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料。所選研究對象為2016年2月~6月接收的臨床醫學本科學生,共納入126例。將126例學生按照1∶1比例,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分別為63例。所有研究對象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傳染病教案【五篇】,供大家參考。
傳染病教案范文第1篇
關鍵詞:傳染??;
案例導入式教學法;
教學效果
一、資料與方法
1.資料。所選研究對象為2016年2月~6月接收的臨床醫學本科學生,共納入126例。將126例學生按照1∶ 1比例,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分別為63例。所有研究對象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組中,男37例,女26例,年齡17~24歲,平均年齡(20.0±1.3)歲。對照組中,男39例,女24例,年齡18~24歲,平均年齡(20.2±1.1)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
2.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主要是由教師講解傳染病相關知識,定期考核學生的掌握情況等。研究組則采用案例導入式教學法,內容如下。(1)編寫案例。收集本科臨床專業學生所使用的傳染病教材對應章節內容,適當增加具有啟發性、知識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案例,合理控制案例難易程度。先收集100個案例,在其中精選出50個,編寫案例庫。(2)制作多媒體課件。將50個案例制成多媒體課件,以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方式將案例中涉及的知識、問題展示給學生,給予其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癥狀為主線設置問題,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各種特征性圖標、畫面展現給學生,實施知識串聯,便于學生理解。(3)教學方法創新。經由多媒體將相關知識、案例等展示給學生,分組組織學生討論、分析;
并通過Flash再現某些典型案例場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及時總結教學過程,并點評討論結果。
3.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第一,兩組期末理論考試均采用閉卷形式,對比兩組的考核成績;
第二,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兩組教學評價,該方法是否激發了學習積極性,提升了臨床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活躍了課堂氛圍,提升了學生課堂主體意識等。
4.統計學分析。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 19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x2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計量資料均用(x±s)表示,以t檢驗。P
二、結果
1.理論考核成績對比。研究組理論考核成績為(90.8±2.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5±6.0)分,且差異顯著(t=10.194,P=0.000)。
2.兩組教學效果評價。研究組教學效果評價優于對照組,且差異顯著(P
三、討論
傳染病學有較強的實踐性,且病情復雜,教學內容多,疾病譜變化快。而且,傳染病具有地方性、季節性、流行性等特點。傳統教學法僅強調教師單向講解理論知識,導致學生缺乏感性認識,積極性不高,學習過程抽象、乏味。
案例導入式教學法包括三部分內容,即“案例+問題+討論”式教學、創新思維培養教學、臨床診療思路教學。案例導入式教學法在傳染病教學中的應用,由教師選擇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案例場景,促使其通過獨立思考或團隊協作,提升對實際問題的認識。此外,該教學方法還能使學生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提升學生的臨床思維及創新思維能力。該教學方式還能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更為透徹地理解案例中的問題,提升課堂主體意識。
綜上所述,在傳染病教學中實施案例導入式教學法,能提升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其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傳染病教案范文第2篇
【關鍵詞】傳染病護理 多元性教學 “2+3”護理專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061-03
多元性教學是以多元性哲學思想為理論基礎,其針對學生智力多元性、教學內容的豐富性,采用靈活性、多樣性、應變性教學,使得學生認知過程的思維多樣性、教學評價多樣性。多元性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根據具體情況解決具體問題。在多元性教學過程中,不但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而且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這個過程體現學生之間合作,教學相長。傳染病學是衛生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也是許多專業醫學院校開設的選修課程。傳染病護理學是傳染病學的一個重要學科分支,是研究傳染病病人發病后在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健康問題的發展規律,通過運用護理程序實施整體護理使病人恢復健康的一門學科,也屬于臨床護理學中的專業課程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預防接種面積擴大,衛生宣教得到推廣,傳染病總體發病水平降低,但是傳染病疾病譜發生了很大變化。30 多年來,增加了 40 多種新發傳染病,如禽流感、非典、甲型 H1N1 流感;
而肺結核、艾滋病等傳染病呈擴散趨勢,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傳染病疾病譜的改變對傳染病護理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2 年開始,廣西醫科大學與玉林市衛生學校進行聯合辦學,實行“2 + 3”中高職分段教學,即學生在玉林市衛生學校完成 2 年學業,成績達到廣西醫科大學規定者可進入高職階段繼續學習 3 年,學習成績合格者畢業時將獲得廣西醫科大學高等職業教育學歷文憑及玉林市衛生學校畢業證。筆者長期擔任中職衛生傳染病護理的教學工作,2016 年擔任玉林市衛生學校第一屆“2+3”護理專業的傳染病護理教學。該屆學生入學時成績并未經過篩選,多數學生在初中時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興趣不高,學生惰性較強。為了提高高職傳染病護理教學的效果,也為了讓護生在今后的傳染病護理實踐工作中更快適應崗位,筆者在傳染病護理實踐教學中進行多元性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習趣味,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F將方法與結果介紹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選取廣西醫科大學 2014 級“2+3”高職護理??谱o生 236 名,實驗組為 2014 級高護 1、3 班護生共 142 名,對照組為 2014 級高護 2 班護生共 94 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年齡、基本能力、教材、教學進度、教師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選用的教材是科學出版社出版,曾志勵、石海蘭主編的《傳染病護理》(第三版)。
(二)方法。具體包括教學方法、問卷調查、統計學方法三個方面。
1.教學方法。傳染病護理理論教學 36 學時,實驗學時 6學時。所學章節結合教學大綱要求、護士資格考試要求等選學:總論、傳染病護理的內容和要求、艾滋病患者的護理、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護理、狂犬病患者的護理、流行性乙型腦膜炎患者的護理、禽流感、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細菌性痢疾的護理、蛔蟲病患者的護理。對照組采用傳統講授法,實驗組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自身情況采用多元性教學法教學。具體教學方法如下。
(1)思維導圖法。思維導圖是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托尼?巴贊創立的,是指學習者將某一領域內的知識元素按照其內在關聯建立起來的一種可視化語義網絡。思維導圖把中心概念與各層概念,用圖形的關聯表現出來,能從宏觀上把握知識點的聯系,有利于記憶。傳染病護理總論部分是傳染病護理的重要章節,需要掌握傳染病的基本特征、傳染病病程發展的基本規律、傳染病流行過程的三個環節,了解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在這部分知識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思維導圖能體現重點概念,以及概念之間的關聯。其中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魅駒礎⒋播途徑、易感人群尤其重要,將這三個概念講解清楚、講透,從而強調學生自學或復習傳染病護理的具體疾病時把握這三個環節,通過思維導圖從三個環節展開學習和記憶,既能把握該病的三個重要環節,也不容易遺漏需要記憶的關鍵點。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傳染病具有發病季節性、地方性差異。經典傳統病發病率明顯減少,但未消失,如脊髓灰質炎、流行性乙型腦炎、麻疹、白喉。新發的傳染病時有發生,如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甲型 H1N1 流感??捎糜诮虒W的典型病例及相關資料難以滿足臨床教學需要。因此對于少見的、新發病例及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音頻、圖片、Flash 動畫來彌補。并將這些教學資料建成多媒體素材庫供老師教學及學生學習使用。
傳染病教案范文第3篇
【關鍵詞】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
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體、細菌、螺旋體等)感染人體后所產生的有傳染性的疾病。學校是一個特殊場所,就餐、就寢人員集中,容易造成傳染病的傳播、蔓延和暴發流行。因此,做好學校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工作,2006年4月6日衛生部同教育部制定了《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1],現就如何開展高等院校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報告如下。
1 學校傳染病的預防
1.1 認真做好學生入校、職工就業前體檢及定期體檢,建立、健全健康檔案對每一名入學的學生,新就業的教職工都要進行嚴格的體檢,按照《學校衛生管理條例》和學生常見病防治要求執行,并且做好以后的定期體檢工作。高等院校應當有校醫務室,專人負責學生、老師的健康檔案。入學、就業前體檢及定期體檢可以及時發現傳染源,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避免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
1.2 搞好學校食堂、寢室、教室衛生學校食堂就餐人數多,人員集中,容易發生食源性疾病的暴發、流行。為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學校食堂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有關規定。確保飲用水、食品原料、食品加工和貯藏符合要求,同時做好餐具、炊具消毒工作,認真執行食品的加工流程和有關食品留樣規定并做好登記。教室、寢室是學生們集中學習、休息的場所。人均教室、寢室空間應達到相應的標準;采取濕式打掃衛生方式,保持教室、寢室的整潔衛生;要做到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如傳統的醋熏方法、漂白粉澄清液噴霧消毒法等。
1.3 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護能力改善營養,鍛煉身體,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可提高身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學生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預防季節性疾病。冬春季節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風疹、流腦、流行性腮腺炎、肺結核等,還有最近幾年發現的SARS、人禽流感等,主要癥狀有發熱、頭痛、咳嗽、呼吸困難、全身乏力、皮疹等。人群對多數呼吸道傳染病普遍易感,最經濟有效的預防措施是接種相應的疫苗。但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有利于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如多開窗換氣,多喝開水,多吃含有維生素B、C的食物,勞逸結合,保持體力和充足的睡眠,及時增減衣服做好自身保暖,不隨地吐痰,不吸煙等。夏季重點預防腸道傳染病,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有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甲肝、細菌性食物中毒等,腸道傳染病是病原微生物經口進入人體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系列人體病變的傳染病,預防腸道傳染病,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隨便在外面的零售攤點就餐,飯前便后要洗手。
1.4 社會上有傳染病流行時,學校做好相應的學生的預防工作校醫應經常向防疫部門了解傳染病的流行情況,在傳染病流行高峰時期,組織抵抗力低下的學生應急性預防接種、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如在流感流行期間,組織接種流感疫苗、告誡學生避免參加大型的聚會活動,少到超市、影院等公共場所,做好教室、寢室的空氣消毒、分服預防的中藥等。
2 學校傳染病的控制
2.1 健全學校傳染病報告機制校醫負責傳染病的報告管理工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發現法定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源攜帶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進行疫情報告。學校最好建立晨檢及缺課報告登記制度,以便及時發現疫情。班主任或輔導員、班級衛生員對早晨到校的學生進行觀察詢問,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及時報校醫。校醫接到以上報告后,進一步追查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發現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時報告給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好傳染病的控制工作。
2.2 啟動應急預案,做好傳染病的控制工作隨著傳染病傳播因素的復雜化,單純依靠衛生部門已很難確保其控制效果,須各級政府、各部門協同努力,共同參與采取綜合性防制措施。為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學校也應制訂切實可行的傳染病防制預案。一旦校內傳染病發生時,啟動應急預案,及時上報疫情,并配合疾病控制部門做好疫情的控制工作,通知學生采取防制措施,減少聚會,對發病學生做好隔離治療。學校及時發放學校、學生、家長三位一體防控資料,防止疾病的進一步傳播和蔓延。
傳染病教案范文第4篇
/
(1)了解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了解遺傳性狀的概念和相對性狀的實例。了解優生優育的措施和生物變異的概念。
(2)理解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理解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的概念和性別決定的方式。理解遺傳病和近親結婚的關系。理解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區別及變異對生物生存和發展的作用和意義。
(3)靈活應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2.教學重點及難點
(1)明確“遺傳、變異、性狀、相對性狀、基因”等概念之間的聯系。
(2)培養自我建構知識網絡的能力。
3.教學流程
3.1情境導課
學生活動:“小婷讀報”現場。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小婷讀報”主持人小婷。今天新華日報頭版頭條登出了這樣一條消息:因“發現器官發育和細胞程序性死亡的遺傳調控機理”而獲得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美國著名生物學家H?羅伯特?霍維茨將于北京時間2013年4月9日來寧挑選他的助手。據說應聘現場相當火爆。
3.2第一關:基礎梳理,緊扣考點
3.2.1復習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教師活動:幻燈片展示4個問題:(1)遺傳信息的中心是什么?(2)細胞核中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什么?(3)生物主要的遺傳物質是什么?(4)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結合染色體、DNA、基因圖片,給出正確答案,并給答對的學生分發通行證。
學生填寫學案:遺傳信息的中心為細胞核,細胞核中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為染色體,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效應的片段叫做基因。
3.2.2復習人的性狀和遺傳
教師活動:幻燈片展示3個問題:(1)什么是遺傳性狀?(2)什么叫做相對性狀?有哪些實例?(3)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狀?
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結合一對相對基因,給出正確答案,并給答對的學生分發通行證。
學生填寫學案:(1)遺傳性狀指的是可以遺傳的生物體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征。(2)相對性狀:同一生物、同一性狀、不同表現類型。(3)基因是成對的,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有顯、隱性之分。顯性基因是指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用大寫字母表示。隱性基因是指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用小寫字母表示。當一對基因中有顯性基因時一般表現為顯性性狀;
當一對基因都是隱性基因時表現為隱形性狀。
3.2.3復習人類的性別決定
教師活動:幻燈片展示2個問題:(1)人類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概念是什么?(2)人類性別決定的方式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給出正確答案,并給答對的學生分發通行證。
學生填寫學案:(1)常染色體:與性別決定無關的染色體。性染色體:與性別決定有關的染色體。(2)完成表2。
(3)完成性別決定的遺傳圖解(圖1)。
3.2.4復習遺傳病和優生優育
教師活動:幻燈片展示4個問題:(1)什么是遺傳???(2)常見的遺傳病有哪些?(3)預防遺傳病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4)有哪些優生優育的措施?
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給出正確答案,并給答對的學生分發通行證。
學生填寫學案:(1)遺傳病是指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2)色盲、血友病、先天性聾啞、苯丙酮尿癥等都屬于遺傳病。(3)預防遺傳病最有效的措施:禁止近親結婚。(4)優生優育的措施主要是:禁止近親結婚、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
3.2.5復習生物的變異
教師活動:幻燈片展示3個問題:(1)什么是生物的變異?(2)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區別是什么?(3)生物變異對生物生存和發展的作用和意義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給出正確答案,并給答對的學生分發通行證。
學生填寫學案:(1)生物體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叫生物的變異現象。(2)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根本區別在于:遺傳物質是否發生改變。(3)生物變異對生物生存和發展的作用和意義:地球上的環境是變化多端的,如果生物不發生變異,就不能適應不斷變化著的生活環境。如果沒有可遺傳變異,就不能產生新的生物類型。正是由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才使得生物界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地進化發展。
3.3第二關:考綱掃描,構建網絡
教師活動:展示《2013年南京市中考指導書》要求。
學生活動:展示學生預先分組準備好的思維導圖。教師請4個小組的代表上臺展示他們的作品,并講解。
教師活動:展示教師準備的思維導圖和學生交流分享。以4組學生中最為詳細合理的思維導圖為依據,對知識點進行簡單的總結。給以上展示的小組成員分發通行證。
3.4第三關:核心攻略?解疑點睛
教師活動:展示南京市“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相關中考題,讓學生了解中考出題方式,教師總結點睛。
教師活動:給答對的學生分發通行證。
3.5第四關:趣味檢測
傳染病教案范文第5篇
二、制定相應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工作預案,確保涉及學校師生身心健康的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
三、建立健全學校傳染病疫情監控與報告制度,做到傳染病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發現疫情,必須在2小時內報案。先報告鄉衛生防疫站,同時報告教育局。
四、學校指定專人作為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負責學校傳染病的監控與報告工作。
五、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傳染病預防的宣傳教育工作。利用健康教育課、班會、黑板報等形式開展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
六、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加強對學校傳染病預防工作的督促檢查。
七、加強自我檢查,落實學校傳染病預防措施。
八、重視當地衛生部門提出的整改措施,改進學校衛生工作,消除有可能導致傳染病的各種隱患。
大田小學傳染病預防領導小組及職責
一、領導小組:
組長:丘仕恒
成員:楊發青、劉桂芬、包志風、王振裕、張大漢、許志強
二、職責:
(一)組長職責:
是學校傳染病預防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傳達上級文件精神,加強學校對傳染病預防的領導,配合衛生部門對學校傳染病預防工作的督促檢查。切實制定和落實各項傳染病預防措施,建立健全疫情監控及報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