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麗水市生態旅游經濟發展探析

      發布時間:2025-07-23 23:19:08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摘 要:從旅游發展的角度看,生態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業中增長最快的部分,年增長率達到25%-30%,生態旅游儼然已成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將成為21世紀國際旅游的主流。本文以浙江麗水市為例,基于對生態旅游的認識和該市生態環境的了解,對發展生態旅游經濟進行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生態旅游;經濟;發展

      一、麗水發展生態旅游的基本條件

      (一)原生態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濃厚,發展生態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麗水生態環境優良。麗水是浙江省第一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素有“秀山麗水、浙江綠谷”和“華東天然氧吧”等美譽。全市森林覆蓋率和林木綠化率分別達到80.79%和81.62%,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0多個百分點;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其中鳳陽山和百山祖分別為浙江省第一高峰和第二高峰;麗水也是“六江之源”,其中被稱為麗水“母親河”的甌江流回環轉、九曲十八灣,如詩如畫般淌過麗水大地,猶如八百里畫廊描繪著一幅幅優美畫卷,美不勝收。根據《浙江省環境質量報告》顯示,該市生態環境質量已經連續八年穩居浙江省首位、全國前列,特別是景區的負氧離子濃度遠遠超過國際標準,一些景區濃度高達20萬個/立方厘米,市區空氣質量Ⅱ級以上優良天氣高達360多天。

      麗水文化底蘊深厚。在明清時代,麗水是浙江的“上八府”,有著豐富的文化傳統?,F代麗水人民又創新性地傳承區域文化,逐步形成了傳統文化、民間藝術和現代元素相互交融、絢麗多彩的“綠谷文化”。麗水三寶——龍泉青瓷、寶劍和青田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麗水攝影、巴比松油畫、畬族歌舞、華僑文化等在發展中提升,在傳承中創新,展現出獨特的魅力。中國攝影之鄉、中國青瓷之鄉、中國寶劍之鄉、中國石雕之鄉、中國木制玩具之鄉、中國根藝之鄉、中國廊橋之鄉等“國字號”文化名片正逐漸叫響全國。此外,“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氣候養生之鄉”等美譽,著實讓麗水豐富多彩而蘊藏內涵。

      (二)旅游開發理念創新,與大景區聯動發展,為發展生態旅游準備好現實條件。

      麗水市在浙江省甚至在全國率先提出“農家樂綜合體”的概念,謀劃創建養生養老型、高山避暑型、民俗風情型、參與體驗型、鄉村民宿型、休閑農莊型等六大類型的農家樂綜合體。蓮都區詩畫利山農家樂綜合體、云和縣云和湖農家樂綜合體、遂昌縣爛漫花海清涼高坪農家樂綜合體、遂昌縣書香遺韻風水長濂農家樂綜合體等正式命名為麗水市首批“農家樂綜合體”。麗水市創建農家樂綜合體模式還榮獲了“首屆浙江全面小康十大社會治理創新獎”。2015年,麗水市提出10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培育計劃,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旅游景區化工作,進一步豐富旅游產品類型。目前,該市有4A級旅游景區18家,旅游景區的建設對鄉村旅游(農家樂)拉動作用明顯。以遂昌縣為例,南尖巖、遂昌金礦、神龍谷等4A級旅游景區相繼建成后,帶動了大田、石筍頭、茶樹坪為代表的景區周邊農家樂旅游迅猛發展,全縣農家樂休閑旅游村(點)從2007年的14個增至2013年的80 個,農家樂戶數從84戶增為509 戶,從業人員9180人。2013年遂昌縣農家樂共接待游客186.56 萬人次,同比增長37 %;經營收入17980.85 萬元,同比增長 38 %。生態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遂昌原生態農產品的暢銷,七山頭土豬、黃泥嶺土雞、金竹山茶油、北界紅提等原生態精品農業迅猛發展。圍繞“經營山水、統籌城鄉,全面建設長三角休閑旅游名城”發展戰略,遂昌縣把農家樂休閑旅游作為富民強縣的戰略性產業來抓,立足小山村,發展大產業,農家樂生態旅游得到迅猛發展,成為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新農村建設、農民增收致富的最大亮點。更難能可貴的是,全縣上下發展生態旅游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全民參與、惠及全民”的旅游經濟發展核心理念得到普遍認同。

      (三)旅游發展模式多樣化,為發展生態旅游提供了多種發展可能。

      麗水市導入多種模式促進生態旅游發展,為逐漸緩解我市生態旅游產品同質化、低端化等發展階段的矛盾。一是“工商資本”模式。通過招商引資,由工商投資者選擇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建設與經營。村民將閑置民房和土地出租給公司獲得租金收益,同時可以為公司提供勞務支出獲得工資收入。比如,麗水市年利來農業綜合開發公司通過租賃農房和流轉土地,把蓮都區大港頭鎮利山村舊村改造后的200間民房建成標準型的休閑度假客房,把400畝農田建成荷花觀賞區、蓮蓬采摘區、農事體驗區,實現了由建設美麗鄉村向經營美麗鄉村的理想轉變。二是“協會+經營戶”模式。即通過提高經營戶的組織化程度,以協會為經濟主體開展經營管理和宣傳營銷的模式。目前麗水全市已經建立起了市、縣、鄉、村四級農家樂協會,實現抱團發展,避免了經營戶之間的惡性競爭,加強了行業管理和自律水平。比如,遂昌縣高坪村通過創建村級農家樂協會,并創新性地開展了“四統一”管理模式,即“統一宣傳、統一接團、統一標準、統一結算”,已連續多年在盛夏來臨之前被旅行社預訂一空。三是“村+合作社”模式。農家樂鄉村旅游合作社是農家樂經營戶自愿聯合,通過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來滿足共同的經濟和社會需求的社團組織。如龍泉市下樟村村民共同發起組建了麗水市首家農家樂合作社,采用投資入股的方式募集資金發展下樟村民宿業。四是“股份制+農戶”模式。公司與農戶開展合作,以公司形式組織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等要素,農戶以資源、勞動入股份,配合公司共同開發生態旅游。強有力的公司化運作,推動生態旅游市場的開拓和產品的規范建設。比如,遂昌縣長濂村由村兩委牽頭,全村上下集體投資入股成立長濂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對長濂村古民居古建筑進行了保護性開發,已成為遂昌乃至麗水市生態旅游發展的典范。同時,該市通過政策創新與公共財政的引導投入,調動了各方發展生態旅游的積極性,促進了我市生態旅游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發展麗水生態旅游經濟的建議

      (一)發展生態旅游的主題定位和思路。

      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的主題定位和思路應該是:要充分發揮生態休閑養生旅游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突出“生態”、“休閑”、“養生”、“度假”四大主題,大力推進高等級景區和省級旅游度假區建設,努力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和全國知名度的品牌景區,樹立“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品牌。同時,將文化體驗、生態養生、運動休閑、避暑度假作為旅游業發展重點。以“培育生態旅游業為第一戰略支柱產業”和“中國生態旅游第一市”為核心目標,按照生態旅游全域化、旅游發展融合化、旅游休閑智能化的“三化”發展思路,努力使生態旅游業成為麗水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把麗水打造成為生態休閑旅游名城、中國生態旅游第一市和全國知名的“國家公園”。

      (二)突出本土文化的發展和保護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深入挖掘麗水市獨特的良渚文化、黃帝文化、石雕文化、景寧畬族文化、“五行”文化等文化資源,構建文化要素與旅游要素差異化組合的發展模式,把歷史典故、民間傳說、民俗風情等包裝成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旅游產品。積極創排優秀文藝演出劇目,加快開發文化旅游演藝市場,實現《印象山哈》等一批精品劇目的定期駐場演出。以市場運作方式,加快推進文化演藝進景區、進酒店、進農家樂,發揮鄉村舞臺的旅游作用,培育做大旅游演藝市場。加快建設龍泉瓷劍文化創意基地、青田石文化創意基地、云和木玩創意基地、麗水文化創意產業園、景寧縣畬族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建設,打造文化創意產業的孵化平臺、文化資源的培植平臺。努力挖掘、整理、搶救、保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育新一代手工藝人,扎實推進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創新。

      二是培養人才,提升生態旅游從業人員素質。要加快建立健全鄉村旅游產業各類人才的教育培訓體系。要把對農民的旅游培訓工作作為提高農民從業技能、培育新型農民、促進旅游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大事來抓。對于生態旅游的規劃、管理、經營等方面的高級人才,則應立足長遠,盡快納入職業教育的范疇;對于普通從業人員,可以作為一項公益性工程納入財政支持范疇,加大投入力度,擴大培訓規模。此外,還可以依托陽光工程和農業廣播學校等公益性機構,大力開展生態旅游管理和服務人員培訓,運用現代傳媒技術在培訓方面的優勢,做好遠程培訓,充分發揮出信息化對生態旅游發展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三是抓好機制建設,創造有利于保護和發展本土文化的條件。政府能不能考慮成立一個本土文化發展和保護的工作機構,從事本土文化的發展和保護;政府出臺一些有利于發展和保護本土文化的政策措施,建立激勵機制和利益導向機制,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并給予支持和獎勵;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和項目的申報立項工作,爭取國家資金的投入;建立本土文化發展和保護基金,開展對本土文化的發展和保護。

      (三)謀劃好旅游發展整體布局規劃

      麗水的旅游資源具備了旅游開發的先天因素,自然、民族、歷史等要素一應俱全,且多個景點易于形成景區,開發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一是注重特色,努力培育生態旅游精品。特色是旅游產品保持頑強生命力的重要因素,生態旅游的開發重點就是需要挖掘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三農”文化。全市各縣(市、區)要進行全面統籌,實現差異發展,推進“一縣一特,一村一品”等發展戰略。在發展生態旅游產品時,要突出農村生產生活形態,深入挖掘農耕文化、森林文化、漁業文化、養生文化、風水文化、民俗文化等,不斷豐富鄉村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要加快推進“農家樂綜合體”創建,實現農家樂生態旅游由低級向高級、同質化向差異化、單體經營向集群布局三大轉變。通過“吃、住、行、游、購、娛、養”七要素的合理集聚,建成多功能的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生態養生旅游目的地和生態養生旅游集聚區。

      二是推進融合,實現生態旅游業轉型升級。要進一步加強資源整合和產業融合,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資源、水利旅游資源、農業旅游資源、紅色旅游資源和鄉土文化資源等,通過融合發展,逐步形成依托農家、連接戶外的生態旅游發展格局和模式,并通過戶外休閑運動、鄉土娛樂活動以及參與性的勞動體驗活動等,推進生態旅游轉型升級。同時,生態旅游產品的開發必須緊緊圍繞“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的區域品牌定位,將養生元素融入生態旅游產品,讓人們在休閑旅游的同時得以養生,符合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

      三是加強保護,做足生態旅游特色文章。生態旅游主要面向城市居民,突出“鄉村”特色,盡量消除“鄉村城市化”。一方面要保持鄉土本色,突出田園特色,保持農業在生產活動中的比重,使農村回歸它最質樸的美麗。另一方面要保護和挖掘當地民俗文化,要培養生態旅游接待地的居民對自己獨特的地方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確保傳統核心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同時要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盡量避免資源的簡單粗放使用,杜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性開發。

      (四)多措并舉推動旅游經濟發展

      一是提高認識,實現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全方位推進麗水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必須要努力實現在思想認識、發展理念、政策扶持等方面形成共識。在認識層面上,要從增加農民收入的副業,向努力打造生態旅游名城戰略性、基礎性產業轉變,加強發展的緊迫感。在政府領導層面上,要從部門工作,向提升為政府一把手工程轉變,營造大謀劃、大統籌、大產業、大整合、大平臺、大建設、大合唱、大發展、大旅游的良好氛圍。在政府扶持方式上,要從注重點上扶持,向產業扶持轉變,加快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遂昌鄉村旅游的快速崛起,“全民集智辦旅游,全民合力營造環境”的做法值得借鑒。龍泉市委、市政府將38個村作為新一批農家樂特色村進行打造,36個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分別出任38個村的“第一書記”。在幫扶過程中,龍泉市各部門及“第一書記”認真謀劃,積極創新思路和舉措,形成了一些較好的做法,推動了農家樂特色村快速、全面的提升,也值得學習。

      二是規劃引領,在打造“第一支柱產業”中凸顯支柱作用。政府在旅游經濟發展中要起主導作用,要成立區域協調機制、長效管理機制、創新投融資體制,對整個區域的旅游經濟發展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生態旅游業的發展必須由政府主導,政府及其主管部門要在制定政策規劃、把握方向、搞好服務,實現旅游資源要素在各部門之間的有效整合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經營權則交由市場運作。根據發展定位,在對生態旅游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把生態旅游作為一個重要產業納入建設整體規劃,制訂出契合實際的鄉村旅游近期、中長期發展規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突出一縣一主題、一縣一特色,著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同時,加快建立鄉村旅游法規體系,制定《鄉村旅游發展規劃》《鄉村旅游促進計劃》《鄉村旅游地規劃與建設條例》《鄉村旅游經營者上崗管理條例》《鄉村旅游質量投訴與責任事故處理條例》等配套措施,引導村旅游步入規范化發展軌道。

      參考文獻:

      [1]梁細弟.加快麗水鄉村旅游業發展的調查與思考[R].麗水市委(決策與調研),2010.

      [2]葛學斌.立足小山村 發展大產業—遂昌縣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的實踐與思考[R].麗水市委(決策與調研),2010.

      [3] 盧子躍.麗水市生態休閑養生(養老)經濟發展對策研究[R].麗水市委(決策與調研),2013.

      [4]市旅游局.群策群力,打造“麗水生活方式”體驗區[G].2013.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