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了西瓜炭疽病的危害、癥狀、病原及生理小種,分析其發生的原因,提出了西瓜炭疽病綜合防治技術,以為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 西瓜;炭疽??;發生;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6.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7-5739(2012)20-0136-02
1 西瓜炭疽病對西瓜生產的危害
西瓜是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其果實汁多味甜,果實營養豐富,性涼爽口,具有潤肺及健腎利尿等功能。我國是世界西瓜栽培面積最大的國家,西瓜占有重要的經濟地位。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西瓜在世界十大果品中占第5位,在夏季市場水果供應上居首位,被譽為“夏季水果之王”[1]。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趨勢的加重以及西瓜面積的不斷增加,西瓜重茬面積也在不斷擴大,從而導致西瓜各種病害日益加重[2]。炭疽病對西瓜的危害僅次于枯萎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在保護地和露地栽培中發病都比較嚴重,尤其是在高溫多雨的南方更為嚴重。西瓜炭疽病一旦發生,就會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3-4]。1899年我國東北地區就出現過西瓜炭疽病發生的報道。目前,該病在全國范圍內普遍發生,且日趨嚴重。
2 西瓜炭疽病的大田癥狀及發生規律
2.1 西瓜炭疽病的大田癥狀
西瓜在生長的各個時期都有可能感病。在幼苗期植株感病表現為莖部縊縮,然后變為黑褐色,引起植株猝倒。葉片受害時,開始為圓形淡黃色水漬狀小斑,然后變褐色,有小點和同心輪紋,病斑容易穿孔,外緣常有黃色暈圈,病斑色澤比較均勻,病斑上面有散生小黑點,最后擴大變黑,葉片枯萎凋亡。葉柄和蔓上呈長橢圓凹陷或梭形病斑,初為水浸狀黃褐色,后變黑褐色,隨著病痕的不斷擴展,莖蔓逐漸死亡。當果柄染病時,幼果顏色深暗,逐漸萎縮致死。果實受害后,初為暗綠色油漬狀小斑點,然后擴大成圓形暗褐色,在表面產生凹陷,并出現有輪紋的病斑,當病害嚴重時,病斑連片,西瓜腐爛[5]。
2.2 西瓜炭疽病的發生規律
西瓜炭疽病病菌以菌絲體和擬菌核在病殘體上或地里越冬,粘附在種子表面的菌絲體也能越冬。病菌也可在保護地溫室、大棚內的舊架材上。來源主要是土壤中越冬寄主和種子,其中85%左右來源于土壤中寄主殘余物,15%來源于種子。常年連作地土壤中病原菌較多,當遇到適合的條件,就會造成病害大暴發。另外,種子帶菌也是引起病害發生的重要因素,育苗前應進行種子消毒處理,避免造成苗期染病。當氣溫在24~28 ℃時,空氣相對濕度較高,這樣的環境利于炭疽病的發生,當空氣相對濕度在87%~95%的條件下,西瓜炭疽病病菌潛育期只有3 d,當濕度低于54%時,該病就不能發生。
3 西瓜炭疽病病原菌及生理小種
西瓜炭疽病病菌屬半知菌亞門葫蘆科刺盤孢真菌。菌體有隔,絲狀分生孢子盤寄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梗無色,單孢,圓筒狀,大小20~26 μm×2.6~3.0 μm。分生孢子無色,單孢,卵圓或長圓形,大小14~20 μm×5~6 μm,多聚合在一起呈粉紅色黏孢子團。分生孢子盤上有剛毛數根或很多,長90~120 μm,具有隔膜2~5個,暗褐色。據一些學者觀察發現,瓜類炭疽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現象。目前發現了7個生理小種,小種1、2、3最為普遍。相關研究認為有新的生理小種存在,因而對新的生理小種研究與發現是非常有意義的。
4 西瓜炭疽病的綜合防治方法
4.1 農藝措施
4.1.1 選育抗病或耐病品種。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和土壤環境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抗病品種。選育抗病或耐病品種是防治西瓜炭疽病的基礎,一些易感病品種容易導致炭疽病大規模的發生。慶發八號、慶發12號、慶農五號、耐濕王8802、華蜜八號、抗病早冠狀、華蜜十號、鄭抗七號、綠寶金花王、特大鄭抗三號等品種具有較強的耐濕和抗炭疽病能力。
4.1.2 種子消毒。在播種前應將種子進行消毒處理,用50~55 ℃的溫水將種子浸泡20~30 min或者用4%甲醛100倍液浸種30 min,將種子表面帶的病菌殺死,清水洗凈后得到無菌種子,再催芽播種。
4.1.3 加強田間管理,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及時將園中的雜草、病株清除,保持瓜園清潔??刂坪脺貪穸?,因在高溫、多雨、高濕的環境下極易發生炭疽病[6]。當氣溫為28 ℃時,西瓜炭疽病病菌萌發最快,當溫度達到或超過28 ℃時,病勢受到一定的抑制。因此,在酷熱的盛夏此病發生的不多。棚內濕度是誘發該病的主要因素,濕度與其潛伏期成反比,濕度越低,潛伏期越長,病害越輕;反之病害越嚴重。當濕度低于54%時基本不發病,而濕度處于87%~95%的高濕環境下,病菌只有3 d的潛伏期,當空氣相對濕度超過95%時發病最嚴重[7]。
4.1.4 加強肥水管理。施入充足的基肥,基肥應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適當增施磷鉀肥,促使植株長勢健壯,具有很強的抗病力[8]。灌水根據天氣情況而定,避免大水漫灌,灌水應適當,灌溉太多水反倒加重病害的發生,不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長??梢赃m當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或葉面肥,以增強植株的抗病力。
4.1.5 加強土壤管理,進行合理選地與輪作。土質的好壞也是引發西瓜炭疽病的原因之一。常年只種西瓜的連作地,過多地施用氮肥,造成土壤酸性偏大,灌水過多,排水不及時,通風效果不好,或者種植密度過大,莖葉郁閉,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植株長勢不健壯等都可導致炭疽病的嚴重發生。因此,要加強土壤土質管理,合理調節土壤酸堿度;合理選地與輪作,實行與非瓜類作物3年以上的輪作,將越冬毒源消除掉。
4.2 化學防治
植物的病蟲害防治主要以預防為主,當病害發生時,可以適當噴灑化學農藥以控制病害的繼續擴大。在選擇化學農藥防治的過程中,應做到科學合理施用農藥,應交替、輪換使用不同的農藥。應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不同時期選擇不同的農藥進行防治。在發病初期及時噴藥,可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蛇x用70%甲基硫菌靈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20%施寶靈3 000倍液,或15%粉銹靈1 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60%百菌通500倍液。每隔7~10 d噴藥1次,連噴3~4次,輪流交替用藥,以全面控制病菌的萌發。
4.3 生物防治
雖然化學農藥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抑制西瓜炭疽病病菌的大量萌發,但是其對環境及產品具有較大污染,且具有很強的殘留性,對產品造成巨大的污染,不適合廣泛使用。因此,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既安全又經濟的防治方法。近些年來,生物防治成了研究熱點,但真正用于生產上且防效很好的生物農藥不多。有報道稱前蘇聯用噬菌假單孢菌A-39菌株培養基濾液浸種24 h,不但可降低發病率,還能提高近35%的產量。我國現在市場上銷售的生物藥劑也有不少,如木霉素、環丙殺星、農用鏈毒素、農抗120、農抗武夷毒素等。
5 結語
西瓜炭疽病發生在西瓜植株各個生長時期,加上有其他病害的復合侵染,嚴重制約著西瓜的產量和品質。因此對西瓜炭疽病的的防治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采用單一的防治措施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應采取各種防治方法進行綜合治理,對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
6 參考文獻
[1] 王鳴.我國西瓜育種的進展(上)[J].西北園藝,2003(3):6-8.
[2] 王秀玲,周云芳,王敏,等.西瓜常見病害識別與藥劑防治[J].吉林蔬菜,2005(6):20.
[3] 張丙秀,于錫宏.西瓜抗病及品質育種研究進展[J].北方園藝,2004(3):8-9.
[4] 劉貴臣,隋玉芝.西瓜炭疽病發病原因及防治[J].植物保護,2003(9):28.
[5] 韓華,崔志紅.西瓜常見病害及其綜合防治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8,14(3):141.
[6] 魏勇,彭金光,李其友,等.西甜瓜嫁接苗病蟲害防治技術[J].長江蔬菜,2009(2):69-70.
[7] 張鋒,陳志杰,張淑蓮.棚室西瓜炭疽病發生規律與綜合防治措施[J].西北園藝,2005(3):35-36
[8] 袁王俊,尚富德.西瓜炭疽病及其綜合防治技術[J].北方園藝,20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