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作文范文第1篇我的眼里充滿著渴望,也充滿了絕望。我甚至痛恨上帝,痛恨上帝對和平不忠,對人類不仁,我也痛恨戰爭,痛恨和平,也開始痛恨世界上每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同時也包括我。我的心碎了,戰爭已經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科幻小說作文【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科幻小說作文范文第1篇
我的眼里充滿著渴望,也充滿了絕望。我甚至痛恨上帝,痛恨上帝對和平不忠,對人類不仁,我也痛恨戰爭,痛恨和平,也開始痛恨世界上每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同時也包括我。
我的心碎了,戰爭已經完完全全冰凍住了我的心靈,我像棵孤獨而又枯黃的野草,沒有靈魂,沒有觸動。
一
我沒有方向地一直走,我并不在乎我將再去何處。
默然間,我來到一座城前。透過細細的雨簾,我隱約看見城內有人打著傘走動。
這時我才明白,多年來魔國殘酷的侵略,并沒有奪走所有人的生命。
我木然的呆立在那兒,有股進城看看的沖動。
一個龐大的陰影正罩籠著我。一只巨大的鳥從我頭上掠過,我就站在大鳥翅膀之下。
從大鳥上跳下一個年紀與我相仿的女孩,她比我高出半個頭。她拿出一把小巧的雨傘給我,微笑說:“擋雨用吧!”很亮的聲音,像音樂。
她跨上大鳥飛遠了。我舉雨傘,一邊向城里走,一邊尋找遺失的自已。
過了一會兒,我眼中的一切漸漸模糊了,漸漸消失了……
后來,我仿佛感覺到了淡淡的溫暖……
后來,我仿佛回到了不諳世事的年紀。6歲的夏夜,卡特哥哥教我看星空,麗恩姐姐向我述說著童年的故事,雷特弟弟趴在我的肩上熟睡,麗思妹妹在我身旁興奮的跳來跳去。這些又開始離我遠去了……我的知覺消失了……
二
自從白色床上醒來后,我就認識了一張張微笑的面孔。
那個扎著馬尾辮的小女孩叫夢;
肩上趴著一只波斯貓的男孩叫瀚;
有著披肩長發的女孩叫楠;
頭發長得遮住臉的男孩叫劍;
有會說話的眼睛和櫻桃小嘴的女孩叫粉;
幾絲劉海垂在額頭的男孩叫翼;
而那天在城門外對我微笑的女孩叫林。
可愛的粉,從她那櫻桃小嘴里飛去出美妙的音樂,她唱著歌:陌生人,/我知道你來自哪里,/是的,那個遠方。/那里美麗嗎?/是充滿和平,/還是充滿戰爭?/是的,/我知道,/你要說什么。/加入我們吧!/加入屬于你我的天堂,/和魔國作最后的戰斗!/有了你,/這兒更加有了力量。/天堂,/天堂,/它是和平的象征,/擁有天堂,/擁有圣域,/擁有朋友,/擁有和平,/擁有幸?!?/p>
“如果你需要幸福,那么,這個水晶音樂盒送給你,它會為你帶來幸福的?!卞?,作為魔法師,把一個象征著天堂的水晶音樂盒送給我。
翼說:“加入我們吧!和魔國作最后戰斗!好嗎?”
我有些猶豫,過了許久,“好吧!我加入你們!和魔國作最后的戰斗!”
三
這幾月以來,我和瀚他們攻下了了許多被魔國占領的后莊,從魔國的魔爪中救出了一條又一條的生命。
現在,我們和魔國持續戰斗二十多天了,我也已經二十多天沒和合眼了,血絲遍布了我的眼球。
終于……終于……敵人被趕跑了,人們再次向我們致謝,我也已合上了眼,昏過去了……
翼說我只是過度疲憊而引起的昏迷,但已休息了幾天了,可以出去活動一下。
我和翼走到了山谷,憂傷的聲音在山谷回蕩著,是瀚在唱:“未盡的緣分,來生續,你要等我……”
“瀚怎么了?”我抑郁地問翼。
翼說:“她叫幻,你來前不久,她剛被魔國國王弗力扎殺死了……”同樣抑郁的回答。
我清楚這種痛苦,我不敢再面對這樣的畫面,趕忙騎皇多(劍給我的大鳥)離開了。
沒過多久,我就和翼走散了。
我駕駛著皇多來到了長馬山脈上空。
這時一個身影從我眼里迅速閃過,是林!她來干什么?
我疑惑的呆在那兒。
這時,從遠方飛來兩只黑色的禿鷹,從禿鷹上跳下來兩個人,從他們的服飾看來,他們是魔國派來的?!肮?,走吧!”他們
林與他們乘著大鳥,消失在夜幕中。
我騎著皇多隨去。
原來林是魔國的公主。
林欺騙了所有人。
林進了宮殿,我也回到了那片曠野。
四
明天,圣魔之戰就要開始了。我們能贏嗎?楠問劍。我們能贏,一定能。我聽見劍是這樣回答她的。
我們能贏!一定能??!
五
人們唱《為和平而戰》打開了城門,迎接魔國的到來。
為和平而戰!為和平而戰??!為和平而戰?。?!
六
戰斗開始了。
我騎著皇多沖上前去。我看見前方,夢的馬尾被風吹亂了,他在一片喊殺聲中揮舞著劍。粉也一改平日溫柔,努力地前進著。楠和翼并排在一起,砍下了無數只黑色的禿鷹,和無數個魔怪的頭顱……瀚和劍帶領著隊伍殺在最前頭。我也舉起了劍……
劍砍倒了一個又一個惡魔,伴隨著聲聲瘋狂的喊叫。
瀚倒下了,連同他的巨鳥索羅,一起墜落下去。我降落在他身旁,叫著他。他吃地睜開眼睛,微笑著,凄楚地說:“我……我看見……幻……幻了,”接著,永遠閉開了眼睛。
我緩緩地站起,騎著皇多在上空盤旋著,用箭射死了無數個魔怪。
夢揮舞著劍,向魔王弗力扎砍去。血從她胸出,一支箭射進了她的心臟,夢無言的倒下了。
我的皇多逝了。我奮力沖向魔,瘋狂地砍著……
血,眩目地出現,人,一個接一個在我身旁倒下,我憎恨魔怪和敵人。
血也從我的口中噴射而出,一支魔箭射穿了我的胸膛,我倒下了……
七
想到了倒在惡魔屠刀下的翼,隨他而去的粉,與幻團聚的瀚……
我堅持了好久,直到廝殺聲漸漸遠去,只剩下戰爭的殘骸,尸橫遍野。
“我……我們……贏了……”林費力地爬到我的身邊,一把劍了他的胸膛,我見那把劍上寫著“魔國之王弗力扎”難道她親手殺她的父親?
“戰爭……再……也……不會……有了……嗎?”我說。血還流著,浸透了沙礫。
“永遠……不……會有了……”林說。
科幻小說作文范文第2篇
“那童年的希望是一臺時光機,你我翻滾過的榻榻米味道熟悉……”伴著動聽的歌聲,我進入了美好的遐想。假如給我一臺時光機,那該多好啊。
假如給我一臺時光機,我想飛回到上世紀的七十年代。那時候,爸爸和我一樣還在上學??墒怯捎谀菚r候國家貧困,物質缺乏。爸爸經常要餓肚子。你看,那時候的爸爸多瘦啊,由于缺乏營養,臉顯得蠟黃蠟黃的。但坐在教室里的他,依然精神抖擻,雙眼緊盯著黑板,認真的聽老師講課。因為他知道,只有讀書,才能使國家擺脫貧困,使國家富強,使人民幸福。假如給我一臺時光機,我一定要將家里所有的巧克力,糖果,糕點都帶過去給爸爸吃,讓他補充營養,我還要幫爸爸砍柴,幫爸爸喂豬,把爸爸干各種各樣的活,減輕爸爸的負擔。
假如給我一臺時光機,我先飛回到1991年的10月23日的湘橋區人民醫院的產房。因為在那一天,我出世了。我站在婦產科門前看到,那里站了好多人。咦,那個人是外公,那個人是奶奶,在門口踱來踱去的是爸爸,他們臉上都流露出緊張的神情。他們那時候是那么的年輕,可以因為歲月的洗禮,現在已經變老了。這時,只聽見“哇”的一聲。哦,我出世了。所有的人都歡呼雀躍,他們從護士手中接過這個剛剛誕生的小生命,熱淚盈眶???母親整個人已經虛脫了,但蒼白的臉上依然掛著幸福的微笑??吹竭@個場面,我不禁淚流滿面,我不顧一切的向人群大喊“放心吧,這個孩子不會讓你們丟臉,他會是你們的驕傲,他會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假如給我一臺時光機,我想飛回到2008年的美國。因為在那一年金融危機爆發了。我想要告訴:“那些銀行家,不要再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制造房地產泡沫了,你們這是玩火自焚,你們為了眼前小小的利益,不顧將來大大的災難。你們知道嗎?你們會釀造出一場大危機,許多人會因為這場災難失去自己的財產,甚至失去自己的家庭,所以,請你們停止這種違法的行為……”
假如給我一臺時光機,我想勸人們停止戰爭,想要讓人們停止破壞環境,想要勸那些迷途的孩子早點回家,因為父母還在期盼著你們回家。然而,幻想固然美好,未來卻更為重要,讓我們懷揣這些美好的想象,上路吧。
科幻小說作文范文第3篇
中國風味
論及臺灣科幻文學,必然要提張系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張系國的創作觸角逐漸延伸至科幻文學領域,在此后的二十年里出版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星云組曲》、《夜曲》,長篇小說《城》三部曲等。張系國當時遠赴美國留學、教書,與臺灣分隔的地理空間轉化為他思鄉、懷舊的情懷,延展到他筆下的未來世界中去了,而他亦指出,中文科幻小說想要有所突破,就需要和水滸、紅樓這種中國人需要的元素相結合。評論家的觀點是,張系國這時期的大部分作品,可視為“科幻小說中國化”美學理念的一項嘗試。同時,科幻文學界開始重視“中國結”、“中國風味”在科幻小說藝術領域的價值問題。
帶有中國風味的科幻小說,在臺灣最早多見于倪匡的作品中。當西方早期的科幻作品流入臺灣市場,其冰冷的未來感和生硬的悲慘感影響了一批科幻小說愛好者,并讓其中的科幻作者產出同樣類型的科幻作品。同時,這類科幻作品也帶來負面的影響:很多讀者因其冰冷和生硬而怯步,甚至錯以為所有的科幻小說都帶有這樣的特質,這也是科幻文類在讀者中難以大力推廣的重要原因之一。倪匡此時開辟出新的路徑,讓科幻故事發生在一個古董店或者現代商場等具體的地點,這些場景和故事與普通讀者之間的距離更近,讓作品吸引大量擁躉。而倪匡式的科幻書寫方式同樣影響這一批科幻迷們,蘇逸平便是例子。
對蘇逸平這樣的科幻小說作家來說,在寫作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常常想到一個不錯的故事題材,但一講出來,一定會被告知這個已經在很多本科幻小說里寫過了,科幻的點子好像總能在其他地方與他人的想法撞個滿懷。更要命的是,當他自己是科幻小說作家時,他們會說“我不看科幻”,并在后面再加上一句“不過我看倪匡的”。這件事給他很大的震撼與啟發:既然倪匡式的科幻作品大家喜歡,那就寫這種類型的小說好了。近十來年,他發現中華文化中不少被遺忘的智慧里,隱藏著華文科幻的一條康莊大道。當西方科學橋段都用磬于科幻小說的時候,屬于中國文明的科學軌跡是一個西方人沒有機會碰觸的浩瀚寶庫。他說:“身為華文科幻小說家也是幸運的,因為如果大家都有巨人肩膀可以站,中國文化這個巨人肩膀比別人更高大更廣闊?!?/p>
在蘇逸平的作品中,中國風味不再局限于“發生在中國的故事”或者是“與中國有關的元素”,現在他計劃運用中國獨有的文化元素,例如玄學、易經作為基礎,去探索中國古代的這些神秘文化與現代科學如何銜接的問題,比起早前他將上古神話寫成有趣的科幻小說模式,前者有更強大詳盡的資料做背景。蘇逸平先仔細地設了一個靶,接著馬不停蹄地準備弓箭了。并且,對于歷代智慧結晶的玄學,他十分看好它作為科幻小說中的意念元素。
臺灣科幻小說的重要先驅之一――黃海,也是中國風味的代表之一。這位“臺灣和大陸寫作科幻小說最勤的一個人”,通過科幻小說評論家蘇恩文對科幻的定義(“認知的陌生化”)總結出一個通俗的說法,即超現實合理化。這一說法除了清晰定義了科幻文學,也為長久以來難以撇清關系的科幻與奇幻做了區分:奇幻小說不需對超現實進行合理化的解釋。這一定義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全面詮釋,最具代表性的是包括《鼠城記》、《最后的樂園》、《天堂鳥》的“文明三部曲”,此三部曲中,明顯承載著中國人為萬世開太平的道德觀,黃海試圖為中文科幻小說創作主軸與方向找出一條可行之路的用心略見一斑。他始終認為科幻小說要在臺灣生根茁壯,就必須“本土化”,而且是以中國為本的“本土”,中國“在地”的歷史經驗、生命哲學、價值體系都是應該被傳達和應用的。
劇本的前景
2011年11月,黃海受邀前往成都參加“第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頒獎典禮。此間,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臺上接受掌聲鮮花的是科幻小說作家,臺下卻滿是電影和電視制作人。諸位制作人的意圖很明確:第一時間在獲獎作品中取得題材。黃海指出,科幻的敘述方式除了文字本身,還有圖畫、影像,這是必然的也是可喜的,一方面科幻因此有了新的媒介傳遞方式,能讓閱聽大眾更普遍接觸科幻,另一方面,新的科幻文學表達方式也應運而生,這就是科幻劇本。
當遠離了二三十年前主要靠書本紙張傳遞信息的時代,更遠離了科幻三大師的科技大爆發時代,人們批量地接受聲光電閃般的資訊,科幻的呈現方式應隨之變化。蘇逸平的觀點與黃海不謀而合,他認為,在目前新生代作者作品由于市場原因,質與量大體都次于前輩的情況下,科幻文學想要走得更遠,關鍵在于不一定要在小說上開花結果,還可以在其他媒介上出現?!翱苹帽旧淼木襁€是很有市場的,閱讀只是眾多信息資訊的一部分,如果大家不愿意再閱讀,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扮演書童,把好的東西過濾進來,轉譯、改編成他們易于接受的模式?!边@就像“寫新詩”熱,很多人看新詩沒有空間,就轉到音樂界填寫歌詞,得到很大利益和成功(被廣泛傳唱的歌詞也算是新詩的話,某種程度上說,這本身是一種成功)。所以科幻小說轉譯成劇本或許能成為科幻作者新的出發點。在兩岸華文市場,幾乎所有電影形態都可以與西方并駕齊驅,只有科幻遠遠掉隊。在蘇逸平看來,在未來十年,會有大量的電影從業人回去追逐好的科幻電影劇本。
科幻小說作文范文第4篇
從統計表可以看出一些科幻圖書出版市場的總體趨勢。自2011年“三體”走紅,科幻迅速成為出版業的熱詞;
從2012年開始,科幻類圖書總數已經連續三年超過100種,2012年更是高達175種之多;
而“科幻出版熱”具體體現在四個“多”:叢書策劃多、舊作翻新多、個人合集多、版權引進多。
1.2012年的原創圖書就包括了“中國科幻名家名作大系”和“新世紀科幻作品精選”兩套大型叢書,占到了100種中的30種之多。2013年和2014年也不乏“奇點科幻叢書”“中國科幻名家獲獎佳作叢書”和“香港科幻巡禮”這樣的大型書系。除了這些同時推出的大型書系,很多出版者會將分期出版的原創或引進圖書冠以統一的名稱,力圖打造一個持續性的科幻圖書品牌。例如,新星出版社的“幻象文庫”、百花文藝出版社的“科幻文學館”、重慶大學社的“星云書庫”、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水木科幻”、人民郵電社的“時光幻象”等,當然更不用提《科幻世界》老牌的“中國科幻基石叢書”和“世界科幻大師叢書”。
2.在科幻驟熱的當口,出版界發現沒有足夠的科幻作者和新作品資源可以抓,就只有舊作翻新和制作合集。比方說,2012年原創科幻長篇單行本看似有60種之多,但其中一多半是長篇舊作的再版。另外,在這幾年里,稍有知名度的科幻作者幾乎都出版了自己的個人選集,有的還不止一本(例如四年里王晉康的個人選集有十幾種之多)。這一方面是科幻圖書熱潮的一個有力旁證,但反過來也凸顯了中國本土科幻作者創作力匱乏的無奈現實。
3.面對匱乏的本土資源,也有不少出版者力推引進科幻圖書。自2012年開始,引進科幻圖書總量連年高企,其中包括了大量或經典或暢銷的國外科幻作品,為國內科幻讀者送上一道道饕餮大餐,比如讀客文化的“全球頂級暢銷小說文庫”先后引進了阿西莫夫、克拉克、勒古恩、西蒙斯、吉布森等名家經典。
接下來具體看2014年的科幻圖書出版。進入“后三體時期”的第四年,科幻圖書出版――特別是在原創圖書方面――已呈現出后繼乏力的趨勢。其原因很簡單,舊力已盡,新力未生。前兩年每年近100種原創科幻圖書的盛景畢竟只是虛像(且不說對讀者而言這是不是涸澤而漁),本土科幻作者和創作力同時匱乏注定了整個原創科幻圖書這塊盤子的大小是有限的。
2014年值得推薦的科幻原創長篇單行本包括王晉康的《逃出母宇宙》(四川科技出版社)和遲卉的《偽人2075?意識重組》(長江文藝出版社)。前者讓王晉康拿到了創紀錄的第18次銀河獎,后者為遲卉在最世文化主辦的“文學之新Ⅲ”競賽中贏得了亞軍的佳績。另外,2014年值得一提的原創圖書還包括世界華人科幻作家協會策劃、遼寧少兒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科幻名家獲獎佳作叢書”10種、科普出版社出版的“香港科幻巡禮”5種、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劉慈欣最新作品集”2種,以及童石公司策劃的“星紀元”游戲配套小說10種。
與原創圖書的乏力相比,引進圖書這塊依舊保持不錯的勢頭,這得益于科幻世界、讀客、新星、果殼、最世等出版方在引進國外科幻版權這部分的持續努力和投入。畢竟英美日等國科幻經典眾多、新作不斷、市場發達,其龐大的體量規模足夠我們引進消化很多年?!犊苹檬澜纭返摹耙曇肮こ獭本瓦B續做了十余年,先后引進了200余種圖書。2014年引進圖書的亮點還有:“海伯利安”四部曲、“新日之書”四部曲、阿西莫夫經典作品2種、伊藤計劃作品2種、斯卡爾齊的《紅衫》、劉宇昆的《思維的形狀》、“上帝之速”三部曲、“分歧者”三部曲、“銀河英雄傳說”套裝,等等。
科幻相關圖書方面,2014年最搶眼的當屬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地平線未來叢書”6種,其中包括有劉慈欣、韓松、吳巖等知名科幻作家的非小說隨筆選集,對深入了解他們的科技觀和科幻創作觀非常有幫助,值得科幻讀者和研究者收藏。
2015年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任何2014年的科幻回顧都不能避開“星際穿越”“三體電影”“中國科幻電影”這樣的關鍵詞。11月12日,好萊塢科幻大片《星際穿越》在內地上映并引爆票房;
11月11日,《三體》英文版在美國上市;
11月20日,中影項目推介會公布劉慈欣三部作品(《超新星紀元》《微紀元》《流浪地球》)的電影改編計劃;
11月21日,北京師范大學宣布首招科幻文學方向博士;
11月27日,游族影業正式宣布斥巨資投拍《三體》電影系列;
12月10日,郭敬明科幻新片《未來未來》劇本立項。這一連串事件引發了媒體有關“國產科幻片”的熱烈討論。雖然一部像樣的成片還沒看到,但在歷數了或大或小的科幻片項目后,許多人都驚呼:剛剛到來的2015年將會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科幻片”成為影視圈的新熱點,這個現象早有預兆,并不令人意外??苹萌碗娪叭﹄p料資深人士電子騎士(嚴蓬)就曾說:“從愛情片、喜劇片到公路片、恐怖片,這些賺錢的類型國內導演都玩了一遍,就??苹闷@塊蛋糕了。強烈的市場需求就在那里,不管是投機性的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總會有人來吃這塊蛋糕的?!?/p>
一頭是由“三體”引發的“科幻出版熱”,另一頭是由科幻片高票房引發的“科幻影視熱”,兩股熱流交匯之下帶來了很有趣的現象。一方面,《三體》作者、公認的科幻第一人劉慈欣毫無疑問成為熱潮的中心焦點。他一面手拿數個文學獎項、上榜“作家富豪榜”,一面又參與多部科幻影視劇策劃(包括他自己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另一方面,往寬里說,中國的科幻文學和影視有了一次結合的契機,而此種結合也許將成為“中國科幻文化產業鏈”成型的起點。
另外再列舉幾個劉慈欣和《三體》以外的例子。首先,據《科幻世界》副總編姚海軍透露,目前已經有20多本科幻小說的版權賣出,其中大多數是知名作家的作品。其次,天津微像文化公司連年贊助銀河獎,舉辦“微像發現獎”,一系列動作均劍指科幻影視游戲改編。再次,大千陽光公司簽下韓松的《紅色海洋》,有意將其改編成CG動畫電影。最后,最世文化陸續簽下陳楸帆、寶樹、飛氘、遲卉、程婧波、陳茜等年輕科幻作家,并毫不掩飾其布局意圖在于打造一條科幻文學出版影視產業鏈,上下游進行無縫對接。
諸如此類的消息紛至沓來,讓習慣了“寂寞開無主”的科幻圈諸君禁不住心神蕩漾――莫非科幻即將踏上市場化、大眾化的康莊大道?莫非我們心心念念的“科幻文化產業鏈”就要形成?在對這個問題做出回答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科幻界念念不忘的所謂“科幻文化產業鏈”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打造中國的科幻文化產業鏈。
科幻產業鏈,“鏈鏈”不忘,必有回響?
產業鏈是指在某一個劃定的產業范圍內,各產業部門/企業之間存在上下游關系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游環節向下游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游環節向上游環節反饋信息。上下游產業部門可以獲得集聚效應,創造1+1>2的產業價值增值。舉大家熟悉的科幻案例,一本科幻小說改編成動畫,就形成了一條簡單的圖書出版(上游)和動畫制作(下游)兩個部門之間的產業鏈,上游向下游提品作為其“原材料”(科幻故事),下游反饋信息至上游(如促進小說銷售、給作家提供續集意見)。從產業鏈,到文化產業鏈,再到科幻文化產業鏈,這是一個不斷縮小產業范疇的過程。根據科幻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不同類型,我們可分出不同的科幻文化產業部門,這些部門之間的溝通和集聚就形成了“科幻文化產業鏈”。
(1)出版類(以文字為核心)――科幻圖書、雜志、有聲小說、電子書
(2)影視類(以影像為核心)――科幻漫畫、動畫、電影、電視
(3)服務類――科幻藝術品展覽、主題公園、舞臺表演、設計(平面、服裝、建筑等)
(4)其他類――科幻電子游戲、桌面游戲、衍生商品
具體而言,科幻文化可以分為5個重要的產品和服務生產部門:科幻出版、科幻動漫、科幻影視、科幻游戲、科幻主題公園和會展。這5個部門的溝通集聚和價值交換構成了所謂的“科幻文化產業鏈”。據美日等國的成熟經驗觀察,這樣的產業鏈特征如下:
其一,每個部門的產品/服務均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并不是像很多工業產業鏈一樣上游部門提品給下游部門,而只有下游部門面向終端消費者),消費人群有重疊更有差異。所以某種程度上說,這幾個部門具有相互獨立性,其產業鏈的耦合程度不一定很高。
其二,5個部門組成的產業鏈,上下游并不完全清晰,很多時候可以互為上下游。我們看狹義上的產業鏈構成(上游向下游提品/服務),比較普遍的是文字出版作為上游,其余幾個部門作為下游。但有時也會出現相反的情況,比如科幻影視和游戲的小說化,這里小說出版反而成了下游。另外一些時候,比方說動漫改編為電影,此時文字出版并不參與這個過程。
其三,如果更廣義地看“科幻文化產業鏈”,各個部門之間流通的就不是具體的產品/服務了,而是比較抽象的科幻創意、構思、概念、思維。比如,卡梅隆創作《阿凡達》借鑒幼時閱讀的多部科幻小說(還引來各種侵權官司)。這個廣義產業鏈的耦合度要比狹義產業鏈更高,因為大多數動漫、影視、游戲、表演、主題公園等產品創作都有源自小說的創意和概念。在這里,科幻文學也就成為無可爭議的上游。
如何發展和打造科幻文化產業鏈?針對狹義和廣義產業鏈兩個概念,可以簡單總結兩點:其一,因為科幻產業各部門的獨立性,狹義的科幻產業鏈并非穩定狀態。也就是說,一部作品想打通小說、動漫、游戲、影視、休閑活動各部門并不是容易的事,需要特殊機遇和特殊推動。華語科幻作品歷來很少有改編為動漫、游戲、影視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是長久以來缺乏“讀者基數眾多、很適合被改編、一改編就能賺錢”的原創作品。其二,廣義科幻產業鏈的構成具有很大的自發性,無法刻意去“打造”。好比沒有美國科幻的黃金時代,也不會有卡梅隆、盧卡斯。也正如劉慈欣所說:“科幻片導演的內心深處,應該有對宇宙廣闊時空的敬畏感。對于終極哲學命題要有追問的欲望。沒有這種情懷,就拍不出好的科幻片?!币仓挥挟斘覀兊目苹梦膶W創作基數越來越大,科幻閱讀者越來越多,才可能在動漫、影視、游戲、休閑等下游部門出現真正具有科幻思維和情懷的專業人才。綜上,狹義的科幻產業鏈打造要靠機緣,而廣義的科幻產業鏈無所謂打造,靠的是上游的擴展和向下游輻射。
如上所述,狹義的科幻文化產業鏈具有偶發性、不穩定性的特征。自從《三體》等國產科幻電影項目宣布以來,縈繞在科幻迷心中的一個巨大擔憂就是――如果《三體》拍成爛片,那會怎樣?《三體》電影的主創回答很簡單:如果《三體》第一部拍得爛(票房不佳),那我們就不再拍下面的二三四五六了。這就是狹義產業鏈不穩定性造成的“逆火效應”――假使第一輪“國產科幻大片”因各種原因均票房失敗,那就很難想象還會有投資者愿意繼續向科幻作品揮舞手中的支票,中國科幻的產業鏈機緣也就到此為止了。
中國科幻文學的創作力足夠嗎?
與此同時,還存有另一個更大的憂慮――我們的科幻文學創作力足夠支撐起一個穩定繁榮的廣義科幻文化產業鏈嗎?
在過去30余年的歷程中,中國科幻文學雖幾經波折,終究不斷向前發展,并為當下科幻文化產業鏈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文本積累”以及人才與受眾儲備。然而,與美日相比,我們二三十年的儲備和積累畢竟還是很單薄,科幻“基石”尚未建好。不僅歷史積累單薄,科幻文學創作的現狀和短期前景也難以讓人樂觀?!缎驴苹谩冯s志2015年??⒁怀?,業界一片唏噓,至此純科幻刊物僅?!犊苹檬澜纭芬患?。而專業的網絡平臺目前也只有“蝌蚪五線譜網”和“科幻星云網”兩家,還未成氣候??梢哉f,現在處于紙刊衰落和電子平臺興起的空當期。缺乏穩定的中短篇小說發表平臺,科幻新作者們也因此更難得到成長的機會,這是《新科幻》??钭屓硕笸蟮牡胤?。
筆者曾細數過本世紀前十幾年有一定代表性和知名度的科幻作者陣容,大約在30人的規模。另外,從各個平臺匯總的資料估計,當前活躍的中文科幻作者總數在200的數量級。每年產出的科幻文學作品大概有200篇中短篇小說以及十余部長篇小說。1家實體期刊(發行量10萬上下),2家網絡平臺,30位知名作者,200位活躍作者,每年10部長篇小說,200篇中短篇小說,不厭其煩地列舉這些數字,正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這樣的規模足夠嗎?
科幻小說作文范文第5篇
雨果獎是一個頒發給科幻或奇幻小說的文學獎。得名于《驚奇故事雜志》的創辦人雨果·根斯巴克。每年由世界科幻年會的參加者投票,從上年度內的作品中選出獲獎者,其選舉過程則由世界科幻社群制訂。為科幻界最受矚目的年度獎項。而星云獎則被譽為幻想小說界的奧斯卡,首創于1965年,與雨果獎并列(比雨果獎問世的時間晚了12年)為當今科幻小說獎中最有權威的獎項。
“我完全沒想到我會得獎。我甚至沒準備好感言,因為我完全不認為我有這個機會得獎?!眲⒂罾ピ诮邮軙r代周報記者專訪時這樣說道。這位近年來作品頻頻的科幻作家謙和、友善,同時做事效率奇高。
《折紙》獲獎引國內“爭論”
與小說作者談論的話題永遠繞不開“創作緣起”。
“創作這個故事的原因有很多?!眲⒂罾ジ嬖V時代周報記者,“第一,從小我就很喜歡用紙來折小動物,它們給了我無窮盡的時間來進行充滿想像力的游戲;
第二,嚴歌苓的小說《小姨多鶴》對母親與孩子處在兩種文化當中的描寫打動了我;
第三,我讀了幾個郵購新娘用她們自己的經歷寫的故事,我被這故事中人們在偽造新的身份同時又保持著舊身份時流露的永恒的人性所打動。這些念頭盤旋在我腦海里,然后形成了這個故事?!?/p>
《折紙》,又被譯作《手中紙,心中愛》,講述“我”的母親是一位從香港嫁到美國的傳統女性,兒時母親為“我”用紙折成的小動物竟然被賦予生命,但“我”因為遭受歧視遷怒于母親,并逐漸疏遠。后來,母親去世,給兒子留下的一封信,令“我”陷入悔恨與羞愧中,并真正理解了中國人深沉的愛。
不過,當《折紙》第一時間被翻譯成中文、并迅速在互聯網上流傳后,國內科幻迷紛紛對該文的獲獎表現了不同程度的“不解”。在中國最大的科幻論壇、成員多達35000人的豆瓣網科幻小組里,爭論的焦點集中在“是不是科幻”以及“感情是否動人”兩點。
不認同該文的讀者認為:“《手中紙,心中愛》完全不好看??!是我審美水平的問題嗎!這和大劉的根本不能比??!”“在國內這樣的題材會被當做一般的小故事打回重寫吧?!薄败洺蛇@樣我才不屑看呢?!?/p>
而少數認為是“科幻”的讀者,比如網友“kalasasa”這樣解讀:“從某些方面來說其實是科幻,只是內核被隱藏了,是通過描述一個時有好轉的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關聯,來探討這種精神病的成因以及現實對病情的影響。事實上這是美國一個比較常見的科幻命題,那就是虛幻精神與物質實體之間可能存在的某種感應,比如靈魂與肉體,心靈與雞湯什么的?!?/p>
被國內科幻迷親切稱為“大劉”、其作品《三體》三部曲銷量突破45萬創下了中國原創科幻紀錄的劉慈欣也在第一時間對劉宇昆的獲獎進行了解讀。在劉慈欣看來,劉宇昆作為華裔的作者對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都比較熟悉,使得他造就出一種不同于美國主流科幻的風格。
“他的小說把東方文化與科學幻想結合得很好,就這次的獲獎小說來看,其中充滿了東方文化的色彩,比如倫理、價值觀、母親對孩子的責任等等?!眲⒋刃勒f自己并沒有看過劉宇昆的全部作品,但覺得他作品中的文學構思與科幻構思都極其精巧,小說的結構與文筆都給人一種精致的感覺,同時他也認為劉宇昆創作的風格較為多元,“他是工科出身,有些作品有很精準的技術內核,比如《結繩記事》,但這次獲獎的作品中沒有任何技術內容,其實更類似于奇幻?!?/p>
中國科幻代表團“首度走出去”
國內讀者知道劉宇昆,大概可以追溯到他2009年4月發表在《科幻世界》的兩個短篇小說《愛的算法》和《單比特錯誤》。其中《愛的算法》一文深受讀者好評,此后,他的許多科幻小說在國內發表,逐漸為國內的科幻迷熟識。
事實上,劉宇昆也為華語小說的翻譯作出了巨大貢獻。在自身創作的同時,他還將劉慈欣、夏笳、馬伯庸以及陳楸帆等國內作家的小說翻譯成英文,并發表在歐美主流科幻媒體上。早在今年7月21日在芬蘭科幻大會上,中國內地作家陳楸帆的《麗江的魚兒們》獲得“科幻奇幻翻譯獎”的短篇類獎項,被視為華語科幻“走出去”的重要一步。值得一提的是,該文的翻譯便是劉宇昆。
“華語科幻走出去”的另一“盛況”是劉宇昆獲得“雨果獎”的世界科幻大會(WorldCon)現場。據參加今年大會的陳楸帆撰文回憶:
9月初的芝加哥依然有幾分悶熱。在8月30日至9月3日的短短五天里,它迎來了一群頗為惹眼的訪客。白天,他們胸前佩戴著藍色胸牌,垂掛著五顏六色的緞帶標簽,上面寫著諸如“不要驚慌”、“42”、“我的天,那兒全是星星”等令局外人迷惘的字句,裝扮成精靈、吸血鬼、星際迷航宇航員、黑武士或者維多利亞式怪客,出沒于芝加哥河南畔的君悅酒店的各個角落。
這些人中的大多數頭頂銀發,身形肥胖臃腫,甚至已經行動不便,只能依靠助行車游蕩于酒店東西雙塔的地面及地下各層;
有的卻頗為年輕,共同的,他們有張亞洲面孔。兩組人馬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