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從公司會計欺詐案件反思會計教育

      發布時間:2025-07-18 19:21:32   來源:主題教育    點擊:   
      字號:

      [摘要] 近年來各國財務欺詐案件屢見不鮮,美國的安然事件就是典型的財務欺詐案件。安然公司的CEO和CFO,通過復雜的交易設計,利用盤根錯節的表外融資業務,增加投資者、監管者等信息使用者們了解其交易實質的成本,搞得你看不明其財務會計報告,以此隱匿巨額負債、虛增巨額利潤,創造“高速增長”的現代神話。因此,反映出當前會計工作與會計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光規范制度是不行的,還必須加強全社會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教育和規范,改善整個社會風氣。只有通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才能為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和教育營造出良好的社會環境,最終提高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的整體水平,從而有效的遏制會計欺詐現象。

      [關鍵詞] 會計誠信 政府管理 職業道德

      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光環下,浮夸、虛榮、泡沫也相伴增長;在過去的15年里,公司CEO的薪水上漲了86%,而同期普通員工的薪水只漲了63%,貪婪成為美國社會的特征,各大會計公司可以為了咨詢費而默認公司作假或助其作假,律師可以為了拉到公司業務而搞偽證,董事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廣大中小股東的死活,倫理道德幾乎喪失殆盡。安然公司、世界通訊公司、施樂公司等的一系列會計造假丑聞是在包括金融企業在內的公司造假的大背景下的產物,它摧毀了“大型會計公司和政府監管機構為投資者創造了安全投資場所這一脆弱的信念?!?/p>

      安然公司的CEO和CFO利用他們駕馭現代企業制度的本領,架構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公司內部結構組織形式(創建了300多家子公司和伙伴關系),“嫻熟地”運用美國的會計準則,通過復雜的交易設計,利用盤根錯節的表外融資業務,增加投資者、監管者等信息使用者們了解其交易實質的成本,甚至搞得你云山霧罩,根本就看不懂、看不明其財務會計報告,以此隱匿巨額負債、虛增巨額利潤,創造“高速增長”的現代神話。

      還有世界通訊公司,用最簡單、最平常的方法,將經營性開支記入長期資產價值,即有意混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從而達到隱藏費用、虛報利潤的目的,時間持續15個月。施樂公司主要采用了提前確認與租賃有關的收入和利用“甜餅罐”(cookiejar)方法(設置違規準備以人為調節利潤),而這些會計欺詐行為都是在公司高級經理會議上集體研究通過的,時間持續五年多。

      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條件下,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后,會計信息使用者對相關會計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我國現有會計人員總體素質不高,會計知識結構老化陳舊。盡管近幾年加強了對會計人員培訓力度,但其素質仍遠不能滿足目前會計工作的需要,無法適應新環境的變化。同時,我國會計教育片面追求人才教育的專門化,忽視經濟發展中會計知識的更新,只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不重視學生職業道德培養和會計人員后續教育,最終造成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人文知識貧乏,基礎知識薄弱,專業知識狹窄,會計信息可信度下降 ,成為會計欺詐行為發生的隱患。

      一、當前會計教育存在的不足

      1.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不足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會計教育體系中有重要地位。會計是一種經濟語言,傳達的信息是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會計資料使用者進行決策的依據。若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出于某種目的編制虛假會計報告,則會計欺詐危害的范圍和程度將是無法預計和防范的。在當今全民參與的市場經濟社會中,與會計信息質量密切相關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主要體現在會計教學啟蒙時會計學原理的會計一般原則之中。會計一般原則通常是在學生不具備任何會計基礎知識的一開始就向學生介紹,由于會計的基本原則應用于整個賬務處理程序之中,學生缺乏實際經驗,所以很難透徹理解其含義,由此容易導致學生對虛假會計信息的意識不敏感、不熟悉。

      2.會計后續教育的不足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以及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會計理論,會計知識都以前未有的速度更新,這就會計人員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財政部發布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試行辦法》,使我國會計人員后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著不盡人意的地方。

      二、會計誠信教育的必要性

      1.誠信的認識

      要進行會計誠信教育必須明確誠信的思想內涵。在現代中國社會的時代背景下,誠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實無妄,它要求人們尊重客觀規律,樹立求真、求實的精神,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同時,“誠信”作為一種價值觀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會群體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個社會成員樹立起公正、公平的處事態度和大公無私的道德觀念。

      2.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對于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而對于一個單位、一項社會事業而言,“誠信”又可以說是立業之本。對于每個社會成員而言,“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罢\信”精神就是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的重要道德準則。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作為會計人更應該以誠立身,守法、受約、取信于人,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講究信用。

      中國會計最缺什么?是我們的準則、制度沒有與國際慣例完全對接嗎?不是。是會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不足嗎?也不是。最缺的其實是誠信。誠信,不僅是企業應恪守的行為規范,更是會計人員應遵守的職業道德。朱镕基曾高屋建瓴地做出“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的指示,并強調指出“不做假賬”是會計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和行為準則。因此,加強會計誠信教育勢在必行。

      三、會計誠信教育的措施

      市場經濟活動中會計信息尤為重要,會計信息誠信度的完整是各項經濟活動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近年來會計失真情況嚴重,加強財務會計人員誠信素質教育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首要任務。

      1.加強在校生院校教育

      會計誠信教育的目的,即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培養會計人員公正、客觀的職業道德和端正、謹慎的職業行為,最終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人格。長期以來,我國的會計教育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核心的教育模式,至今未把會計誠信教育作為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學校注重的是學生的智商,德育方面相對抓的不夠,院校教育的課程設置課時配置應加以調整,注重專業知識傳授的同時,務必注重專業學生的品行修養考核。

      2.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上崗培訓教育

      在執業過程中,必須抓誠信的組織落實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即在誠信總體目標下對其具體實務工作的分解,跟蹤考核,使之達到預期效果。在全社會,分地區分階段分崗位制定具體考核內容和目標,并組織相應的落實計劃,使誠信理念真正體現在會計日常工作中,貫穿其職業道德始終。

      3.加強會計誠信的宣傳教育工作

      要加強全社會的會計誠信宣傳教育及盡量得到誠信環境建設的支持,通過兩方面表現:一方面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借助廣泛傳媒大力度地宣傳,闡述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通過營造濃烈的輿論氛圍最大限度地給從業人員及社會各界的職業道德觀念與行為的影響,使其逐步滲透到會計人員的思想深入,從而凈化其內心世界,改善認識標準,確立符合道德規范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會計人員誠信理念的形成與鞏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會環境,而致力于創造和利用優良的社會環境,就能使會計人員從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養的內化,即通過創造和利用社會物質,精神生活條件以及社會一切有利資源來推進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建設。

      4.健全法律機制

      思想道德教育對會計人員的行為雖然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但是,僅僅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夠的,還要用進行法律約束。會計人員應當相當熟悉會計法律法規,除了向本單位領導宣傳解釋財經制度,善于發現問題外,還要利用法律法規來保護自己,約束自己,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完整性。

      (1)站在立法的角度去加強會計誠信建設。雖然,我國新頒發的《會計法》中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中也都對會計信息的真實、客觀作了明確規定,但都沒有明確或直接地提出“會計誠信”概念,因而其執行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修訂《會計法》時,應當將“會計誠信”作為會計工作的基本準則,直接寫入《會計法》,并明確指出,會計誠信涉及所有與會計信息相關的人員,包括一般會計人員、公司高管層、行政領導和監管部門等。

      (2)建立對會計違法行為的約束機制。要用法律、行政、市場、經濟等手段,規范約束會計主體的行為,推進財務會計誠信體系建設。建議盡快完善會計法規,明確執法依據,以于執法機關對違法造假行為的制裁;引入民事賠償制度,明確造假者經濟上的賠償責任,通過訴訟程序迫使造假者退出非法所得,增加違法人員的追假成本。財政部門要在《會計法》賦予的職權范圍內,加大對單位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及直接責任人的查處力度,將處理事與處理人相結合,改變以往對違法違規部門對事不對人,屢查屢犯,屢禁不止的局面。等等。

      5.政府監管、行業自律與內部控制三者缺一不可

      (1)加快政府對會計誠信的監督和管理體系建設。要推動整個社會會計誠信體系的建設,應當首先解決政府在會計誠信體系建設的定位問題,把政府在會計誠信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明確起來?,F在社會上之所以出現很多的會計失信行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及時有效的得到嚴厲的懲罰,所以造成會計信息失真、會計造假行為屢禁不止。

      (2)強化行業自律的會計誠信管理建設。首先,要充分認識加強行業自律管理體制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按照指導意見的要求和方向,結合本地區實際,提高會員的自律意識,充分發揮自律管理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探索和實踐行業自律管理的實現形式和途徑,盡快建立和完善行業的自律管理體制。

      其次,要把行業的誠信建設不斷推向深入,需要有一個有效的組織基礎和體制保障。這就要求盡快建立和完善行業的自律管理體制,使行業的自律管理方式和水平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應行業建設和發展的需要。

      (3)強化企業內部的會計誠信管理建設。通過制定嚴格的企業內部會計誠信控制制度,對會計統計和其他經濟業務的核算做出較為合理的規定,防止會計造假和舞弊,提高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及產品產量等信息資料的可靠性,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使信用記錄不良的企業在各企業的客戶管理中被篩選掉,使其沒有市場活動的機會和空間。建立會計誠信的內控機制,強化企業內部的會計誠信管理建設,不僅可以大幅度的減少因授信不當導致合約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業對履約計劃缺乏管理而違約現象的發生,而且還可以形成對失信企業和機構的市場約束機制。

      四、結論

      綜上所述,加強會計誠信刻不容緩,我們必須從維護我國經濟建設秩序大局出發,從根本上加強教育和治理,來確保會計行業的真實性和可信性。所以說,重建會計誠信不僅是我們工作中的當務之急,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要加強學習教育,認真鋪設促使會計人員不斷更新知識、 掌握符合經濟發展形勢會計理論的平臺。要進一步加強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采取多種措施,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和工作水平。同時要抓好會計人員隊伍建設,把好入門關,真正把一批具有較高政治素質、工作能力和優秀年輕骨干充實到會計隊伍中來,才能有效抵制會計不誠信行為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俊民:會計師事務所誠信評價.經濟科學出版社[J],2005

      [2]楊雄勝:會計研究.中央財經經濟出版社[J].2006

      [3]楊春平:會計法律與職業道德規范論. 法律出版社[J].2006

      [4]法律出版社.誠信勤勉是公司生存發展之本. 財務與會計[C].2006,13(1)

      [5]盧青孫偉:管理會計研究的發展趨勢.財會月刊[J].2004,15(2)

      [6]魏強:公司制度的道德基礎—美國公司丑聞事件的道德解讀.經濟論壇[J].2005,26(4):38-42

      [7]葛家澍黃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會計研究[J].2004,11(1):27-29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