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id="ebnk9"></ol>
    1. 2023年度焊接教學論文【五篇】

      發布時間:2025-07-13 10:19:12   來源:心得體會    點擊:   
      字號:

      實訓課堂參加學生共計30人,分成6個小組,每組5人。每組學生根據項目任務和要求查閱課本和有關資料討論并制定操作計劃和流程。操作計劃和流程制定如下:①檢查焊條的質量和受潮情況,把E4303型焊條放置到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焊接教學論文【五篇】,供大家參考。

      焊接教學論文【五篇】

      焊接教學論文范文第1篇

      1.學生制定計劃

      實訓課堂參加學生共計30人,分成6個小組,每組5人。每組學生根據項目任務和要求查閱課本和有關資料討論并制定操作計劃和流程。操作計劃和流程制定如下:①檢查焊條的質量和受潮情況,把E4303型焊條放置到焊條烘干箱中,溫度調至75℃~150℃烘干1~2h。②用角向打磨機清除鋼板坡口兩側20mm以內的油污和鐵銹,直至露出金屬光澤。③用角磨機或扁銼打磨出坡口鈍邊。④按照技術要求,做定位焊與反變形。⑤按照焊接位置裝夾鋼板。⑥查閱資料總結本課題操作要領。打底焊:短弧短路過渡熔滴;
      電弧1/3吹向背面,2/3貼覆在正面熔池上,熔池前沿形成熔孔;
      控制熔孔形狀和大小,上下應一致;
      保證接頭質量,可以采用熱接和冷接。充焊:采用鋸齒形運條法;
      焊條擺動中間快,兩側停頓時間足夠,避免形成凸形焊縫。填充層焊完后焊縫比坡口邊緣低1~1.5mm。焊接時注意不能破壞坡口兩側棱邊。蓋面焊:運條方法同填充焊;
      熔掉棱邊,防止咬邊。⑦查閱課本列出焊接工藝參數,并在實踐中確認和檢驗。

      2.實施計劃

      按照計劃,由組長合理分配小組成員的操作時間,輪流焊接。焊件完成后由施焊者本人寫上編號,放在指定地方,并清理施焊現場。

      3.成果展示

      當每組所有成員都焊完后,由組長帶領本組成員對焊件進行自評和互評,總結焊接中出現的缺陷和難點,并對老師提出的有關工藝問題給予解答,最后將討論結果匯報給老師。

      4.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檢查、評價、示范和總結

      教師首先對學生的焊件按照評分標準進行打分,然后和學生共同分析焊接中出現的缺陷,并用相關工藝知識解釋產生缺陷的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最后可根據課題的難易程度身體力行選重難點部分進行示范操作,做出樣品,便于學生在以后操作練習中有所參照。

      二、項目教學法實施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焊接專業課堂實施項目教學法以來,通過不斷實踐和探索,體會如下:

      1.確立的項目要恰當、實用。項目課題的確立要綜合考量

      首先,項目確立的目的性和實用性要強,能夠幫助學生突破課題重難點。其次,項目的確立要基于學生有一定的操作水平;
      最后,項目的確立能夠凝聚所有學生的智慧,顧及大多數學生的喜好,能讓學生練習掌握后有一種成就感。當然,每個項目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掌握新知識、新技能還是培養其他能力或是復習以往知識)來確立最合適的項目。

      2.根據項目的難易程度,教師可給予適當引導

      學生在獨立完成項目過程中,教師可進行適當的引導。引導主要包括對項目涉及知識的重難點、操作要領和步驟的解釋。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難免要遇到困難,教師要給予及時指導,并且要把握指導的尺度,做到恰到好處。教師啟發性的或提綱挈領式的引導不但會疏通學生的思路,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有效地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對學生的知識衍射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有促進作用。

      3.對學生項目作品的評價要客觀公正

      為了能更好地體現評價的科學性和公正性,我在每個課題測試中都制定了評分標準。學生先依據評分標準自測自評,自我定性;
      然后互評,讓學生對焊接作品進行共享,從學生的角度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最后教師對焊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盡量客觀地從正面評價學生的作品,適時引導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相互評價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取長補短,以評促學。

      4.教師要有實施項目教學法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相較于其他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更適合于工科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專業課教師要想在自己的課堂中引入項目教學法,不僅要具備理實一體化的焊接專業知識,還要有規劃、管控、評價及拓展項目的綜合能力,充分發揮項目教學法的優勢。教師在不同項目課題實施前,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技能操作水平,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在照顧多數學生學習基礎的前提下,讓項目組長去統籌安排。

      5.人人參與項目,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實施項目教學法時,小組成員之間分工一定要明確,要讓每一個學生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有事可做,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主動探索和自主學習。教師也要適應角色轉變,重視受教育者職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通過項目教學法的實施,不僅要完成簡單意義上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與人合作能力和責任意識起到培養和促進作用。

      三、結束語

      焊接教學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職業院校學生;
      焊接綜合水平;
      提高方法

      焊接行業是一個危險性極高的行業,要求相關從業人員具備較高的技能水平,同時還要求該專業的從業人員擁有認真謹慎的工作態度。這些職業素質要求都為我國焊接職業技術要求提出了更高的建設要求,對職業院校的焊接專業教師提出了更多的教學標準。在職業院校學習的學生大部分對理論知識沒有興趣,因此在專業基礎教學中教師所收獲的往往是質量較低的教學反饋,教師需要通過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以促進其專業教學水平及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提高。

      1 焊接基本理論的學習

      興趣是學生學習做好的老師,所以如何激發學生對焊接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興趣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在職業院校學習的學生大多數都對學習沒有很大的興趣,所以在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學習時學生們往往興趣不大,也不會在課堂上記錄筆記,這對學生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十分不利,這就對從事專業教學工作的教師提出了考驗。

      針對這一問題,相關教師找出了先進行實踐教學在開展理論教學的策略方針,通過實踐操作在教學中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對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提出疑問,然后在開展理論教學工作,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中找到這些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的答案,這樣學生就會在理論課堂中集中精力、主動學習并且做課堂筆記,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專業理論知識,這樣開展教學工作的效果好于學生一味的被動幾首教師所講授的知識。

      在實踐時教師也可以主動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踐或理論課程學習中主動尋找答案,但是教師在提出問題時一定要注意確保問題的難度和價值,所提問題不可以難度過大,但卻要具備較高的價值,如果問題難度過大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激發學生的探究欲,而若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具備討論價值,那么就是在浪費教學實踐和教學價值,專業知識教學就會失去意義。教師可以在理論課堂中運用一些可替代實物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影響,教師可以在進行安全理論教師時將豬皮作為教具,驗證焊接會對人體造成的傷害,通過焊接時焊接工具對豬皮造成的燙傷效果來加強學生在完成焊接工作時的安全意識,重視在實踐中進行自我保護,防止操作處理不當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就會受到良好的教學反饋效果,如果教師直接向學生講授這些知識不宜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是適當舉例或合理使用教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掌握較高的學習熱情,對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提高具有非常關鍵的積極性意義。

      2 焊接操作水平的提高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學習理論知識是為實踐教學及工作提供保障,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及技術水平提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教學,更應該將實踐教學及技能訓練作為課程教學的重點,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水平。

      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我們平時抓操作能力及基本功的訓練是分不開的。對于操作水平的提高我們的做法主要是抓焊接“五功”的訓練:

      (1)氣功:指焊接操作中調節氣息、穩定呼吸、聚精會神操作的基本功。

      (2)蹲功:即焊工不依靠任何支點,兩腳稍比肩寬,稍成外八字形,軀干蜷縮,重心下移的焊接姿勢,將這種姿勢長期保持并穩定的基本功。

      (3)腕動:指通過手腕根據焊件與焊條的位置及熔池的變化,能夠靈活地調節焊條角度和運條(鋸齒形、三角形、回擺、斷弧、引弧、挑弧等)的基本功。

      (4)眼功:指在焊接過程中,焊工的雙眼要時刻觀察焊接熔池的變化,注意控制熔孔的尺一寸,觀察上一個焊點與前一個焊點重合面積的大小,焊縫成形質量及外部缺陷的查找,同時與鼻子配合完成對不同燒焦味的即時判斷,消除安全隱患的基本功。

      (5)耳功:指在焊接過程中,通過對電弧燃燒的聲音,及電弧擊穿熔孔“璞、璞”的爆破聲來判斷焊接電流的大小以及背面成形情況大致判斷的基本功。

      3 焊接安全水平的提高

      3.1 狠抓安全教育第一課。學生在拿焊鉗(把)前的第一課必須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本工種存在的安全隱患,觀看安全操作視頻,講解常見的安全事故,以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對于中職學生特別應強調手工電弧焊敲渣時應采取的安全措施,堅決杜絕熾熱的焊渣蹦入眼睛的惡性事故的發生。我們在這一點上可用如下安全措施教育學生:用豬皮在焊后幾分鐘的焊縫上做實驗,起到的警示效果較好。

      3.2 平時妥全操作習慣的養成。每次上課前應習慣做以下準備:保持工作場地的干凈、整潔;
      開機前檢查焊機接地及電纜線、焊鉗的連接是否完好;
      檢查焊接裝備是否齊全(包括手套、焊帽、工作服、敲渣錘、鋼絲刷、焊鉗架等);
      檢查電源是否并聯了其它用電設備;
      最后再問自己一句:“我還有其他沒有注意到的安全問題嗎?”如果確認沒有任何安全問題,經指導教師檢查無誤后推閘施焊;
      焊后拉閘整理工具,清潔場地。指導教師要明確告訴同學們:養成這樣的習慣,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是受益終生的好習慣,要堅持下去,并帶到以后的工作當中。

      3.3 細節關懷突出安全教育人文精神。學生在焊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指導教師要有耐心,要有不怕暴露問題的心理準備,對暴露出的問題及時解決。不要斥責辱罵學生,對于學生普遍性的問題,大家一起解決,特殊性的問題,個別輔導,對于手笨的學生,要手把手地教。學生對焊接指導教師的喜好,決定了他對焊接課的喜好,自然而然學生的焊接水平提高也就比較快。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職業院校的焊接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安全作為教學工作及指導學生實踐工作的第一原則,要培養學生對手工電弧焊工作的安全意識,在教學中幫助養成嚴謹的工作態度,為學生日后開展實踐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要確保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安全的分為中學習焊接知識,驗證焊接理論,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工作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從而為國家建設輸送技能和素質全面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焊接教學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 熔焊原理 課程改革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焊接是當前制造業中最重要的工藝技術之一,被廣泛應用于機械、電力、車輛、船舶、橋梁、建筑、軍工、航空航天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熔焊原理課程是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它在培養焊接方向技術人員的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該課程內容主要涉及焊接化學冶金原理、焊接材料、焊縫固態相變及焊接熱影響區的組織形成與特點、焊接冶金缺陷的形成與控制等基本理論問題,可為分析材料的焊接性、正確選擇焊接材料、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藝和探索提高焊接質量的途徑提供理論依據,是從事焊接技術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知識。

      1 該課程的教學現狀

      結合對國內部分高校熔焊原理課程教學的調研情況和筆者近年來的教學體會,發現該課程的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可適用于本科教學的教材和參考用書非常有限。目前大多與本課程相關的教材為職業教育而編寫,這些教材理論知識較淺,導致學生缺乏再學習和創新能力,無法達到高等教育的目的。我校選用的是機械工業出版社天津大學張文鉞教授主編的《焊接冶金學(基本原理)》,雖然該教材涵蓋了學生所需掌握的焊接基本原理和知識,但部分內容較陳舊,如書中第二章焊接材料型號和牌號的編制方法仍為已廢除的舊國標所規定的內容,在教學時尚需補充新國標內容以跟進行業的發展。

      (2)課程內容繁多,教學重點不明確。熔焊原理課程作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焊接方向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具有概念多、內容廣、理論性強等特點。目前部分高校的課堂教學方式基本仍是照本宣科,將教材中的內容一股腦灌輸給學生,教學重點不明確。此外,由于不同章節內容之間邏輯性不強,學生學了之后印象不深刻,知識點難以全面掌握。因此,大部分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知識水平僅限于應付考試,不具備專業的素養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滿足不了現代社會的要求。

      (3)教學模式和手段單一。目前,很多高校課堂教學仍存在以教材為主線、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部分學校甚至仍采用傳統的黑板板書教學,教學手段單一,缺乏圖片、動畫、視頻等直觀形象的內容,加上作為專業基礎理論課程本身內容較枯燥,課堂氣氛沉悶,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失去了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重視。

      (4)實踐教學較弱。由于受到實驗課時少(4學時)、學生數量規模擴大以及實驗教學條件如實驗設備和實訓場地有限等因素影響,目前該課程的實踐教學大多以演示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和基本技能訓練實驗為主,缺少設計性、研究性的學習內容和綜合訓練環節,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此外,大部分擔任該課程教學的老師缺乏工廠實訓經驗,實際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2 該課程的教學改革

      針對上述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系列問題,我校對熔焊原理課程采取了一些教學改革措施,以期達到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2.1 教學內容的改革

      其一,優化教學內容,把握教學重點。本課程理論性較強、知識點繁雜,而教學課時相對較少(32學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調整。我校在編制該課程教學大綱等指導性教學文件時,充分考慮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和教學內容本身的系統性、科學性、適時性等,對知識點提出了“了解、熟悉、掌握、應用”四個不同層次要求,突出重點和難點,促進學生對主要知識點的掌握。

      其二,更新教學內容,跟蹤科學前沿。隨著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教學內容也應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引入一些與課程密切相關的新焊接工藝、新焊接設備和新焊接材料等以擴大學習的信息量。如在講到“焊接材料”一章時,除了介紹教材中傳統的焊條、焊劑、焊絲的相關知識外,還適當補充國內外文獻資料中報導的一些新型焊接材料的設計思路、制造工藝和應用場合,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激發其學習欲望和提升其學習積極性。

      2.2 教學模式和手段的改革

      結合熔焊原理課程內容的特點,我校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多媒體課件可將理論知識以文字、數據、圖表、動畫等形式展現出來,可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例如,大量典型的焊接熱影響區組織很難正確地用粉筆在黑板上描繪出來,配合多媒體金相照片即可直觀地講解不同區域組織的形成及特點。對于一些難于講述和晦澀難懂的章節內容,如通過插入動畫的方式生動形象地解釋熔池的形成、熔滴過渡形式等,通過播放現場錄像視頻介紹熔焊、壓焊和釬焊這三大類型焊接方法的特點等,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摒棄以往“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傳授式的單一模式,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知識掌握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素質培養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綜合運用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每一章節開講前,提出具有引導意義的問題或列舉工程實例,引出所要講述的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內容和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實際工程案例進行討論和分析,然后回歸課本,強調學習該章節知識的重要性。這種“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回歸專業知識”的教學思路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能把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和靈活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2.3 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

      熔焊原理課程中部分內容僅靠課堂教學遠遠不夠,要使學生真正牢固地掌握課堂上所學理論知識,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規范和動手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我院充分利用校辦實習工廠和市內已建立良好關系的實習基地如衡陽鋼管廠,帶領學生參觀實習,現場了解焊接材料的選用、焊接工藝參數的確定、焊接缺陷的形成原因和防制措施等與課程相關的知識。其次,結合工程實際問題開設一些綜合型設計性、研究性、創新性的實驗項目,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自主設計和選擇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及焊接工藝參數,開放實驗室為其創造動手操作的機會,為創新思維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在考核方面,對學生實驗前預習、實驗后整理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綜合實驗報告的撰寫等有規范性要求,并制定相應的評分標準,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和科技寫作能力。

      此外,我校還通過開設第二課堂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老師的科研項目中。如2006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五名學生自大三開始參與產學研課題“連鑄堆焊輥的研制與開發”,采用理論研究和試驗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系統地研究了軋輥母材和焊材的設計選用、埋弧堆焊工藝、焊后熱處理工藝到焊接過程自動化實現、基于智能矢量控制變頻的埋弧堆焊無級變速機床,建立了焊接數據庫,繪制了連鑄堆焊輥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圖。該項目于2010年通過省級科技鑒定并獲得衡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這些改革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還可使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再實踐,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和學習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2.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針對擔任該課程教學的年輕老師缺乏工廠實訓經驗,不能較好地結合生產實際教授理論知識的問題,我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強相關師資隊伍的建設。如通過實行“以老帶新”的計劃,讓一些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工廠實訓經驗的老教授幫助年輕教師盡快熟悉和掌握教學內容;
      通過不定期選派老師到其它兄弟高校學習進修或到相關企業參加系統的工程培訓;
      通過聘請一些具有資深行業理論、經驗和技術的學者和工程師作為兼職教師,以講座的形式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
      通過實行“雙師教學”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配備兩名教師,一位負責理論知識的傳授,另一位負責實驗操作的指導,兩者相互配合共同指導學生。例如,理論課老師在講完“典型焊條的冶金工藝性能”章節后,在實驗課時實驗老師就向學生展示和介紹各種典型焊條的特性,并讓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對比不同類型焊條的冶金工藝性能,如酸性焊條和堿性焊條的電弧穩定性、脫渣性等的差異,進一步加深對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兩位老師默契配合、分工明確并互補長短,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3 結語

      熔焊原理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焊接方向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對后續開設的焊接結構學、金屬焊接性基礎等專業課程的學習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優化教學內容,探索合理的教學方式與教育手段,利用有限的條件和資源創造更有效的教學模式,加深學生對課程、對專業、甚至對焊接行業的理解,培養出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

      基金項目:南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改革課題(2012 XJG02)

      參考文獻

      [1] 張文鉞.焊接冶金學(基本原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 宗琳.《焊接冶金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1).

      [3] 陳志強.《熔焊原理》的教學思考[J].裝備制造技術,2010(4).

      焊接教學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焊接學科;
      研究生培養;
      跨專業研究生;
      特殊性;
      策略

      作者簡介:陳玉華(1979-),男,湖北武穴人,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制造工程學院焊接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黃春平(1980-),男,江西吉安人,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制造工程學院,講師。(江西 南昌 330063)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編號:11YB378)、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XJG-11-24)、南昌航空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YJG20110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5-0026-02

      高度分化同時又高度綜合,是現代科學發展所呈現出的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因此在客觀上要求有更多數量和更高質量的具有開闊視野和廣博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尤其是在研究生階段培養復合型的人才更是受到高度重視,跨專業報考研究生也因此得到廣泛的提倡。[1-4]據統計,近年來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報考人數有將近50%的考生是屬于跨學科、跨專業的。[5]在研究生擴招之前,跨專業報考的研究生中,相當大的比例是源于學生的興趣導向,或者是一些新興的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需要不同知識結構和知識背景的生源。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市場化,就業導向所導致的跨專業報考研究生的比例越來越高,但這部分研究生在后續培養中的問題和矛盾也不斷凸現。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為例,對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的研究生培養所存在的特殊性及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現狀

      從現有文獻調研來看,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對于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關注不夠,涉及該方面的文獻非常有限,大慶石油學院[6]對地質類跨專業研究生、浙江財經學院[7]對管理類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進行了一些探索。大慶石油學院在分析地質類跨專業生源的研究生對碩士點建設利弊的基礎上,對跨專業地質類研究生的培養進行了探索與實踐,認為跨專業研究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需要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設計和實施,即從招生、入學前、授課階段、開題報告前及進入論文寫作階段等各個環節結合導師、授課教師及管理人員給予共同的特別關注,協同指導,才能在較短時間內克服跨專業研究生的不足,適應地質類研究生教學與培養方式,并發揚其跨專業的知識結構特色,成為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真正成為合格的地質類碩士畢業生。[6]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對于跨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機制、模式及策略等問題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并進行深入研究,對于跨學科、跨專業報考研究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成長、成才還缺乏有益的指導。

      二、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碩士點的方向之一,歷來就業前景較好、研究經費充裕、科研條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專業、跨方向報考的。以2009、2010級研究生為例,其本科專業有應用化學、機械設計及自動化、生物醫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金屬材料工程、飛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鍛壓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鑄造方向)等。

      1.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研究生的優勢

      跨專業考生與本專業考生相比,有一些特點和優勢[6]: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考慮問題的角度和思路頗有特色,對于圈內傳統觀點和學說敢于質疑,另辟蹊徑。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焊接學科研究生,本科所學專業為材料類專業的,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微觀組織結構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學專業為機械類專業的,在焊接設備、工裝夾具的設計方面和本專業學生相比有優勢,這些對本專業生源的研究生構成了激勵和促進。

      2.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研究生培養中的問題

      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的研究生雖然有利于選拔更多的具有寬廣基礎知識的優秀生源入學,從源頭上為培養復合型、具有創新能力的焊接技術人才奠定了基礎,但也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和矛盾:

      (1)在焊接學科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存在較大的困難。由于現有研究生的培養計劃是針對本科為焊接專業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現在面對的對象有一半左右是對焊接專業一無所知的跨專業研究生,因為統一授課對象的基礎不一樣,如果授課內容和難度以跨專業研究生為基礎來安排,那么本專業研究生會“吃不飽”,如果以本專業研究生為基礎來安排,跨專業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與本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相差太遠(不同的跨專業生源的基礎也還有明顯的差別),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的研究生對于焊接專業的一些基礎理論問題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續的課題研究中無法進行深入研究,碩士論文的質量也不高,在規定的時間內難以完成課題的開題報告,進而影響到整個培養環節的進行。另一方面,部分跨專業學生比較勤奮、努力,雖然能夠完成碩士論文、順利畢業,但碩士論文的撰寫中經常會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詞語,反映出其專業基礎不扎實,在畢業后的工作中也會出現對焊接專業的很多基本知識掌握程度不夠、內行人說外行話的情況。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自認為:雖然讀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與焊接相關的課題,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畢業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策略

      針對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跨專業報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養對象的基礎相差越來越大這一現狀,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跨專業報考的研究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在跨專業報考研究生的培養中引入了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認證的新模式。

      “國際焊接工程師”是ISO1473l標準中所規定的最高層次的焊接技術人員和質量監督人員,是與焊接相關企業獲得國際產品質量認證的要素之一,獲得者可從事產品的結構設計、生產制造、質量保證、研究和開發等各個領域的焊接技術和相應的管理工作,在企業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培訓內容包括與焊接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既有材料、機械、力學、電子電工等焊接專業基礎知識,也有“焊接工藝及設備”、“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為”、“焊接結構與設計”、“焊接生產及應用”四門主干課程,還有國際(ISO)、歐洲(EN)、美國(ASME)、德國(DIN)標準與規程和國際先進的焊接技術、國內著名專家的科研與生產實踐經驗。

      通過對近幾年跨專業、跨方向報考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的研究生的本科專業、知識結構進行調研,與國際授權的機械工業哈爾濱焊接技術培訓中心進行研討,確定焊接學科研究生參加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的入學條件和資格,結合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的入學要求,對焊接學科研究生培養的現有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和改革,將部分焊接本科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如“焊接理論基礎”、“弧焊電源”、“焊接結構”、“材料焊接性”等設置成研究生培養計劃的選修課程,供跨專業、跨方向學生選修,使其具備一定的焊接基礎理論,以滿足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的入學資格審查。通過中期考試后,對這些學生進行國際焊接工程師的培訓,并按照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體系的要求,將部分培訓內容和現有課程有機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按照“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體系,對參與培養的研究生進行40學時的焊接技能實訓,包括焊條電弧焊、氣焊、氣割、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和氬弧焊操作,提升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對焊接的感性認識。

      四、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新模式的實施效果

      3年來,共有23名跨專業報告的研究生參與了該培養模式的試點,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吳某,本科所學專業為電子科學與技術,與焊接專業相差甚遠,通過該模式的培養順利畢業并拿到國際焊接工程師證書,畢業后成為某學校焊接專業的教師,能夠勝任焊接專業課程的教學;
      2012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龔某,本科所學專業為化學工程,通過該模式的培養順利畢業并拿到國際焊接工程師證書,畢業后成為某公司焊接責任工程師,碩士論文被推薦為省級優秀碩士論文;
      2013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學專業為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通過該模式的培養順利畢業并拿到國際焊接工程師證書,并簽約某高鐵車廂生產企業。

      五、結論

      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的專業基礎和本專業研究生不同,且各個個體之間的差別也較大,導致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在課程教學、課題研究和碩士論文的撰寫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通過改革現有培養模式,在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體系中引入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課程,夯實了跨專業研究生的焊接專業基礎知識,提高其焊接專業的技能,培養了焊接學科研究生的國際視野和工程實踐能力,增強了研究生的就業優勢。

      參考文獻:

      [1]楊春艷,王晨.21世紀以來歐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趨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國際化培養:高質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舉措[J].中國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趙偉.基于大工程觀的工程研究生培養目標及相關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楊華.基于工科特點的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J].河南教育,2010,(12):3-4.

      [5]李秀兵,姚秀穎,何振雄,等.我國高等工程人才培養的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4):64-71.

      焊接教學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焊接 實踐教學 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G7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207-01

      實踐教學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環節, 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其體系的適用性及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近年來國家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現了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如:教育部《關于制訂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中明確要求三年制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不低于教學活動總學時的40%,五年制高職教育更是要求專業課與專業實踐課時數之比控制在1 :
      1??梢?,在高職教育的發展與改革中,如何合理融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進一步改進并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從而培養出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都過硬的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領域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

      一、目前焊接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問題

      (1)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融合度較低,技能訓練與專業技術知識脫節;

      (2)實踐教學內容和要求相對陳舊,學生在校內實訓室獲得的實踐技能僅僅停留在練習層次,與企業的生產實踐差距還較大,量不多,面不廣,多數學生遠達不到企業的要求,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脫節;

      (3)實踐教學培養目標及標準不明晰,課程資源、實訓條件與培養目標相對脫節。

      二、焊接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及質量提升

      焊接專業的應用性與實踐性都很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必須通過有效的訓練才能達到要求。在建立焊接實訓課程體系時,需從企業實際對應崗位的知識與技能需求出發,構建出模塊化、遞進式的、高度適應高職教學的實訓課程教學體系。

      1.確定焊接專業實踐教學的培養模式及培養目標

      焊接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以焊接為主要生產工藝的行業,從事焊接生產操作、焊接工藝編制與審核、焊接質量檢驗、焊接項目管理等工作崗位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求學生畢業時具備焊接操作能力;
      焊接圖紙審查與裝夾具設計能力;
      焊接工藝制定與評定能力;
      焊接生產管理能力,從而達到“精操作” “知設計”“懂工藝”“會管理”的畢業生質量培養標準。焊接專業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與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高度呼應,應通過與行業專家、企業領導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三方聯動、工學交替、雙證融通”的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進行深度產學研合作,資源互補,共建實習基地等多種長效的校企合作機制,同時,依附于校企合作平臺,基于工作崗位,設計“工學交替培養、能力梯次提高”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的目標應包括以下內容:

      (1)使學生獲得知識、豐富并活躍學生的科學思想,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進而在實踐中對理論知識進行修正、拓展和創新。

      (2)培養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使學生具有從事焊接行業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包括:

      ①實踐能力;
      ②職業素質;
      ③職業資格證書。

      2.焊接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開發思路

      基于“三方聯動、工學交替、雙證融通”的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焊接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開發與改革,主要思路是從行業企業進行調研、從工作崗位出發,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如焊接操作崗,通過分解崗位主要的5個工作任務:手工電弧焊、CO2碳氣保焊、埋弧焊、氬弧焊、金屬切割操作,確定熟練調試、操作各種切割和焊接設備的行動目標、分析要求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如熟悉常用金屬切割和焊接設備的結構、原理及操作技能),從而制定相應實踐課程,如《手工電弧焊實踐技能操作》《切割實踐技能操作》《CO2氣保焊實踐技能操作》《氬弧焊實踐技能操作》《埋弧焊實踐技能操作》。

      三、以實際產品為導向,構建實踐教學內容

      根據焊接專業的畢業生崗位能力要求,設置認識實訓、初級技能訓練、中級技能訓練、高級技能訓練四個環節的實踐教學,并對應各個環節設置相應的教學模塊。各模塊中通過不同的實踐教學項目,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串在一起進行訓練。并在每個任務中以實際產品為導向,構建相關專業任務引領型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焊接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要以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為背景,因地制宜,根據崗位實際需求進行課程體系的合理化設置,以基本能力訓練為基礎,以綜合素質培養為核心,以提高實踐技能為目標,培養知識、能力與技能并重的高技能人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在實踐項目和實踐過程中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觸。

      參考文獻:

      国产另类无码专区|日本教师强伦姧在线观|看纯日姘一级毛片|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按摩|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

      <ol id="ebnk9"></ol>