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歷史一直是被人忽視的學科,學生對歷史學習缺乏興趣,教師拿不出教育成果,對歷史學科不重視。為了打破這一惡性循環,讓興趣成為學生最好的老師,本文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展開討論,希望對初中歷史教學有所裨益。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習興趣;措施
在初中教育中,歷史學科對于青少年學生的心智成長和三觀塑成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了解歷史,更深層的含義是通過對歷史知識的整體概述,獲得思想啟蒙和啟示。歷史學科不僅蘊含了豐富的知識,更蘊含著人生哲理。然而,在當下的初中教育中,歷史學科并不受學校和家長的重視,學生缺乏對歷史課程學習的動力,初中歷史處在一個邊緣化的位置,甚至教學時間都得不到保證,常被語數外教師或班主任占用。同時,學生也缺乏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學效率和質量不高。本文以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題展開分析,提出幾點思考和建議,希望給廣大初中教師提供幫助和參考。
一、興趣在初中歷史學習中的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對某種事物感興趣,就會產生進行深入了解的欲望,從而使思維變得越發靈活。積極的學習興趣能夠推動學生主動探究某一事物或者從事某一活動,從而獲得知識,掌握技能,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一旦學生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促進他們勤奮學習,掌握知識,而且還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強了自信心,也培養了他們觀察入微的能力、敏銳的思考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特別是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生理與心理基本上已經趨于成熟,在這一階段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有益于促進學生積極地去探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興趣還具有強大的原動力,是學生學習的潛在力量,可以促使學生把精力放在學業上,成為學生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影響初中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因素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問題是學校不重視,學生缺乏學習動力。為了打破初中歷史教學走過場的現狀,教師必須把學生對初中歷史沒有興趣的原因分析清楚,通過大量的實踐分析,初中生對歷史學習缺乏興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對初中歷史課的認識存在偏頗
初中生的年齡在十二三歲,都是“00后”,思想前衛,容易接受新事物。對于初中歷史這種類似于應付考試、填鴨式教育的學科,很多學校不重視,甚至有的學校不考歷史,導致這門課給主科“讓路”了。
2.歷史知識枯燥,教學方法全靠死記硬背
很多初中學生向教師反映,學習歷史書遠不如自己看《上下五千年》來得精彩,教師講課的方式枯燥,教學模式落后。要讓學生尤其是這些“00后”的年輕人對歷史知識感興趣,教師首先得會講故事,而不是只強調歷史事件的意義、影響,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
3.學生認為歷史知識無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很多人認為歷史知識不實用,甚至一些家長也認為歷史比其他科目要遜色許多,學好語文可以當作家,學好英語可以出國或者進外企,而學好歷史既沒有實際用處也無法開拓未來。此外,他們認為歷史和生活實際相脫離,無法做到知學合一。然而,這些想法都是狹隘和陳舊的。
三、培養初中生歷史學習興趣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學習興趣的獲得與學生的情感情緒體驗是緊密相連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營造快樂輕松的課堂情境,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喜悅、自信和成就感。蘇霍姆林斯基著重強調,最好的老師是在教學中忘記自己是老師,而把自己視為朋友的那種老師。亦師亦友,也是對良好師生關系的最好詮釋。師生關系緊張或者有距離感,大多不是因為教師的嚴厲與刻板,而是因為師生之間缺少信任。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的。
2.創新教學模式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填鴨式教學以及應試型教學。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死記硬背教學重點。整個初中歷史教學課堂猶如一潭死水,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上課的過程中無法將注意力放在學習上。這種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為了改變教師唱獨角戲的現狀,加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教師應該及時引進國內外的先進教學模式來革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情感交流、感官刺激和思維擴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從根本上培養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情境教育、互動模式、小組合作模式等新式的教育模式開展教學。
以翻轉課堂為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鼓勵學生自學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課下復習和預習,課上對知識要點進行簡單總結,主要依靠學生的自學能力,發散思維。同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通過翻轉課堂,學生對于學習內容不會感到枯燥,也可以讓學生建立自信心,從而讓學生加深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歷史學習本身就不局限于歷史的某一刻或某一人物,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目的和心態
如果想讓學生對一件事情感興趣,前提是讓學生有足夠的理解和認識,只有真正懂得了歷史的魅力,才會發自真心地愛上歷史。當下很多學生對歷史學習認識不足,心態和目的存在偏差。首先,學生認為歷史教育脫離生活實際。事實上,很多學生喜歡玩游戲,游戲以三國演義、西游記等歷史神話為題材的不在少數,很多學生對游戲很感興趣,上歷史課卻沒精神。如果教師能加以合理結合或引導,一定會讓學生對歷史知識更有興趣。同時,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學習歷史的意義,當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認識加深時,興趣也就隨之而來并不斷提高。
4.注重教學的趣味性
在當下的教學中,教學過程是否趣味橫生、妙語連連常常會決定學生是否對教師或學習有興趣。這說明,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的高低和魅力大小常常會影響教學質量。歷史知識中有著豐富的人文趣事,教師如果能將歷史故事講得生動活潑、扣人心弦,讓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無疑會讓學生的注意力緊緊集中起來。因此,教師應該著重擴展有趣的歷史事件以刺激學生的興趣點。
例如,講周王朝的時候可以講講周公名字叫姬旦,春秋時期還有個人叫黑臀,然后順便延伸一下那時候雞蛋不叫雞蛋,叫雞卵,延伸到漢朝為了避諱呂雉,把雉寫成野雞;可以講講觀音以前叫觀世音,為了避諱李世民才變成了觀音;講拿破侖的時候可以吐槽一下他的身高,講一講拿破侖為什么可以自己給自己加冕;還可以講一講不好好做皇帝卻是一個優秀畫家的宋徽宗趙佶。這些小“插曲”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通過營造這樣的氛圍,既培養了學生對于初中歷史學習的興趣,也讓教學質量得到了保證,達到了初中歷史教學的目的。
5.注重學生課外活動興趣的培養
除了課堂45分鐘教學外,初中歷史教師還要注重課下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從具體的實踐中感受歷史的魅力。例如,組織博物館參觀活動、歷史講座活動、紀念館參觀活動等。通過直接欣賞歷史文化和藝術作品直觀地感受我國五千年文明的豐富內涵和美麗色彩;還可以讓學生閱讀大量的歷史書籍,為學生制訂一個歷史課外讀物目錄,如《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中國歷史地圖集(簡版)》《世界歷史地圖》《中國讀本(史話分卷)》《中國通史簡編》《世界通史》等。這些讀物都具備宏觀視角,具有概括清晰的優點。
6.培養興趣應循序漸進
歷史世界很廣泛,入門者會有摸不著邊的感覺,也不知道該如何開始。等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后,自然就能夠產生興趣。歷史書以記述人類重大事件為主,這些事件都發生于每個時代的主要人物身上。依據這些人物寫成傳記,其實就是這些人物的故事。要對歷史知識產生興趣,就要從“故事”這個角度著手,把歷史書當成故事書來看,自然就會少許多排斥。當然,教師不宜從枯燥的正史著手,而宜從傳記小說開始培養,補充一定的歷史知識基礎。要注重故事性和情節,教師注意不要一開始就要學生強記人物、年份、地點,等學生掌握一定的歷史情節后,自然就會喜歡上歷史這部超級龐大的故事大百科了!
總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喜歡歷史,卻不喜歡歷史課,更討厭條條框框的歷史考試,這就需要教師在歷史教育教學的現狀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方面多做些反思,還歷史教育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苗維愛,武宏鈞.興趣課堂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4.
[2]吳越.中學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與實踐[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3]胡開艷.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利用興趣的激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4).
[4]馮生國.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策略分析[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
[5]秦明華.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