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普通群眾中的認知與認同度研究

      發布時間:2025-07-04 18:53:57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摘要]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集體記憶與共識表達的高度凝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理念引領和實踐規范,而“三個倡導”的生命力,源于社會成員的普遍認同與自覺實踐,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獲得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熟知和認可?;诖擞^點,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普通群眾中認知與認同度提升的迫切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普通群眾行為規范的可行性以及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與認同度的對策等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價值觀;群眾;認知;認同度

      [作者簡介]李麗榮(1972-),女,邢臺市委黨校黨建教研室副教授,文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黨建。

      [基金項目]河北省委講師團2016年課題,項目編號:201677。課題組成員:高東琴、張偉、趙秀鳳。

      [中圖分類號]D2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031(2017)01-0040-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大生命力離不開社會成員的普遍認同與自覺實踐,即能夠獲得大多數社會成員的熟知和認可。從本質上來講,就是要求在社會成員中形成高度的認知與認同度,認同的主體是普通群眾,認同的內容是高度凝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目的在于凝聚社會共識,引領社會思潮,形成強大的國家和民族凝聚力。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普通群眾中認知與認同度提升的迫切性

      (一)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普通群眾中的認知與認同度是實現中國夢的內在要求。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一直懷抱著兩大歷史性追求:一是實現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富裕。毛澤東強調,國家的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是國家富強的歷史前提。聯系這兩大歷史性追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宏偉目標在全球中華兒女中引起巨大共鳴。但是由于復雜的國際環境和社會歷史現狀,價值觀的認同度還亟待提升,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應有之義、也是中國革命建設經驗教訓的重要總結。

      (二)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認同度是穩定社會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是認知與認同文化中對人影響力最大、最具規定性的部分。從中國歷史看,封建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的認知與認同度形成,幾乎用了上千年的時間,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理念現在依然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行為指南;從世界范圍看,資本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從提出到確立并被人們認知認同,也用了幾百年時間。一些發達國家包括德國、美國在內,對其核心價值觀的灌輸與普及絲毫沒有松懈。新中國成立以來,文化發展的滯后現狀成為社會發展總目標中的最短板。所以,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認同度是穩定社會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三)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認同度是應對復雜國際形勢的必由之路。長期以來,文化與價值觀領域的斗爭頻頻上演。西方國家通過將其價值觀念全面滲透到文化產業鏈中,使其核心價值觀念與文化產品進行有機融合和高效傳播,從而達到向其他國家推銷價值觀的目的。美國致力于以“文化創意產業”為核心的多元化拓展與傳播;法國有重視文化構建的悠久傳統;德國是世界出版大國等等。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西方國家抓住中國“戰略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重疊的歷史條件,加大對意識形態的滲透力度。在新的輿論環境下,中國的意識形態安全面臨嚴峻挑戰,所以,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普通群眾中的認知與認同度是應對復雜國際形勢的必由之路。

      (四)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認同度是中國現階段國情的必然選擇。90年代以來,市場經濟的沖擊導致價值觀的紊亂和消解。經濟高速發展導致文化以及價值觀領域的多元趨勢發展,道德生態下降,誠信嚴重危機,拜金主義盛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認同度帶來重大挑戰。多元價值觀念張揚、喧囂的背后,折射出人們價值觀的模糊和對社會共同價值觀的向往與追求?!耙粋€民族,如果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催人振奮的精神,沒有高尚的品格,沒有堅定的志向,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盵1]事實上,人們越是迷茫就越是希望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普通群眾中認知與認同度的提升,對于每個社會成員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成普通群眾行為規范的可行性

      (一)馬克思對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的分析批判是建立在普通工人階級日常生活基礎上的,這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成普通群眾行為規范的理論基礎。理論上,馬克思主義源于生活、回歸生活、批判生活、改造生活的理論充分說明馬克思主義對日常生活的關注。尤其是在唯物史觀確立的過程中,日常生活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背景世界,而是人類生存發展乃至社會運行、歷史變遷的不可或缺的現實根基。因此,馬克思深刻批判了以往把日常生活排除在外的各種歷史觀。日常生活是人類精神的真正家園,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認同的最終歸宿,這一理論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成普通群眾行為規范具有很強的可行性。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西方價值體系的經驗,以及前蘇聯價值觀解體帶來的教訓,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研究提供可行性借鑒。首先,中國傳統核心價值體系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對調節人倫關系、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形成的過程中,批判地借鑒了包括資本主義文明成果在內的一切人類進步的價值理想,反映了整個人類的價值追求;再次,前蘇聯意識形態瓦解帶來了深刻的教訓,任何忽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國家,都會導致人們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認同迷失和認同危機。馬克思主義應該是與時俱進的先進理論。這一沉痛的教訓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借鑒。

      (三)文化多元化、信息網絡化、消費符號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帶來重大影響,這是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度面臨的重要現實課題。文化的多元化尤其是大眾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盛行,拓展了價值觀的發展空間;同時,信息網絡化發展,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帶來空前的機遇,它提供了新的傳播方式和學習的便利條件;另外,消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和價值標準,具有一定的價值導向作用。消費語境中,消費的主要不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商品所蘊含的特定時代的特定意識形態,它已經成為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維護其現行統治的重要手段。所以,消費的符號化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臨的重要現實課題。

      三、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普通群眾中的認知與認同度的對策

      (一)經濟上,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度,必須將解決人們的實際利益為突破口,任何價值活動從觀念形態向現實形態的轉化,都是以一定的利益關系為基本依據的。不僅要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還要進一步創新利益分配、平衡、保障、協調機制,實實在在地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利益問題。馬克思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需要是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前提。沒有需要就沒有認知與認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認同度的提升,必須依據人們的思想和心理活動規律進行,將解決人們的實際利益為突破口,只有這樣,才能使之深入人心。

      (二)政治上,努力實現馬克思主義與本民族的進一步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從三個層面體現了社會意識形態的本質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層面的質的規定性,同時它也借鑒了資本主義的有益文明成果,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提升普通群眾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還要掌握輿論引導權,提供便于社會和公眾參與的公開渠道,促進社會自發形成有價值觀引導的公序良俗。

      (三)文化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表達方式要努力貼近群眾,充分利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如黑板報、簡報、標語、網絡等,以節日、紀念日、重大活動為契機,采用音樂、繪畫、舞蹈、雕塑、戲劇、電影、電視等文藝活動內容,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發揮其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力量,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力和感召力。

      (四)完善法律政策,通過法律保障。首先,從宏觀層面完善和強化相關法律規范,強化《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道德規范類法規的實施,進一步明確公民對社會價值體系的認同、擁護的責任和義務;其次,從中觀層面充實和貫徹相關文化政策,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依據國情,發揮新聞、傳播、出版、網絡管理等的導向和規范作用;再次,從微觀層面加大機制保障,建立推廣機制、反饋機制和監督測評機制,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增強技術支持、保障人才隊伍以及經費的支持。

      (五)構筑學校教育體系。分層級完善學校教育體系:普通中小學結合愛國主義教育以潛移默化為主,重點放在社會公德、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等基本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的國民素養;職業教育結合行業的特點構建本行業的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理想信念教育,重點放在職業道德、社會責任、誠信教育等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大學教育應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主,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認識,形成正確價值取向和自覺行為,重點放在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等基本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的榮辱觀,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等等。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與認同度的生命力源于社會成員的普遍認同與自覺實踐,即能夠獲得大多數普通群眾的熟知、認可和自覺實踐。從本質上來講,只有在普通群眾中形成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才能凝聚社會正能量,達成社會共識。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認同度,打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基礎,匯聚普通群眾的文化正能量,對營造和諧有序的社會公共環境,加強民族凝聚力,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注釋]

      [1]葉小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貴在踐行[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5).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