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色彩迷離、意象重疊的印度尼西亞甘美蘭音樂

      發布時間:2025-07-05 03:31:06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摘要:東南亞民族音樂被有些學者稱為“以敲擊樂器為中心的大型樂隊合奏”或“鑼群音樂”,甘美蘭音樂同樣有著這些特點。本文對印度尼西亞甘美蘭音樂進行了概述,對于甘美蘭音樂所使用的樂器以及音樂特點和風格進行了簡單的介紹,旨在更好的了解東南亞音樂的分支。

      關鍵詞:甘美蘭音樂 風格 特點

      中圖分類號:J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2-0054-03

      一、印度尼西亞簡介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Indonesia),位于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由一萬多個島嶼組成,面積190.44萬平方千米,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人口2.12億(2002年),有爪哇、巽他、馬都拉和米南加保等民族,講印尼語,89%的居民信仰伊斯蘭教,首都雅加達。

      二、甘美蘭音樂

      印尼音樂最受歡迎和著名的形式可能印尼甘美蘭,是一個打擊樂器,包括組合形式,鼓、鑼和斯派克小提琴隨著竹笛合奏,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類似的合奏中普遍存在,然而甘美蘭是起源于爪哇、巴厘和龍目島。

      甘美蘭(gamel),作為印度尼西亞最獨特的樂種,印尼語的原意是“用手操作”“敲擊”,是指以打擊樂為主的合奏音樂,所用樂器大多數是青銅制樂器。最初意為一種敲打的槌,就像工匠用的工具,同時也包含著一種擊奏的演奏方式,正如全部的甘美蘭樂器幾乎都是擊奏樂器一樣。在印度尼西亞,甘美蘭音樂可以直接體現印度尼西亞傳統文化的特征,極具特色,在世界上甘美蘭音樂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甘美蘭音樂的歷史,從公元8世紀的佛教寺廟的浮雕上,就可以看到刻在墻上的甘美蘭樂隊在表演中使用到的一些樂器。到了13世紀至16世紀初,印尼的麻嗒巴歇王朝時代,大型的甘美蘭樂隊的樂器已基本完善。到了16世紀以后的馬打蘭王朝時代,二者又慢慢結合起來,形成了規模相當大的甘美蘭樂隊,它的音樂可以使用于為戲劇、舞蹈、影戲伴奏,同時也可以使用于各種宗教儀式。由于缺乏文字與考古方面的史料,人們已經很難證實8世紀以前關于甘美蘭樂器形成與發展的情況?,F今甘美蘭樂器中最早的事物也許就是始建于公元8世紀中爪哇婆羅屠佛塔上的石刻圖像銅排琴薩戎、木琴以及柬埔寨吳哥窟上的石刻復調:鑼與編鑼。爪哇的傳統認為甘美蘭音樂早在婆羅屠佛塔和普冉斑南神廟建造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在眾多的樂器種類中,銅鑼在印尼音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鑼成為爪哇統治者權利與富有的象征,以編鑼為主體的甘美蘭便成為印尼音樂文化品種的典型代表。其他提及的樂器還有金屬排琴、互擊體鳴樂器克瑪那克以及笛等。

      三、甘美蘭樂器

      在一般的甘美蘭樂隊,有20種左右類型不同的樂器,每一種類型的樂器又包括不同的聲部,同時由于甘美蘭及其特殊的調音體系,每一種調音體系至少需要一套樂器。甘美蘭樂器一般分為固定音高樂器與滑動音高樂器,前者包括吊鑼、罐鑼、銅排琴和木琴等擊奏樂器,后者包括吹管、拉弦與彈撥樂器。其中,固定音高樂器可分為句段樂器與旋律樂器。同時,甘美蘭樂器按器音色和表現性能又分為宏聲樂器和柔聲樂器兩大類。

      (一)鑼屬樂器

      1.吊鑼

      所在方位位于樂隊最后面,占用最大框架的樂器,偶爾有敲擊,休止時,演奏者還用手輕輕拍打而和應。低音吊鑼(gong)、高音吊鑼(kempul)、中音吊鑼(siyem)、低音罐鑼(kenong)、高音罐鑼(ketuk、kempyang)為句段樂器,是所有樂隊音高最低的。所有的甘美蘭樂隊中至少需要有一個低音吊鑼。中音吊鑼(gong suwwkan/siyem)通常有三具。高音吊鑼肯普爾在以前也是只有一個,然而在現代樂隊中的數量已經達到十具,一般情況下使用5-6具。鑼作為句段樂器,在樂曲中擔任著音樂結構分句畫段的功能。

      2.罐鑼

      位于樂隊前方,是倒扣的壺狀金屬樂器,上有小瘤狀的突起部分,樂隊有多個這種樂器,演奏時,兩手持木棒緩慢的敲擊。罐鑼肯農放在綁有繩索的木制框架上,與中音吊鑼相同,在以前也是只有一個的。高音罐鑼克土克通常僅一具??送量藢⒌鸵艄掼尶限r與吊鑼肯普爾之間的句段再次劃分,由低音罐鑼肯農的演奏者兼顧。高音罐鑼坎普揚的形制略小于低音罐鑼肯農,比罐鑼克土克要高一個八度。與其他句段樂器不同的是,肯普揚僅用于特定的音樂中,并且與克土克結合演奏,它將克土克的句段再次細分。

      3.排鑼

      編鑼波昂(bonang),或稱排鑼,雙排排列,一般放在綁有繩索的木制框架上,每排六個,在佩羅格中為每排7個。音域基本上是兩個八度,音位均已逆向形式排列。低音罐鑼盤吶邦(panembung)是一種古式樂器,在現代甘美蘭中較少使用。中音罐鑼巴讓是樂隊的重要樂器,鑼架長約1.8米,高約40厘米。高音罐鑼盤吶如斯(panerus)在演奏聯接音型時擔任著重要的功能。罐鑼以兩根棒形槌擊奏,是宏聲風格樂隊中的主要樂器,在純柔聲風格樂隊中是完全不用罐鑼的。雖然現代甘美蘭為雙排罐鑼,然而在古代甘美蘭中卻為單排,但在巴厘仍使用單排罐鑼。在甘美蘭固定音高的旋律樂器中,罐鑼波昂的演奏技巧是復雜高深的。

      (二)排琴屬樂器

      1.銅排琴

      銅排琴是下方由竹筒共鳴體的金屬樂器,演奏時,右手持小木錘叩擊金屬鍵盤后,用左手挨個按住金屬鍵盤,起到消音的作用,因為是金屬制鍵盤,如果不消音,殘留的聲音會導致聽不清演奏的旋律。銅排琴組薩戎(sarong)共有三種不同的形制,高音薩戎盤吶如斯(panerus)或稱佩金(peking)長約68厘米,高約24厘米;中音薩戎巴讓(barung/ritjik)又稱瑞特吉克,長約85厘米,高約25.5厘米,在完備甘美蘭中的數量多達4具;低音薩戎德芒(demung)長約1米,高約28厘米。七塊銀版置于木制框架上,可以自由調換以適應不同的音階;銅排琴用金屬或水牛角制德榔頭擊奏,在樂隊中多擔任核心旋律的演奏。

      2.木琴甘梆

      木琴甘梆(gambang),是甘美蘭音板類樂器中唯一非金屬制作的樂器,也是音域最寬的樂器,達四個八度。在佩羅格·貝姆音階中沒有4、7兩音,在佩羅格·巴冉音階中加入7音。

      (三)管弦樂器

      1.熱巴布

      熱巴布(rebab)是一件拉弦樂器,也是甘美蘭中唯一的拉弦樂器。

      2.瑟蓮蓬

      長約一米,有四只架腳,一頭高一頭低,高的這一頭為55厘米,低的這一頭為27厘米,有13-14組雙弦,用支架或撥子彈奏。

      (四)鼓類樂器

      甘美蘭樂隊中使用的是雙面長鼓,大樂隊中通常為大小兩個鼓,大鼓為雄性,擔任主奏,小鼓為雌性,擔任助奏。其中,kendang(兩面鼓)是全樂隊的指揮,演奏者右手持鼓棒,左手直接拍打鼓面,其他的演奏者根據kendang的演奏,就能知道曲子演奏到什么地方。

      四、甘美蘭音樂風格

      在甘美蘭音樂當中,幾乎沒有獨奏形式。因為甘美蘭本身組合形式就是各種各樣的樂器同時演奏才會展現出它獨特的音樂風格,如果出現獨奏形式,那么它也就不能被叫做甘美蘭音樂了。甘美蘭有著自己的結構原則和表演規范,有特定的曲目、核心曲調和變奏展開的程式,絲毫不遜色于西方管弦樂隊的織體。一支龐大的甘美蘭樂隊,是一個高度分工協作的集體,幾十位樂師自始至終彼此照應,默契配合,即興發揮而又循規蹈矩。如此一來,我們才可以欣賞到這樣極具特色的甘美蘭音樂。

      五、結語

      對于一個局外人,倘若不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是很難感受到甘美蘭音樂的美妙。樂器的交織加上人聲的和鳴,恍若是佛廟里的梵樂,又似清真寺的吟唱,總之無法形容這樣一種音響。沒有數億的音高色調,也不是從教科書里可以學到的和聲復調和配器。它沒有大喜大悲壯懷激烈,原本質樸典雅適度。傾聽甘美蘭,不僅是貼近一個民族,同時也是感悟東方人文積淀了數千年的精神哲學。盡管筆者只是通過一些視頻音頻搜集到了少量資料,但希望如果有機會可以去當地感受真正的甘美蘭音樂。

      參考文獻:

      [1]朱海鷹.東南亞民族音樂[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2.

      [2]王耀華.外國民族音樂[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