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的3個標準。
PPT展示:第一,城市,能容納5000人以上的人口;第二,文字(必備條件);第三,復雜的禮儀建筑,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經濟的原因而特別建造的一種復雜的建筑。
師:相比較而言,我國學者李學勤先生提出的3個維度,比較便于我們理解。
PPT展示:古代文明的長度、古代文明的廣度、古代文明的高度。
師:長度是指?
生(齊):時間。
師:廣度呢?
生1:就是指文明體現在哪些方面。
師:高度?
生2:我們創造的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
生3:文明對世界的貢獻。
生4:在同一歷史時期,和其他文明相比所在的位置。
師:現在黑板上是我們大家發現的中國古代文明,能否據此分分類呢?(同桌討論,小組合作上臺分類)
兒童不是以形象思維見長嗎?為什么要從抽象和宏觀入手?這是因為大腦對意義的探尋是與生俱來的。
大腦不斷地感知和產生、辨別與理解各種模式,它會對有意義和無意義的信息與情境做出不同的反應。自動辨別呈現的信息,登記熟悉的信息,同時探尋新奇的刺激,并對其做出反應。這個意義探尋的過程完全是通過“模式化”而發生的。
因此,“先見樹”的教學方法,讓不少學生在反復演示、不斷磨煉的過程中,失了興趣,倒了胃口,無緣欣賞美麗的學習森林。而當我們的品德教學“先見林,再來看樹”,學生就能在漸進式、多元化的教學中,看到事物與學科的大致容貌,從而點燃他們持續學習的激情。有了模式化的基礎,再將需要專門研究的“樹”經過整理循序深入教學,這樣當下的學習與他們自己的個人生活才能相互聯系,真正的、有意義的學習才能實現。
二、挖掘:找準點,搭支架
學習的本質是一個追尋意義的過程。只有大腦感受到學習材料對學習者的意義,即能滿足學習者的某種需求,學習才能真正發生,學習材料才能被納入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結構之中。因此,意義比理解更重要。
那么,意義是什么?意義是指兒童附加到新學習中的關聯性。通俗點說,就是兒童將新知識與過去的學習和經驗聯系在一起的結果。這就是我們為什么那么重視兒童先前認知的原因所在。
但凡提及中國燦爛的文明,一定會想到“四大發明”。學生們對此早已倒背如流了,但是,熟悉并不等于了解。在理解“文明的高度”時,我將其確定為挖掘點。
師:請看這則新聞,你知道了什么?
PPT展示:2007年,英國《獨立報》評出了改變世界的101個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算盤……
師:四大發明你們熟悉吧,都了解哪些內容?
師:大家知道的正確嗎?讓我們一起來看教材第6頁。(學生獨立閱讀,小組活動,小組匯報)
師:剛才的這則新聞中,哪個詞引起了你們的注意?
師:它們是怎樣改變世界的?
生1:有了紙,人類記錄文字就方便多了。
師:在紙出現之前,人們是怎么記錄文字的呢?(指說)
PPT展示:中國:龜甲、獸骨、竹簡、木牘、布帛、銅器……歐洲:羊皮卷……埃及:莎草紙……
師:估算一下,抄寫一部《圣經》,需要多少張羊皮?
師:300多張?。ㄈ珗鲢等唬?/p>
師:因為我們的祖先發明了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看看世界的變化吧。(出示,指讀,齊讀)
PPT展示:唐朝,日本、朝鮮等國的人來到我國購書,并學習活字印刷術。15世紀的歐洲,使用活字印刷術后,在幾十年間歐洲藏書量激增至數百萬冊?;钭钟∷⑿g傳到德國后,德國很快普及了義務教育。很多西方國家,一改只有僧侶和有錢人才能讀書的現象,文化得以快速傳播。
師: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我們通常所說的“學習的更深層含義”,實際上是指神經元細胞之間建立更多的連接、找到新的神經通路。在學習同一內容(四大發明的作用)時,我們提供的方式越多(在多重背景下、運用多重智力、用不同的媒介激發多重情緒反應),學習效果就越好。
讓信息有意義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是將新概念與已知概念進行聯系和比較,將不熟悉的信息與熟悉的信息掛靠起來。因此,個人的先前經驗有重要的價值,這是我們品德教師必須考慮的。
三、情緒:比所學,更重要
品社教學的全局視野與情緒有什么關聯?看著標題,大家一定會產生這樣的疑惑。
我們來對比一下現行的中小學課程標準。
中小學德育課程都特別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而在中學地理、歷史學科中位列首位的則是“知識與能力”。由此可見,中小學道德教育首先要入情,要走進學生的心靈,知識,并不是太重要。如此排序,是有腦科學依據的。情緒在腦的學習中具有優先級。
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有非常好的情緒感受,他們將更容易回憶起這些內容,并渴望學得更多。杏仁核會記起這種愉快的感覺,開啟智慧之門,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當然,杏仁核也會記住消極的情緒信息,當類似的信息再次進入工作記憶時,就會產生不情愿、猶豫的情緒。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有人將這一過程形象地比喻為“看門狗”。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看門狗”不出來,讓學習真正發生。
在文明的長度、廣度、高度中,學生意見最為統一的就是長度:上下五千年。
師:如果我繼續追問,歷經了哪些朝代呢?
生1:唐宋元明清。
生2:還有夏商周。
師:不止這些。為了便于大家記憶,有專門的《中國歷史朝代歌》。
中國歷史朝代歌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西東晉,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師:既然是歌,不僅能讀,還能唱,我們一起來聽聽,你也可以跟著唱唱。(播放音樂)
師:除了這首,還有另外一首,而且這首還是哈佛大學教授創作的。想不想聽聽?(播放視頻:當兩位西裝筆挺、正襟危坐的教授用《兩只老虎》的曲調唱著他們創作的朝代歌時,全場無不捧腹。)
理解“四大發明”的歷史貢獻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拿出了一本書《檸檬初拾》,這是我去年教的學生剛剛正式出版的文集。
師:昨天,我去年教的學生送給我一本她寫的書(看到高一年級的師姐出的書,學生們異常興奮)。我們來看一下版權頁,120千字,也就是?
生:12萬字。
師:一根竹簡能寫20個字,如果把這本書寫在竹簡上……
生1:老師,得需要6000根竹簡,那得砍多少竹子呀!
生2:我在想,這么多竹簡放在一起,是不是需要我們整間教室?
生3:那也不能帶著走啊。
生4:得用車裝。
師:我突然想到,如果在古代,就憑這一本書,我就是個“學富五車”的人啦?。ㄈ鄽g笑)
生5:這位同學寫一本書得花多少年?
生6:光是寫一本就得好幾年,如果抄下來,這一生,可能也抄不了幾本。
我們的大腦受四大學習“敵人”的影響:威脅、過度壓力、焦慮和習得性無助。其中每一種都可以導致大腦的活動驟降到最低水平。由此可見,大腦在過度壓力和威脅下會受到很大的損傷,不利于學習。這一現象,年齡越小,表現得越明顯。作為品德教師,我們應牢記:兒童必須在感到身體安全和情緒安定的情況下,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認知學習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