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智能理論代表新的英語教學觀念,給教育者們一個新的觀念和視角,啟示教師要以全面的發展的觀念教學,能進一步有助于素質教育的改革。很多研究者從課程開發、教學設計、評價體系對多元智能理論進行了研究。多元智能理論必將繼續扎根于中國當下教育實際進行本土化重構和發展。
關鍵詞:多元智能教學設計教學評價
多元智能理論(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簡稱MI理論),作為上世紀90年代以來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在教育教學中廣受關注。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每個人身上都具有八種智能,主要是由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八項組成,智能以組合的形式出現在每個人身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智能優勢組合。組合的形式和程度不同,決定了每個人個性的差異。加德納認為“統一化學校教育的實質是不平等的”,“學生以同樣的方式學習同樣的科目,以同樣的方式進行評估”。我們需 以一種“個別化”的教育“認真對待個體差異性,使這種教育在盡可能的范圍內精心設計教育實踐,平等服務于擁有各種智力組合的學生?!边@種思想強調應該在教學各環節,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估等方面,為學生的發展創造多元選擇的機會。戴維.拉澤爾將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他提出八合一的教學策略,即將八種智能融入一種教與學的體驗中去。這種教學策略“不僅使學生感到興奮,而且還能使他們產生更加深入持久的理解”。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歷程
多元智能理論傳入我國后,國內學者對該理論的探究大致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1.譯介消化階段(1990-1999)。國內學者在這段時間主要對智能理論進行消化。該階段的特點是:研究方法單一,范圍狹窄,成果很少。只有少數研究者對多元智能的結構特點進行了簡要介紹,并提及了智能平等、智能互補、因材施教等啟示。
2.研究繁榮階段(2000-2007)。本時期,國內學者對多元智能理論在我國各層次教育改革中的應用進行了大量的討論和實踐?;A教育各個層面的多元智能實踐研究活動開展;各類研究成果數量顯著增加,是前幾年的近百倍;研究范圍明顯拓寬;研究層次越來越深;出現了實證研究論文。需要指出的是,本時期的研究與兩項事件并行,一是國內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二是國內多元智能理論相關譯介成果從原始理論到實踐應用層次不斷加深。
3.調整反思階段(2007年至今)。自2007年開始,國內多元智能理論應用研究似乎進入了一個調整期。近幾年來,與基礎教育有關的研究論文數量有所下降,雖然仍有新研究成果出現,但都是對前期實踐經驗的總結。此外,也有幾位學者意識到國內多元智能理論研究的庸俗化傾向,開始對多元智能在本土基礎教育中的應用和實踐進行反思。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1. 多元智能理論對英語教學觀念的啟示
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人具有多種智能,每個人都有自身的智能優勢組合,不同的智能組合會使每個人的學習效果不一樣。這種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國傳統的教育觀點有不謀而合的地方。中國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教育觀點。中國當代教育改革提倡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多元智能理論啟示著教育學家思考我們的教育觀念是否應進行轉變。為提高考試成績而教的滿堂灌的理念有著明顯的弊端。教育者應當反思教育觀念,吸取多元智能理念的智能優勢思想,適當采取個性化教育并采取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不同學生的教育發展。教育家們對應采取什么觀點來進行英語教學做了許多研究。
(1)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加德納強調“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成為獨特的人, 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基因和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人也處于能對世界做出獨特貢獻的地位”我國推行素質教育,明確提出“面向全體學生”,同樣強調了教育必須對每一個學生負責。英語教學中不能只是強行地給學生灌輸語言點和布置機械的作業任務,應該思考如何結合學生的優勢和興趣,讓他們投入到學習上來。多元智能理論要求在教學中堅持 “以生為本”,通過整合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宗旨。借鑒多元智能理論,著眼于復雜多變的“人”,從根本上促進了教育者學生觀的變化。
(2)集體教育與個性化教育相結合
多元智能理論的核心觀念在于每個學生存在智能的差異性,強調要創設以個人為中心的學校。然而我國最大的教育國情是人口眾多,學校教學班額大,教育經費和教育優質資源短缺, 教育技術手段比較落后,班級授課制是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在這種國情下實施個性化教學必須與集體教學相結合。很多學者提出了英語合作性教學和任務型教學,都能體現多元智能理念的個性和智能組合的特點。學生優勢智能組合能夠蘊含在合作性學習當中,凸顯集體教育的長處。任務型教學也能體現學生間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的好處。
(3)用多元智能理念促進英語素質教育改革
多元智能理論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觀在當前素質教育改革中帶來了啟示和指導。有學者提出教育者要建立新型平等的學生觀、多元化和情景化的課程觀、教學觀和評價觀,還應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以前教師注重應試教育,課堂上灌輸的主要是理論知識。學生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顯現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多元智能理論給教育者們一個新的觀念和視角,啟示教師要以全面的發展的觀念教學,能進一步有助于素質教育的改革。
2.多元智能理論與課程開發
課程開發是教育教學過程的基礎環節,主要包括課程的設計、規劃、實施和評估等活動,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良好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課程開發應當遵循什么原則和策略?如何建構課程開發的框架體系?針對這些問題,許多學者進行了廣泛、深人和具體的討論。綜合這些研究主要有如下結論:(1)課程開發要遵循主體參與性、實踐性等原則,還要考慮目標的多元化又不失針對性。課程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讓學生有拓展思維的余地。內容中的實施方法也應多元化等。(2)多元智能課程體系的構建還要涵蓋基礎、拓展和研究等三個認知層級。課程建設過程中, 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和智力水平的不同, 采取靈活多樣的案例教學、 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層次和水平學生的需求, 激發學生的聽課熱情和學習興趣。
3.多元智能理論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中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研究是廣大學者和一線教育者研究較多的領域。課堂教學和設計是教學環節的關鍵部分。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推動教育者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多元智能理論啟發教育者對教育對象要進行深入地了解,在教學活動進行之前進行學情分析。MI理論倡導多元化的學習方法,因此如何豐富和改善教學條件也是教育者思考的問題。例如從教師的角度, 多元智能理論與基于網絡平臺的大學英語教學的整合有助于教師更多地了解學生的智能強項和開發學生的潛能,推動高校英語教師從新的視角積極思考恰當的英語教學方法并全身心投入到改進課堂教學任務當中。
綜合學者的研究成果,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學設計大致有以下幾類:教學方法設計、管理策略設計、媒體設計等。對教學方法問題的探討,主要涉及到多元智能課堂的特點、教學模式與策略、作業設計等方面。蔣滿英(2008)提出了以情景化的項目型多元智能高職課程設計原則和模式。曹秀華(2006)指出,基礎教育的作業設計應該
按遵循差異性、實踐性、創造性、開放性等原則,并按量與難度分層,還提出了觀察型、實踐型、提問型、研究型、方法型等多元作業形式。對于如何針對學生的智能優點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很多教師也對課堂管理和課后學生的學習監控進行了研究。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年級和程度在教學管理上創設多元化情境,采取吸引學生注意的管理方式從而有利于課堂教學。
多元智能中有一項是內省智能。元認知策略的運用是學生自我內省智能的核心。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可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元認知策略培訓。平時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進行自我思考和總結,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等。教育者們對多元智能和媒體設計的結合研究也有一定的研究。學者們研究提出要;充分發揮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特點和優勢提供形象化的工具、設立展示區和豐富周邊環境刺激等方法?;A教育實踐證明,合理調配各種教育資源建立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學習者多元智能的全面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學可以配備豐富的網上學習資源,有英語讀寫教程與視聽說教程的配套自學功能, 有交流討論板塊, 有在線測試、網上作業、自評和互評板塊,有定期更新的英語新聞、閱讀等等。也有研究者提出建立基于多與智能理論的英語學習網站,分目標設計、學習資源和內容設計、學習任務和實施設計等進行了探討,對英語教學和學習有一定的探索意義。
4.多元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和方法
評價體系具有激勵、診斷和引導等功能。如何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也是學者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有關此問題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教學評價的目標、原則、內容和方法等。多元教學評價體系當以評價對象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內容,以情景化、動態化、過程化、多維化、個性化等為原則。王盈秋(2013)認為評價要做到關注學生差異,多元考核評價,注重學生的發展和動態監控考察。屈社明(2006)認為,教學評價體系必須考慮評價對象的特點,并構建了一個包括認知、社會、情感、成就和反思五模塊的大學英語學習者檔案評價體系。副薛榮(2008)等指出了幾種除紙筆測驗以外的操作性較強的外語教學評價手段,如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訪談、問卷、成長檔案袋等。
三、結語
多元智能理論自引人中國以來,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掀起了一股多元智能熱。隨著課題實證研究的增多,建立在對研究對象特征進行充分考察基礎之上的深化研究會越來越多。但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誤區,如套用和搬用多元智能理論等同于個性化教育、培養智能強項等同于個性化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復研究等。然而這也是研究者在探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困難和挫折。多元智能已經成為外語教學的一種趨勢。多元智能理論必將繼續扎根于中國當下教育實際進行本土化重構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衛.多元智能論的啟迪 [J].上海高教研究,1997(8).
[2]朱成科.“多元智能理論”研究中的問外國教育研究,2007(11).
[3]沈致隆.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國廣泛傳播和應用的1年[J].江蘇教育研究,2009(09) .
[4]羅永忠.論校本課程開發的教育理念[J] .山東教育科研,2002(7).
[5]蔣滿英.項目型多元智能高職課程模式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8(6).
[6]曹秀華.基于多元智力理論的分層作業設計[J] .教育探索,2006(11).
[7]王盈秋.多元智能理論下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改革[J].黑龍江教育,2013(2).
[8]屈社明.多元視角中的英語學習檔案建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6).
[9]薛榮.多元智力理論視野下的外語教學評價[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10]孟凡韶.大學英語課程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 .中國成人教育,2008(5).
[11]邢少穎.幼兒多元智力評定問卷常模的制定[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
[12]周念麗.0—3歲兒童多元智能評估與培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
[13]沈致隆.對話加德納:多元智能我們不能簡單理解[N].中國教育報,2004(8).
[14]田友誼.多元智能熱的冷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6(3) .
[15]李華.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的英語課堂教學[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1).
[16]王靜芝.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自主協作寫作模式探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3(2).
[17]章木林.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J].沈陽大學學報,2012(10).
[18]金艷.體驗式大學英語教學的多元評價[J].中國外語, 2010(1).
[1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J].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 22.
[20]黃華.立體教學模式中的大學英語形成性評估問題研究[J].中國外語,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