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2023年藥物檢驗技術論文【五篇】

      發布時間:2025-07-18 13:21:15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高職教育,藥物分析課程都是藥物分析技術等藥學類專業的核心專業課之一。高等教育的藥物分析課程是一門采用物理學、化學、物理化學或生物化學的方法和技術,全面研究化學結構已經明確的合成藥物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藥物檢驗技術論文【五篇】,供大家參考。

      藥物檢驗技術論文【五篇】

      藥物檢驗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高職;藥物分析課程;改革;實踐

      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高職教育,藥物分析課程都是藥物分析技術等藥學類專業的核心專業課之一。高等教育的藥物分析課程是一門采用物理學、化學、物理化學或生物化學的方法和技術,全面研究化學結構已經明確的合成藥物或天然藥物及其制劑的化學組成、測定藥物組分含量的各種方法和原理的綜合性應用學科。

      長期以來,高等職業教育的藥物分析課程基本上都是參照本科確定的,只是在內容上進行了一定刪減,課程設計理念和課程結構沒有改變,課程的教學目標僅僅是通過系統地學習與研究各類藥物的鑒別、含量測定、雜質檢查方法及其差異性,培養學生具有根據藥物的結構特點,建立藥物的各種分析與質量控制方法、解決藥物及其制劑在生產過程中質量控制問題能力,或配合生產工藝研究創新質量控制方法、制訂新藥質量標準等能力。參照本科的壓縮形式組織高職藥學類專業藥物分析課程的教學,雖然學生的理論知識會比較系統、扎實,但是學生往往在技術應用能力上即根據藥物質量標準進行檢驗以及對藥物的質量檢驗結果進行分析的能力比較差,這顯然不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要求。

      培養與醫藥企業發展相適應,具有較寬泛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同時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或管理能力,能在藥品生產企業從事原輔料、半成品、成品的分析檢驗以及藥品生產過程質量監控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這是高職藥學類專業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必須對高職藥物分析課程進行改革?,F結合實際教學,就我院高職藥學類各專業藥物分析課程改革,談談我們的想法和實踐情況。

      一、從高等職業教育目的及醫藥行業相關職業崗位要求出發,進一步明確高職藥物分析課程的教學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目的在于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如果按學科型 “以掌握并區別一系列同類藥物的分析方法”的理念組織教學,教學目標僅僅是使學生掌握同類藥物的各種分析方法,那么其結果是面對要檢驗的樣品,學生往往無所適>:請記住我站域名/

      高職藥物分析課程的教學目標必需根據高職教育的基本要求,結合藥物檢驗相關職業崗位或崗位群的需要與技能要求,學習與掌握藥物質量檢驗有關的各項技術,能根據相應的藥物質量標準,準確無誤地進行檢驗,從而完成檢驗任務,并能用所學理論知識解釋檢驗中的現象及原理,培養分析與解決藥物質量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務實的工作態度,成為醫藥行業中從事藥物質量檢驗和質量控制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根據高職藥物分析課程的教學目標,重新確立以藥物檢驗工作任務及各項檢驗技術為主線的高職藥物分析課程的設計思路

      完成一個化學結構已知的藥物的質量檢驗任務與質量分析工作,無非是按照質量標準對其主要成分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對有效成分之外的組分進行純度檢查或安全性檢查,如果是制劑還應進行各劑型項下的檢查,同時>,!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將高職藥學類專業課程《藥物分析》更名為《藥物檢驗技術》,并“以完成藥物檢驗真實工作為載體,以藥物檢驗所涉及的性狀檢查、鑒別、雜質檢查、各類制劑常規檢查、含量測定等專項技術模塊為主線”重新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再結合一系列具體藥物的質量檢驗與分析實例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與掌握藥物質量檢驗各項技術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在專項技術學習時設置相應的單元實訓教學環節,在具體藥物質量分析學習時設置藥物檢驗綜合實訓教學環節。這樣將檢驗技術的教學融合在藥物檢驗具體工作任務中,突出了本專業課的職業定向性,使學生獲得的知識與技能能真正滿足藥物檢驗職業崗位要求,實現了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理念。

      事實表明,通過這樣的調整與教學,學生能很快適應藥物檢驗崗位實際工作。面對需要檢驗的樣品,學生能夠應付自如地進行檢驗工作了,再也不會無所適從了。

      三、根據藥物檢驗工作的任職要求,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職業院校教師大多數來自于高等院校,由于自身受學科型教育影響,因此,在教學中難免帶有明顯的學科教育痕跡。如果不在課程內容上進行細化與要求,那么即使提出了以檢驗工作任務及檢驗技術進行課程設計的思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容易迷失職業教育的方向,即以知識傳授為主,忽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

      為了突出藥物檢驗職業能力的培養,規范本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我們根據藥物檢驗技術領域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建立了該課程

      藥物檢驗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說課;
      藥物分析;
      教學設計

      說課是教師就其任教的某一門課程向專家和同行陳述其教學設計過程及其理論和實踐依據,并在互相交流的基礎上接受評說的教育研究活動。說課重在說對課程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在分析課程的基礎上,力求全面、嚴謹、系統、深入淺出。筆者是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藥物分析課程的主講教師,在參閱相關資料的前提下,結合高職教育的宗旨和本院學生的特點對藥物分析的說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將該課程說課分為如下幾個模塊。

      一、說依據

      根據制藥廠質檢室、各省市藥檢所及醫院藥物質量分析室的信息反饋,組織藥學行業專家論壇會,查閱相關藥物分析人才需求報告及網絡檢索等調研方法,我們得出江蘇省目前有近2500個單位和企業必須建立符合要求的各類藥物分析檢驗室,且國家對藥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故對藥物分析技術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二、說目標

      1.職業知識目標

      掌握藥典中常見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見藥物的分析,掌握藥品質量標準體系及藥品檢驗工作,藥物制劑的常規檢測項目,能按照藥品質量標準對藥品進行全檢,熟悉中藥制劑分析及體內藥物分析特點。

      2.職業技能目標

      掌握《中國藥典》的查閱方法及藥物分析常規檢驗技術,熟知藥品檢驗工作基本程序及質檢各崗位標準操作規程,學會常用分析儀器的正確操作、各種檢驗記錄和檢驗報告的正確書寫及藥品檢驗結果的判定,具備運用現代分析技術對藥物進行全面質量控制的能力,能夠勝任藥檢部門、生產企業及研發部門的相關技術工作。

      3.職業素質和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牢固的專業思想,具備一定的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心里素質和創新能力,具備強烈的藥品質量觀念及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用藥的安全有效。

      三、說教學過程

      1.課程設計思路

      以工學結合為突破口,以任務引領型課程為基本取向,筆者摒棄傳統的學科體系,由高職的藥物檢驗實際工作體系取代,以藥物檢驗崗位需求為導向,參考藥物檢驗工職業能力標準,結合企業中真實的崗位任務、工作過程設計教學內容,整合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顯性知識和默會知識,課程實施過程以學生為主體,融“教、學、做”為一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完成檢驗任務,實現提高解決質量問題的能力。

      2.教學內容

      現行的《藥物分析》課程主要內容包括藥典知識、藥物鑒別方法、雜質檢查、制劑分析,及以藥物結構進行分類的典型藥物分析,這種格局具有明顯的專業知識體系特征,不符合高職高專以學生為中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基礎的理念。在此基礎上,筆者重新組織教學內容,以項目實施為主體,按照單項檢驗到全面質量檢驗的順序,精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藥物進行實際檢驗工作,所需的各類化學、光譜及色譜方面的技術能夠滿足工作崗位所需,以優化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形成職業能力。本課程教學內容具體安排見表1。

      3.教學設計實例

      我們以項目阿司匹林片的質量檢查為例進行教學實施過程的闡述,首先我們提出了該項目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及素質目標,而后由學生查閱資料、自主設計方案確定項目依據,項目的具體實施則采用工作過程引領法分為7個工作程序,分別為取樣性狀鑒別檢查含量測定檢驗記錄及檢驗報告項目評價,以此來鍛煉學生具備成功完成某一檢品檢驗工作的能力,而后學習同類藥物檢測,及知識技能拓展內容,通過目標檢測加強記憶,以科學世界小知識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的教學設計實例見表2。

      4.教學方法與手段

      因材施教,靈活應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手段,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與實踐,開展體驗性學習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發展。實施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采用啟發式、討論式、開放式、探究式、實踐式等教學方法,有效使用多媒體、錄像、虛擬仿真教學、網絡課程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四、說教學資源

      1.教學團體

      藥物分析教研室共有副教授2名、講師1名,助教2名,碩士研究生2名、企業專家2名,高級實驗師1名。教師的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雙師”型素質教師比例適中,符合高職教育的要求。

      2.教材開發

      在立足學校實驗實訓基地的條件下,本教研室與藥檢所、企業技術人員合作開發了《藥物分析實訓指導》校本教材,該教材模擬學生今后工作環境,緊密結合藥品質量標準,結合國家職業技能(初、中、高級藥物檢驗工)標準進行編寫,基本滿足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實驗技能要求。下一步的規劃是同其他院校教師、企業技術人員合作開發更全面更先進的體現高職教育理念的規劃教材。

      3.實訓環境

      為滿足學生的實訓要求,學校成立了制劑質量檢測技術實訓室、電化學分析技術實訓室;
      光學分析技術實訓室;
      色譜技術實訓室及中藥鑒定技術實訓室,購置了若干臺電子天平、pH計、GC、HPLC、IR、UV、折光計、永停滴定儀、旋光儀、溶出儀、崩解儀等儀器,并在各藥檢所及企業成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

      4.網絡課程建設

      將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課程標準、教室上課的ppt課件,各章學習要點、討論問題、習題庫、中外文參考書籍和相關期刊網站等都公布在系部的開放課程網頁上,同時進行精品課程的建設。

      五、說教學評價及前景

      1.教學評價及考核辦法

      教學評價要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和社會評價結合起來;
      要兼顧內在評價和效果評價。內在評價包括要對課程的教學內容、編排方式以及相應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以及有關的教學文件、教學材料以及師資、實訓條件等進行全面考察。效果評價要對照課程標準和課程目標,測量課程實施前后學生在專業知識、職業能力上發生的變化,對課程的有效性、適用性做出判斷。

      本課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學生考核制度,并始終嚴格執行。學生總成績由平時成績、實訓成績、期中期末測驗四部分構成,具體如表3。

      2.不足之處及解決辦法

      尚無與課程設計的項目教學法完全相配套的教材,教學內容重新調整后所需的藥品及試劑品種越來越多,實訓資源相對緊張,考核及評價方法需進一步改善;
      在企業專家指導下共建特色教材,努力完善實驗室的相應配置,達到能夠開放實驗室,采用閉卷與開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

      3.前景

      建設精品課程,發揮精品課程的示范模范作用;
      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理念先進、結構合理、適合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新型教材,努力形成國家、省和學校的三級精品教材體系;
      開發各種形態的課程資源,包括媒體素材(文本、視頻、音頻、圖形、動畫等)、項目課程、典型案例、技能考核、文獻資料等;
      整合校內外實踐教學資源,通過校企合作等多種途徑,建設、充實、完善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
      成立藥物檢驗工、化學檢驗工技能鑒定站,進行藥師、化學檢驗工、藥物檢驗工的培訓;
      走產學研合作道路,引入一些企業的技術開發、人才培訓和技術服務項目,教師進入企業定崗實踐,真實了解企業、了解產品開發與生產過程,增強解決工作技術問題的實際能力,促進“雙師”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本陸.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7.

      [2] 肖國剛.“說課”的理論與操作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9,(6).

      藥物檢驗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臨床檢驗、研究方法,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R782.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4-0194-01

      前言:近幾年,由于環境的污染,食用不安全的食物,導致越來越多人存在潛在的疾病。所以需要人民更加重視平時的健康問題。及時進行臨床檢驗能夠檢測出身體出現的問題或者潛在的病因,加強我們對于身體的治療。

      1臨床檢驗方法的簡單介紹

      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檢驗醫學在臨床醫學中的作用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大多數經典的實驗技術與方法仍在廣泛使用,日新月異的新理論和新技術也迅速應用于臨床,拓展了臨床應用范圍,豐富了檢驗醫學。臨床檢驗學是一門將臨床醫學和實驗技術相結合,在實驗室內通過對各種項目的檢驗,對疾病的預防、診斷、療效和預后判斷提供重要依據的學科,其本身是一門與多學科相關的交叉性、邊緣性醫學學科。臨床檢驗學包括從血液、尿、便、及漿膜積液等臨床檢驗醫學應用最基礎和最廣泛的理論與技術,到DNA擴增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生物芯片及蛋白質組學等新理論與高精尖技術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檢驗醫學對于疾病的預防、診斷、病程監測、療效觀察和預后判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國檢驗醫學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一般而言,二級以上醫院能適應檢驗醫學的快速發展,能較快地將新理論和新技術應用于臨床。而一級醫院及其相應的基層醫療機構受到多重因素制約,檢驗方法與技術還處于相對落后狀態。事實上,許多新理論和新技術適用于基層醫療機構,可以開展應用于臨床,服務于廣大病友。為了使基層醫療單位,尤其是農村衛生院的醫務人員認識并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我們組織了一批熟悉基層醫療單位臨床檢驗工作現狀,又富有臨床實踐經驗的檢驗科主任編寫了《基層醫院實用臨床檢驗方法》。臨床檢驗學學習的目的具備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積累豐富的基礎理論、掌握多專業的實驗醫學技術能力和循證醫學知識;
      另一方面則要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臨床檢驗診斷思維方法,以便進入工作崗位就能承擔起臨床檢驗診斷的角色。從目前臨床檢驗的發展情況來看, 盡管臨床檢驗原理較多, 但相應的檢驗方法則較為單一, 而不同的實驗室檢查和臨床檢驗則無法通過相同的方法完成, 且有效的臨床檢驗結果可靠性評價方法, 以及系統的臨床檢驗結果計量方法, 對于臨床檢驗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臨床研究的注意事項

      對藥物的化學結構或成分、性質、質量控制、在體外和動物體內的抗腫瘤作用、毒性、體內代謝等必須有一定了解。我國新藥臨床前研究規定說明臨床腫瘤學家只能從藥理學家手中接受新藥經藥政部門批準后開展臨床研究。不經一定臨床前研究和經過審評程序就開展臨床研究是違法的和不負責任的。所選病例應有可靠的診斷,一般要求有病理細胞學診斷,確定原發及轉移的部位。除以往治療的影響。在臨床試驗的第1、Ⅱ期應當使各方面條件盡量一致,減少一些未知因素的影響,最好采用單一藥物治療。在試驗的Ⅲ、Ⅳ期與其他藥物進行對比及確定在綜合治療中的也位時,必須有足夠的例數及嚴格的對照,不然所得結論就不易可靠。除非特殊情況外II期臨床研究應有單藥或至少的部分病例單藥治療的觀察。負責試用的臨床醫師必須具有一定腫瘤學知識,應當熟知其他治療手段(手術、放射線及常用的化學藥物)可能取得的效果。中國生物治療網指出肺癌的早期癥狀一般來說,只有經主管部門批準的臨床藥理基地和經過培訓對藥物及臨床試驗規范(GCP)有相當了解的醫師才能擔任主要研究者(PI),他的任務是制定研究計劃,向論理委員會報告求得批準,指導整個項目的實施和釋決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SAE),組織協作會議和總結。我國目前的法規規定只有經批準的藥理基地才有資格組織臨床試驗和擔任主要研究者。

      3加強臨床檢驗質量的有效手段

      3.1合理使用計算機系統

      臨床檢驗分析人員實際操作時, 應提高檢驗操作的規范化程度, 并嚴格執行相關的操作規程在檢驗操作過程中, 操作人員還應對臨床檢驗數據進行客觀準確的記錄, 以及有效的處理分析, 同時應加強原始檢驗數據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利用自動化的實驗室管理措施, 實現臨床檢驗分析質量的提高。醫院內部各個部門之間, 應利用計算機網絡系統實現數據信息的傳輸和共享, 以降低檢驗錯誤的發生率。將各個患者的檢驗項目和相關信息通過臨床檢驗清單上的條形碼進行準確記錄和標識, 并使用院內網將數據信息傳輸給檢驗科。

      根據條形碼掃描所獲得的信息, 檢驗科可對相關標本進行取樣和分類處理, 并對臨床檢驗結果進行準確分析判斷, 并獲得檢驗報告。

      3.2使用更加安全合理的檢驗設備

      實驗室規范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應逐步提高臨床檢驗的質量, 保證檢驗人員操作規范化水平的提高。促進臨床檢驗質量提高, 改善檢驗設備性能。醫院中各類檢驗設備的應用頻率都較高, 常用的臨床檢驗設備包括:
      電解質分析儀,尿液分析儀, 酶標儀,血凝儀,血細胞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等。醫院檢驗科應加強各種檢驗設備的日常維護和檢修, 及時更換或淘汰無法使用的設備。在臨床檢驗過程中, 不同的臨床樣品其臨床檢驗質量和分析能力也會對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 因而檢驗質量通常得不到保證?,F階段, 通與傳統的檢驗手段相比, 過新鮮冰凍的血清實施臨床檢驗, 目前的檢驗方法具有更加明顯的互通性, 但凍干血清或是其他純物質, 則會因檢驗方法的不同, 而在互通性方面產生較大的差異性。另一方面是實際臨床檢驗過程中參考方法的應用分析。在臨床檢驗過程中, 通過參考方法的應用, 能夠為檢驗分析質量的提高提供保證。

      結束語: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臨床檢驗已經成為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很多高校都已經加大對于這門學科的研究。本研究說明了臨床檢驗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項。人民的身體健康問題一直是被高度關注的,所以加強這些方面的研究很有意義。

      參考文獻

      [1] 沙薇,沙莉,安晶紅,王黎光. 論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若干問題[J]. 中外醫療. 2011(10)

      藥物檢驗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49

      中圖分類號:R2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3)08-0103-04

      藥物承擔著防治疾病、提高人們健康水平的作用,同時,醫藥產業也已成為社會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部分。傳統藥物的發現主要集中于單一靶點的高特異性抑制劑。然而,通過大規模功能基因組研究證實,只有不到10%的單基因敲除具有治療價值[1],而且,單一分子靶點的高特異性藥物對復雜疾病通常難以獲得良效,傳統新藥研發遵循的“單基因-單靶點-單疾病”的線性模式遇到巨大瓶頸及嚴峻挑戰。資料顯示,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2010年僅有21種新藥通過評審,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也僅批準了14個新藥[2]。新藥在Ⅱ期和Ⅲ期臨床試驗中因缺乏有效性和出現非預期的毒性所導致的新藥失敗率高達30%[3],使整個制藥業在持續繁榮后陷入困境。中醫藥在診斷上注重整體的和功能的動態變化,治療上強調辨證論治,通過中藥等在整體水平上的調節,治療局部性病變和恢復整體功能平衡,獲得治療效果[4]。因此,藥物的研發和機制研究亟需借鑒中醫藥的診療思路,從整體出發,“多基因-多靶點-復雜疾病”模式著眼,尋求新的研究途徑。1 網絡藥理學的概念

      隨著組學技術的發展完善,系統生物學[5]及多向藥理學[6]已廣泛應用于多種疾病及藥理、毒理等研究。2007年,Hopkins[7-8]率先提出并系統地闡述了網絡藥理學(network pharmacology)的概念,網絡藥理學是基于系統生物學的理論,對生物系統的網絡分析,選取特定信號節點進行多靶點藥物分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07313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項目(國中醫藥〔2012〕62號);
      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項目(J50301);
      上海市科委項目(12401900401)通訊作者:蘇式兵,E-mail:子設計的新學科,是建立在高通量組學數據分析、計算機虛擬計算及網絡數據庫檢索基礎上的生物信息網絡構建及網絡拓撲結構分析策略和技術基礎上的科學思想和研究策略。與傳統藥理學的最大區別在于,網絡藥理學是從系統生物學和生物網絡平衡的角度闡釋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從改善或恢復生物網絡平衡的整體觀角度認識藥物與機體的相互作用并指導新藥發現,強調對信號通路的多途徑調節,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降低毒副作用[9]。

      多數情況下,疾病發生的分子機制是細胞內調控網絡的異常所致,復雜性疾病是由多基因、多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紊亂而形成的疾病網絡[10]。新藥研發的策略應是發現如何干預疾病的病理網絡,需要對多種基因及其調節蛋白的干擾才能影響疾病網絡[11]。研究發現,在腫瘤、精神疾病和抗感染等治療過程中,具有多靶點藥理作用的藥物比單靶點藥物具有更好的療效[12]。2 網絡藥理學的研究思路

      目前,網絡藥理學的研究思路通??煞譃閮深悾阂皇歉鶕矓祿旌凸_發表的已有數據,建立特定藥物作用機制網絡預測模型,預測藥物作用靶點,并從生物網絡平衡的角度解析藥物作用機制。如Gu J等[13]運用虛擬篩選和網絡預測技術對大黃二蒽酮A、大黃二蒽酮C、番瀉苷C等幾種從未報道過具有抗2型糖尿病作用的成分進行預測并獲得成功,Yan J等[14]也成功利用該技術對麻黃湯新藥理作用進行了預測。二是利用各種組學技術以及高內涵和高通量技術,采用生物信息學的手段分析和構建藥物-靶點-疾病網絡,建立預測模型,進而解析所研究藥物的網絡藥理學機制。如運用網絡靶標預測中藥方劑六味地黃丸適于治療的疾病和機制[15],以及對復方丹參方的網絡藥理學研究[16]。3 網絡藥理學的研究技術3.1 數據的獲取和驗證

      網絡藥理學研究中與實驗相關的環節有兩個[17]:一是基于實驗結果構建網絡所需基本數據的獲取,二是對所建立的網絡預測模型進行實驗驗證,這兩個環節涉及的技術均應具有高通量、可定量、靈敏、快速、簡便、可靠地獲取大量數據的特點。目前,網絡藥理學研究所涉及的相關技術除了組學(基因組、蛋白質組、代謝組和元基因組等)技術外,主要包括高通量和高內涵技術、雙高通量基因表達檢測技術和分子相互作用技術。3.1.1 高通量/高內涵技術 該技術是指在保持細胞、組織或整體動物結構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一次性檢測成百上千個處理且同時檢測被篩樣品對活細胞、組織或整體動物多個表型的作用,具有均質、多維表型檢測、實時動態監測和可視化的特點。3.1.2 雙高通量基因表達檢測技術 該技術是指應用具有檢測樣品高通量、檢測目標基因高通量的雙高通量技術,具有對所需基礎數據和網絡模型進行驗證的作用。Fakhari等[18]在2002年提出的聚合酶鏈式反應(PCR)芯片技術,具有操作流程簡單、定量結果無需后期驗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及重復性好等特點。3.1.3 分子相互作用技術 該技術是指從網絡藥理學角度揭示藥物作用原理,或對所構建的藥物作用網絡或預測模型進行驗證,用來揭示藥物分子與機體生物大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主要包括3種技術:基于表面等離子共振的檢測技術[19]、基于生物膜層干涉的檢測技術[20]、納米液相層析-質譜分析技術[21]。這3種技術均具有高通量、高精度、無標記且實時檢測的特點。3.2 網絡可視化技術

      該技術是指應用可視化工具,將聯系表反映成一張相互聯系的可視網絡的過程[22]。一般分為2個階段:①豐富網絡屬性,通過增添網絡本身、節點及連接的屬性,使節點聯系表擴展為包含豐富信息的網絡;
      ②網絡描述,通過豐富的特征描述手段,使網絡表現更加直觀。目前,大部分網絡藥理學研究中的可視化可以通過Cytoscape[23]、GUESS[24]、Pajek[25]等專業工具來實現。3.3 網絡分析技術

      該技術是指采用相應技術對構建得到的網絡進行分析,從中提取出有用信息。主要分為3類:①網絡拓撲學信息計算,可以得到網絡本身的統計屬性,反映網絡中的隱藏信息[26];
      ②隨機網絡生成和比較,用來對現有網絡進行可靠性驗證[27];
      ③網絡分層和聚類,簡化網絡復雜度的重要算法,也是尋找網絡潛在信息的方法[28]。4 網絡藥理學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

      藥物檢驗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基金項目:泉州醫學高等??茖W校國家骨干院校建設重點資助科研項目(XJ1322)。

      藥品生物檢定技術是藥品質量檢測領域中一門重要的課程,該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具有很強的實驗性和應用性,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樹立明確的藥品質量觀念,保證人民用藥的安全有效[1]。實驗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之一,它不僅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對理論的感性認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實習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2],是當今高職教育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證[3]。以往的藥品生物檢定技術實驗多采用驗證性的教學,學生動手能力沒有提高,也不會靈活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生厭學。為推進教學效果,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重新設計實驗教學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結合高職藥品生物檢定技術實驗教學的特點,將藥品生物檢定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作為關鍵點,將生物檢定典型工作任務、工作過程與解決實際檢定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相結合,設計出理論學習、解決問題和技術技能培養相互結合的系統化新教學模式。

      一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實訓體系設計

      1 課程目標設計

      藥品生物檢定技術是藥學類專業學生的重要必須課程之一,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技術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具備微生物、藥物分析、藥理學等相關專業知識,是培養學生藥品檢驗能力的核心課程。通過該課程的系統學習和訓練,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藥品檢驗基礎知識,能夠完成樣品采集、預處理、鑒別檢查、分析檢測、結果分析和撰寫報告的整個藥品檢驗工作過程。同時,通過該課程的學習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使學生能夠快速適應工作崗位的內容,提高工作效率。

      2 課程教學設計思路

      高職教育要求教學內容要以技術技能培養為核心,并符合相關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4],以實現學生學習和企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因此,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問題情境為教學核心[5],根據相關職業崗位(群)的實際要求,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重新構建藥品生物檢定實驗教學內容。

      根據相關職業崗位(群)的任務及職業能力要求,總結、歸納藥品生物檢定過程的操作要點和操作細節,對職業崗位技能進行分析,進而形成藥品生物檢定過程的操作技能標準體系,構成學習領域。通過設計學習情境,將學習領域的內容根據實際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務設計成若干個具有代表性的實驗任務,使學生在帶著問題的情況下完成實驗,學會相應的技能,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教學過程設計圖見圖1。

      二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實驗教學實施

      1 教學方式和手段

      工作過程導向的系統化實驗內容以項目任務為載體,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動手及完成整項工作任務的能力。具體表現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咨詢者,負責分配工作任務,要求學生按工作流程操作。教師根據工作過程,設計每個知識領域的項目任務,設置相應的問題。問題的設計應具有代表性,像學生平時操作中易出錯的細節問題,這樣既能代表學生所犯錯誤的常見性、代表性,又能說明設計操作技能的要點[6]。

      而學生根據任務,帶著問題全面參與整個實驗的設計,包括方案資料查詢、確定,實驗準備,實驗實施等。

      2 教學實施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通過任務的布置、引導、指導、檢查和考核完成教學過程[7],通過單元實訓、職業資格培訓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實訓方式,實現教學做合一。這一教學過程,改變了以往“保姆式”“填鴨式”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教學實施流程如圖2 所示。

      在教學實施的各個階段,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穿插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1)在項目任務引入階段,教師可以根據每個項目任務及情境的要求設置相應的任務問題,讓學生以組為單位接收任務。

      (2)在任務分析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啟發、演示等手段,指導學生查閱、收集相關的資料。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積極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查閱文獻的能力。

      (3)在方案確定階段,采用分組討論法,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介紹實驗方案,重點在對方案設計中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及目前仍然存在的問題和注意事項。根據所介紹的方案,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并進行相應的指導。在這個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

      (4)在實驗準備階段,學生根據實驗方案,準備實驗所需的設備儀器、試劑等。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試劑、培養基等的配制,儀器調試,儀器設備使用等過程中提供指導,幫助學生自主摸索實驗操作步驟,使學生能熟練使用各種常用儀器,能進行儀器的保養和簡單維護,為提高技能操作奠定堅實基礎。

      (5)任務實施和撰寫報告階段,要求學生自主完成項目任務。學生根據檢驗的原始記錄,對檢驗數據進行分析,并出具檢驗報告,根據標準對實驗結果進行判斷,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操作、記錄、分析等實驗習慣,培養學生數據分析和歸納總結能力。同時教師在整個任務實施階段應及時指正學生出現的錯誤操作、不規范操作。

      (6)任務評價、意見反饋階段,實驗任務結束后,教師根據學生整個項目任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檢驗原始記錄及檢驗報告進行點評和總結。對整個任務過程做全程跟蹤,全面評價各組實驗過程的表現,并給出成績。

      3 考核方式

      為保證學習和教學效果,考核方式也同時進行相應的改革,采用與職業技能鑒定相適應的考核方式,以技能考核為主。技能考核包括基本技能考核和綜合技能考核兩部分,綜合技能考核以典型工作任務項目為考核內容,主要考察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技能考核的分數最后給出該門實驗課的成績。

      三教學效果

      以2011 級的兩個班級作為樣本,2011 級藥品質量檢測班為實驗班,生物制藥技術班為對照班。在采用新教學方法前,通過統一的技能考核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測試,并對測試結果進行了統計學檢查,結果表明兩個班的學生在相關技能操作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經過一個教學循環的探索,采用相同的測試方式進行項目考核。各實驗項目成績經統計學檢驗后發現,兩個班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說明基于工作過程的系統性藥品生物檢定實驗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四總結與展望

      人才培養必須要做到“學以致用”[8]?,F今的高職教育是以應用為主,強調“實用、夠用”,這就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及方法,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技能[9]?;诠ぷ鬟^程的系統性藥品生物檢定實驗課程,密切聯系職業工作崗位,從職業工作崗位任務出發,以工作項目任務為導向,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把行動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統一,凸顯“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特色,真正體現教、學、做一體化,真正實現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通過對藥品生物檢定技術實驗教學的系統化設計,使學生充分了解實踐工作情景,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體現為:任務驅動,通過完成典型項目任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獲得藥品檢驗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綜合職業能力。加強崗位能力培養,課程的定位、內容、要求及教學過程均圍繞崗位能力的培養,涵蓋技能考核的要求。但基于工作過程的系統化設計仍是一個新的教學模式,仍需要積極探索,以期更為適合新形勢的實驗教學。

      參考文獻

      [1]吳懷恩,甄漢深,韋志英,等.《藥物分析》理論課教學體會[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8,11(3):135.

      [2]陳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8):1-3.

      [3]宋玉賢,張海龍,常青. 高職院校實驗實訓體系建設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1(2):11-13.

      [4]紀鐵鵬,王海峰,侯建平. 基于實驗工作過程的高職微生物學課程改革與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2):125-127.

      [5][6]劉春城,張樹軍,張國斌,等.采用PBL 教學模式進行工程訓練時“問題”的設置[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 29(6):143-145.

      [7]姜大源.論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J].理論新航道,2012, 9(270):5-7.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