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生物教學中,長期存在著兩個棘手問題:一是教材內容與生活生產實際脫節;二是開設課程多,學生親語、數、英等基礎學科而遠生物等輔助科目。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除了抓好課堂教學外,結合實際地積極開展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關鍵詞:生物教育;激發興趣;挖掘潛能
當前,學生學習任何科目都具有“有用”就學的心理。如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為了升學,他們要學。而其他升學不用考試的科目,他們覺得哪科“有用”就學哪科。因此,在緒論課中,我們不僅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生物的目的、意義、內容和方法,還必須多列舉些該地區常出現且學生普遍體會到但又一知半解或錯誤理解的生物現象,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能真正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自然現象和生活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如我在上初一生物“探索生物的奧秘”時,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內容結構特點適當列舉了些學生普遍接觸過的生物現象,同時根據當地曾流行過霍亂(02號)病的情況,提出“為什么近兩年春、夏流行著02號病呢?為什么在這時期大家少吃或不吃魚、蝦、蟹等水產品呢?”由于前些年02號病在當地曾流行過,且造成人員傷亡,社會各種流言也比較多。因此,問題的提出不僅吸引了廣大學生的注意,而且更激發了學生對問題的探求,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生物知識的欲望。結合時代的發展和最新資料的信息,不斷地豐富教材、完善教材,使學生能夠及時地獲取知識以至從真正意義上把握時代的脈搏,了解生物學科最新的發展。如在“非典”時期,介紹“非典”相關的知識:什么是“非典”,它的主要癥狀,傳播途徑以及如何進行預防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做好預防工作,而且還獲取了相關的科技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教師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只有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才能適應于現今社會發展的趨勢。挖掘生物教育的潛能,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結合鄉土生物,組織參觀、調查,使生物學活動服務于社會
鄉土生物是培養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和建設家鄉思想的最好課堂。我工作的所在地河北衡水,是著名的水果產地。我有意識地安排同學們看果農嫁接、疏果等田間管理。除此之外,我還組織學生對本地主要農作物的病蟲害情況進行調查,把本地農作物中常見的病蟲害的癥狀表現、發病時間、預防和治理的主要方法整理成冊,成為本地推廣農業技術的一手材料,從而使學生感到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二、結合時事開展各種生物知識講座或報告會,擴大知識領域
為了解決學生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脫節,無法用所學知識解釋社會生活現象的問題,結合時事開展各種生物知識講座或報告會,不失為一種很好辦法。當前,黨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的重大策略,并且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退耕還林”。有的同學百思不得其解,當初為了增加糧食總量,提倡墾荒種糧,而今搞開發不但不鞏固既有“成果”,還“背道而馳”,為此,我結合西部的特點,課外收集有關資料,在了解西部在自然環境方面的缺陷的基礎上,分析中央這一舉措的正確性,并安排了一場專題講座。然后要求學生也根據所學的“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特點和作用”及其“光合作用的意義”等有關知識,闡述“退耕還林”之舉措的正確性(有的同學甚至超前地引用有關生物圈中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復雜程度是確保生態平衡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等知識進行論證)。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為創造打好了基礎。教師因勢利導,進一步收集有關資料,列舉黃河和長江沿岸因掠奪式砍伐而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后果的事例,給學生開報告會,從而使學生樹立了正確的環境觀。
三、結合與生物有關的節日,開展相關的生物活動
一年365天,有大家期盼的各種節日,同時也有與我們生物教育有密切相關的節日,如植樹節、世界環境日、世界減災日、世界糧食日、世界人口日、世界無煙日、愛牙日等。本人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生物節日的氣氛,組織學生進行有關的宣傳活動,宣傳本年度這些節日的主題和在實現主題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我們去努力,并利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說明其中道理。這樣,同學們輕松地掌握并鞏固了知識,培養了學習動機,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結合學生個人實際,安排自由活動項目,組織學生實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谏飳W活動中,我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以使學生對生物學活動興趣經久不衰。我們在活動的安排上有分有合,如由學生自由選擇,養花種草,制作葉脈彩色書簽,制作一些當地常見的動植物標本和分類卡片,親自解剖鯽魚、青蛙,觀察蚯蚓和當地常見的軟體動物,甚至做一些與生物學有關的玩具、游戲、生物攝影,觀看“動物世界”欄目等,投其所好,形式多樣,使學生在興趣中獲取知識。
五、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能力
生物教學強調情境與協作,重視直觀和操作,提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多媒體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融合音頻、視頻和通信技術的產物。能夠把文本、圖像、音響等多種信息,通過計算機的處理和控制,根據使用者的需要進行融合、貫通,并生動地加以再現。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手段直觀生動,形式靈活多樣,具有多種傳播功能的技術優勢,是迄今為止表現功能最強大,人機交流最方便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生物界的豐富多彩,生物體的各種生態結構和復雜生理功能得到了多角度、真實、生動的再現。所以,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來提高生物學課堂效率,使學生愉快地學習知識,充分發展學生智力,努力培養學生能力,輔助以教學目標的完善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將帶網絡功能的多媒體計算機引入生物課堂,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創新思維、培養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方面都能起到較好作用。
目前,中學生物不受重視仍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而作為一名中學生物教育工作者,必須認清生物學在當今社會和未來社會發展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在生物教學上積極進行探討、總結,以不斷提高中學生物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才能確保國民素質的提高。
作者簡介:
王妍,1978-,河北衡水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生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