,要求護士長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結,以利于總結經驗,開展工作。

      2、堅持了護士長例會制度:按等級醫院要求每周召開護士長例會一次,內容為:安排本周工作重點,總結上周工作中存在的優缺點,并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向各護士長反饋護理質控檢查情況,并學習護士長管理相關資料。

      3、每月對護理質量進行檢查,并及時反饋,不斷提高護士長的管理水平。

      4、組織護士長外出學習、參觀,吸取兄弟單位先進經驗,擴大知識面:5月底派三病區護士長參加了國際護理新進展學習班,學習結束后,向全體護士進行了匯報。

      三、加強護理人員醫德醫風建設

      1、繼續落實護士行為規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實護士文明用語50句。

      2、分別于6月份、11月份組織全體護士參加溫嶺賓館、萬昌賓館的禮儀培訓。

      3、繼續開展健康教育,對住院病人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測評)滿意度調查結果均在95%以上,并對滿意度調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措施,評選出了最佳護士。

      4、每月科室定期召開工休座談會一次,征求病人意見,對病人提出的要求給予最大程度的滿足。

      5、對新分配的護士進行崗前職業道德教育、規章制度、護士行為規范教育及護理基礎知識、??浦R、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合格者給予上崗。

      四、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

      1、對在職人員進行三基培訓,并組織理論考試。

      2、與醫務科合作,聘請專家授課,講授骨科、內、外科知識,以提高專業知識。

      3、各科室每周晨間提問1-2次,內容為基礎理論知識和骨科知識。

      4、“三八婦女節”舉行了護理技術操作比賽(無菌操作),并評選出了一等獎(吳蔚蔚)、二等獎(李敏丹、唐海萍)、三等獎分別給予了獎勵。

      5、12月初,護理部對全院護士分組進行了護理技術操作考核:病區護士考核:靜脈輸液、吸氧;急診室護士考核:心肺復蘇、吸氧、洗胃;手術室護士考核:靜脈輸液、無菌操作。

      6、加強了危重病人的護理,堅持了床頭交接班制度和晨間護理。

      7、堅持了護理業務查房:每月輪流在三個病區進行了護理業務查房,對護理診斷、護理措施進行了探討,以達到提高業務素質的目的。

      8、9月份至11月份對今年進院的9名新護士進行了崗前培訓,內容為基礎護理與??谱o理知識,組織護士長每人講一課,提高護士長授課能力。

      9、全院有5名護士參加護理大專自學考試,有3名護士參加護理大專函授。

      五、加強了院內感染管理

      1、嚴格執行了院內管理領導小組制定的消毒隔離制度。

      2、每個科室堅持了每月對病區治療室、換藥室的空氣培養,對高??剖蚁募救缡中g室、門診手術室,每月進行二次空氣培養,確保了無菌切口無一例感染的好成績。

      3、科室堅持了每月對治療室、換藥室進行紫外線消毒,并記錄,每周對紫外線燈管用無水酒精進行除塵處理,并記錄,每兩月對紫外線強度進行監測。

      4、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各病區、手術室、急診室均能及時毀形,浸泡,集中處理,并定期檢查督促,對各種消毒液濃度定期測試檢查堅持晨間護理一床一中一濕掃。

      5、各病區治療室、換藥室均能堅持消毒液(1:400消毒靈)拖地每日二次,病房內定期用消毒液拖地(1:400消毒靈)出院病人床單進行了終末消毒(清理床頭柜,并用消毒液擦拭)。

      消化內科護士年終總結范文第4篇

      在醫療隊39名成員中有護士8名,分別來自兒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胸外科、護理部各1名,手術室2名;
      年齡33~49歲,平均(39.63±5.04)歲;
      工齡10~28年,平均(18±6.68)年;
      學歷為本科6名,研究生2名;
      中級職稱3名,高級職稱5名。

      2方案制定與實施

      根據西非埃博拉流行現狀〔5,6〕,結合中國人民第一、二批抗埃醫療隊的救援經驗制定精細化管理方案,對醫療隊員進行了出征前培訓、駐地培訓、接管后督導、善后撤收督導四個階段的針對性培訓。

      2.1出征前培訓

      目前認為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人通過直接接觸患者(尸體)、感染動物的血液和分泌物或其他體液而感染〔7〕。也可通過破損的皮膚或黏膜與被血液、分泌物或體液污染的材料或器具接觸,或與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接觸(如用過的手套、口罩、護目鏡、醫療廢物、臟衣服、床單,用過的針頭和醫療器械)而感染。針對埃博拉病毒的傳播特點,我們在出征前采取理論講授、案例教學、實際操作以及情景模擬等多種方式對所有護士進行埃博拉相關知識教育,具體培訓大綱見表1。穿、脫防護裝置(PPE)流程見圖1、圖2。

      2.2駐地培訓

      醫療隊到達利比里亞時,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已基本趨于緩和,但形勢依然嚴峻。醫療隊迅速組織了駐地培訓,邀請聯合國抗擊埃博拉專家再次對埃博拉病毒病的防治及流行、后埃博拉時代的主要防治重點、利比里亞社情、民情、輿情等內容進行了培訓講座,并對中國ETU實際工作中PPE穿脫流程進行了實戰演練與考核。

      2.3接管后督導

      嚴格的防護技能培訓還需配合工作中的無縫隙督導才能確保醫務人員零感染。ETU接管后的督導工作主要包括:①建立感染控制督導組:督導組由感控專家和4名護士長組成,在兩個脫衣區均安裝了多方位多角度視頻監控和呼叫對講系統,通過視頻監控和呼叫對講系統可以同步監督每名從醫療紅區出來的醫務人員脫PPE的全過程〔8〕。②暴露源提醒:按照防護要求,醫療隊的醫生護士都會穿著13件防護裝備進入病房工作,督導人員可通過監控系統實現適時提醒。③暴露時間提醒:在實際工作中醫務人員遇到危重、復雜的病人時,往往只顧救治病人、忘記時間,導致暴露時間延長,感染風險增大,這時就需要督導人員適時提醒并給予指導。④穿脫PPE步驟提醒:每一件防護設備都是醫務人員生命安全的保障,督導人員緊盯屏幕、及時提醒,確保每位隊員嚴格遵循穿脫PPE流程。

      2.4善后撤收督導

      2.4.1終末消毒督導2015年5月9號WHO宣布利比里亞埃博拉疫情解除。醫療隊按照WHO埃博拉診療中心終末消毒指導意見〔9,10〕制定了中國ETU終末消毒方案。督導內容為:①物品準備督導:包括噴霧器10臺,含氯消毒液物表擦拭巾10包,水桶3個,3M全面型呼吸器12個,含氯表面消毒劑5瓶等。②消毒方法督導:人員分為兩組,第一組先進入病房負責徹底清潔,包括濕式清掃和擦拭,儀器設備表面用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監控屏幕、設備表面用物體表面噴霧消毒劑噴灑、擦拭消毒;
      第二組人員待第一組人員清潔工作完成后進入病房,以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液噴灑病房。③消毒順序督導:第一步,對工作區用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液徹底濕式清掃;
      第二步,工作人員穿好PPE后進入病房,用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液對監護儀、移動式紫外線消毒車、制氧機等重復使用的儀器設備進行表面擦拭消毒,要求的部位全部擦拭到位,將儀器表面消毒完畢后,用清潔物覆蓋,在脫衣間脫去PPE;
      第三步,第二組工作人員穿好杜邦防護PPE、戴好3M全面型呼吸器后,用有效氯5000mg/L含氯消毒液對脫衣間、衛生間、病房、走廊、穿衣間、值班室、監控區等環境表面進行噴灑消毒;
      第四步,噴灑消毒后,工作人員在室外脫去PPE,然后回更衣間洗澡更衣。第五步,將脫下的PPE放入醫療垃圾袋中,雙層包裝,焚燒處理。④消毒質量督導:第一,環境表面包括地面、墻面、桌臺面、椅子、呼叫鈴、門把手、門體、病床扶手、床面、水龍頭、污物桶內外側等均需擦拭消毒;
      第二,按照從里到外,從上到下的順序噴灑至物體表面和地面至完全濕潤;
      第三,墻面應噴灑至2m高度(包括窗戶);
      第四,噴霧器內消毒劑用完后可原路線返回重新加注消毒劑;
      第五,接診區、留觀區、治療1區、治療2區、感染防控組同時進行消毒;
      第六,終末消毒12h后人員即可無防護進入病區。

      2.4.2防埃宣教培訓督導防埃宣教培訓督導工作的精細化管理方案共分為五部分內容,即:深入學校、社區預先溝通協調;
      實地考察,積極籌備攜帶物資;
      周密籌劃安排培訓人員和培訓內容;
      防埃宣教培訓;
      培訓后總結成效。

      3方案實施效果討論

      精細化管理就是通過各種管理方法和手段將管理工作的每一個執行環節做到精確化、數據化,提高組織的執行力和效率,從整體上提高組織的效益〔11〕。將精細化流程管理理念引入中國ETU護理培訓及督導中,起到了規范操作流程、提高人員防護技能和綜合素質、有效避免職業暴露、保障醫療隊人員安全的目標。

      3.1出征前培訓加速了護士對利比里亞實際現狀的融入

      經過出征前培訓,護士們了解了埃博拉病毒病的防控、診療方案;
      掌握了埃博拉個人防護指南、職業暴露指南、PPE穿脫流程。并對醫學英語進行了學習,為與利國人民進行良好的溝通打下了基礎。此外,埃博拉疫情在非洲地區頻發且難以控制,很大程度上與當地喪葬習俗有關〔12-13〕,因此,出征前培訓也在利比里亞風土人情、氣候特點、中國ETU布局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使護士們在出征前做好了知識技能、生理心理全方位的準備。

      3.2駐地培訓縮短了中國ETU護士的適應周期

      中國ETU護士在出征前雖然進行了情景模擬訓練,但缺乏實戰演練且埃博拉死亡率高,給醫務人員心理上造成的壓力較大。通過駐地培訓,護士反復演練PPE的穿脫流程,最終縮短了護士的適應周期,減輕了恐懼心理,使其在整個ETU的工作中未發生違反PPE穿脫流程事件。

      3.3接管后督導提升了護士的自我防護意識

      利比里亞官方數據通報,截至2015年4月2日,利比里亞共有372名醫務人員感染埃博拉,其中死亡184人。我軍醫療隊接管ETU后,通過系統的實踐培訓及接管后督導,針對工作環境、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感染督導組通過實施精細化管理方案,監控人員在護理人員執行護理操作等重要環節及時提醒,使醫療隊8名護士自我防護意識進一步加強,完成了63個工作日的督導工作,最終實現了“零感染”的目標。

      3.4善后撤收督導激發了護士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3.4.1在第三批援利醫療隊撤離前,對ETU進行徹底消毒,為下一步移交利比里亞政府后ETU的轉型或作為他用做好了準備,為利比里亞人民留下了一所設施齊全、功能齊備的醫療中心。

      消化內科護士年終總結范文第5篇

      床邊護理工作制主要指的是在優質護理服務理念的引導下,最終創建新型護理管理制度,主要于醫院病區內部創建組長制,針對護理人員于醫院進行分層管理以及分級管理,通過護理車有效完成床邊護理記錄的開展,最終保證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過程中有效表現出責任制整體護理的特點[1]。本文主要針對我院收治的消化內科患者,臨床選擇床邊工作制護理模式完成護理后,取得滿意效果,現將臨床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02月~2015年02月消化內科患者110例,將其設為A1組(觀察組);
      選擇2013年01月~2014年01月消化內科患者110例,將其設為A2組(對照組);
      在A1組患者中,男65例,女45例;
      患者的年齡16歲~85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5.5±12.9)歲;
      在A2組患者中,男67例,女43例;
      患者的年齡19歲~86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5.9±13.1)歲;
      對比兩組消化內科患者的一般資料,臨床表現出均衡性(P>0.05)。

      1.2方法 針對A2組消化內科患者,臨床選擇傳統責任制護理模式實施臨床護理。主要要求總責任護士對本病區中有關的護理工作進行認真負責,針對有關治療、護理方面的工作、護理文書的書寫以及記錄工作等由其他護理人員有效完成。在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的過程中,要求將用到的藥物存放在治療室,在使用的過程中,由護理人員帶入到患者病房[2]。針對A1組消化內科患者,臨床選擇床邊工作制護理模式的方法。具體步驟為:

      1.2.1創建責任組 針對責任組,主要包括組長1名,責任護理人員3~4名,助理護士1名。針對病區護理人員實施認真考評,最終有效選出責任組組長,要求其需要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具備較高的工作能力以及較強的責任心,針對有關事項能夠進行有效處理[3]。

      1.2.2有效應用三級質控系統 針對相關人員有效完成自查以及自評,一經發現相關問題后,研究有效方法進行解決。

      1.2.3要求在每一小組,需要配備1輛流動性護理車,將其放置于醫院走廊,于車上需要安裝治療物品以及護理物品;
      將人車制度進行有效統一,要求將責任護理人員以及護理車有效安排在患者旁邊,保證可以隨叫隨到。

      1.2.4有效創建責任包干制度 要求每一責任護理人員需要對2~3個病房進行負責,要求針對本組的患者,責任護理人員進行有效護理,主要包括對患者實施必要的生活照料、對患者實施治療護理、對患者進行飲食用藥指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等,針對患者給予必要的個性化優質護理。

      1.2.5于患者床邊完成相關的記錄工作 在進行護理文書書寫過程中主要選擇表格式記錄的方法。護理人員在患者床邊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認真觀察,針對患者情況進行準確記錄,能夠做到動態觀察,實時記錄。

      1.3判斷標準 主要選擇護理質量評價方法針對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實施評分[4],要求每月完成1次測評,評價總分為100分,主要包括對患者實施病房管理、對患者實施基礎護理、認真要求護理文書以及對危重患者實施護理等。主要選擇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針對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程度進行觀察[5],評價總分為100分。非常滿意:最終評價總分不小于95分;
      滿意:評價總分為85分~94分;
      一般滿意:評價總分為70分~84分;
      不滿意:評價總分小于70分。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16.0完成消化內科患者的臨床數據分析,分別選擇t檢驗以及?字2檢驗以 形式以及%形式表示計量資料以及計數資料,以P

      2結果

      2.1護理質量 兩組消化內科患者分別完成臨床護理后,在護理質量評分方面,A1組(98.02±0.63)分高于A2組(91.02±0.95)明顯(P

      2.2護理滿意度 兩組消化內科患者分別完成臨床護理后,在臨床護理滿意度方面,A1組(100.00%)高于A2組(85.45%)極為顯著(P

      3討論

      床邊工作制護理模式的有效實施,使醫院消化內科的護理質量獲得了顯著提高,通過責任包干制,能夠對護理效果進行有效優化,有效達到護理人員彼此之間技術能力的融合以及互補。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