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整治技術論文【五篇】【精選推薦】

      發布時間:2025-07-14 12:23:48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在當今世界教育改革風浪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成為最重要的課題,我國對此也予以了高度重視,教育部不僅把信息技術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視點,同時也把作為教師教育的一個新課題,提供給了每一位從事教師教育的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整治技術論文【五篇】【精選推薦】,供大家參考。

      整治技術論文【五篇】

      整治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信息技術;
      政治專業;
      課程整合;
      文化策略

      在當今世界教育改革風浪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成為最重要的課題,我國對此也予以了高度重視,教育部不僅把信息技術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視點,同時也把作為教師教育的一個新課題,提供給了每一位從事教師教育的工作者。為此我們提出了信息技術與政治專業課程整合的文化策略這一課題。具體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加以實施。

      一、營造信息化文化環境

      營造信息化文化環境,是信息技術與政治課程整合的充分必要條件,要培養高信息素質的政治教師,首先必須有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環境。所謂環境,可以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

      (一)硬環境。所謂硬環境是指信息技術設施和信息資源。信息技術的核心是計算機、通訊以及兩者結合的產物——網絡,這三者是一切信息技術系統結構的基礎。我們說的硬環境,就是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化環境,它應當包括以下兩個基本組成部分:

      其一,信息技術設施,如多媒體計算機、微格教學網絡、電化教學網絡、校園網絡、因特網等。這些設施保證了課程教學的現代化,能使受教育者生活學習在一種物質化的信息技術環境之中,時時觸摸和感受信息技術,在行為中培養自己的信息素質。

      其二,信息技術資源,即為教與學者開發、提供經信息技術處理的、可供共享的政治課程信息材料。WWW.133229.Com信息化教育資源是提高信息素養的關鍵。教育部確定的“十五”期間教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原則就是,以基礎設施為基礎,以信息資源開發為核心。信息資源可以通過教師開發、學生創作、市場購買、網絡下載等方法獲取。

      (二)軟環境。軟環境可以稱為制度環境,是一種觀念,一種氛圍。相對于硬環境,我們認為軟環境是教育信息化的保證,從某種某種意義上講,軟環境比硬環境更重要,因為,設備可以落后陳舊一些,但觀念制度必須先進。先進的設備固然重要,但缺少了一種觀念,一種氛圍,先進的設備就會淪落為一種裝飾。眾所周知,清華的荷塘,北大的未央湖,是每一求學者向往的地方,那粼粼碧波,田田荷葉,使人留連,更啟迪了多少人的靈智。然而,我們說不是這硬環境造就了朱自清們,而是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清華北大的學院精神即校風學風,才使得她們薪火相傳,一路笙管。所以清華北大出人才,硬環境固然功不可沒,而軟環境則是其當家法寶。信息技術軟環境,就是要營造信息教育的文化氛圍,使信息教育制度化、主動化。綜觀我國當前中專政治教育,廣大的政治教師在教育研究實踐中,往往還停留在自己對信息的采集和開發上,能夠將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應用于教學的還不是主流,這固然與政治專業課程性質有關,但制度的落后,觀念的陳舊是主要原因,這無疑將阻礙教師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因此,將信息教育制度化,建立相應的教育文件,建立不同層次的監督機制和評價評估體系,要求每一位中專政治教育工作者,從自己的課程實際出發,以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教育培養目標,轉變傳統的教育態度和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設施和資源,將自己教學教研工作,與信息化相融合,在不斷的潛移默化下,進而成為一種自覺,形成良好的信息化環境,是當前政治教師信息化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這種軟環境的營造,必須建立在整合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的基礎上。

      二、整合中專政治專業課程結構

      中專政治專業課程結構,一般由專業文化課程、職業理論課程、專業技能課程三部分構成,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所建立起來的這一套結構體系,實踐證明,這一套結構體系是科學的,也是能與時俱進的。我們這里所謂的專業課程結構,不是要對這個結構體系加以整合,而主要是針對專業文化課程而進行的。中專政治專業文化課程以語言為主體,而語言和具體教學之間的關系是眾所周知的,以語言課為形而下,即為基礎為工具,而以具體教學課為形而上,為上層建筑為文化,是政治專業文化課程之間一種通約通識性的聯系。傳統的教育教學中,雖然注意到了課程間的有機聯系,注意到了教學課之間的有機整合。但是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見,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則依然如“游兵散勇”,各自為戰,把本來“血肉相連”的有機整體,分裂切割成塊塊,課程間的信息,相互離散脫節,還往往形成信息的重復;
      更有甚者,有些政治課教師不相互關注對方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動向,相互之間在教學中,很難形成信息交流。舉個較為典型的例子,政治課上在分析具體案例時,必然要談到語言的運用藝術問題,打開所有的教科書,我們會發現關于語言的藝術,都是干巴巴蒼白的幾句,諸如清新、自然、平實、凝練等,而具體形而上地去分析這些特點,從語言自身的特點來解構這些特點,大都顯得一籌莫展;
      而語言課上,只是泛泛地講語言的基本性質,如語言的民族性、社會性等,或者詳盡地分析各種語法結構,介紹各種修辭手段等,也未能與文學課相整合,從文學的角度,依據語言自身的特點,以語言學研究新成果新理念,幫助文學課形而上地完成其全部教學任務。政治語言學的這些研究成果,文學課不予以重視,使得本來非常生動的一些語言現象,變成了簡單的語意詮釋,政治學課成了解釋課,難怪政治系的學生不僅對語言課不感興趣,甚至對充滿形象與感情色彩的文學課,也不為學生所接受。而語言課又與文學課脫節,并且語言課過多地講本屬于文學課的內容,就會沖淡其課程特色,造成時間的緊張等。諸如此類問題,在中專政治專業教學中,可謂俯拾皆是。

      而利用信息技術,將中專政治專業文化課程加以整合,就可以減少甚至避免上述類似情況發生。具體做法是,首先將各課程內容數字化,轉化為信息化學習資源,并對這些信息資源,作綜合性分析,從而打破課程之間的專業檻限,加強各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將各門課程綜合化,使相關課程之間課程目標、教學操作內容、學習手段等課程要素之間,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以期使分化了的教學系統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機聯系;
      其次,建立可以共享的信息資源。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的教師往往都能建立起自己的信息資源,但是缺乏信息的交流。建立可以共享的信息資源,使各課程的信息流動起來,加強各課程之間的合作,而且給受教育者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條件,從這層意義上講,建立可以共享的信息資源,更是迫在眉睫。

      三、整合中專政治專業課程教學內容

      所謂整合中專政治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就是要對各課程的內容、章節安排等,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情況和發展需要,以信息化技術為基礎加以整合。具體做法是,將各課程的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課程內容作精密的分析,科學有序的構建諸如指導性內容、協作性內容、探究性內容、研討性內容、學習任務等之間的結構關系,從而合理地安排教學。

      課程內容的整合,是一種集約式課程整合,即利用信息技術,把龐大蕪雜的課程內容,作各種可能性的研究,將有限的教學時間,作科學合理的安排。傳統的課程內容之間的安排,即所謂的章節時數的安排,課堂內容和課外內容,學習任務和研制任務等的安排,雖都經過了科學的分析,但我們認為這些分析,是專家們根據各章節內容的信息含量,以概數的方式加以處理,其中難免含主觀色彩,比如自己的專業愛好、研究領域等。在教學實際中,我們常常發現,教師往往對自己的研究領域的章節內容,津津樂道,而對自己非研究領域,則往往略講,既不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又不注意學生的發展需要,這種內容處理方式帶有太多的隨意性。雖然我們不反對教師有自己的興趣,但是這種興趣,在教學中,必須遵循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因此,我們主張將課程內容作數字化處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縝密的分析,真正科學地確立每一門課程內容的教學目標,并在一定的監督管理評價機制下開展教學,就可以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以中專課為例,就是要根據語言習得與認知規律以及政治課自身的特點,再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發展需求,科學合理地安排各部分或各章節的教學。進一步,通過認知規律的數字化處理,將課程內容細化為指導性內容、協作性內容、探究性內容、研討性內容、學習任務等,從而科學地選擇各部分內容的教學方法、手段、策略等。這種課程整合,無疑是一種信息化的課程文化。

      參考文獻:

      [1]李芒.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培訓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09,(10).

      [2]張雙.現代教學視野中的教學倫理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整治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的整合,是通過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來營造一種新型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切實提高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的整合,不僅僅是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過程,而是一場涉及到高中政治教學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深刻變革。為了實現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整合,我們可以從以下途徑進行探索。

      一、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目標的整合

      高中政治課程設置的總目標是:讓學生知道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讓學生了解黨的指導思想,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實現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整合的過程中,要有目的地將信息技術教育目標與高中政治教學目標相結合。高中政治課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社會性、實踐性等特點,這決定了我們在將信息技術與其整合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高中政治教學目標的實現問題,而不能片面追求表面的華麗,為了整合而整合,迷失政治教學應有的目標。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內容的整合

      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學內容主要是通過聲音(以教師語言為主)、文字和圖像來呈現的。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的整合,就是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呈現政治教學內容的重要工具,將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方便、快速地集成,實現對教育資源的整合,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變革。

      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內容的整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可提供多種媒體的刺激,有利于師生對知識的獲取和保持。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展現教科書以外的素材、案例,這些資源教師可以集成在計算機里方便以后使用。信息技術還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實現對教學內容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在課程教材建設方面,可開發多媒體電子教材、教學資料,將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有機地集成,制作成CD、Rom光盤長期、大容量地貯存。教師還可以建立教學專用網站,隨時更新、補充網上教學資源,實現教學內容的實時開放。

      在課堂教學中,高中政治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有目的地選擇各種教學資源,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突破教學內容中的重點與難點,以幫助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知識、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和觀點。如:在教學《人的價值》一課時,我們利用多媒體播放“感動中國人物”視頻、“抗擊非典”圖片、“愛的奉獻”歌曲等資料,使原本枯燥的說教課變成了生動活潑的探究課,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人的價值在于有奉獻。這樣信息技術與政治教學內容有效整合,相得益彰,優化了政治課堂教學。

      三、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方法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整合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有著根本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信息技術應作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工具,而不應該成為教師灌輸知識的工具。

      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的整合就要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信息技術可以有助于實現分層次教學、個別化學習,為每個學生提供盡可能的選擇學習內容的空間。信息技術可以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從提高基本的學習效率到完成較復雜的探究任務都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例如:學生利用網絡技術從不同資源中查找、評價、收集信息;
      學生利用數據處理技術分析數據、繪制圖表以及匯報研究成果;
      學生利用虛擬技術模擬研究現實問題,提出解決策略和方案等。信息技術更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協作式學習。例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還可以通過E-mail、QQ、ChatRoom、BBS等網絡工具進行交流、討論。

      需要強調的是,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要注意把握“度”的問題,因為,任何一種教學法都不是萬能的,都有利有弊的,教師要揚其“利”而去其“弊”,擇優而從,切勿過度使用某一種教學方法。

      四、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過程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教學過程的整合是指教師與學生以教與學為目的的具體操作形式,這一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首先,課前準備階段。在這一階段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教師活動為主,當然也可以發動學生參與課前的準備,主要包括教學素材的收集、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案的設計等。比如:利用因特網收集所需的教學資源和素材;
      使用文字處理軟件來制作教案、畫出教學流程、設計作業;
      使用]示文稿制作軟件制作上課用的課件。

      其次,教學實施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是依據教學方案進行教學,教師進行必要的理論講授,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問題并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同時,給予學生在學習過程的講評。這一階段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可以運用視頻、動畫等手段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理解難點;
      可以利用網絡,組織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從網絡資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最后,展示評價階段。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之后,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將自己的學習、探究成果展現出來。如可以用PPT、Word文件將學習成果展示給教師和同學;
      可以將其做成網頁的形式,進行廣泛的網上交流。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例如:教師可以設置網絡在線測試題,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測;
      教師使用Excel、Access等軟件,登記和統計學生的成績,還可做出分析圖表,了解學生的進步情形和需要加強補救的地方,使教師可以根據分析結果來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或進度,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高中政治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努力探索整合的有效途徑,推動信息技術從多方面、多角度與高中政治教學的整合,以提高政治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江濤.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信息技術整合問題研究[J].思想教育研

      究,2007,(9):52-54.

      [2] 彭新富.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中學政治

      教學參考,2005,(3):24-25.

      [3] 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電化教育

      研究,2005,(1):7-15.

      [4] 王榮良.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實踐的再認識[J].信息技術

      教育,2006,(2):52-53.

      整治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引進教育領域,在沖擊傳統媒體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教學媒體。它就像當年的班級授課制一樣,必將引發教育界的一場深刻革命,會帶來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評價的變革。教育現代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和當代教育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淺析 信息 技術 高中 政治 教學 活動

      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為信息技術與學科之間的整合提供了很好的契機,這種整合也必將成為未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基本趨勢。高中思想政治課具有集知識性、政策性、時效性于一體和鮮明的思想性、社會性、實踐性的特點。理論性過強會導致照本宣科,學生沒有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新穎的教學設計來讓學生明白課本的觀點、原理、道德行為規范,從而使思想政治這門學科放射出征服人們心靈的魅力。利用多媒體及網絡的資源共享優勢,最大限度的利用網上資源、信息,進行篩選、整理、提煉為我所用,再結合教學的實際,從根本上改變了單純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參備課的老套路,同時可在網上便捷的獲取信息,為備課提供最新的素材,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教學,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現各門學科的知識,使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極大的拓展和延伸。本文試從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學科之間的整合加以思考。

      一、“整合”的必要性

      1.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課的整合是國家課程的要求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在培養目標中提出:學生要“學會收集、判斷和處理信息”,“創設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端枷胝握n程標準》課程理念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相統一”,“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把理論觀點的闡述置于社會生活現實的主題之中”。因此,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與政治學科進行有效的整合成為必然。

      2.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學科的整合現代教學思想

      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理解、去體驗,而不是僅僅聆聽(如教師)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币虼?,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發揮及時、迅速、信息量大的特點,能夠給學生提供豐富、適時的情境,提高學生學習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學科的整合是政治課改革的要求

      一方面,思想政治課理論較多,部分內容枯燥乏味,教與學的矛盾十分突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難度較大。在信息技術化的大潮下,思想政治課如何順應時代潮流,真正發揮其實效,無疑成為擺在我們所有政治課教師面前的一大課題。另一方面,理論聯系實際是政治學科教學的基本原則。列寧說過:“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樹之長青?!敝挥邪牙碚撆c實踐結合起來,在實際中闡釋理論,用理論去認識實際生活,才是政治課的生命和魅力所在。

      4.信息技術與高中政治學科的整合是信息化發展的客觀要求

      當今世界,信息化已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而且,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深入,成為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日益推廣,勢必推動基礎教育整體的改革,成為促進教學改革的原動力和催化劑。因此,教育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為我們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提供了機遇和挑戰。

      二、“整合”的可能性

      1.高中學校硬件的改善為整合提供了物質前提

      近幾年,各高中加大了對媒體的硬件投入。從我省高中情況來看,絕大對數縣一級的高中和重點中學已基本上實現了班班配備多媒體,為實現整合和全面改變教學方式提供了條件。學校有專門的多媒體維護人員,保證了使用的順暢。

      2.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熟練掌握是整合的重要條件

      一方面,教師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在專業化發展的同時,也十分重視對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的學習。另一方面,學校加大了對教師進行培訓的力度,相關部門把計算機的考核作為教師晉級、職稱的必要條件。這客觀上促進了教師計算機水平的提高,為多媒體和學科整合提供了條件。

      3.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改變是整合的關鍵因素

      絕大多數教師已經認識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必須有新的工具和手段;
      認識到尋找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教學素材,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激發學習的主動性,信息技術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整合”的意義

      1.整合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信息技術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以學生自身的學習為主,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強調學生的“學”,能使教學過程由單純教師的“教”轉變成“教與學”雙向互動的過程;
      教學模式也從以掌握知識為目的的“維持性學習模式”,轉變為以掌握獲取知識的能力為目的的“創新性的學習模式”,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也可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2.“整合”能夠豐富教學資源,提高了學生獲取、判斷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夠為教學提供豐富、及時的資源。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圍繞某一主題,既能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情境,又可以使學生圍繞某一問題搜尋相關資料,這就為學生提高獲取、判斷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供了條件。

      3.“整合”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益。

      整治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模式

      現代教育技術是一門新興的應用學科,它的發展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現代化進程,并成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F代教育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極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對于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肩負著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

      要搞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就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F代教育技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是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新途徑?,F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輔教學手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一、現代教育技術概況

      現代教育技術是指: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1]。強調了教育觀念的轉變、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F代教育技術概念,定義包括以下內容:

      (1)現代教育媒體和方法

      所謂現代教育媒體就是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電子和數字化信息技術手段,它是用來儲存、處理和傳遞教育信息的工具,也是學習者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認知工具。它由兩部分構成:硬件方面指各種教學機器設備,如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電影機、錄像機、電視機、計算機等等;
      軟件方面指已記錄有教育信息的幻燈片、投影片、錄音帶、電影片、錄像帶、計算機課件、網絡課程和學習網站等等。[2]

      所謂方法是指教育信息的設計、開發和傳遞的方法。其中包括教學設計的方法及傳媒教學法。教學設計的方法是指設計、開發和組織優化教學資源及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傳媒教學法指運用現代教育媒體而進行教育活動的方法。它們是方法類的“軟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是由媒體技術和方法技術兩個方面組成的。它也被稱之為“硬技術”和“軟技術”。

      (2)現代教育思想、理論

      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因此,必須強調它是以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來指導。

      現代教育思想主要指幾種對當代教育活動的重要影響觀念。如現代學生觀、現代教育觀、現代教學觀、現代人才觀、現代學校觀等,前三種教育思想是核心,其基本點是: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交流過程,是讓學生在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方面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的方式應多種多樣,有課堂教育,也要有課下的開放式教育。

      現代教育理論指的是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包括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包括贊可夫的發展教學理論、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和布魯納的“結構——發現”教學理論。

      (3)教育信息資源

      教育信息資源指教育活動中師生使用的教育信息的來源。教育信息資源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育、教學內容;
      二是承載內容的載體,如書籍、課件和網絡信息材料等;
      三是獲取教育信息的途徑或方式,如閱讀、視聽、點擊瀏覽等。教育信息資源和載體、呈現方式和獲取渠道有密切的聯系。載體、呈現方式和獲取渠道直接制約教育信息資源的數量。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應用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在更為理想的教學環境下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使教育體制和教學模式充分適應未來教育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創新就成為改革的主戰場。在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模式,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中形成,因此,探索更加合理和高效的教學模式,需要探索更高層次的的理論和更強大的高新技術支持。

      現代教育技術主要包括現代信息技術及現代教育理論兩部分,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改革這兩部分無疑提供了理論和技術兩大支持,同時為教育改革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可能。

      (一)現代教育理論優化教學過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模式改革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下,完成了現代教育技術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較深層次的整合。然而,目前許多高校所謂的整合只能被稱為電化教學,是追求“信息技術課程”的單向整合。具體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一般缺乏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手段的意識,實踐中難免產生信息技術應用的泛化,似乎信息技術用得越多越符合新課程的理念?!盵3]另一種是的“教師往往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純技術手段,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等同于CAI,實踐中難以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知識量密集,常常導致在“人灌”的基礎上加上“電灌”,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使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實踐停留在較低層次?!盵3]其原因是教師忽略了現代教育理論課教學指導作用,只簡單的把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了疊加,對于如何教學改革,“思考的路線是在極其熟悉技術的基礎上,暫時的“忘卻”技術,先系統認識和思考某門課程的構成,然后逐步外化形成新型的課程模式?!盵4]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教學模式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四個要素之間的作用、地位和關系進行了重新解構?!罢J為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學應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不應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教學媒體也不應只是幫助傳授知識的手段、方法,而是教師用來創設教學情境,學生用來主動學習、協作探索的認知工具?!盵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視角對于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引導教師在教學設計,了解教學模式中重新的整合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革新教與學的方式,并為最終形成新的教學模式提供理論支持。

      (二)現代信息技術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改革搭建技術平臺

      現代教育理論的發展為教學提供理論指導,多媒體及網絡通訊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則為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提供理想的工具和條件。

      現代信息技術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模式改革搭建了技術平臺,其實質是在信息技術基礎上重建該課程。發揮信息技術的基礎性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提供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教學的多媒體化和網絡化為文字、圖形、影象、聲音等和先進手段如各類多媒體教學軟件等引進教學實踐中,可以模擬真實環境,通過多種方式如視覺、聽覺、觸覺等對學生進行綜合感官刺激,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第二是要創造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和交流平臺。完善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能力以及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信息技術不僅改進教學手段,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還可以實現信息共享、人機交互和即時反饋功能,是創造開放式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以及交互性更強的交流平臺創造條件。一方面,在網絡學習環境中,信息獲取方式更加多樣化,自主選擇性強,學習者可以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時間、方法、地點,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改變被動的、受監控的狀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也可以實現個性化教育,做到“因人施教”。另一方面,學習者通過共享信息資源,來達到利用網絡加強信息交流的目的,不僅打破了資源共享的地域和時間限制,教與學的過程同時也突破了時空的局限,極大地擴展了學習者之間的信息交流、學習交流,防止學科封閉,為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發揮作用。

      第三是提供各種教學情境的創設條件。建構主義在教學中要求所創設的學習情境不是單獨呈現的,往往隱含在現代教學工具和資料中。如基于網絡虛擬情境設計下的學習網站及基于多媒體技術的交互性電子出版物,為各種不同教學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條件。它可以使學習者融入所提供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和傳播思維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理論與現代信息技術互為基礎和條件,相互促進和發展。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實現現代教育理論的創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同時,把學生作為現代教育理念的教學主體,注重課程與真實情景的聯系,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等理念也要求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傊?,現代教育技術以現代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為基礎,信息技術為手段,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林廷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現代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292.

      [2]何克抗,李文光.現代教育技術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49-250.

      [3]劉英琦.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問題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6(3).

      整治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Developmental Trends in the Psychotherapy

      【Abstract】In the recent two decades,there have been major advances in the deve lopment of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in the practice of psychotherapy.The latest trends are characterized by shortening of treatment duration especially in the f ield of dynamic psychotherapy,growing popularity with the use of treatment manuals,integration of specific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from different orientations,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reatment outcomes.The reasons and impacts for th ese significant advances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Psychotherapy; Pevelopmental trends

      近二十年來,無論是心理治療理論,還是治療技術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理論方面,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這樣一種觀點:任何一種單一的理論(情緒的、認知的、生理的或行為的)都不足以解釋心理障礙的原因和心理治療生效的機制。同樣,能夠改變病人某一方面功能的治療方法,也能改變其他方面的功能。因此,對某些心理治療作了相應的修正,以指導治療實踐。例如,認知和合理情緒治療最初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認知(對事件的解釋)影響個人的情緒,先有認識,后有情緒反應,認知和情緒是同一系統的兩個成份,現在研究表明情緒反應可以在認知前發生,情緒和認知是兩個相互影響的獨立的系統,所以單純改變認知來治療情緒的效力是有限的;
      另外,Greenberg和Safra(1984)從信息加工角度的研究提示:情緒體驗是知覺運動反應、情感圖式記憶和事件意義的概念性解釋等心理過程的整合,許多心理問題是整合過程失調所致,治療目標應是調整不同水平的整合失調。在治療技術方面,新的治療技術不斷問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的心理治療方法已達400多種,而這些新的治療技術具有更強理論基礎和實驗研究支持,這些新的治療方法多數是短程、整合的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和認知分析治療。在應用方面,心理治療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從最初限于精神科病人中的應用,現已擴展到各個領域的各種心理障礙、人際關系問題、婚姻家庭等一般性心理衛生問題的處理。在療效研究方面,不再單純考查心理治療是否有效,而且更深入地研究改變的過程,治療生效的因素和機制、治療方法對疾病和癥狀特異性問題。在方法學方面,隨機對照組研究已被廣泛接受,量效關系研究已被引入心理治療領域,治療效果評價更趨客觀化和數量化,二次分析技術、臨床顯著性分析方法和序列分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上述這些進展限于篇幅和個人的學識無法展開介紹,以下介紹近年心理治療實踐中的四個主要發展趨勢:治療短程化、理論和技術整合化、方法標準化和療效評價客觀化。

      1 治療短程化

      經典精神分析治療的過程是漫長的,已不適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其實弗洛伊德最初的治療案例療程是非常簡短的。如弗洛伊德曾以六個會期成功地治愈了樂隊指揮BrunoWalter的慢性右臂痙攣;
      在荷蘭Leyden鎮旅游時,僅用4小時就一次性治愈了作曲家Gustav Mahler的強迫性神經癥和嚴重的婚姻問題。行為治療也有類似情況,開始療程較短,以后逐漸延長。如Wilson(1981)發現紐約市行為治療研究所的平均療程為50個會期。

      1963年,正值社區心理衛生運動發展之際,短程心理治療運用而生,目的在于為眾多的病人提供幫助,以滿足社區心理衛生的需要,在實際應用中也發現短程治療具有較好的效果。短程治療作為一種系統的治療方法是有計劃性的,不是單純的療程縮短,而是有理論依據的,同時伴有治療目標的改變。主

      張短程治療的臨床家多數是心理動力定的,因多數行為治療和認知治療本身就是短程的,這對傳統的精神分析治療是一個大的挑戰。在B.L.Bloom的《計劃短程治療手冊》中就介紹了9種心理動力定向的短程治療。

      短程治療的會期數差別很大,如Malan的簡易心理治療為20~40次,Davanloo的限時動力心理治療為15~30次,Sifneos的短程焦慮誘導治療為12~15次,但很少有人把超過20個會期的作為短程治療,一般提倡會期數在10~20次以內,個別可達40次。Lazare等報告第一次交談后脫治率>50%,因此也有人提出開放性一次性治療。所謂“一次性”指想到病人看過不再來了,盡量利用這僅有的時機對病人施加影響;
      開放性是指病人可能再來,所以治療者向病人表示,一次性治療對病人幫助有限,歡迎再來。

      雖然對短程治療會期的看法不一致,但對短程治療基本特征的看法是比較一致的,均認為短程治療有五個基本特征:(1)及時干預;
      (2)治療家的活動水平相對較高;
      (3)明確、有限的治療目標;
      (4)清晰明確焦點的確認和保持;
      (5)與病人共同商定治療時限。盡管不同學者對“焦點”一詞的用法、治療家活動的內函及商定時限的方法有差異,但都遵循這些基本特征。

      2 理論和技術的整合化

      早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心理治療整合的思想就開始萌芽,但直到80年代前,心理治療整合只是少數人關心的事情。80年代起,心理治療整合趨勢發展迅速,一些嚴謹的學者從理論角度支持整合,在實踐中被部分心理治療家接受,方法學家贊成這是心理治療研究的合法維度,并成立了專業組織--心理治療整合研究學會(The Societ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有關心理治療整合的論文和專著逐年增多。

      心理治療整合的主要焦點是行為治療和心理分析治療的整合,經多方嘗試和努力,目前這兩個陣營趨于聯姻。行為治療家把認知心理學的語言、理論、技術融合到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模式中,心理分析學家也接受了學習理論,環境因素的致病作用和行為主義學派的語言。認知行為治療是心理治療整合的典范,他們(Beck,Ellis,Meichembaum)既反對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模式,也不完全接受心理動力學的觀點,特別注意人的思想和理念,認識到人的外在表現實際上是深層認知結構的反映。這種認知結構的形成與過去的經歷有關,Safran和同事把這種認知結構區分按層次排列的外周結構和核心結構,其中核心結構類似于心理動力學模式中的基本動力學。他們用功能分析,領悟和理解解決一般的心理問題。在實踐中,認知行為治療家,通過辨論、教育、擺事實和實踐檢驗等技術,產生矯正性情緒體驗,而不探查病人內在生活的動力學。在理論整合方面,有人試圖尋找一種綜合的理論,用更熟悉和合理的概念來解釋心理障礙的成因和心理治療生效的機制,指導臨床實踐。也有人認為在整合的同時,要考慮和保留各種治療的特殊性,無原則的雜合和拿來主義不利于心理治療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一種能包治百病的心理治療方法,將來也不會有,不能強調共性,而沫殺特殊性。

      另一個整合趨勢是行為治療家對人格障礙的關注,與早期行為治療形成明顯對比,早期行為治療根本不承認人格結構,也無意處理人格障礙問題?,F在他們認為人格健全與否關系到軸Ⅰ障礙治療的成敗,人格障礙本身也是需要干預的目標之一。在人格障礙治療中,Linehan創建一種治療方法--辨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一方面通過分析,使來訪者認識到自己對批評過于敏感,另一方面使他們學會更好應付方式。采用的技術包括接受、理解和認同,同時堅持要他們以更有效的方式應付生活事件。

      整合雖然是一種發展趨勢,但也存在一些隱患,在不了解各種治療生效的特異因素之前,盲目地整合并不能提高治療效果,正象年輕醫生喜歡開大處方一樣,因為對疾病的診斷沒有把握,對藥物的作用不甚了解。各種整合療法的發展,隨之而來是大量新名詞涌現,使治療家或研究者之間發生交流障礙,治療方法也無法推廣。Lief提出,心理治療領域里更需要的是取消隔核,增進交流,而不是整合。這樣可更深入地研究各種治療生效的機制和特異成份,了解何種治療對哪類疾病更有效,以便合理選用。

      3 治療方法標準化

      從某種意義上說,心理治療是一種藝術,而不是一種科學的治療方法。同一學派的不同治療者既使用同一種治療方法治療同一疾病,在實施的具體細節上卻有很大差別,在不同學派之間,或用同一方法治療不同疾病時的差別就更大。問題在于各種治療方法缺乏標準化的操作程序,只有理論和技術的介紹,至于對某個病人,這些技術如何使用卻有各人的理解。因此,各治療方法的創建者用自己的方法治療各種疾病,似乎都有效果,而別人用他的方法治療病人則可能完全沒效,似乎治療效果來源治療者本身,而不是治療方法的效果。

      針對上述情況,近年在治療效果評價研究中有一種趨勢--要求治療方法標準化。在研究中選用的治療方法必須詳細操作指導手冊,使參加研究的治療者有章可循,盡可能減少個人經驗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對比較復雜的治療方法,參加研究的治療者尚須接受統一的技術培訓和指導,以確保各治療者真正掌握該項治療技術。同樣,對培訓者而言,必須要有一套正式考查受培訓者臨床技能的標準。只有這樣,不同研究的結果才具有可比性,研究結果才能被重復,研究發現對臨床實踐才有指導價值,這也是近年許多臨床治療家的共同呼聲?,F在有些國家對心理治療研究項目資助,要求附詳細操作手冊或類似操作指導書,有些刊物也規定心理治療研究論文在投稿時必須附治療操作手冊。

      治療方法標準化的另一優點是有利于培訓年青的心理治療者及促進治療技術的推廣應用。在心理治療領域內,治療者的培訓和治療技術的推廣是一大難題,過去只能通過帶學徒式的個別化傳授,領悟力高的學徒可能會領悟技術的精髓,偏離正統不遠。我國目前多數從事心理治療的醫師都是自學成才的,對引進的治療技術是否達到真正掌握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在向下一代傳授時更是困難重重。這些問題將隨著各種治療技術的標準化而得到解決,但這只是一種趨勢,是否能實現這一愿望尚待全體心理治療家的共同努力。

      4 療效評價客觀化

      在心理治療領域中,療效評價的客觀性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因各種心理治療的目標不同,療效的評價標準也不同。例如行為治療的目標是消除癥狀或行為模式的改變,所以只要癥狀改善就認為治療有效,而精神分析則認為癥狀改善是表面的,暫時的,不能認為治療有效,只有從根本上改變病人的態度或人格的治療才是有效的。正因為如此,所以在療效評價研究出現一些矛盾的結果,在臨床實踐中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近年來,在療效評價中出現一種傾向:無論采用何種心理治療方法,在評價治療效果時必須采用多種客觀的、可靠的、有效的評估工具,評價多方面功能的改變,包括外顯的癥狀、情緒和行為,內在的認知模式、自我強度和人格特征,和總體的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這就是所謂“療效評估的客觀化”趨勢。由于對療效采用客觀的評價方法,所以療效研究結果具有較強的可比性,結果更一致、更令人信服。

      除了用客觀的評估工具外,治療者對療效的主觀評價和病人對治療效果的自我評價也是必要的,因為有些心理功能是難以直接測量的。另一個問題是有些評估工具缺乏信度和效度;
      有些評估工具雖然有較高的信度,但對治療性改變不敏感;
      有時觀察到改變有統計學意義,但不一定有臨床意義。這些問題有待今后解決和完善。

      參考文獻

      1,Bloom BL.Planned Short-term Psychotherapy: A Clinical Handbook.Massa chusetts:Allyn and Bacon,1992

      2,Gilliland BE,James RK.Theories and Strategies in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Massachusetts:Allyn and Bacon,1998

      3,Chambless DL,Hollon SD.Defining Empirically Supported Therapies.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98,66(1):7-18

      4,Goldfried MR,Greenberg LS.Marmar C.Inpidual psychotherapy:Process and outcome.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0,41:659-688

      5,Kazdin AE.Psychotherapy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nnual Review of Psychol ogy,1990,41:21-54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