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溫州對接“一帶一路”的優勢和必要性

      發布時間:2025-07-01 21:44:08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一、緒論

      現今溫州已擁有了“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中國品牌之都”“中國休閑服裝名城(樂清)”“中國男裝名城(瑞安)”“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中國印刷城”等72個“國”字號名片,全市擁有35個“國字號”特色產業基地,擁有200多個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400多個浙江名牌和浙江省著名商標,溫州市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已達11個。此外,溫州民營企業還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積極開拓國際化市場銷售渠道。近幾年來由于各方面因素,溫州經濟的增長速度開始放緩甚至出現倒退的跡象。溫州民營經濟在生產、管理、體制機制、融資渠道、核心競爭力和創新發展上存在諸多的問題都在局部金融危機后爆發,這些問題大大制約了溫州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溫州經濟發展遭遇瓶頸。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3年9月、10月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一項具有國際視野的宏大戰略。本文在分析其戰略意義的基礎上,探討了溫州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勢和必要性。

      二、分析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分別為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10月提出的一種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強調要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耙粠б宦贰币揽恐袊c有關國家原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名稱,高呼和平發展,主動地與沿線65個國家發展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從根本上來說,“一帶一路”實質是跨越邊境的次區域合作,是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戰略之一。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推進,次區域合作得到快速發展。相比于傳統的區域合作形式,次區域合作是集中于跨境地區的合作,以點帶面,從線到片,繼承古絲綢之路開放傳統,以新地緣經濟學的區位理論為依據,秉持開放包容的精神,將計劃中的合作項目結合起來,爭取獲得“1加1大于2”的整合效應。李克強總理重點關注的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云南的橋頭堡等都屬于此類跨境次區域合作。這些案例無一例外都是運用邊境區位的獨特性,通過政府支持、網絡聯系、過境需求、企業集聚等把邊境對經濟發展與合作的屏蔽作用轉化為邊境區位優勢,并以此帶動跨境經濟合作,將邊境區由一個國家內部的“邊緣區”轉化為具有發展潛力的“核心區”,增進其空間可達性與輻射力,達到雙方或多方共贏的目標。

      三、溫州優勢

      (一)溫州資本的強大力量

      溫州商人擁有敏銳的商業嗅覺、平衡的大局觀。他們就像狼一樣,行蹤不定,但又往往出沒于每個可能帶來超額利益的地方。溫州商人對市場、對政策天生的敏銳嗅覺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使他們占得市場先機。當別人還在一步步地跟進時,他們早已進軍新的商業領域。自2001年以來,溫州資本出入房地產、煤礦、小水電、棉花、石油等行業,收獲頗豐。溫州資本的風吹草動,頻頻成為民間資本投資的風向標。截至2007年,溫州人在上海創業的人數達20萬,創辦約2萬多家企業,在上海的投資總額超過2000億元。截至2007年底,在鄭州的溫州商人約有8萬,商戶近196萬家,主要集中在制造、地產、貿易和物流等行業。在鄭州市,溫州籍經營者的年產值已經超過百億元,年銷售總額超過1500億元。另外,武漢也是溫州資本較為密集的中部地區。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8年,武漢市約有17萬溫州人,約占在外溫州人總數的1/10。武漢溫州商會是國內所有溫州商會中隊伍最龐大、機構最完善的商會之一,下轄13個分會,3000多名會員。除此之外,2011年溫州市新批設立境外機構(企業)21家、增資4家,中方投資總額為6677萬美元,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營業額4455萬美元,同比增長169%。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撇開個體從事配資的,溫州有上百家機構參與民間股票配資,撮合的資金達300億元,溫州進入配資行業的資金有800億元,占到全國配資資金的一半。除了投入資本,開設公司,溫州企業不僅參與經濟活動,還積極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參政議政,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提升溫州人在人們眼里的新形象。

      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指導下,溫州投資的各個經貿合作區(工業園)入駐企業均已達到一定數量,而這4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工業園)中有3個處于“一帶一路”戰略沿線。貝爾麥克商貿物流園區和鵬盛工業園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而龍江工業園則處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發展潛力非常大。其中,鵬盛工業園是中國民營企業在烏茲別克斯坦投資的首個大型項目,其中一個分園在2013年的年產值就達5600多萬美元,涉及瓷磚生產、皮革制造、水龍頭閥門生產、寵物食品生產等。2015年3月8日,全球首支致力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生態環境改善和生態光伏清潔能源發展的股權投資基金“綠絲路”在北京正式啟動,首期募資300億元?;鹗讉€投資項目規模50億元,擬在河北京張生態走廊區域投資集“發電+種樹+種草+養殖”于一體的立體式生態光伏產業。這支名為“綠絲路”的股權投資基金正是由溫州企業正泰集團、均瑤集團聯合相關企業發起。溫商正緊抓“一帶一路”,展開各種配合“一帶一路”的商業行動。

      中國企業的技術和產品可以嫁接“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的許多建設項目,包括溫州在內的浙江民營企業對此快速地抓住商機。目前溫州企業正泰集團已經在甘肅、寧夏等地進行了“光伏治沙”的探索,既治理沙漠化現象,又利用太陽能發電,一舉多得。溫商已摩拳擦掌,準備對接商機,把省內太陽能、變壓器、五金開關、服裝等產業推上“一帶一路”。溫州不缺資本,缺的是資本的用武之地,缺的是放大資本的途徑,即缺少可以運作的項目。只要擁有一個好的平臺,溫州資本就能發揮巨大的力量,而“一帶一路”就能提供這樣一個商業機會。

      (二)溫州的區位優勢

      溫州處于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周圍有杭州、上海、南京、廈門、蘇州等一大片城市,這些地區與溫州都有大量的商務合作往來。因此,溫州在通用航空的商務交通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近年來,溫州市也把發展航空經濟作為促進溫州經濟社會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伴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經濟全球化的推進,民航在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民航已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發展潛力最大的交通運輸方式。民航的建設正是民航業的發展“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所要求并需要的。溫州作為沿海港口城市,經濟較發達,商業往來密集,溫州人遍布世界各地,具備發展航空經濟的區位優勢和客觀需求。目前,溫州已有200多架私人飛機,溫州已經是全國私人飛機最多的地區。

      另外,溫州具有豐富的港口資源和雄厚的海港實力。溫州港地處浙江南部、東南沿海黃金海岸線中部,是全國25個主要港口之一和國家重要樞紐港。它北鄰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南毗福州港、廈門港,東南與臺灣的高雄港、基隆港隔海相望,是浙江口岸距離臺灣各港口最近的港口,擁有350公里海岸線,屬于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南部、浙江省南部的溫州灣、樂清灣內。溫州港劃分為七個港區,其中有狀元岙港區、樂清灣港區、大小門島港區三大核心港區,四個輔助港區為甌江港區、瑞安港區、平陽港區、蒼南港區。隨著腹地綜合運輸體系的不斷完善,溫州港將逐步成為贛東、閩北等地區對外交流的重要口岸。

      (三)溫州的絲路文化

      溫州大量對外出口手工業、輕工制造業產品,如服裝、皮鞋、眼鏡、打火機、鎖具、拉鏈、閥門等。盡管近幾年,溫州制造業經歷了重大打擊,從2010年失業潮開始,溫州經濟就開始下滑,市場一片慘淡。但是,隨著在外溫商的回歸,溫州企業開始不斷嘗試轉型升級,溫州經濟開始慢慢恢復。截至2015年2月,溫州機電產品出口89.2億元,同比增長33%;鞋類商品出口51.5億元,增長13%;通斷保護電路連接裝置出口16億元,同比增長42.7%。

      此外,溫州企業對外貿易加大,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相關企業保持密切的貿易往來。比如說,自2013年起,溫州本地寵物制品龍頭企業佩蒂公司就與那些“一帶一路”國家相關企業聯系。2014年,佩蒂公司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值高達400萬美元,進口值350萬美元。截至2015年2月,溫州市對“一帶一路”國家(64國)出口值為70.71億元,同比增長14.09%,進口值為5.76億元,同比增長4.17%。

      (四)市場支持度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溫州千萬富豪有15.8萬人,億萬富豪1100人。此外,溫州還擁有規模以上企業4200余家,在外溫商175萬人,這些構成了溫州未來通航產業需求的巨大潛力。在龍灣國際機場內設一條長2100米、寬45米的通用航空跑道,該跑道能夠起降全球各類通用飛機。在國際公共航空領域的機場內設一條通用航空跑道,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但在中國還是第一次嘗試。所以,溫州這第一例可能成為全國各地借鑒的模式,意義很大。

      2015年,溫州市早已定下目標:1.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計劃,加快建設溫州聯系浙中、通往中西部地區的鐵路通道,推進浙閩省際交通建設。2.提升空港、海港國際化水平,著力打造“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和長江經濟帶通海門戶。3.支持溫州企業加快“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產業基地、商業網絡。4.推動烏茲別克斯坦鵬盛工業園建設,創建國家級經貿合作區。

      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世界上只有一個巴菲特,但溫州人個個都想做巴菲特?!睖刂萑藢Α耙粠б宦贰背錆M了熱情和信心。溫州商人也在用各種商業行動來參與“一帶一路”戰略計劃。

      四、對接“一帶一路”是溫州經濟建設的必然要求

      (一)有助于開拓國際市場

      當前溫州對外投資和承包的工程主要包括紡織行業、裝備制造行業、工業制造加工、礦產資源開發、農業開發項目、房地產開發、垃圾及污水處理、太陽能、風電等領域?!耙粠б宦贰睂ν獬邪こ贪ㄘ浳镔Q易、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在溫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國內原材料、設備的出口,航空、保險、電信業、運輸業、金融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而“一帶一路”的戰略引導更為傳統產業提供了一些新的發展契機。

      2015年,溫州服裝產業計劃全方位布局霍爾果斯,并與哈方制定了關于以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哈方規劃,其包括綜合和專業市場,溫泉酒店、哈中大學等項目;而新建的從霍爾果斯到哈方阿拉木圖的高速公路,將兩地距離縮短至300公里左右,這更為雙方的貿易往來增添了便利。另外,早在2015年,在霍爾果斯,和泰整車進出口展示中心、銀建融和廣場、欣德廣場、義烏汽貿城和楓葉國際商業中心等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義烏國際小商品市場已開業運營?!耙粠б宦贰睉鹇缘膶嵤?,使得像霍爾果斯這樣地理優勢和政策優勢兼具的“風水寶地”出現在人們眼前,為溫州服裝企業和其他傳統產業走出去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在“一帶一路”沿線已占據重要城市據點的溫商,如能及時把握住這些契機與發展關鍵時機,結合自身優勢,將點連接成線、成片,這將為當地溫商帶來二次發展機遇。

      (二)有助于更多的資源和經濟技術合作——農行的改革

      農行溫州分行借“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東風,專門配套出臺了5年100億元專項信貸額度;打造專屬金融產品;建立國際金融專家團隊為“走出去”企業提供融資和融智的雙重支持;強化貿易融資專業服務;出臺專項配套優惠,用政策紅利支持企業積極“走出去”等五大舉措,幫助溫州“走出去”,幫助溫企搶占“一帶一路”商機。

      一家在境外設立葡萄酒銷售子公司的溫州企業,在農行通過開立融資性保函,以內保外貸形式獲得境外分行聯動融資2100萬元,還順利獲得香港農行的低成本融資款項,此外,農行的匯貸通卡,作為嫁接在外溫州人的資金免費互通的橋梁,實現了溫商的資金回歸。僅2014年,這張小小的銀行卡就幫助在外的溫商往溫州匯回了超過200億元的資金。

      “一帶一路”正式建立后,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會更有保障,貿易障礙也會更小,溫商產品通往海外市場的路將更加通暢。同樣的“一帶一路”國家進行進出口貿易給企業帶來了很多利益,不僅可以采集和補充到更多物美價廉的原材料資源,也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提升了企業的利潤和發展空間。

      (三)有助于溫州打造國際海港

      溫州港是擁有350公里海岸線的全國25個主要港口之一。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2014年溫州港口岸擴大開放申請被批復后,溫州又獲得了一張國際通行證。溫州港共獲批碼頭岸線長3966米、泊位13個,其中狀元岙獲批岸線3872米,平陽港區為94米,有一個多用途泊位。狀元岙港區獲批的岸線中,集裝箱岸線2752米,集裝箱泊位9個;1120米為化工作業區岸線,共3個泊位。今后隨著航線的開通,溫州的貨物可以直接從家門口出發。溫州對接“一帶一路”能促進大物流、大口岸的發展,增強港口集聚和輻射功能,有助于建設腹地范圍廣、服務能力強、現代化程度高的現代海港體系,提升港口經濟綜合競爭力,向成為“國際強港”邁出了一大步。

      (四)有助于溫州經濟轉型

      事實上,溫州經濟發展和個人財富增加,并沒有轉化成溫州市場環境的同步提高,當地的公共服務水準較低。雖然溫州人有錢,但市政建設遠不如同類地區;房價奇高,但公共服務卻嚴重不足;民間金融發達,但資本卻大量外流。實業空心化、資金熱錢化的趨勢日益嚴重。溫州公共財政的狀況與個人財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中小資本規模使得溫州企業無法承擔大型項目。溫州經濟受到限制,無法更進一步地發展。而“一帶一路”使得政府開始重視溫州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溫州市場環境?!耙粠б宦贰毙枰氖菗碛写罅抠Y金的大型集團公司,能夠承包大型項目,這使得溫州零散的、游離的資本開始融合,溫州眾多小型的公司也不得不歸并。

      五、溫州參與“一帶一路”所面臨的挑戰

      (一)外部競爭日趨激烈

      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的過程中,發達國家也會如影隨形。在面臨其他發展中國家承包商低價競爭的同時,發達國家承包商也加入了價格競爭的行列,如近期西班牙公司在赤幾、剛果(布)等國的價格競爭。其他國家通過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給予企業補貼、出口設備退稅等各種方式加大對亞非國家的投資貸款力度,支持本國企業參與競爭。

      (二)市場瓶頸問題比較突出

      中國對外承包的部分國別市場,其容量接近極限,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存在困難。例如,在肯尼亞市場占比60%,贊比亞市場占比超過50%,坦桑尼亞市場業務占比高達70%以上,阿爾及利亞的住房建設、埃塞俄比亞和烏干達的公路領域等都已將近飽和。部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已經限制中國建材和人員的進入。

      (三)國際市場不安全因素與風險不斷增加

      近幾年,部分國家內訌不斷,國內戰勢緊張,存在安全風險和政治風險等。除此之外,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所從事的能源、基礎設施(港口、道路和水利項目等)等項目,東道國政府對外來資本的態度較為謹慎,部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也抱有抵觸之心。

      (作者單位為湖州師范學院)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