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曲條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又叫黃條跳蚤、跳蚤、跳跳蟲,屬鞘翅目、葉甲科。為世界性害蟲,全國幾乎均有發生。主要為害青菜、芥菜、油菜,花菜、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還能取食刀豆、豇豆等。成蟲常群集在葉背取食,被害葉面布滿稠密的橢圓形小孔洞;幼蟲在土中為害根部,咬食主根皮層,形成不規則的條狀疤痕,也可咬斷須根,使作物地上部分萎蔫而死,造成秧苗斷壟,甚至全田毀種。此外,黃曲條跳甲還可將留種菜株的嫩菜表面、果梗、嫩梢咬成疤痕或咬斷,對十字花科蔬菜生產構成嚴重威脅。
1 發生規律
1.1 生活習性
黃曲條跳甲在中國北方一年發生3~5代,南方7~8代,在上海郊區全年發生一般為6 7代,以成蟲在田間,溝邊的落葉、雜草及土縫中越冬,越冬期間如氣溫回升10℃以上,仍能出土在葉背取食為害。越冬成蟲于3月中下旬開始出蟄活動,在越冬蔬菜與春菜上取食活動,隨著氣溫升高活動加強。其中以春季1、2代和秋季5、6代為多發代,為害嚴重,盛夏高溫季節發生數量較少,對作物為害較輕。
1.2 發生與環境的關系
1.2.1 濕度
濕度與黃曲條跳甲的發生數量關系最為密切,特別是產卵期和卵期。成蟲產卵喜潮濕土壤,含水量較低的土壤極少產卵。卵在低于90%的相對濕度時,孵化極少,濕度為90%以上,孵化率隨濕度上升而升高,以接近飽和濕度下孵化率最高。幼蟲期由于食料內水分充足,濕度對其生存的影響比卵期小。
1.2.2 溫度
溫度對黃曲條跳甲的發育速度、耐饑能力有較大影響。因此,該蟲對溫度的適應能力極強,其適宜溫度為20-30℃,在此范圍內成蟲活動、取食最盛,生存率最高,低于20℃或高于30℃,成蟲活動明顯減少,特別是夏季高溫季節,食量劇減,繁殖率下降,并有蟄伏現象,因而發生較輕。
1.2.3 食料
黃曲條跳甲的發生和猖撅為害與蔬菜栽培制度有密切關系。黃曲條跳甲屬寡食性害蟲,偏嗜十字花科蔬菜,一般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地區終年食料充足,有利于大量繁殖,受害就重,若與其他蔬菜輪作,則發生為害就輕。
2 綜合防治技術
2.1 農業防治
2.1.1 清除菜地殘株敗葉,鏟除雜草,消滅黃曲條跳甲的成蟲和幼蟲,減少其越冬場所。
2.1.2 在播種前7~10d深耕曬土,造成不利于幼蟲生活的土壤環境。
2.1.3 避免十字花科蔬菜,特別是青菜類連作,中斷害蟲的食物供給時間。
2.1.4 對不能輪作的田塊,在前茬青菜收獲后立即進行耕翻曬壟,待表土曬白后再播下茬青菜。
2.2 物理防治
2.2.1 黃板誘殺
黃板是利用特殊光譜(一定的波長、顏色)及特殊膠質(黃油等專用膠劑)制成的黃色膠粘害蟲誘捕卡,對黃曲條跳甲有較好的誘殺效果。一般每667m2使用25 cm×30 cm的黃板20-25張,以黃板底部低于菜葉頂部5 cm或與菜葉頂部平行誘殺效果最好。
2.2.2 覆蓋防蟲網
防蟲網是一種采用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線等化學助劑的聚乙烯為主要原料,經拉絲制造而成的網狀織物,具有拉力強度大、抗熱、耐水、耐腐蝕、耐老化、有透光、廢棄物易處理等優點。應用防蟲網(阻隔式)將害蟲拒之網外,切斷害蟲(成蟲)為害、繁殖途徑,可有效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
大棚覆蓋,可將防蟲網直接覆蓋在棚架上,四周用土或磚壓嚴實,棚管(架)間用壓膜線扣緊,留大棚正門揭蓋,便于進棚操作。小拱棚覆蓋,可將防蟲網覆于拱架頂面,四周蓋嚴,實行全封閉覆蓋。
2.3 藥劑防治
防治適期掌握在成蟲尚未產卵時,重點在蔬菜苗期。
2.3.1幼蟲防治
幼蟲防治一般采用土壤處理,連作青菜在耕翻播種時,每667 m2均勻撒施5%辛硫磷顆粒劑2-3kg殺滅幼蟲,但應注意掌握其安全間隔期。
2.3.2 成蟲防治
黃曲條跳甲成蟲善跳躍,遇驚動即跳走,多在葉背、根部、土縫處等棲息,取食一般在早晨和傍晚,陰雨天不太活動。因此,在施藥過程中一是應四周先噴,包圍殺蟲,防止成蟲逃竄,噴藥時動作宜輕,勿驚擾成蟲。二是要適時噴藥,溫度較高時成蟲大多數潛回土中,一般可在7:00—8:00或17:00—18:00(尤以下午為好)施藥,此時成蟲出土后活躍性較差,藥效好??蛇x用2.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三令)1 000-1200倍液、24%氰氟蟲腙懸浮劑(艾法迪)600-800倍液、4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更猛)800-1 000倍液均勻噴霧,進行圍殲防治。每7~10 d防治1次,注意交替用藥和藥劑的安全間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