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對策

      發布時間:2025-07-23 10:41:41   來源:作文大全    點擊:   
      字號:

      摘要:無公害蔬菜生產已經成為我國蔬菜生產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多年來,我市蔬菜生產面積發展很快,每年以8%的速度增加。多種蔬菜、多個品種在不同季節都能滿足本地市場的需求,在生產旺季可以源源不斷的供應其他省市。然而盡管有豐富的蔬菜供應市場,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蔬菜品質的要求,蔬菜農藥殘留的要求,蔬菜重金屬殘留,蔬菜營養的多樣性等方面有了更高的水準,大多數的蔬菜生產是在保護地進行,重茬連作,大量使用化肥等不當措施,使土壤養分失衡,鹽漬化嚴重,土壤的理化性狀發生改變,降低了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因此強化無公害蔬菜生產的發展,必將大大改善蔬菜本身的商品性,同時擴大蔬菜生產規模,增加市場銷量,完善出口數量和國際市場占有率。

      關鍵詞:生產;無公害蔬菜;現狀;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S6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432(2011)-12-0004-2

      1 當前蔬菜生產現狀

      1.1 分散生產,分散經營

      實行土地承包后,蔬菜生產產值明顯高于大田作物的幾十倍,農民自愿、自發的種植蔬菜,由露地生產發展到保護地生產,由單一品種發展到多個品種,由農戶個體發展到農業專業合作社,由點片生產到規?;a,逐步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生產模式。但分散種植、分散經營、盲目生產的現象普遍存在,近幾年蔬菜價格受到市場沖擊現象屢見不鮮。

      1.2 可耕土地匱乏,倒茬難

      由于城市占用耕地,空氣、水源污染等現象,老菜區土地的板結、鹽漬化、重金屬的超標日益嚴重,可再利用的菜田面積逐年減少,個別地區人均菜田面積僅僅0.446畝,輪作、倒茬幾乎不可能,嚴重制約了蔬菜品質的提高和無公害蔬菜生產的發展。

      1.3 重施肥,輕管理

      老菜區蔬菜生產連年的過度施肥,包括復合肥、化肥、沖施肥等等使用方便,用量過多,不用或少用農家肥,使土壤中的大量元素平衡缺失,微量元素不足,常常是氮肥過多,硝酸鹽含量過多,土壤板結,凡增施化肥,菠菜、小白菜全株可食部分硝態氮含量比施廄肥者高1-4倍,施用化肥,大白菜葉片中的NO3-含量明顯提高。

      1.4 農產品重產量,輕質量

      蔬菜生產中菜農往往只注重產量,產量越高越好,對于蔬菜的品質、風味、口感并不在意,出現了產量高并不等于產值高現象,種植相同作物像露地番茄的適口性明顯好于保護地,使用農家肥的好于施用化肥的等等。如果大家認識到科學管理,合理施肥,適當用藥一定會達到產量與產值雙贏。無公害蔬菜的價格會大幅度提升,生產潛力將會很快被挖掘。

      2 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制約因素

      2.1 環境指標

      無公害蔬菜生產必須按著相應的執行標準和規程進行生產和經營。生產產地要求具有產地環境認定和產品認定,生產過程中無公害化管理控制等指標。

      2.2 土壤污染

      主要工業產生的廢氣、廢水等污染物,工業的日益發展排放的廢棄物越多,形成土壤內的重金屬包括鉛、鋅、銅、鉻、砷、汞等含量明顯增多。二是蔬菜生產中過量施用農藥化肥造成農藥、硝酸鹽污染。農藥在蔬菜病蟲害防治方面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生產中應用的化學農藥含有毒性大,殘留量多,在使用不當的情況下蔬菜產品很容易污染。

      2.3 水源污染

      由于工業排放的廢水造成河水、湖泊的地下水污染嚴重,特別是城市郊區的菜田大型工廠遷移后更為嚴重,蔬菜在生長過程中需水量是最大的,用于地下水灌溉是最大的污染源。

      2.4 空氣污染

      工業排放的廢氣,含有灰塵、顆粒等有毒氣體,受天氣影響造成污染面積大,污染程度較重,致使附近蔬菜作物表面上吸附大量的灰塵,堵塞了葉片的呼吸細胞,出現葉片傷斑,變色,停滯生長甚至枯死。

      2.5 品種退化

      蔬菜的品種很多,多少年來蔬菜的種類和品種一直再推陳出新,面臨蔬菜生產環境的變化,蔬菜農產品需求的標準的提高,要保證蔬菜生產的高產高效,長期占有市場,往往是抗病單一的,急需多抗的高產的適宜各種土壤的(像耐堿、耐鹽)品種。

      2.6 管理粗放

      農民看到了蔬菜生產的高產高效,紛紛承包土地擴大蔬菜種植面積,由于承包期短,只顧眼前利益大量施用化肥、速效肥、農藥等,對于菜田養護缺乏意識,使土壤很快出現板結、鹽漬化現象,蔬菜作物病蟲害加重。

      3 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對策

      3.1 建立無公害蔬菜生產的監管體系

      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必須建立蔬菜生產的監管體系,產前進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的環境監測,提供高抗病蟲害的蔬菜優質種子、高效無毒生物農藥等生產資料;產中組織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培訓與技術咨詢;產后提供無公害蔬菜產品的質量檢測,提供銷售信息,疏通銷售渠道。從政府部門、組織管理到協調工作方面,建立和完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保障體系。

      3.2 建立規范化的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體系

      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實施需要規范的技術體系做支撐。主要應把握以下三關:一是生產基地選址關。首先對無公害生產基地進行生態環境本底狀況調查,在對大氣、水質、土壤等主要環境因素進行多種污染項目檢測的基礎上,選擇環境要素綜合指標較好的地域作為生產基地。二是種植過程無害化關。采用高抗病蟲害的蔬菜優良品種;采取施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以氮、磷、鉀平衡配方的施肥技術等等。三是蔬菜殘留毒物檢測關。在蔬菜上市前,由質量檢測部門對蔬菜中重金屬、化學農藥、化學肥料等有毒物質殘留狀況進行全面檢測,保證產品的各項指標符合國內的食品衛生標準。

      3.3 加強宣傳,提高農民的安全意識

      農民對蔬菜病蟲害的防治習慣于見病見蟲來打藥,不管什么藥只要有效就用,至于病害為什么來,什么條件發生,打過藥以后是否殘留均不加考慮。無公害蔬菜的安全用藥是安全指標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加強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策略、栽培技術等方面的宣傳,通過多媒體、田間現場培訓、集中講座等形式覆蓋到各個蔬菜生產專業村,提高主要蔬菜病蟲害的識別能力,增強安全用藥和科學用藥意識。另外強化對市民的宣傳,鼓勵市民購買無公害蔬菜,提高對綠色蔬菜的認識。

      3.4 選擇抗逆品種, 合理倒茬輪作

      蔬菜品種的選擇對于實現蔬菜的各種預期目標至關重要。應選擇適合本地生產、當季茬口、適宜棚室結構的優良高產高抗的品種,做好茬口安排。合理倒茬輪作不失為提高產量產值的一個有效辦法。

      3.5 利用客土法和地表土翻換法

      就是用外來的沒有種植過蔬菜的大田土壤替換棚室內的土壤,或把現有的地表土深翻的方法,減少土壤板結,鹽漬化現象,對各種重金屬污染,是良好的治理對策。

      3.6 增施有機肥, 減少化肥用量

      合理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的用量,特別是一定減少氮肥的用量,可明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土壤環境容量,提高土壤還原能力,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可以使銅、鎘、鉛等重金屬在土壤中呈固定狀態,蔬菜對這些重金屬的吸收量相應地減少。

      3.7 生物防治

      在蔬菜病蟲害發生期使用高效、無毒生物農藥,并設法保護天敵;科學合理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并嚴格控制農藥的安全間隔期,盡量減少施藥次數和降低用藥濃度。

      3.8 推廣新型防治設施

      利用滅蟲燈,防蟲網、遮陽網等來防治蔬菜害蟲的危害。

      3.9 加強生物農藥的研制

      通過微生物對土壤中有機污染物(薄膜、農藥、垃圾等)的生物降解機理,加快高效無毒生物農藥的研制,高抗病蟲害蔬菜品種的選育等方面的研發工作。

      3.10 建立生產檔案管理制度

      從蔬菜的產地到市場銷售,要求生產管理、用藥的種類、使用方法、農藥殘留檢測指標均有一個完整的記載,使蔬菜生產實現跟蹤制度。

      作者簡介:馬洪哲(1961-),女,漢族,山東東明人,錦州農業科學院農藝師,研究方向:蔬菜研究。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