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2023檔案掃描工作計劃【五篇】

      發布時間:2025-07-12 09:42:04   來源:工作計劃    點擊:   
      字號:

      做好掃描工作首先要搞好本單位掃描工作的頂層設計,即掃描工作與有關工作之間的統籌規劃,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協調好立檔單位與檔案館之間掃描工作的分工。明確檔案在立檔單位掃描還是在檔案館掃描,以便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檔案掃描工作計劃【五篇】,供大家參考。

      檔案掃描工作計劃【五篇】

      檔案掃描工作計劃范文第1篇

      一、掃描工作的前期準備

      1.做好掃描工作的頂層設計

      做好掃描工作首先要搞好本單位掃描工作的頂層設計,即掃描工作與有關工作之間的統籌規劃,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協調好立檔單位與檔案館之間掃描工作的分工。明確檔案在立檔單位掃描還是在檔案館掃描,以便于各單位做好自身工作任務的安排。二是統籌好檔案部門一個年度內掃描工作任務量與其他工作之間的關系。掃描工作是一項常態化的任務,應該對本單位目前既有的工作量進行統籌,合理制定工作計劃。如果工作量過大,必然會導致“趕工”現象,使掃描質量下降,同時還會影響和干擾正常的辦公秩序;如果工作量制定過小,掃描速度趕不上檔案移交進館的速度,將會導致檔案的積壓,而且也會使這些檔案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利用。三是規劃好要進行掃描的檔案之間先后順序的關系。應該按照對檔案利用需求的急緩程度進行掃描,利用需求大的檔案優先進行掃描。

      2.掃描工作軟硬件設備的配置

      掃描工作軟硬件的配置是做好掃描工作的物質基礎,良好的配置可以提升掃描工作的效率。首先是設備配置的效費比問題。由于掃描工作對設備功能性要求單一,過高的配置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應該根據工作的實際需求,合理配置,提升設備的性價比,為單位節約資金。其次是軟件的可操作性與方便性。檔案掃描軟件應該充分考慮到檔案部門中大部分人的接受能力。在考慮到軟件功用性的基礎上,兼顧軟件的可操作性和簡便性,一般采用封裝性比較好的軟件產品。如果軟件操作過于復雜,勢必會遭到抵制,降低工作效率,應該努力在軟件的可操作性、方便性與功用性之間尋找平衡點。再次就是設備的配置要考慮到發展的因素,確?,F階段的配置能夠滿足在今后一定時期內的可用性,避免設備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而過早的更新換代。

      3.做好要進行掃描的檔案的前期處理

      檔案部門所存儲的檔案一般都是采用“三點一線”的方式縫制后裝在案卷盒內的。為加快掃描速度,以及確保掃描質量,一般將縫制好的檔案拆開,以便于能用高速掃描儀進行掃描。在拆線的過程中,應該謹防刀具劃傷檔案以及其他因素對檔案產生的損傷。對于拆線的速度,筆者認為應該與掃描速度相配合,一般拆完一卷掃描一卷,這樣可以防止由于拆好的檔案大量的堆積而造成檔案混雜或丟失;亦可以兩個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分工協作,一個人負責拆,一個人負責掃描。同時,在前期處理中,還應該對先前檔案整理的規范性進行檢查,如文件名與目錄是否對應、檔號章填寫是否正確、件內頁數標注是否有誤等,由于歸檔工作的不認真,筆者在工作中發現上述錯誤現象極為普遍。

      4.規范有關操作流程與標準

      規范有關操作流程與標準是對與掃描工作有關的各個環節操作方法的統一,以便于掃描人員在具體操作時能夠有據可依,以防無效勞動的產生,造成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一是掃描工作中各個環節都要責任明確,以防在出現問題時互相扯皮,以及由于責任不明確而造成的管理混亂等。二是規范掃描工作的操作流程,確保各個環節工作之間的有效銜接。如掃描人員從庫房中領取要掃描的檔案要履行嚴格的借閱程序、掃描數據移交的程序等。三是掃描數據質量標準的統一,如掃描數據信息的存放格式、分辨率等有關圖像質量參數的要求。同時,還應該加

      強對掃描人員關于操作流程與標準的培訓與傳達力度,確保他們熟練掌握操作流程、熟知有關標準要求。

      二、掃描工作中的幾點注意事項

      1.確保檔案實體的安全

      在掃描過程中,由于檔案所處環境的改變以及掃描儀燈管強光的輻照和高速掃描儀所帶來的機械磨損,都會對檔案產生一定程度上的破壞。因此,應該注重掃描操作環節中對檔案的保護,確保檔案的安全。如將掃描工作間溫濕度控制在適宜檔案保護的范圍內,以防止檔案從庫房中取出后溫濕度變化過大而導致破壞;掃描工作間內的安全管理,防水、防火、防盜、防丟失等;掃描工作中工作細節的控制,不在掃描工作臺上喝水、吸煙,在每一次掃描工作結束時,應該檢查掃描儀中是否遺漏檔案等。同時還應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嚴禁帶有密級或不宜公開的檔案信息的散播。

      2.確保掃描數據的安全

      在掃描過程中,確保掃描數據的安全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工作中經常性的做好已有數據的備份工作。掃描數據與實體相比較更容易丟失,一個不經意的誤操作,就可能導致全部數據的丟失,最好做到掃描機器的專機專用,以防止從事其他工作而導致對存儲數據的破壞。二是做好掃描數據的安全管理,謹防泄密。雖然歸檔的文件材料已經退出現行,但是有些檔案還具有密級,其所包含的內容仍然不宜公開傳播。而且檔案數據信息比實體更容易造成泄密與傳播,一張光盤或者一個u盤就可以將機器中所有的數據拷貝走,其所帶來的危害也就更為嚴重。因此,我們應該注重掃描數據的信息保密,落實保密責任,嚴禁將用于掃描檔案的機器接入互聯網,嚴禁個人移動存儲設備接入掃描用機。

      3.做好掃描數據的維護

      對于掃描數據的維護主要是確保數據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對數據質量的控制。一是做好對掃描數據完整性的審查。在掃描過程中,由于失誤,可能會導致某份文件或一份文件內個別頁面的漏掃或重掃。如果不及時地查出,必將會給后續的利用工作帶來麻煩,因此應該對掃描數據做好審查工作,謹防漏掃或重掃現象給數據帶來的不完整或不規范。二是做好數據信息的質量控制。對于由于機器及操作原因致使數據極不清晰而無法使用的,要重新掃描;對于數據信息中所存在的“噪點”應該予以消除,但“去噪”工作應該區別對待,應該視“噪點”為檔案本身所有的還是由于人為以及機器原因導致的,盡量保全檔案的原始性標記。

      4.掃描程序的遵守與規定的落實

      掃描工作的操作對象是檔案實體,由于檔案的惟一性與憑證性,不允許發生檔案實體的丟失與損毀現象,因此掃描工作中要嚴格遵守操作程序和規定。一是正確處理好工作與成績之間的關系。成績的取得是以安全為前提的,為成績而違規操作,導致問題發生,必將抵消成績或造成對成績的否定。因此在日常的掃描中,要處處小心,嚴格履行有關規定,謹防丟失以及損毀現象的發生。二是做好有關程序遵守與規定落實的監督。加強在各個環節中對掃描人員的工作指導,幫助其規避一些易發生的誤操作,糾正工作中不良習慣,確保掃描工作在安全的基礎上出成績。

      5.做好掃描人員的保障工作

      掃描人員是掃描工作的主體,是最為積極的主動因素。給予工作人員適當的關注,做好各方面的保障措施,將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和工作的推進。首先是工作量的合理制定。工作量的制定既要考慮到檔案部門對掃描工作進度的需求,又要兼顧掃描人員自身的承受能力以及熟練程度,使他們在相對寬松的任務要求下開展工作。其次是謹防有關職業病的發生。有些檔案由于保管不善會有發霉現象,在工作過程中,掃描人員應該戴上口罩以隔絕因翻動檔案而產生的灰塵,減弱檔案所產生的氣體對人體呼吸道的刺激,謹防鼻炎及有關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掃描儀以及電腦都會產生一定量的輻射,長期工作在這些設備前,會出現頭痛、耳鳴、神經衰弱、視力下降等癥狀,掃描中要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第三是給掃描人員適當的經濟補助,作為一種激勵手段,體現人性化關懷,鼓舞干勁。

      三、掃描工作的后續維護

      1.掃描檔案的縫制

      檔案掃描工作結束以后,要對先前為適應高速掃描儀而拆開的檔案進行重新縫制,恢復其原有的整理狀態。一是縫制中要耐心、細致,謹防缺頁以及頁序不對等現象的發生,并對檔案原件的完整性做一次檢查。二是在縫制過程中要注重對檔案的保護,盡量減少因第二次縫制對檔案的再破壞。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利用檔案上原有的針孔進行縫制。三是對有關破損檔案的修補。對由于檔案自身的老化或者操作原因而產生的破損,應該給予修補,并在修補時注意對其原貌的保護,保證其憑證性。對由于老化而產生的字跡消褪以及紙張發脆現象,也應該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保證其可用性。

      2.檔案的清點、移交

      在一定量的檔案縫制完畢以后,要對其進行數量上的清點,做最后一次檢查,確保檔案的完整性。在工作中由于不細心可能會出現檔案丟失以及縫制錯誤等情況的發生,應該及時發現,并采取補救措施。在移交過程中,掃描人員與庫房管理人員應該履行有關交接手續,做到權責明確,有據可查。庫房工作人員在將檔案重新放入庫房以前,應該對檔案進行必要的處理。如對檔案進行消毒、殺蟲,以防帶入掃描過程中接觸到的塵埃、霉菌以及害蟲,而對庫房中其他檔案造成感染和破壞。

      3.掃描數據的備份工作

      檔案數據在經過審核以后,應該及時地導入單位數據庫服務器中。但由于掃描數據是以比特流的形式存放在計算機中的,如果計算機系統癱瘓,就極易造成掃描數據的丟失和不可讀,因此根據“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安全原則,除了在服務器中的數據以外,還應該通過其他方式做好掃描數據的備份工作,備份數據并非冗余數據,可以起到以防萬一的作用。對于備份策略,應該選擇多樣化的存儲模式進行備份,即依照原來“雞蛋”的模式復制幾個一樣的“雞蛋”,并將這些“雞蛋”分別盛放在幾種不同的“籃子”里。這樣,不管哪一種類型的備份受到破壞,均可以通過其他類型的備份得以恢復。

      同時還應該對備份數據進行定期檢查,檢查存儲載體的物理狀態及其所存儲數據的可讀性和可用性,以便于及時地發現,及時地挽救。鑒于目前存儲載體的高密度性,如果存儲載體某一小部分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導致“全軍覆沒”,因此,定期進行信息檢查對備份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如果數據信息采用特殊的格式,我們也應該

      注意該格式讀取軟件的備份與升級。

      檔案掃描工作計劃范文第2篇

      關鍵詞:城建檔案;
      數字化;
      途徑

      中途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

      前言

      城建檔案的數字化是隨著計算機技術、掃描技術、OCR技術、數字攝影技術、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存儲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檔案信息管理方式,它把城建檔案資源轉化為數字化的檔案信息,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儲,網絡化的形式互相連接,利用計算機系統進行管理,形成一個有序結構的檔案信息庫,及時提供利用,實現資源共享。

      一、城建檔案數字化的意義

      由于以前的紙質檔案存在紙張老化發黃變碎的現象,時間久了就不能對外提供利用,為使其更好的為城市建設提供參考,將多年前的紙質城建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可以為塵封的歷史再上一道“保險”。城建檔案的數字化只是“智慧城市”中的最前端環節,諸如“地下管網”圖紙掃描成數字圖像后,添加地理信息,便可生成三維圖像,使查詢使用更方便、更直觀。還可根據管線使用年限,提前預告管線壽命,便于維護和修理。數字檔案館全部建成后,只需輸入相應工程的名稱,輕點鼠標便可快速檢索查詢該工程全部檔案資料,真正實現“一分鐘”查檔,從而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城建檔案工作的數字化建設是順應潮流、適應時展的新舉措、新要求,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先進性,可以提高經濟效益、提高辦公效率及加強對檔案原件保護。

      二、城建檔案數字化的步驟及方法

      從城建檔案實體庫提卷后,首先拆卷、校對檔案頁數、區分高掃、平掃材料,然后進行數據采集。檔案采集同時對圖像進行糾偏、去污、去黑邊等處理,校對檔案目錄、核對電子材料,完成初步審核。然后由專人再次對檔案原件及數據進行審核,確認無誤后,完成檔案裝訂還原,對電子數據進行歸檔,從而為檔案的利用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信息。在整個過程中,各環節相互配合,協同操作,以流水線方式完成信息的采集、審核工作。具體方法是采用平板掃描儀或高速掃描儀掃描單頁紙張;
      對于已經裝訂好的文件檔案,或者那種珍貴的歷史文件,利用掃描儀掃描會破壞歷史文檔的原始面貌,強光也會損害原始文檔。而且掃描時間很慢,很麻煩。高拍儀可以代替普通掃描儀、DV、相機、攝像頭、等等很多設備,能快速的實現文檔數字化。文視通是最近市場上出現的新產品,它具備了高拍儀的所有功能,能夠輕松實現了文件數字化歸檔。而且它比高拍儀的操作更加方便,能輕松實現文件數字化歸檔。

      三、實現城建檔案數字化的途徑

      按照相關制度要求做好城建檔案的數字化工作。在檔案數字化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和要求,把保管期限鑒定、數字化掃描、檔案數據庫錄入和建立檔案管理信息系統作為檔案數字化專項工作的重點,努力做到保管期限鑒定準確,整理紙張規整、頁號清晰,目錄和備考表規范完整,電子掃描圖像清晰,檔案數據庫錄入條目和電子掃描件掛接準確,行政執法類業務檔案收集完整,分類合理,檢索有效。同時,在檔案數字化工作過程中,按照相關規定嚴格做好安全保密、數據備份和自檢工作,并隨時接受上級單位的檢查與指導。完善數字化加工的技術要求,確定檔案數字化的加工對象和加工重點。針對城建檔案的數字化現狀,加大支持力度,加強人、財、物等資源的配置,擴大庫房面積,滿足未來發展需求;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檔案數字化的工作進度,明確工作重點;
      進一步做好規劃,盡早建成數字檔案館;
      要拓寬工作廣度,整合檔案資源,注重收集各種載體的檔案;
      要提高服務程度,充分發揮互聯網絡的作用,提高城建檔案的綜合服務質量。在實現城建檔案計算機管理的基礎上,實現檔案存儲數字化、檢索自動化、利用網絡化。以信息網絡為基礎,以數據庫建設為重點,開發城建檔案信息資源,充分重視應用軟件的開發和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當前,數字城市、網上審批、OA辦公等一系列的電子政務項目正在實施,城建檔案的管理工作要有緊迫感和責任感,要將數字城建檔案館的立項納入政府電子政務建設的一部分,將現行電子文件的管理納入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的一部分。提前介入城建電子文件的管理,對電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積累、鑒定、歸檔實行全過程的管理與監控,保證城建電子檔案的質量;
      當前在辦公、設計、管理等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電子文件,如果不能對這些電子文件加以有效的收集和管理,將來再把紙質的文件還原成電子文件,所花費的代價相當大。針對目前城市建設現狀做好規劃,做好本地區的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規劃工作,統一省、市、縣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實施,因地制宜,避免重復投資浪費現象的發生。加強各級城建檔案管理部門之間、城建檔案管理部門與相關政府機關及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橫向交流與合作,通過資源共享、業務協同、優勢互補等措施,形成合力,共同推進信息化工作的順利開展。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中的軟件開發要嚴格執行統一的數據開放等標準,數據建庫要嚴格城建檔案的著錄標準,規范主題詞、各項數據的錄入標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建立的信息系統的開放、真實、可讀、可用性等。提高城建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尤其是信息化工作水平,把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需要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數字化技術知識、網絡技術知識、現代管理技術知識等列入業務學習計劃,普及信息化技術知識。建立安全穩定的計算機系統,各地要把信息系統的安全、穩定和保密放在首位,確保所建立的數據不被破壞和損毀;
      非公開的城建檔案信息一律不得上英特網;
      在英特網上提供已公開檔案目錄查詢服務的,要認真采用身份認證、防火墻、數據備份等安全防護措施,采取必要的計算機病毒防范措施,確保計算機系統和數據的安全保密。

      檔案掃描工作計劃范文第3篇

      關鍵詞:檔案 數字化 建設 轉換 管理

      一 檔案數字化建設的提出

      檔案信息數字化就是利用計算機等技術處理手段將紙質檔案信息通過鑒選、掃描、錄入信息進行數字化轉換到計算機數據庫中,形成一個電子化信息的倉儲,用戶足不出戶就可方便地通過網絡訪問該倉儲,獲取所需要的檔案信息。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資源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資源,人們對信息需求逐步增大,傳統形式的檔案管理與社會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紙質檔案保管成本高、易磨損、檢索和利用的效率低,難以滿足社會對檔案的需求,通過對數字化處理,可以實現對檔案原件的有效保護,也可以實現一份文件同時提供給所有需要它的人共享。檔案數字化建設是實施并拓展現代信息資源共享的必然要求。為此,國家加快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進程。如何實現紙質檔案的數字化,以適應檔案現代化管理的要求成為檔案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

      二檔案數字化的轉換途徑

      (一)檔案數字化常用的轉換方式

      紙質檔案數字化轉換一般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通過計算機人工錄入的方式實現檔案數字化轉化;
      第二種是通過掃描設備掃描,并由字符識別軟件識別,制成文本文件;
      第三種是圖像掃描,使用掃描設備將檔案按頁輸入計算機制成圖形文件。

      (二)檔案數字化轉換方式的具體分析

      通過計算機人工錄入的方式實現檔案數字化方式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文數字化,適用于手寫體檔案和表格、圖表等非文字形式檔案的數字化轉換。但人工錄入需要大量的人員和長期的工作,準確率低且校對困難,投入大,收效低,一般很少使用。使用字符識別軟件形成文本文件也能實現全文數字化,速度比人工錄入的方式要快,但這種方式一般局限于識別機打文字的檔案,存在識別準確率不高、需要人工校對等弊端,而且不能處理手寫體檔案、清晰度低的檔案和非文字形式的檔案。一般檔案館中的收來的文件,如上級主管機關部門下達的指令、指導性文件可利用這種方式實現數字化。利用圖像掃描的方式實現數字化轉換操作容易,準確度高,便于管理,同時還能保持檔案原件的本來面目,可以使利用者在看到文字內容的同時,也能看到檔案的一些形式特征,如原件的紙色、墨跡、印章和批注等各種原貌,有利于對檔案的研究和利用?;旧纤械臋n案都可利用圖像掃描的方式實現數字化。

      三檔案數字化過程的科學管理

      (一)數字化過程中要保證檔案原件的完整規范

      檔案數字化過程中,為了提高數字化檔案的質量,保證形成圖像的完整性,有時候需要把已經立好卷、裝訂完的檔案拆開,逐頁進行掃描后再重新裝訂起來,這是個繁瑣、漫長的過程,要求工作人員要特別重視檔案原件的完整性有序性,不能丟失或損壞檔案。

      (二)數字化過程中要做好檔案信息的保密工作

      檔案數字必須要重視檔案信息的保密,如涉及到黨和國家機密等,在數字化操作過程中和掃描形成的電子文件的管理過程中都需要做好保密工作。數字化過程中的保密工作可通過一些規章制度來保障,對數字化生成的電子文件,要通過加密技術、身份驗證、防火墻等手段來保證信息的安全。同時建立內、外兩個網絡管理系統,內部局域網負責本檔案館辦公自動化和館藏全部檔案數據庫管理,外部互聯網用于構筑信息和開放檔案信息檢索等功能的網站平臺,外網服務器只存放開放的檔案信息數據庫。

      (三)加強數字化形成的電子文件的管理

      檔案數字化后形成的電子文件與其他電子檔案相比有一定的區別,存在有與紙質檔案一一對應的特性?!峨娮游募w檔案與電子檔案管理辦法》規定保存與紙質等文件內容相同的電子文件時,要與紙質等文件之間,相互建立準確、可靠的標識關系;
      用掃描儀等設備獲得的圖像電子文件,如果采用非標準壓縮算法,則應將相關軟件一并收集;
      把電子文件集中制成歸檔數據集,拷貝至耐久性的載體上,至少一式2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閱使用。

      四 檔案數字化需思考的問題

      (一)處理好掃描質量與存儲空間之間的矛盾

      紙質檔案進行圖像檔案掃描時,掃描分辨率的設置直接影響著圖像的清晰度和掃描形成的電子文件的大小,分辨率值越大,圖像越清晰,形成的電子文件就越大。從檔案的利用的角度來講,圖像掃描效果越清晰,利用效果就越好。但從檔案保管的角度來講,電子文件越大所需的存儲空間就越大。怎樣使掃描圖像既清晰,形成的電子文件大小又適中是目前不容忽視的矛盾。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數字化轉換時,要分析檔案的內容和特性,對其進行初步的價值鑒定。對其中做為重要證據使用的檔案在進行數字化轉換時強調圖像掃描的效果,要充分考慮電子文件所占用的存儲空間。

      (二)檔案數字化要統籌規劃,有序進行

      檔案數字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對現有檔案情況進行深入調查了解,再結合檔案館(室)的設備、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制定檔案數字化的科學規劃。檔案數字化對館藏原始檔案進行有效地鑒定,將具有可預見的顯性利用需求或潛在利用需求的檔案篩選出來,例如具有較高保存價值和利用頻率的珍貴檔案應該優先實施數字化。進行數字化的轉換,可先對檔案目錄進行數字化工作,實現數字化目錄與紙質檔案實體一一對應,在掃描儀等硬件設施保障的前提下,對重點和利用率高的檔案有重點的分期有序進行,待條件成熟時再分期分批對檔案進行全面數字化的轉化。

      總之,實現檔案數字化的有效轉換與管理,最終激活檔案,實現人機共識、便于人們檢索、優化利用,借助網絡通過信息交換、互聯互通、實現信息資源最大程度的共享與增值,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參考文獻:

      【1】田曉海;;淺談檔案信息化及檔案信息化建設[J];現代農業;2010年02期

      【2】齊蘭英;張艷霞;;檔案管理數字化與信息交流[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06期

      檔案掃描工作計劃范文第4篇

      關于檔案的保護,特別是涉及具有重要社會價值與歷史價值的珍稀檔案保護的問題,除了檔案原件修復之外,往往會提到仿真復制這種技術保護措施。社會信息化、數字化的深入發展與廣泛應用,使檔案仿真復制對新技術的要求不斷增強,為了使檔案復制件呈現更佳更理想的效果,傳統復制方法不斷改進,結合了數字技術等高新科技手段,復制工藝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一般而言,較為常見的檔案形態有兩種,“紙質”與“實物”,而檔案仿真復制必須依據原件的實際形態(紙質或非紙質)、保存現狀,采取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進行復制,本文將結合目前數字技術、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科技特點,探討相關高新技術措施在不同類型檔案復制中的應用問題。

      1 檔案復制的意義與數字化的作用

      檔案的保護與利用,兩者關系密切又對立。利用檔案的時候,必定會對原件造成損害,這是客觀事實。檔案保管的最終目的是利用,并在利用中發揮其內在的社會價值,但是檔案的不可再生性及唯一性限制其目的,因此,采用仿真復制手段能一定程度彌補這一缺點,它免去原件在酸度、濕度增加的環境中受到腐蝕的風險, 提高了利用率,平衡了檔案保護與利用兩者的關系,延長了檔案原件的壽命。再者,檔案的仿真技術能為各類陳列展覽提供復制件,這是檔案開放的一個重要形式。檔案館或紀念館會根據情況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檔案作為歷史素材與歷史依據,是展覽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仿真復制技術, 對劃入展覽計劃的檔案原件進行仿制,用復制件替代展出,能避免對原件的損害,增強檔案實體保護,同時達到逼真的藝術效果??茖W技術在檔案仿真復制中的應用日益廣泛,逐漸成為檔案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這種應用方式可理解為以數字技術、虛擬技術等措施對檔案原件進行數字化處理,以數字形式再現原件,并采取科學的輸出技術仿真復制的過程。有兩個方面的優勢:

      1.1 增加檔案原件的安全性

      檔案的價值體現于應用,以數字形式再現原件,使檔案被間接利用,減少了原件受損、被盜的情況,特別是珍稀的歷史檔案原件,在展覽時若丟失或被盜,會給國家部門造成重大損失,數字形式再現原型,或者以數字形式為模板的仿真復制件作為展覽道具,能有效保護檔案實體安全。

      1.2 方便保存與遷移

      檔案經過數字化、虛擬化加工后便具備電子文件的數字信息特征,具有游動性、共享性、易操作性、復制性與遷移性等多種特性,且不受時空限制,有效存儲保護完整的檔案信息。對于沿海地區、地震或其他自然災害高發地區的檔案部門來說尤其重要。

      2 紙質檔案仿真復制策略

      傳統的紙質檔案仿真方法可分為臨摹、木刻水印、坷羅版印刷等,對檔案形態有針對性要求,如臨摹針對壁畫、油畫等繪畫種類,木刻水印針對中國畫與書法。由于復制成本高、生產周期長、效率低等因素影響,傳統的復制方法現已較為少用,或見于商業途徑,如榮寶齋利用其列入“部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木刻水印技術制作名人書畫復制件,作為藝術品銷售。相比較,運用現代數字技術、印刷技術制作的仿真件,因成本低廉、生產時間短、靈活性高、圖像效果好等優勢,備受推廣。數字仿真復制的主要環節包括:圖像采集、圖像處理、圖像輸出、后期加工及色彩管理五個方面。

      [1]色彩管理是復制過程的關鍵與核心。

      2.1 數字圖像采集

      數字圖像采集是指使用掃描或拍攝等手段,對檔案畫面進行高精度全真色彩數字化采集,將原件模擬信息轉換為數字信息的過程。它是整個復制工作的基礎步驟,采集圖像的質量直接影響下一個工作環節,特別是對于色彩要求高的紙質檔案(如繪畫)要選用專業掃描儀、高精度數字采集系統對其進行掃描處理,以保證采集圖像的效果與質量。

      2.2 數字圖像處理

      該環節是通過Photoshop、Indesign等專業圖像處理軟件,運用高端計算機設備對采集的數字畫面進行分析、調整、修正、銳化等處理,使數字圖像的色彩精度、細節表現貼近原件。按照數字化方法,可采取不同處理方式,如去污、清除、校正、修補、拼接等技術手段。為了保證圖像處理的精度與工作效率,圖像處理工作站的配置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質選配。

      2.3 數字圖像輸出

      是指使用專業的打印設備(打印機、噴繪儀等輸出設備)、打印管理軟件,把已處理的數字圖像輸出到不同形式載體上,再現檔案原貌的過程。數字圖像的輸出要把握處理好,輸出墨量控制、輸出介質選擇要切合原件實際需要,要按照圖像幅面大小,選用不同型號打印設備。

      2.4 后期處理

      復制工作的最后環節,是對打印輸出的仿真件做進一步加工細化處理,包括裁剪、磨邊、做舊、裝裱等辦法,盡可能使仿真復制件與檔案原件外貌保持高度一致,達到逼真效果。

      2.5 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是以色彩空間變化為核心的色彩控制技術,它通過色空間轉換來實現色彩逼真再現。色彩管理是數字技術在仿真復制應用中的關鍵核心環節,它貫穿了整個復制流程的色空間轉換,仿真工作要求色彩信息在圖像采集、處理、輸出過程中顏色保持一致,但是色彩在傳遞過程中涉及對色彩的表達方式不完全相同的軟硬件環境,因此要保持色彩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必須實施標準化管理。目前較為常用色彩管理軟件有ProfileMaker,它可創建和編輯優質、可靠的ICC配置文件,將色彩成像工作流程的各環節連接起來,有效實施色彩管理的參數控制,確保色彩精確一致,圖1。

      圖1 色彩管理控制

      3 實物檔案數字化復制策略

      實物檔案的概念一直以來存在不同的理解,有肯定說,也有否定說或折中說。擱置爭論點,在檔案實際管理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要面對檔案實物的存儲與保護問題。特別是一些歷史文化價值高的珍貴實物檔案,其狀態與性質甚至接近文物,對于這類檔案,使用數字化等高技術手段進行合理的復制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紙質檔案一樣,實物檔案同樣面臨保護與開發利用問題,由于其形成帶有一定的偶發性,以致收集的不確定與不可預知,檔案形態復雜多樣,有石膏、陶瓷、玻璃、金屬等多種復合材質,結構、體積、大小不一,給檔案的保管利用帶來一定困難與風險。[2]因此有學者提出利用信息化政策、技術,實施檔案數字化,能有效解決珍貴歷史實物檔案的保護問題。筆者認為,目前涉及的技術方式主要有三種: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與快速成型技術。

      3.1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又稱實景復制技術,是一種先進的現代測量繪圖技術,它對虛擬視景和模型生成實現了技術拓展,提供了簡化模型構造的可能。對于實物檔案而言,其工作原理是:儀器把激光脈沖發射到實物上,對其整體或局部進行多角度全自動高清度逐點測繪,通過記錄被測物件表面大量而密集的三維坐標信息(x,y,z)、RGB顏色信息和反色率信息,獲取它的線、面、體、空間等三維點云數據,以具有一定分辨率的空間點云圖來表達物體表面的采樣結果,然后經過點云處理及三維逆向建模,最終重建物件的真實視景世界。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顯著優勢是能深入到任何復雜的現場環境中進行作業,比較適合雕塑實體檔案的掃描數字化處理。雕塑的形狀比光潔的工業造型物件要復雜,存在大量的掃描盲點,如皺折的衣服紋理、彎曲的手臂內側等,用函數曲面來準確表達數據很困難,為了還原實物真實性需要保留表面坑洼的肌理效果,因此3D掃描技術在細節處理上能貼切反映物件原狀?,F在的三維激光掃描儀都是針對工業逆向技術開發的,常見的逆向工程軟件有Rapidform和Geomagic Studio,這類軟件因使用新一代運算模式,縮短了處理數據時間,對掃描品質有顯著改善。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當前應用面廣泛,在多個領域得到推廣,典型的例子有:美國斯坦福大學、華盛頓大學與Cyberware公司合作完成的數字化米開郎基羅計劃,該計劃使用激光掃描儀記錄了十座米開朗基羅塑造的大型塑像,包括著名的大衛像。經過三維激光掃描設備技術處理后,實物檔案形態由現實模擬信息轉化為虛擬數字信息,具備了一般數字信息的特征,如復制、保存、遷移、備份等,時空限制性減弱,傳播與利用通道拓展,便捷性增強,其價值得到更好實現與傳承。

      3.2 虛擬現實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又稱靈境技術(英文簡稱VR),是利用電腦模擬構造一個三維虛擬空間,生成具有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知的模擬環境,讓使用者如身臨其境般體驗交互式視景仿真和信息交流。它有三個關鍵特征:交互性(Interactivity)、沉浸感(Immersion)和想象力(Imagination),也就是“3I”特性。[3]VR技術不是一種單一技術,是綜合計算機圖形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人機交互技術、傳感器技術、立體顯示技術等多種科學技術構成的。它的實施過程包括四個方面:數據獲取、虛擬環境建模、實時三維圖形生成技術、立體顯示和傳感器技術。傳統VR中的視景生成辦法比較簡單,獲取數據是通過二維攝像(拍照)取景,再由電腦三維視景整合而成,仿真結果的逆向還原工作受到限制,缺少對物件原始數據的全面實測,數據與真實之間存在一定偏差。[4]上文提到的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能有效填補這一缺陷,使獲取到的點云數據切合物件真實性,以利于逆向反求工程的實施,因此,結合3D掃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的瓶頸得到突破與拓展,促使跨領域的推廣應用步入實質階段。VR技術作為一種前沿技術,在文物保護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如近年的“數字長城”、“虛擬紫禁城”等項目?;谔摂M的現實環境展示文物的方式能讓受眾得到真切的場景感受,是愛國教育、歷史教育、認知教育行之有效的辦法,對重要的國家文物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是文物開發延伸的一種先進技術手段。在技術不斷更新與成本逐漸下降的前提下,VR技術應用于檔案管理領域,用于保護實體檔案,特別是歷史價值大的實物檔案,是一種潛在可能,符合社會與科技發展的總體趨勢。

      3.3 快速成型技術

      快速成型技術(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 簡稱RP),是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興起的,利用材料逐層迭加堆積成型的原理來制造產品的工業制造技術,可以扼要歸結為“分層制造,逐層疊加”?,F時常說的3D打印技術,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典型代表。RP集合了數控技術、激光技術、機械工程、軟件技術和新材料等多學科于一體,是由CAD 模型直接驅動的快速制造復雜形狀三維物理實體技術的總稱。[5]它的基本過程是:由三維軟件平臺設計出計算機實體模型(CAD模型),根據工藝要求將其按一定規則進行離散(又稱分層), 把三維電子模型變成二維平面信息, 在微機控制下, 數控系統以平面加工的方式有序地連續加工出每個薄層并使它們自動粘接成型,得到一個三維物理實體。關鍵環節有:三維CAD造型、反求工程、數據轉換、原型制造、后處理等。[6]再者,CAD模型的獲取方式可結合上文所述,利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通過對物件進行多維度的立體色彩掃描,以獲得實體的點云數據,借助逆向反求工程,按照實際測繪重構曲面信息,建造CAD 模型??焖俪尚图夹g主要應用于制造工業,現時在文物復制修復方面也較常見,并逐步在醫藥、農業、文化等領域迅速推廣,特別RP典型代表3D打印技術,它因精度高、打印成本相對低廉等特點,受到各行業的青睞與關注?;跉v史原因,我國檔案管理部門積累形成了大量珍貴的實物檔案,有些幾近文物的價值,類似這種情況,利用3D打印技術對其仿真復制亦是保護思路的拓展。目前而言,3D打印設備、成型材料等價格仍較高,特別是成型材料價格高昂,當前研究的重點轉為材料方面的開發與應用,以探求降低其成本的方法?;诖?,利用RP制造實體檔案復制件的應用方式在短期內推行不符合現實需求,但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技術”,RP其效率性與優點是十分顯著的,它為未來科技發展提供了一種可行的研究方向,值得檔案部門的重視和關注。

      4 結語

      數字技術、3D激光掃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快速成型技術等高新科技的發展進步,為歷史檔案的仿真復制工作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選擇,尤其是數字技術,它使檔案在形式載體上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轉換為數字信息,這種新形態的出現標志著檔案事業發展的一種根本性轉變,檔案的管理不再局限于實際物件,同時也包括數字虛擬信息,這是對當前檔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思路與探索。如前文所述,多種高新科技的應用,亦可理解為對數字信息的深層次開發,無論哪種技術哪種檔案載體(紙質或實物),在復制工作開展前期,都要轉換為數字形態。

      總的來說,以數字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制作的仿真復制品,在效率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仿真效果與傳統方法制作的復制件比較,更為理想、逼真。目前,色彩管理技術、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應用于檔案的復制保護已經具備足夠的社會條件,可加以推行,但是由于技術成本偏高、技術環境不成熟等諸條件受限,把虛擬現實技術、快速成型技術應用于檔案實際工作,短期內存在一定困難,對于一些歷史因素復雜,社會經濟價值特別高的實體檔案,我們可在策略上做大膽的嘗試與技術創新,也是對檔案事業未來發展的探索與期待。

      【參考文獻】

      [1]欒寧麗,孫冀寧,劉敏華.數字影像技術在檔案(字畫)高仿真復制工作中的應用[J].數字與影像微縮,2011.3:1-2.

      [2]鄧羽.虛擬現實技術在實物檔案管理中的應用初探[J].蘭臺世界,2013,1(中):24-25.

      [3]王晨晨.虛擬現實技術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J].圖書館學研究,2011.10:33-37.

      [4]蔣定定,王長力,王玉菊.三維激光掃描與虛擬現實技術[J].電子世界,2012,10:30-31.

      [5]辜勇,刁燕,李偉.快速原型技術在考古工藝品修復與仿制中的應用[J].機械,2005.4:19-46.

      [6]牛愛軍,黨新安,楊立軍.快速成型技術的發展現狀及其研究動向[J].熱加工工藝,2008.5:116-118.

      [7]黃平.掃描技術在雕塑領域的運用[J].雕塑,2010.4:22-23.

      [8]李暉,吳祿慎.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虛擬現實中的應用[J].南昌大學學報,2007.9:239-242.

      【摘 要】高科技的發展為珍貴歷史檔案的復制保護提供了新的選擇,傳統復制方法面對技術的革新存在明顯不足與短板,以技術推動革新是檔案事業的發展大勢,目前,數字技術、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快速成型技術等高科技不斷發展成熟,被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為國家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盡管現時無法全部應用于檔案的實際工作,但技術優勢不應忽視,值得深入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檔案復制;
      數字技術;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
      快速成型技術

      On Replication and Protection of Valuable Historical Archives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Other High Technologies

      CHEN Yong-bin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Guangzhou Guangdong 510261,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ies provides solutions for replication and protection of valuable historic archives. Traditional method is of shortcomings in repli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s. Therefore, pushing forward innovation in archive undertaking by technology is the trend. At present, digital technology,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high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more and more maturely and been widely applied to many fields, bringing larg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o countries. Although, at current these technologies cannot be all applied into archive business, their advantag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with in-depth researches instead of being ignored.

      【Key words】Archive Replication;
      Digital Technology;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0 引言

      關于檔案的保護,特別是涉及具有重要社會價值與歷史價值的珍稀檔案保護的問題,除了檔案原件修復之外,往往會提到仿真復制這種技術保護措施。社會信息化、數字化的深入發展與廣泛應用,使檔案仿真復制對新技術的要求不斷增強,為了使檔案復制件呈現更佳更理想的效果,傳統復制方法不斷改進,結合了數字技術等高新科技手段,復制工藝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一般而言,較為常見的檔案形態有兩種,“紙質”與“實物”,而檔案仿真復制必須依據原件的實際形態(紙質或非紙質)、保存現狀,采取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進行復制,本文將結合目前數字技術、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科技特點,探討相關高新技術措施在不同類型檔案復制中的應用問題。

      1 檔案復制的意義與數字化的作用

      檔案的保護與利用,兩者關系密切又對立。利用檔案的時候,必定會對原件造成損害,這是客觀事實。檔案保管的最終目的是利用,并在利用中發揮其內在的社會價值,但是檔案的不可再生性及唯一性限制其目的,因此,采用仿真復制手段能一定程度彌補這一缺點,它免去原件在酸度、濕度增加的環境中受到腐蝕的風險, 提高了利用率,平衡了檔案保護與利用兩者的關系,延長了檔案原件的壽命。再者,檔案的仿真技術能為各類陳列展覽提供復制件,這是檔案開放的一個重要形式。檔案館或紀念館會根據情況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檔案作為歷史素材與歷史依據,是展覽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仿真復制技術, 對劃入展覽計劃的檔案原件進行仿制,用復制件替代展出,能避免對原件的損害,增強檔案實體保護,同時達到逼真的藝術效果??茖W技術在檔案仿真復制中的應用日益廣泛,逐漸成為檔案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這種應用方式可理解為以數字技術、虛擬技術等措施對檔案原件進行數字化處理,以數字形式再現原件,并采取科學的輸出技術仿真復制的過程。有兩個方面的優勢:

      1.1 增加檔案原件的安全性

      檔案的價值體現于應用,以數字形式再現原件,使檔案被間接利用,減少了原件受損、被盜的情況,特別是珍稀的歷史檔案原件,在展覽時若丟失或被盜,會給國家部門造成重大損失,數字形式再現原型,或者以數字形式為模板的仿真復制件作為展覽道具,能有效保護檔案實體安全。

      1.2 方便保存與遷移

      檔案經過數字化、虛擬化加工后便具備電子文件的數字信息特征,具有游動性、共享性、易操作性、復制性與遷移性等多種特性,且不受時空限制,有效存儲保護完整的檔案信息。對于沿海地區、地震或其他自然災害高發地區的檔案部門來說尤其重要。

      2 紙質檔案仿真復制策略

      傳統的紙質檔案仿真方法可分為臨摹、木刻水印、坷羅版印刷等,對檔案形態有針對性要求,如臨摹針對壁畫、油畫等繪畫種類,木刻水印針對中國畫與書法。由于復制成本高、生產周期長、效率低等因素影響,傳統的復制方法現已較為少用,或見于商業途徑,如榮寶齋利用其列入“部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木刻水印技術制作名人書畫復制件,作為藝術品銷售。相比較,運用現代數字技術、印刷技術制作的仿真件,因成本低廉、生產時間短、靈活性高、圖像效果好等優勢,備受推廣。數字仿真復制的主要環節包括:圖像采集、圖像處理、圖像輸出、后期加工及色彩管理五個方面。

      [1]色彩管理是復制過程的關鍵與核心。

      2.1 數字圖像采集

      數字圖像采集是指使用掃描或拍攝等手段,對檔案畫面進行高精度全真色彩數字化采集,將原件模擬信息轉換為數字信息的過程。它是整個復制工作的基礎步驟,采集圖像的質量直接影響下一個工作環節,特別是對于色彩要求高的紙質檔案(如繪畫)要選用專業掃描儀、高精度數字采集系統對其進行掃描處理,以保證采集圖像的效果與質量。

      2.2 數字圖像處理

      該環節是通過Photoshop、Indesign等專業圖像處理軟件,運用高端計算機設備對采集的數字畫面進行分析、調整、修正、銳化等處理,使數字圖像的色彩精度、細節表現貼近原件。按照數字化方法,可采取不同處理方式,如去污、清除、校正、修補、拼接等技術手段。為了保證圖像處理的精度與工作效率,圖像處理工作站的配置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質選配。

      2.3 數字圖像輸出

      是指使用專業的打印設備(打印機、噴繪儀等輸出設備)、打印管理軟件,把已處理的數字圖像輸出到不同形式載體上,再現檔案原貌的過程。數字圖像的輸出要把握處理好,輸出墨量控制、輸出介質選擇要切合原件實際需要,要按照圖像幅面大小,選用不同型號打印設備。

      2.4 后期處理

      復制工作的最后環節,是對打印輸出的仿真件做進一步加工細化處理,包括裁剪、磨邊、做舊、裝裱等辦法,盡可能使仿真復制件與檔案原件外貌保持高度一致,達到逼真效果。

      2.5 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是以色彩空間變化為核心的色彩控制技術,它通過色空間轉換來實現色彩逼真再現。色彩管理是數字技術在仿真復制應用中的關鍵核心環節,它貫穿了整個復制流程的色空間轉換,仿真工作要求色彩信息在圖像采集、處理、輸出過程中顏色保持一致,但是色彩在傳遞過程中涉及對色彩的表達方式不完全相同的軟硬件環境,因此要保持色彩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必須實施標準化管理。目前較為常用色彩管理軟件有ProfileMaker,它可創建和編輯優質、可靠的ICC配置文件,將色彩成像工作流程的各環節連接起來,有效實施色彩管理的參數控制,確保色彩精確一致,圖1。

      圖1 色彩管理控制

      3 實物檔案數字化復制策略

      實物檔案的概念一直以來存在不同的理解,有肯定說,也有否定說或折中說。擱置爭論點,在檔案實際管理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要面對檔案實物的存儲與保護問題。特別是一些歷史文化價值高的珍貴實物檔案,其狀態與性質甚至接近文物,對于這類檔案,使用數字化等高技術手段進行合理的復制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紙質檔案一樣,實物檔案同樣面臨保護與開發利用問題,由于其形成帶有一定的偶發性,以致收集的不確定與不可預知,檔案形態復雜多樣,有石膏、陶瓷、玻璃、金屬等多種復合材質,結構、體積、大小不一,給檔案的保管利用帶來一定困難與風險。[2]因此有學者提出利用信息化政策、技術,實施檔案數字化,能有效解決珍貴歷史實物檔案的保護問題。筆者認為,目前涉及的技術方式主要有三種: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與快速成型技術。

      3.1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又稱實景復制技術,是一種先進的現代測量繪圖技術,它對虛擬視景和模型生成實現了技術拓展,提供了簡化模型構造的可能。對于實物檔案而言,其工作原理是:儀器把激光脈沖發射到實物上,對其整體或局部進行多角度全自動高清度逐點測繪,通過記錄被測物件表面大量而密集的三維坐標信息(x,y,z)、RGB顏色信息和反色率信息,獲取它的線、面、體、空間等三維點云數據,以具有一定分辨率的空間點云圖來表達物體表面的采樣結果,然后經過點云處理及三維逆向建模,最終重建物件的真實視景世界。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顯著優勢是能深入到任何復雜的現場環境中進行作業,比較適合雕塑實體檔案的掃描數字化處理。雕塑的形狀比光潔的工業造型物件要復雜,存在大量的掃描盲點,如皺折的衣服紋理、彎曲的手臂內側等,用函數曲面來準確表達數據很困難,為了還原實物真實性需要保留表面坑洼的肌理效果,因此3D掃描技術在細節處理上能貼切反映物件原狀?,F在的三維激光掃描儀都是針對工業逆向技術開發的,常見的逆向工程軟件有Rapidform和Geomagic Studio,這類軟件因使用新一代運算模式,縮短了處理數據時間,對掃描品質有顯著改善。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當前應用面廣泛,在多個領域得到推廣,典型的例子有:美國斯坦福大學、華盛頓大學與Cyberware公司合作完成的數字化米開郎基羅計劃,該計劃使用激光掃描儀記錄了十座米開朗基羅塑造的大型塑像,包括著名的大衛像。經過三維激光掃描設備技術處理后,實物檔案形態由現實模擬信息轉化為虛擬數字信息,具備了一般數字信息的特征,如復制、保存、遷移、備份等,時空限制性減弱,傳播與利用通道拓展,便捷性增強,其價值得到更好實現與傳承。

      3.2 虛擬現實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又稱靈境技術(英文簡稱VR),是利用電腦模擬構造一個三維虛擬空間,生成具有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知的模擬環境,讓使用者如身臨其境般體驗交互式視景仿真和信息交流。它有三個關鍵特征:交互性(Interactivity)、沉浸感(Immersion)和想象力(Imagination),也就是“3I”特性。[3]VR技術不是一種單一技術,是綜合計算機圖形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人機交互技術、傳感器技術、立體顯示技術等多種科學技術構成的。它的實施過程包括四個方面:數據獲取、虛擬環境建模、實時三維圖形生成技術、立體顯示和傳感器技術。傳統VR中的視景生成辦法比較簡單,獲取數據是通過二維攝像(拍照)取景,再由電腦三維視景整合而成,仿真結果的逆向還原工作受到限制,缺少對物件原始數據的全面實測,數據與真實之間存在一定偏差。[4]上文提到的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能有效填補這一缺陷,使獲取到的點云數據切合物件真實性,以利于逆向反求工程的實施,因此,結合3D掃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的瓶頸得到突破與拓展,促使跨領域的推廣應用步入實質階段。VR技術作為一種前沿技術,在文物保護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如近年的“數字長城”、“虛擬紫禁城”等項目?;谔摂M的現實環境展示文物的方式能讓受眾得到真切的場景感受,是愛國教育、歷史教育、認知教育行之有效的辦法,對重要的國家文物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是文物開發延伸的一種先進技術手段。在技術不斷更新與成本逐漸下降的前提下,VR技術應用于檔案管理領域,用于保護實體檔案,特別是歷史價值大的實物檔案,是一種潛在可能,符合社會與科技發展的總體趨勢。

      3.3 快速成型技術

      快速成型技術(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 簡稱RP),是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興起的,利用材料逐層迭加堆積成型的原理來制造產品的工業制造技術,可以扼要歸結為“分層制造,逐層疊加”?,F時常說的3D打印技術,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典型代表。RP集合了數控技術、激光技術、機械工程、軟件技術和新材料等多學科于一體,是由CAD 模型直接驅動的快速制造復雜形狀三維物理實體技術的總稱。[5]它的基本過程是:由三維軟件平臺設計出計算機實體模型(CAD模型),根據工藝要求將其按一定規則進行離散(又稱分層), 把三維電子模型變成二維平面信息, 在微機控制下, 數控系統以平面加工的方式有序地連續加工出每個薄層并使它們自動粘接成型,得到一個三維物理實體。關鍵環節有:三維CAD造型、反求工程、數據轉換、原型制造、后處理等。[6]再者,CAD模型的獲取方式可結合上文所述,利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通過對物件進行多維度的立體色彩掃描,以獲得實體的點云數據,借助逆向反求工程,按照實際測繪重構曲面信息,建造CAD 模型??焖俪尚图夹g主要應用于制造工業,現時在文物復制修復方面也較常見,并逐步在醫藥、農業、文化等領域迅速推廣,特別RP典型代表3D打印技術,它因精度高、打印成本相對低廉等特點,受到各行業的青睞與關注?;跉v史原因,我國檔案管理部門積累形成了大量珍貴的實物檔案,有些幾近文物的價值,類似這種情況,利用3D打印技術對其仿真復制亦是保護思路的拓展。目前而言,3D打印設備、成型材料等價格仍較高,特別是成型材料價格高昂,當前研究的重點轉為材料方面的開發與應用,以探求降低其成本的方法?;诖?,利用RP制造實體檔案復制件的應用方式在短期內推行不符合現實需求,但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技術”,RP其效率性與優點是十分顯著的,它為未來科技發展提供了一種可行的研究方向,值得檔案部門的重視和關注。

      4 結語

      數字技術、3D激光掃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快速成型技術等高新科技的發展進步,為歷史檔案的仿真復制工作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選擇,尤其是數字技術,它使檔案在形式載體上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轉換為數字信息,這種新形態的出現標志著檔案事業發展的一種根本性轉變,檔案的管理不再局限于實際物件,同時也包括數字虛擬信息,這是對當前檔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思路與探索。如前文所述,多種高新科技的應用,亦可理解為對數字信息的深層次開發,無論哪種技術哪種檔案載體(紙質或實物),在復制工作開展前期,都要轉換為數字形態。

      總的來說,以數字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制作的仿真復制品,在效率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仿真效果與傳統方法制作的復制件比較,更為理想、逼真。目前,色彩管理技術、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應用于檔案的復制保護已經具備足夠的社會條件,可加以推行,但是由于技術成本偏高、技術環境不成熟等諸條件受限,把虛擬現實技術、快速成型技術應用于檔案實際工作,短期內存在一定困難,對于一些歷史因素復雜,社會經濟價值特別高的實體檔案,我們可在策略上做大膽的嘗試與技術創新,也是對檔案事業未來發展的探索與期待。

      【參考文獻】

      [1]欒寧麗,孫冀寧,劉敏華.數字影像技術在檔案(字畫)高仿真復制工作中的應用[J].數字與影像微縮,2011.3:1-2.

      [2]鄧羽.虛擬現實技術在實物檔案管理中的應用初探[J].蘭臺世界,2013,1(中):24-25.

      [3]王晨晨.虛擬現實技術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J].圖書館學研究,2011.10:33-37.

      [4]蔣定定,王長力,王玉菊.三維激光掃描與虛擬現實技術[J].電子世界,2012,10:30-31.(下轉第349頁)

      (上接第217頁)[5]辜勇,刁燕,李偉.快速原型技術在考古工藝品修復與仿制中的應用[J].機械,2005.4:19-46.

      [6]牛愛軍,黨新安,楊立軍.快速成型技術的發展現狀及其研究動向[J].熱加工工藝,2008.5:116-118.

      檔案掃描工作計劃范文第5篇

      一、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數字化的意義

      1、實現了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的實時跨地域查找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主要是滿足公積金管理機構日常業務數據查詢服務、逾期訴訟服務和數據分析服務,對規避、化解住房公積金貸款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些利用目的使得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利用具有頻率高、利用時限性強的特點,而檔案利用的時限性與檔案數量的膨脹性矛盾給庫房檔案調閱利用增加了壓力,手工調閱原件的傳統利用手段,難以滿足利用者的利用需求。而檔案數字化很好地解決了這一矛盾,利用者不再礙于原件利用的局限,檔案查閱利用不再受時間、地點限制,實現了多次、重復利用,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的所屬管理部門和營業網點可以實時在線瀏覽和查閱,檔案利用方便、快捷、高效。

      2、有利于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的長久安全保管。隨著近幾年房價的迅猛上漲,住房公積金貸款金額上調,貸款年限增長,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的保存年限也隨之變長。通過直接查閱掃描件,可以減少原件調閱對檔案造成的損害,防止檔案原件利用過程中的散落、遺失、涂改和更換,同時以光盤等載體方式備份,可應對突發意外所造成的損失。

      3、有利于推進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的檔案信息化建設。檔案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檔案工作的方方面面,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作為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的一項重要檔案,實現檔案數字化掃描能夠加快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檔案信息化整體建設的步伐,同時,檔案數字化作為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建立檔案全文數據庫和檔案目錄數據庫,能夠為檔案信息化整體建設提供寶貴經驗。

      二、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數字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1、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基礎工作不健全。規范化是檔案數字化工作的基本要求。當前,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的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整理狀況參差不齊,基礎不一,很多地方缺少科學規范的檔案收集要求和整理歸檔標準,檔案整理質量不高,統一管理水平低,這直接影響了檔案數字化掃描工作的開展。

      2、數據安全缺少技術保障。安全是檔案數字化工作不能突破的一道防線,數據安全直接受技術水平和技術手段的影響,需要配備過硬的軟件、硬件設施和專業的技術維護人員。隨著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入侵與反入侵的技術較量日益激烈,如何確保數據的安全、可靠,成為檔案數字化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3、缺少統籌規劃。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的數字化工作是涉及到檔案部門、信息技術部門、利用部門的一項綜合性工程,從檔案數字化平臺的建設、應用到維護,需要各方共同參與,統籌考慮,全面規劃,軟硬件齊下。很多公積金管理機構在開展檔案數字化掃描時,把檔案數字化掃描當成一蹴而就的工作,只著眼于當前,缺少長期規劃和統籌安排,尤其是軟件、硬件環境搭建與公積金業務系統的兼容性等方面欠缺考慮,或者是在開發設計時只考慮了檔案部門的管理需要,忽視了與管理部及營業網點的溝通,缺少對業務利用部門多層次利用需求的考慮,導致事倍功半,掃描成果難以有效利用。

      4、檔案人員信息化素質不高。檔案數字化對檔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很多公積金管理機構的檔案人員都是兼職,專職檔案人員少,檔案工作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階段,檔案信息化意識淡薄,檔案信息化知識欠缺,這些使得在檔案管理中難以從檔案信息化工作的角度去開展工作,給檔案的數字化工作增加了難度。

      三、住房公積金檔案數字化應把握的重點內容

      1、以一筆住房公積金貸款業務形成的檔案資料為立卷單位進行掃描,保持單筆借款人貸款檔案資料的完整性和獨立性。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按“單筆貸款”為一個案卷立卷,因此在掃描時應保持單筆貸款檔案資料的獨立性。

      2、制定規范,明確標準。這是保證掃描質量的重要步驟,包括整理標準規范化和圖像掃描技術規范化兩方面。整理標準規范化是指掃描前需制定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規范化整理操作規范,包括著錄格式、目錄格式、文件排放順序、編頁方式、拆裝方法、文本類型即原件與復印件的區分,重復件、多余件的識別與剔除,卷內文件目錄與檔案實體的一致性等,這些內容都必須在掃描工作開始前進行規范、核查并實施。

      掃描技術規范化主要是為了確保掃描電子圖像的完整、清晰、無誤,保證圖像和檔案實體的一一對應,圖像掃描技術規范主要是明確掃描方式、掃描色彩模式、掃描分辨率、存儲格式等。

      3、確定索引信息。索引信息的選擇直接影響到掃描成果的檢索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索引信息應具有通用性和開放性,能夠滿足公積金貸款管理機構各相關部門的多種需要,索引信息可以從借款人信息和檔案目錄信息兩個角度綜合考慮,一方面以檔案編號、借款申請人證件號、借款申請人姓名等惟一性信息項目作為索引信息,檢索一筆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全部檔案資料。另一方面可以以檔案中留存的固定文件名稱建立索引信息。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根據房屋性質的不同,形成的檔案材料雖存有部分差異,但仍存在大量的同類歸檔文件,如貸款委貸合同、委托貸款通知單、還款賬戶確認書、電話委托服務協議、用于還款的銀行卡或存折、借款申請表、借款合同、購房合同等,這些共同材料可以作為索引信息,以滿足查找多筆檔案中某一種文件的利用需要。

      4、做好掃描系統與其他相關系統的順利對接。由于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數量多,動輒上萬筆,掃描工作多是外包給專業的掃描公司來完成,因此存在不同系統的對接問題。對數據信息而言,可以通過檔案編號、借款申請人證件號、借款申請人姓名等關鍵項進行數據匹配,在檔案管理系統及公積金貸款業務系統設立全文瀏覽模塊,共享全文數據庫,檔案部門及各營業網點的業務人員可以在各自的操作系統中使用全文數據。針對全文數據安全,應采用先進的信息安全技術,主要包括防火墻技術、攻擊檢測技術、虛擬專用技術和數據恢復技術等。同時,制定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數字成果安全利用與管理的相關措施,建立身份認證,設定用戶角色和訪問權限,進行訪問控制,通過技術手段避免全文數據在各應用系統遭到人為或非人為的破壞、更改或泄漏。

      5、重視掃描過程控制。住房公積金貸款檔案的數字化從工作流程上主要有檔案出庫、檔案清點、接收、組卷、檔案整理、檔案掃描、排序索引、質量檢查、裝訂還原、圖像上傳歸檔、檔案回庫。對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審查,責任落實到人。在檔案提檔、歸檔環節認真清點登記;接收環節做到檔案有序存放;整理環節嚴格按照操作規范整理檔案,案卷內文件有序拆裝,目錄頁文件按序統一排放;掃描環節應保證案卷內文件歸檔正確,杜絕串檔,保證掃描圖像規整清晰;嚴把質檢環節,檢查原始檔案的完整性、裝訂是否合格、文件的排放順序等,確保原始檔案的完好無損。

      6、加強監管。檔案數字化是一項集信息、技術于一體的工作,需要公積金管理機構下檔案部門、信息技術部門與外包公司的緊密合作,加強掃描各階段的監督管理對保證掃描質量和掃描工作的順利完成非常重要,應引入掃描項目負責人聯絡制度和項目管理例會制度,明確聯絡對象、聯絡方式和職責內容。通過項目管理例會,履約各方溝通情況、交流信息、協調處理和研究解決存在問題,項目例會主要把握四方面內容,一是當前掃描進展情況;二是對以前發現的問題,報告處理結果;三是根據需求方的最新要求討論形成決議;四是匯總相關方需要協作解決的問題。通過建立項目監督管理制度,達到最終的掃描目標。

      7、提高檔案人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檔案數字化要求檔案人員必須與時俱進,要用檔案信息化知識武裝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檔案人員要適應信息技術和檔案事業的發展, 抓好知識的更新、引進和消化,要學會利用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對檔案信息進行存儲、檢索和開發利用,檔案管理部門要加大對檔案人員的信息化管理培訓力度,加快檔案人員知識結構的變革,多途徑、多層次地培養人才,如此才能適應檔案數字化工作的需要,保障檔案數字化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馮惠玲、張輯哲:《檔案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76~77頁。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