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旅游市場激烈的競爭,大學生旅游市場做為一新的增長點而被旅游企業所關注。本文分析了大學生旅游市場開發前景,旅游消費特點,提出了開發大學生旅游市場的幾點對策:根據大學生是依附于父母,不是獨立的消費者,但同時又有旅游探險、學習的積極性,旅游企業對大學生旅游要做到:1、旅游產品要滿足大學生的需求;2、旅游產品價格應針對大學生量體裁衣;3、加強大學生對旅游信息量的掌握;4、提高服務質量,樹立良好形象。
【關鍵詞】 大學生;旅游市場;對策
隨著旅游消費的時尚化,旅游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當代大學生因與眾不同的旅游時間、旅游動機、旅游偏好構成了一特殊的旅游群。這個旅游群隨著我國高校的擴招,已成為旅游大軍中一支不可忽視的隊伍而被旅游企業所關注。據《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72.72%的大學生曾經旅游,5.75%的學生每年旅游次數達到4次以上(含4次)。那么,大學生旅游市場的特殊性是什么,如何把握其特殊性開拓大學生旅游市場?
一、大學生旅游市場分析
1、旅游動機
大學生是有知識,有思想的群體,他們的行為往往較理智。他們的旅游動機基本上是求知、探險、好奇、放松、解脫、觀光、訪友、追求時尚、刺激等。而主要的旅游目的是求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其次是放松、解脫,釋放學習壓力,放松緊張的精神;觀光和訪友、尋求刺激和追求時尚也是某些大學生外出旅游動機,僅占一小部分比重。
2、旅游時間
學生的閑暇時間主要是周末、法定假日(今年取消了五一長假,但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寒暑假,大約有170天假期,約占全年的47%。其實大學生的時間不僅于此,曾有人經過統計分析得出大學四年時間可以讀完3.3個本科,足見大學生閑暇時間較多。
3、旅游支出
旅游支出的比例直接影響旅游動機是否成行或旅游目的地的遠近。家庭的經濟支持、國家獎學金、勤工儉學,為大學生出游的經濟條件打下了基礎。據新華網報道,旅游消費已是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如武漢大學生一年的旅游費用最高達到1000元以上,最低的也在100元左右。
4、旅游偏好
由于社會進步及就業壓力,大學生全面發展自身,所以他們興趣廣泛,自然、人文資源都是他們的所愛,在歷史文化名城、森林旅游、農家旅游和其它一些選擇上,求知、好學的心理特征使他們首選歷史文化名城,在擴大視野的基礎上會選擇性的選取其他性質的旅游項目。
5、信息來源
旅游作為一高回報的項目,得到了商家的投資,所以在打開電視、網絡、報紙、雜志,甚至于朋友聊天中,都可能接觸旅游信息。所以大學生獲取旅游信息的途徑是多方面的。
6、影響出游的其它方面因素
旅游動機是否能成為旅游行為,除了主觀方面因素,還涉及客觀方面因素。如旅游媒介的服務、旅游交通、旅游安全、旅游目的地環境、旅游產品特色等等。每年旅游高峰期間的旅游投訴或旅游事故,讓大學生非常敏感,在出游之前會做詳細的調查了解。
二、開發大學生旅游市場的幾點對策
大學生是最有朝氣,最活躍,也最有探索精神的,而旅游完恰恰是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途徑之一,所以旅游對于他們來說魅力是巨大的。隨著國家高校擴招政策,未來的大學生旅游市場潛力很大。
1、旅游產品要滿足大學生的需求
大學生出外旅游動機主要是求知,開拓視野,其次才是觀光游覽,所以在開發旅游產品時應針對性的開發集知識性、娛樂性、參與性于一體的大學生旅游產品,如修學教育旅游、科學考察等;另一方面,針對大學生具有冒險和探索精神,開發登山、滑雪、野營、戶外交友等,大學生旅游產品銷售旺季應設定為周末、法定節假日、寒暑假。
2、旅游產品價格應針對大學生量體裁衣
大學生屬于依附于家長的消費者,而旅游支出作為一非必須性支出,大學生會審慎行事,尤其是現在門票價錢一漲再漲的情況下使人望而卻步,所以制定旅游產品價格應根據學生特點量體裁衣。旅游企業在報價時應注明淡旺季價、無兩步收費、無購物,并采取機動靈活定價法,開辟大學生旅游獨有“特權”旅游價,如學生團體價、特困學生和優秀學生優惠價等。
3、加強大學生對旅游信息量的掌握
旅游企業應把握大學生對外界旅游信息不太了解的契機,加大宣傳力度,多渠道、多方位、多層次加強大學生對旅游信息量的掌握。除傳統的傳播媒介外,可以在市區或校園密集區開展網絡營銷、景點介紹——全國名勝覽、旅游信息資詢臺等。
4、提高服務質量,樹立良好形象
旅游企業在市場開發時應注意服務質量,高品質的服務本身就是無形的宣傳。避免因大學生旅游產品價格偏低,無購物能力而偷工減料,降低服務標準。旅游企業通過為大學生設計旅游專線,提供標準化加個性化服務,服務效果反饋等工作環節來提高游客滿意度,最終達到在大學生中間形成良好認知度和美譽度。
【參考文獻】
[1] 甘朝有.旅游心理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5-41.
[2] 霍力、杜文廣.大學生旅游消費心理分析[J].商業研究.1997(3).
[3] 劉祥偉.大學生消費心理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06(16).
【作者簡介】
徐 靜,女,工作單位:河南農業職業學院經貿系,學歷:本科學士.
張曉霞,女,工作單位: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學院,學歷:本科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