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英語口語》微課設計的探索與實踐

      發布時間:2025-07-18 15:39:26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zo??)j馟??in??6?i?M8??x?M{?}|?M????m5?m5?]??]???總結目前微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就高職英語口語微視頻課程學習資源的設計進行初步探討。

      二、“微課程”的概念與特點

      (一)“微課程”的概念

      “微”概念并非隨著網絡新媒體的產生才出現,早在1960年國外就已有了微型課程的概念{1}。1993年,美國北愛荷華大學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了60秒課程{2},這是微課的最初形式。在國內師范院校中也有微格教學的實踐訓練{3}{4}。雖然學術界對“微課程”的概念還沒有明確的界定,但學者們對微課觀點和定義不盡相同。

      國內微課概念首創者胡鐵生認為,微課的主要載體是微型教學視頻,是以某個知識難點、重點、疑點為主要內容,進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并支持多種移動終端學習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5}。{6}黎加厚教授認為“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7}焦建利教授把微課定義為“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8}。

      結合國內外學者對微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本文將“微課”定義為: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在較短的教學時間內(5~10分鐘)針對某一知識點(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教師開展的綜合性教學活動。

      (二)“微課程”的特點

      1.時間短,內容精。一節“微課”只側重于講解某一知識點,一般時長為5~8分鐘,以不超過10分鐘為宜。這一教學時間長度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它既能讓教師將知識點講透,又不會使學生感到視覺疲勞和注意力分散,教學效果最佳。但也因其教學內容少而精,就更需要精心設計。

      2.容量小,易分享。因“微課”教學時間短,其資源容量就小,而且支持網絡在線播放,可隨時隨地下載,實現基于移動設備的在線自主學習與資源分享。

      3.資源多,應用廣?!拔⒄n”不僅包括微型視頻,還有一系列與其相關的教學設計、課件、練習等資源,營造了與教學活動緊密關聯的“教學生態環境”。這些資源不僅可用在課堂教學,也可延伸至課堂外教育教學,如孩子的德育教育、成人教育及成人工作培訓等方面。

      三、高職英語口語“微課程”設計

      《英語口語》是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但目前高職院校的班級均為50人左右的大班,在教師講授完口語理論知識后,課堂上供學生鍛煉口語的時間人均僅為1分鐘不到。而微課在很大程度上能將教師給學生的口語語言輸入轉化成視頻,供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將課堂時間全部留給學生進行答疑與口語實踐,能實現初步的翻轉課堂。因此,在《英語口語》課程中引入微課教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微課程的核心是承載教學內容的微視頻。一次微課資源的建構還需包括與該微視頻教學相關的教案、教學課件、教學習題、教學反饋以及教學反思等其他輔助性教學材料。所有資原共同營造了一個主題突出的教學資源“生態環境”{9}(如圖1)。因此,在構建英語口語“微課程”時,需要對“微課程”生態環境中的這6+1要素進行精心設計與構建。

      (一)英語口語微課程設計原則

      學生在微課程的學習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較大的自主性,但是學習時易受到周圍人或事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再則,英語口語課程注重口語交流學習,其課程要突出輕松、易懂、易學易掌握的特點。對此,筆者對英語口語微課程的構建提出了幾點相應的原則。

      1.明確教學對象原則。一次良好的45分鐘課堂教學需在課前認真分析授課對象,包括其知識水平、年齡特征、學習能力等,微課教學亦是如此。需要研究每節英語口語微課的學習者特征,從而設計相應的微課教學安排。同時,根據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特點,對教學內容也應采取不同的設計策略。如宴請外商時的“西餐禮儀”知識屬于有具體做法和步驟的良構性知識,學生內在的認知負荷較低,因此教師在講授該節微課時,對知識點簡單講解即可;但是與海外買家現場“討價還價”屬于需要實際交流的非良構性知識,其交互復雜度較高,需要采取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教學策略。

      2.內容聚集原則。認知負荷理論認為,人的認知資源有限,學生一次接收的學習內容過多會使其認知超負荷超載,最終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因而,在設計英語口語微課學習內容與資源時,必須要遵循知識內容結構化、時間短、高度聚焦的原則,每次微課教學時間不超過10分鐘,短時間集中講解某個知識點,內容高度聚集,通過系列化的小模塊口語學習實現其知識意義的建構。

      3.合理排序原則。Haido Samaras{10}的研究表明,要減少學習者的內在認知負荷,最有效的途徑是合理安排學習材料順序。根據學習材料的難易程度,先安排認知負荷率較低的學習內容或元素,進而再給出有較高難底的完整材料,這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的內在認知負荷。因此在設計英語口語微課程資源時,先對口語微課學習材料進行合理的選擇、排序,如先口語詞匯、句型,再到口語交流呈現,最后口語表達練習,從而更好地減少學習者認知負荷,使學生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二)英語口語微課程設計主要步驟

      本研究制作的是高職《英語口語》系列微課程,以整個英語口語知識的重難點展開,制作單獨的微視頻,及與之相關聯的教學資源包,包括教學課件、教案、作業等。每個微視頻及課后作業可采用階段測試的方式進行,學生需通過一個階段的測試后方可進入下一知識點的學習。測試不合格需重新返回前一階段進行二次學習,直至通過測試。下面以英語口語微課程制作為例進行微課程設計步驟的闡述,其制作方式為“本土化可汗學院”模式,整體制作步驟如圖2所示:

      1.分析授課對象。高職學生英語口語基礎普遍較弱,學習主動性不強,但學習愿望強烈,課內外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關注。將微課設計成口語測試闖關形式,既能讓學生鞏固知識,測驗其學習效果,又能增加自我學習成就感,樹立英語口語學習信心。同時,學生通過選擇不同的口語微視頻,可以自主規劃學習進程,獲得不同的學習體驗。

      2.選取教學內容?;谀壳敖B興職業技術學院《英語口語》課程采用的教材——《劍橋國際英語教程》,經過課程組成員的仔細分析探討,將教材中的主題分別進行羅列,并將每個主題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再進行細化,現以口語微課程中的日常對話為例,分列其每個主題中的知識點,具體如圖3所示。另外,需提前選取好每個知識點的微課類型,以便后期有安排有計劃地開發微視頻教學資源。

      3.撰寫教學設計。鑒于英語口語課程性質與特點,口語微視頻的教學設計必須要將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相結合,力求授課氛圍輕松有效;須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水平,以學生感興趣、易聽懂、掌握的語言和形式來呈現知識;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創設口語情境,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口語場景化授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實地場景錄制微課。如在講授英語“討價還價”這一知識點時,可在商店錄制;講授“宴請外商”知識點時,可在西餐廳錄制等。所有的微課教學設計都可以故事或生活場景呈現,讓學生在輕松娛樂的氛圍中學習,實現學生愿講、能講、樂講英語的教學效果。

      4.編寫視頻腳本。根據高職《英語口語》課程目標與性質,依托該課程教材,對口語知識點產生的文化背景和應用場景進行詳細分析。在確定場景后,將場景編演成一幕仿真的口語對話腳本(見表1)。

      5.整理視頻素材。在微課錄制中,教學素材作為“道具”能為口語場景教學提供良好的視覺感與仿真感。素材包括微課程開發中所用到的聲頻、圖片、動畫、視頻等,可通過網絡下載、手工自制或租借等方式收集素材,同時需提前對這些表征知識的素材進行編輯與處理。如在“討價還價”的微課中,教師需提前準備一件商品作為素材道具;在“宴請外商”的微課中,需提前準備西餐餐具、西餐禮儀視頻等素材。

      6.錄制微課視頻。根據每節課的知識點腳本,利用所收集的素材道具,使用視頻錄制軟件或者手機、DV等錄制工作將知識點制作成一些輕松活潑、口語劇情精彩的教學短視頻,全面調動學習者對英語口語視、聽、說三者結合的學習興趣,有針對性地逐個攻破口語學習重點難點。

      四、英語口語微課程設計的難點

      (一)英語口語微課程教學設計

      微課程的核心是微視頻,而微視頻的難點則在于教學設計。根據注意力10分鐘法則,學生對學習的注意力一般只能保持10 分鐘左右。因此傳統45分鐘課堂的教學思路與設計將不再適用于短時、精煉的微課,需要在傳統教學設計基礎上不斷地加以調整修正,以學習者為中心,在5~10分內呈現完整又能最大程度吸引學生專注力的微視頻;同時,教學設計還需要在一次次的實踐中不斷修正,以找到最合適學生學情的微課程教學設計及其設計方法。

      (二)英語口語微課程資源的整合與應用

      以微課教學設計為基礎,需有效整合所有的《英語口語》微課程資源,包括微視頻、微教案、微測驗等所有資源。資源的建設只是過程,如何將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并廣泛應用才是建設的最終目的,不能走上“重建設輕應用無研究”的老路。劉榮等研究者認為,資源的建設要形成“為用而建、以建促用、用中提建”的良性循環{11}{12}。因此,需要進行微課平臺的同步開發,形成微課教學資源庫。各高校之間可實現微課課程開放,資源共享,達到微課資源利率的最大化。目前微課資源主要應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課程組教研以及區域性網絡教學研討等方面。

      (三)英語口語微課程的評價及反思

      微課程的評價標準與維度是多元化的。2012年,全國微課大賽官網制定了微課程的評價標準{13}:(1)作品規范——材料完整、技術規范;(2)教學安排——選題價值、教學設計與組織、方法與手段;(3)教學效果——目標達成、教學特色、教學規范;(4)網絡評價。簡言之,微課評價主要從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技術支持和效益效果這四方面考量。但這個評價標準僅針對于參賽的微課作品,而微課程的評價維度是多元化的,包括教育評價、師生評價等。及時的評價反饋和教學反思能實現優秀微課程資源的不斷完善與構建,并為后續的微課程資源的開發與設計提供借鑒和指導。

      五、結語

      微課程是“互聯網+”時代下的新生產物,它順應了信息化時代發展的潮流,微學習徹底改變了知識原有的存在形式,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知識的需求。原有的社會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育形式等都將發生根本性變革。本文以《英語口語》課程為例,詳細探討了微課程的學習資源設計與開發,對同類微課程的資源建設有著良好的借鑒作用。相信在今后的教育中,微課程學習以全新的學習方式與體驗,會逐步從學校教育擴展到社區教育、企業培訓等領域,最大化地實現微型視野下的資源開放共享。

      注釋:

      {1}Engel, R.a., Jr. L.D. Weller, Mini-course: Maxi-Morale [J]. The High School Journal, 1972, 56(3): 142-149

      {2}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14

      {3}Dwight W. Allen. Micro-teaching: A New Framework for In-service Education[J].The High School Journal,1966,(8):355-362

      {4}夏惠賢.論教師的專業發展[J].外國教育資料,2000(5):44-48

      {5}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5-18

      {6}胡鐵生,詹春青.中小學優質“微課”資源開發的區域實踐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7}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0-12

      {8}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3-14

      {9}李小剛,王運武,馬德俊.微型學習視野下的微課程設計及教學應用研究,現代教育技術,2013(10):31-35

      {10}楊進中.認知負荷理論視角下的微型移動學習資源建設[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86-90

      {11}劉榮,張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特色資源建設與應用探究[J].教育研究,2009(12):40

      {12}胡鐵生.區域性優質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5):19-22

      {13}評價標準:全國微課大賽官方網站,http://weike.enetedu.com/bisai_guize.html,2014(3)

      (作者單位:紹興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管理學院 浙江紹興 312000)

      [作者簡介:高亞紅(1983—),女,浙江紹興人,紹興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商務英語專業負責人、《英語口語》課程負責人;研究方向:英語教學,主持的《英語口語》課程列入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責編:若佳)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