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課文通過描寫老人生前喂海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描繪了一位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來給海鷗送餐的普通老人。這位老人看似普通,但卻做出不尋常的行為。課后,我查了一下資料,得知這位老人是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讀老人與海鷗有感【五篇】,供大家參考。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范文第1篇
這篇課文通過描寫老人生前喂海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描繪了一位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來給海鷗送餐的普通老人。這位老人看似普通,但卻做出不尋常的行為。
課后,我查了一下資料,得知這位老人是社會的草根階層,每月的退休工資只有300多塊,僅夠維持他生活,但“海鷗老人”——吳慶恒爺爺卻慷慨地拿出一半,給海鷗買食,而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兩毛一盒的金沙江牌香煙。
多么平凡而偉大的老人??!他的這顆愛護動物的心不正是我們很多人所沒有的嗎?當我讀到“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時,我頓時淚如雨點,我被海鷗對老人的那種令人震撼的感情所打動了。而在老人去世后,他一定還牽掛著他的鷗群!這位老人做了平常人所做不到的事情,這不正與那些只為眼前利益,隨意獵殺動物的人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嗎?我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件真人真事;
在廣西的思恩鎮某個果園,有一個護林員,他有一條狗,他對狗十分愛護,有一天,護林員正在除草,就在此時,一條毒蛇向他撲過來,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他的小狗猛地撲過來,與毒蛇進行搏斗,最后,它們同歸于盡了??赐赀@個故事后,我的心靈受到了嚴重的震撼,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動物也是有情感的,也是會知恩圖報的,只要你對它好,他也一定會對你好。“任何降臨在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在人類身上。”我們不能再傷害了所有動物之后才感到后悔。
讓我們行動起來,善待、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讓他們的心和我們一起飛翔!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范文第2篇
師:想想課題的關鍵詞應該是什么?從課題的關鍵詞,你能推想這篇課文主要會寫什么嗎?生:我想關鍵詞應該是“與”。從課題的關鍵詞看,這篇課文應該寫和海鷗之間發生的事。生:我覺得關鍵詞也應該是“與”,課文應該寫重點寫老人為海鷗做的事和海鷗為老人做的事。師:是的,課題中的關鍵詞不是老人,也不是海鷗,而是“與”。所以文章既要寫“老人對海鷗”,也要寫“海鷗對老人”,這樣才合題意。這篇文章主要就是按這兩部分來寫的。我們先進入第一部分的學習。
【點評】題為文之眼。教者在尋常的題目上著力,抓住一個“與”字,既了解了課文內容,又理清了文章結構,暗含謀篇布局之寫作指導于常態中,于無痕處。
【片斷二】
師:請你靜靜的閱讀14~19段,劃出讓你感到意外的句子。用心讀讀這些話,海鷗的哪些舉動最讓你感動,作上記號,反復朗讀,看誰最能用朗讀打動我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師:海鷗在鳴叫什么?生:老人,你今天怎么沒給我帶餅干丁兒呢?我餓極了。生:老人,你怎么沒來啊?難道是你不喜歡我們了嗎?我們是不是惹你生氣了啊?師:海鷗現在真正明白發生了什么事情沒有?生:沒有。海鷗只是感到驚訝,從“像”字可以看出來。師:把驚訝放進句子中讀一讀。生:(齊讀)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師:后來,海鷗明白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沒有?又是怎么做的?生: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師:你曾在哪見過類似的情景?生:去年,我奶奶去世了,所有的晚輩都站在奶奶的靈前肅立,哀悼。
師:你當時心情怎樣?生:很悲傷。師:是呀,海鷗們像兒女一樣為老人送葬,海鷗失去了親人,心情十分沉重,請你帶著這種心情讀讀這句話。生: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師:你的朗讀使我的心情更加沉重。我想大家的心情也是很沉重的,讓我們帶著你這種心情一起來讀讀這句話。生:(齊讀)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師:同學們,邊讀邊體會,體會之后能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就叫做品讀。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讀書方法。我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你們能繼續使用它。還有讓你感動的地方嗎? 生: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師:從這段話體會到什么?生:從這段話我體會到海鷗是多么的留念和舍不得老人。師:從哪兒體會到的?生:我是從兩個“撲”字體會到的。它們是“撲”過去,不是飛過去,也不是跑過去,可以看出,海鷗們當時的心情是多么的急切呀!師:這時海鷗又在鳴叫什么?生:老人啊!你不要走啊!哪怕我多看你一分鐘,我心里也踏實。生:老人啊!你就這樣悄悄地走了,以后我們就再也吃不到餅干丁了,你不要走啊!你不要丟下我們不管啊!師:海鷗是多么的舍不得老人啊!讓我們把這舍不得放進句子中,用心的讀讀這句話。生: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師:海鷗的舉動真讓我們感動,我想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更感動了你,你也來讀讀。生: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點評】楊老師讓學生品讀課文,怎么品?品海鷗在“鳴叫什么”、品為什么用“撲”不用“飛”。品讀的過程就是品味語言文字意蘊的過程,就是透過語言觸摸情感的過程,就是與作者、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楊老師讓學生邊品邊讀,讀中品,品中讀,以讀代講,所感所悟,盡在讀中,其實是引導學生在美讀:激越處還它個激越,委婉處還它個委婉。
【片斷四】
師:當我們不得不把遺像帶走,海鷗們還會做出更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珊zt的眷念震撼了作者的心,讓作者不忍再寫下去了,此時得一切都化在了淚珠似的省略號中。同學們,請你拿出筆,將作者無法言說的情感傾訴出來。(屏幕出示):
(1)海鷗們還會做出哪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
(2)假如你是那群海鷗中的一個(“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此時你會訴說些什么?可能還會做些什么呢?
(3)假如你是旁觀者中的一員,此時你會訴說些什么?可能還會做些什么呢?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范文第3篇
教學反思:《老人和海鷗的故事》課文來自真實的故事,講述的是人與動物間深愛與眷戀,展示了人與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單元主題是:自然與環保。本篇課文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
整堂課真正體現了和諧的主題,富有激情的語言感染著孩子,感動著我。在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本的同時,能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堂課充分體現了課標中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這一思想,整堂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我做了充分的準備,配樂、畫面補充得恰到好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想像力,更能讓學生入情入境。
教學中,抓住老人與海鷗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文章哪里寫了老人給海鷗喂食,與海鷗嬉戲的?老人為海鷗做了哪些事?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等幾個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生通過與文本的交流,理清了文脈,讀懂了課文內容。
課堂上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默讀、指名讀、男女生讀、齊讀、引讀等,特別是當學生朗讀不到位時,恰當的引導,使學生一遍一遍讀得更好,體現了教的層次性?!”咎谜n既注重整體把握,又凸現重點,做到點面結合。同時,憑借語言文字理解文本,體會情感。課堂上注重關鍵詞的表達效果,如引導學生抓住十幾年來、幾乎天天、一直堅持、盤旋,長久揮手等詞品味朗讀,并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思想情感,同時又學習方法的滲透。
教學中,忽視了文章的表達方式,工具性顯得萎縮。整堂課有效地貫穿了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但工具性凸顯不夠,在教學設計中沒有扎實落實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的情感寫具體的的方法的教學。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范文第4篇
是愛讓原本兩個心不相連的緊緊相連在一起;
是愛讓他們變得親密無間;
是愛讓大自然片的平等、友愛、和平起來。老人的愛想陽光一樣溫暖,照亮了海鷗的心靈;
老人的愛像柔和的小雨,滋潤著海鷗的翅膀。即使老人已經不存在了,但他的微笑也會變成溫暖的陽光,沐浴在海鷗柔軟的翅膀上。
海鷗是人們最熟悉的海鳥,在這篇課文里,我對 它們有了全新的認識。當讀到 “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的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我不由得想到:
不知道其中的一只海鷗是否曾經歷過來自人類殘忍獵手的攻擊與不懷好意的接近,但至少,那些能夠在老人身邊“起起落落”的海鷗,一定還信賴人類族群的善意與美好。
有了這種相互信賴的愛,這種類族之間的善意,才會有這么令人驚嘆的場面看來,人性的美不僅僅要聽憑人類自己的判定,還需要聽憑自然界與其共生的其他物類的判定才更為完整。當讀到“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漩渦中脫出身來”時,一幅難忘的畫面在我腦海中定格:當老人的遺像被我們收起時,所有的海鷗都急速向遺像撲來,大聲鳴叫著,飛動的翅膀形成了一個白色的漩渦,那樣壯觀,使我們幾乎無法脫身。海鷗是那么舍不得離開老人,它們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留戀。多么動人的一幕!海鷗與老人之間多么真摯的感情!
掩卷沉思,細細回味,動物,確是有情有義?!⌒」?,你想到過它會跑幾千
里去尋找主人嗎?一只小狗,在與收養它多年的主人失去聯系后,千里尋主,
那可是幾千里啊,只為了向主人真誠地表示謝意。讓我欽佩不已。
讀老人與海鷗有感范文第5篇
關鍵詞:文章 切入口 思想感情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通過對人或事的記敘,表達自己的觀點、心情或感想?!墩Z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中有這樣的表述: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會文章的表達方法。由此可見,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是第三學段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第三學段學生必須掌握的閱讀技能之一。但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我們都深深地感到讓學生真正學會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根本不知該從何處下手。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蓖黄七@一重點、難點最好的途徑,就是教給學生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從題目入手體會思想感情
如《別餓壞了那匹馬》一文,“別餓壞了那匹馬”既是課文的題目,也是推動故事發展的關鍵句,起到了層層推進的作用。教學中我就緊緊抓住文章的課題體會人物美好的心靈。
1.圍繞略讀提示,理解課文
師:請同學認真讀讀課文,找找課文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話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生:它在文中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殘疾青年叮囑“我”以后把馬草賣給他時說的;
第二次是青年看見“我”背著馬草走向書攤時,吩咐妹妹碧云的話;
第三次是“我”對青年說的話。
師:說這句話時又分別有什么樣的用意呢?
生:第一次是青年想免去“我”尋找馬草的辛苦,讓我把時間花在看書上;
第二次是青年暗示妹妹不要拒絕買這無用的馬草;
第三次是“我”擔心馬餓壞了,急著推門進去時說的。
2.明真相,感悟人物品質
師:課題“別餓壞了那匹馬”中的那匹馬真的存在嗎?
生:沒有那匹馬,那是青年善意的謊言。
師:從這個善意的謊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就是從課題入手,圍繞題目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圍繞題目分析揣摩,感受到了殘疾青年美好的心靈,收到了“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
二、從中心句入手體會思想感情
例如《青山不老》一課,文章的結尾這句話是統領全文的中心句:“作為一個山野老人,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睘榱四苁箤W生理解語言文字背后所承載的思想感情,我采用了“由句達文,牽一句而動全文”的方法。
出示句子:作為一個山野老人,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1.師:學貴有疑,在學習中能產生問題,那才叫真水平!讀者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
生1:“另一種東西”是什么東西?
生2:“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么意思?
2.師:問得好!對于這兩個問題,解決了第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想一想,“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生:“與山川共存”就是說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與日月同輝”就是和太陽月亮那樣一起發出光輝。
3.同學們理解得不錯,可是老農能和山水永遠存在嗎?老農能像日月一樣發出光輝嗎?請大家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與山水共存、與日月同輝呢?
生1:我覺得是老農創造的這片青山,可以與山水共存。
生2:更重要的是老農這樣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簡單地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個山溝里的人們,甚至可以說是為了人類,在作出自己的貢獻。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氣概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這難道不是寶貴的財富嗎?
4.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在上面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了這個中心句的含義,理解了這句話背后所承載的思想感情,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整篇文章所要表達的主旨。
三、從重點詞、句、段入手體會思想感情
例如在上《凡卡》這篇課文時,為了使學生體會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的黑暗和凡卡命運的悲慘,我在第八自然段的教學時就運用了“集中掃描動詞,體會作者感情”的方法。
1.搜索動詞,走近畫面
師:請同學們一字一句地讀讀凡卡挨打的部分。讀著讀著,你覺得哪幾個字特別刺眼,特別令你心痛的,就做上記號,并在旁邊寫出自己內心的話。
2.掃描動詞,走進畫面
全班交流反饋后出示幾個動詞:揪、拖、揍、撈、戳。
師:請你們靜靜地盯著這幾個或者其中的一個字,你眼前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又聽到了什么?
3.透視動詞,訴說畫面
生:我看到老板沖到凡卡面前,一把揪起凡卡的頭發往院子里拖。我聽到凡卡痛苦地叫著:老板,放了我吧,我下次再也不敢睡著了。老板把凡卡拖到院子里,就拿起皮帶狠狠地抽打。
……
師:能不能說說課文中沒有寫到的畫面?
生:一次,凡卡在搖搖籃,可老板的兒子還是哇哇直哭,老板娘齜牙咧嘴,揪起凡卡的耳朵直甩,耳朵都流出血了。
……
師:除了鞭子、皮帶的抽打,凡卡還會受到怎樣的虐待?結合“隨手”、“撈”來說一說。
生:有時,老板自己在大吃大喝,卻仍會找凡卡的茬兒,隨手拿起筷子就戳、拿起碗就扔;
有時,老板生意沒做成,就拿起算盤朝凡卡頭上砸,操起掃把劈頭就朝凡卡打去。
……
4.內心獨白,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師:看到這一幅幅畫面,聽到這一聲聲慘叫,你有沒有什么想說的?
生:凡卡生活的哪個社會太黑暗了,富人生活在天堂,窮人生活在地獄,真是不公平??!
在上面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就緊緊地抓住體現凡卡悲慘生活的動詞,一步步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心靈撞擊,對老板、對黑暗社會的憎恨以及對凡卡的同情油然而生。
四、從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和心理入手體會思想感情
《老人與海鷗》講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鷗之間建立起來的深厚情誼。文章第一部分通過描寫老人的外貌、神態和語言,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下面我就選取老人的外貌描寫部分,談談我是如何引導“聚焦外貌,感知老人形象”的。
出示句子:在喂海鷗的人群中很容易認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師:就讓咱們一起來看看這位老人。
師:自由讀讀這段文字,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從三個“褪色”感受到了老人十分勤儉樸素。
生2:我深受感動,老人寧可自己穿得樸素一些,也要喂海鷗好吃的,老人給予了海鷗無私的愛。
師:讓我們再來看一份資料,自己靜靜地默讀一下――【出示資料】吳慶恒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資是308元,但一半以上都用來給海鷗買吃的。他平時幾乎舍不得花1分錢坐公交車,4元5角一斤的餅干,他卻毫不吝嗇地買給海鷗吃。10多年來,他經常買來雞蛋為海鷗制作“雞蛋餅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2角錢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煙。
師:讀了這份資料,你對三個“褪色”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老人非常節省,他舍不得花一分錢坐公交車,但是他卻樂意買4元5角一斤的餅干給海鷗吃,老人愛海鷗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就以老人的外貌描寫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抓住三個“褪色”感受到了老人愛海鷗勝過愛自己。老人對海鷗的愛還體現在“老人喂海鷗”的動作中,體現在“老人與海鷗”親切地說話中。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從這些方面再加以引導。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上述方法對指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行之有效的。在閱讀教學中,能正確深入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豐富其情感體驗、提高其語文素養有很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制訂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夏沔尊 葉圣陶 文章說話[M].中華書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