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年輕的爸爸媽媽為了培養寶寶的音樂天賦,往往不惜高價為孩子買昂貴的樂器??墒?,寶寶對這些樂器常常只有3分鐘的熱情,過后便不再珍惜,也不再愛玩。
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既能培養寶寶對音樂的熱情,又不用花太大的開銷?其實,聰明的媽媽不妨可以自己動動腦筋動動手,和寶寶一起來制作一套價廉物美的小樂器。
沙球瓶
在幼兒園中,有一個小樂器叫沙球,孩子們握著它,能隨著音樂發出“沙沙”的聲音。這個樂器對培養寶寶的節奏感很有用,作為配樂的聲音也蠻不錯的。我們就在家中自己做一個沙球吧。
需要的材料有:一小堆細黃沙,一個最小號的飲料塑料瓶。
制作的方法是:把塑料瓶的蓋子打開,媽媽和寶寶一起小心地把細沙裝進飲料瓶,大約裝瓶子的1/3就可以了,然后把蓋子擰緊。就這么簡單,一個“沙球瓶”完成了!
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打開錄音機,讓寶寶聽著音樂,握著飲料瓶瓶口的那一端,像模像樣地打出節奏來!
玻璃杯編鐘
在我國的古代文明中,編鐘可是一大瑰寶。從小到大的編鐘排成一列,敲打它們,便能發出由低到高的聲音來。其實,只要做個有心的媽媽,在家里,我們也能做出屬于媽媽和寶寶自己的“編鐘”。
先要做一些前期準備。在超市購物的時候,媽媽順便看一下有沒有賣玻璃器皿的。若有的話,應該也買一些胖胖矮矮的小玻璃杯,它們的高度大約為正常杯子的1/2。媽媽不妨買上7個。
矮玻璃杯可有很多好處:它“下盤墩實”,不容易被寶寶打翻或打碎;若是放進一小段蠟燭,又能成為蠟燭杯;它的“學名”叫威士忌杯,放在家中,也蠻顯品位的哦!
回到家里,再拿上一個不銹鋼勺子,就可以和寶寶玩編鐘游戲了。在矮玻璃杯中加入不同量的水,讓寶寶聽一聽,勺子敲打空的玻璃杯和敲打有水的玻璃杯,在聲音上有什么區別?同樣有水的玻璃杯,水多水少又有什么區別?然后再試一試,能不能在這7個玻璃杯上敲打出哆咪的音調來呢?
這個編鐘游戲,對鍛煉寶寶的聽力,培養他音樂的敏感性很有好處。最重要的是,在做這一切的同時,媽媽和寶寶將會有一段共同聆聽一起歡笑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