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學習適應性測驗》的基礎上,編制了《大學生高等數學課程的學習適應性測驗》,并在獨立學院修學數學課程的學生中展開測驗,對調查結果量化后分類、整理和比較,得出獨立學院學生數學學習適應性的主要影響因素,描述了獨立學院學生數學學習適應性現狀。最后,與同類院校的調查結果進行比較。
關鍵詞:獨立學院;數學學習;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4)11-0071-02
基金項目:本文系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校級科研項目“改善獨立學院學生數學學習適應性研究”(編號:XJKT2012A004)的科研成果。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招生錄取分數線屬于本科三批,專業設置以財經類文科專業為主,理科學習基礎薄弱。長期以來,獨立學院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高等數學學習舉步維艱,因而教師刻苦鉆研,或精簡內容,或降低深度及難度,均收效甚微。為改善獨立學院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從而進行有效地引導和管理,提高教學質量,一次針對獨立學院學生數學學習適應性現狀的測驗由此展開。
一、大學生數學課程的學習適應性測驗
學習適應性是指能克服困難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一種傾向,也可以說是一種學習適應能力,包括很多因素。目前,國內通用的《學習適應性測驗》由日本教育研究所學習適應性測驗研究部編制,其中國版由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周步成教授于1991年修訂而成,屬標準常模測驗。
1.測驗方法。在《學習適應性測驗》的基礎上,根據高等數學課程特點,結合被測驗者在校大學一年級學生身份的實際情況,編制了《大學生高等數學課程的學習適應性測驗》,內容涉及數學基礎、學習熱情、學習計劃、聽課和筆記方法、理解能力、思維習慣、應試技術、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心身健康共10個方面。每方面各10個,共100個題目,每題共4個選項,均為單項選擇題。原始分計算方法為每題選A計10分,選B計7分,選C計3分,選D計0分(計分方法不告知學生),學生只要選出一個與自己日常行為最相吻合的即可,用2B鉛筆在機讀卡上把答案選項涂黑。測驗后,通過光標閱讀器和計算機處理后得到測驗分數,總分=∑單項分/10。由于條件限制,在此選擇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2012級所有修讀數學課程的學生作為測驗對象。
2.測驗結果。獨立學院中的數學課程有《經濟數學》和《高等數學》兩門,分別為經管類專業(包括國際貿易、物流管理、網絡營銷、國際會計等)和計算機類專業(包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的基礎必修課,因而測驗結果也相應地進行了分類。為求直觀,測驗結果都整理成表格,表中數據均采用四舍五入保留到整數部分。本次測驗在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校內發放問卷1230份,收回有效問卷1102份。首先,按數學課程學習適應性的10個方面統計了每位學生(共1102人)的單項得分及總分,見表1。
然后,分別統計兩門課程學習適應性的整體情況,見表2和表3。
最后,按照總分(標準分)的高低分為5個等級,即65分及以上為1級(優等)、55分到64分為2級(中上)、45分到54分為3級(中等)、35分到44分為4級(中下)、34分及以下為5級(差等)。統計數學學習適應性的等級分布人數,見表4。
以上結果比較清晰地呈現了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學生數學學習適應性的一般情況。
二、獨立學院學生數學學習適應性現狀
數學作為計算機類及經管類學科的重要基礎課程,關系著學生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決定著學生今后在專業方向上的發展,通過這次測驗以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為代表,對獨立學院學生數學學習適應性狀況進行了一次較全面的了解。
從總體上來說,獨立學院學生數學學習適應性現狀可概括為兩點:①總體水平不高。從測驗結果來看,經管類專業學生總分平均分為51分,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總分平均分為53分,均處于第3(中等)等級,不同學科專業差別不大。這說明獨立學院學生的數學學習適應性總體水平不高;②學生之間差距較大??偡肿罡叻峙c最低分差距為46分(經管類)和54分(計算機類),總分標準差相對均值來說偏大(基本等于均值的1/5),這說明學生之間差距較大,不良的情況還比較普遍。
從數學課程學習適應性測驗的10項內容具體來說,“心身健康”這一項平均分達到了第1等級,因而在考慮導致獨立學院學生數學學習適應性不良的原因時,心身健康因素將可暫不考慮。經管類專業學生中,平均分能勉強進入第2等級的只有“家庭環境”這一項,計算機類專業學生情況稍稍好一些,平均分達到第2等級的有“理解能力”、“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三項,但分值僅僅是剛達到該等級的下限值;另外,對于經管類學生,平均分值最低的一項是“學習熱情”,僅有40分,屬于第3等級(中下),而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平均分值最低的一項是“學習計劃”,僅有42分,屬于第3等級(中下)。兩類專業學生中,差別最大的是“學習熱情”這一項,平均分相差13分之多。
三、實證分析
用同樣的測試問卷,在廣州大學華軟學院2012級計算機類專業修學高等數學的 2個教學班共132名學生進行測試,結果統計見表5。
直觀來看,與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計算機類學生測驗結果差別不大,數學學習適應性水平相當,為客觀起見,下面用參數假設檢驗的方法,對兩個學校計算機類學生測驗結果作有無顯著差異分析,為滿足假設檢驗的條件,需假定兩校的測驗結果(包括10個項目的結果和總分)都符合正態分布,且總體方差相等,并取檢驗水平?琢=0.05。選取T′檢驗,對平均值相等做假設檢驗,統計量T′=■~t(n1+n2-2)。其中,■與■是兩個樣本均值,S1與S2是兩個樣本標準差, n1與n2是兩個樣本容量。檢驗水平?琢=0.05,自由度n1+n2-2=260+132-2=390,雙側分位數?姿=1.960,于是拒絕域|T′|≥1.960。統計量T′計算結果見表6。
從上表來看,除“學習計劃”這一項 值稍進入拒絕域之外,其余各項及平均分的 值均沒有落入拒絕域,這表明測驗結果基本上無顯著性差異,也即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的測試結果及由此對學生數學學習適應性現狀的概括在獨立學院中具有普遍性,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獨立學院的一般水平。
參考文獻:
[1]周步成.學習適應性測驗量表(AAT)[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fmGawyIEwNtR-gmYKfGQ13xkxWMWFmuyToM3rHUbuVKslaBDbsTxrbmi3xb3Sa_aS6jaDyTV7WlCpTraBu0jXwjukqkPpsaIxzN8CndPmLe,2010-11-17.
[2]盧謝峰.大學生適應性量表的編制與標準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3.
[3]黃龍生,等.大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現狀的調查分析[J].黑龍江教育,2012,(02).
[4]吳也顯.從維持性學習走向自主創新性學習之路——面向新世紀教育、教學體系探微[J].教育研究,1998,(12).
[5]周誓達.概率論與數理統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6]姜啟源,等.數學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易繼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